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条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脉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涵养作用,对世界众多艺术家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当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发展处于困境之时,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启迪了一大批现代艺术家,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摸索前行。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高峰。

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欧洲,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在法国,中国的龙凤图案常被运用于各类织物中。15世纪意大利和法国的瓷器制作,盛行模仿中国青花瓷器造型。18世纪法国“罗可可”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青年时期曾研究中国的《百戏图》,他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著名的评论家雷文曾说:“凡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青峰缥缈,用单色作烟云。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著之特色也。”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认为应该将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罗可可”艺术称为“中国-法国式”。19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则因为具有浓郁东方意味的艺术语言,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误生在19 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

19世纪中叶,摄影术的发明,给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此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了西方艺术家以启迪,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一些杰出的画家诸如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克里姆特、大卫˙霍克尼等,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吸取中国艺术的养分,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杰作,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诚然,一些西方艺术家和学者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的影响,不过,凡是知晓世界艺术史的人都知道,日本艺术并不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形成的。尽管后印象派的画家是从日本浮世绘中获取了灵感,但是日本浮世绘的画法,则是来自中国唐代绘画及明代画家陈洪绶和萧云从的作品。正如毕加索所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中国人的艺术;其次是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中国。”

在漫长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历代艺术家在实践中探索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超技巧的艺术样式,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在世界艺术史上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世界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审视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更能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桂小虎《东方的启迪——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绘画的影响》)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对世界文化艺术影响巨大,因此,被西方艺术史论家公认为世界艺术的高峰。
B.早在14世纪,随着中国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在欧洲上层社会的流行,中国传统艺术就影响到了欧洲及法国。
C.发明于19世纪中叶的摄影术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冲击很大,受中国传统艺术启迪,西方绘画艺术得以突破困境。
D.中国传统艺术特色鲜明,技巧高超,体系完整,地位不可替代,因而为世界艺术发展作出了最突出的贡献。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总述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艺术尤其是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影响,点明其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
B.第二、三两段按照历史时代顺序,具体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巨大影响,紧密照应第一段相关内容。
C.结尾一段重申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地位及贡献,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并在段末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D.在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过程中,文章釆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大大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其中的风景以及画法与中国宋代风景画非常相似。
B.“罗可可”艺术被认为应称作“中国一法国式”,安格尔被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足见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影响之大。
C.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等杰出画家之所以能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艺术杰作,与他们善于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分不开。
D.有人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影响。作者对这一观点不以为然,因为日本浮世绘画法也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基础上形成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22 11:04: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外卖市场日益火爆,大量的餐饮包装垃圾也随之产生。塑料或发泡餐盒、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构成了外卖垃圾的主要部分。
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白领对记者表示,带饭的时间成本太高,去外面餐馆吃又太贵;现在外卖商家有很多优惠,一般都比去餐馆吃便宜,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知道叫外卖会造成一些“白色污染”,但也难以抵抗外卖便宜、方便、快捷的诱惑。
大量的外卖垃圾让保洁员们叫苦不迭。每天午餐过后,单位的垃圾桶里差不多都堆满了餐盒、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外卖垃圾,要处理这些垃圾,着实令人头疼。而这些外卖垃圾,基本没有人回收,只能当生活垃圾处理掉。
“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很快,订外卖就是为了图方便,但是可能很少人意识到外卖垃圾问题。”某送餐员对记者表示,有的顾客即使在家可以用家里的筷子,也会因为外卖里没有配筷子而进行投诉。
各家外卖平台的订单量正在快速增长,而这也意味着外卖垃圾也在不断增加。对于外卖垃圾的数量,虽然目前并没有权威统计数据,但可从外卖平台的订单量窥一斑而知全豹。根据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等公布的数据,这三家外卖平台的日订单量大概在700万单左右,粗略计算,按照每单外卖用1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0.06平方米计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可覆盖42万平方米,大约相当于59个足球场,大约15天即可覆盖一个西湖。
(摘编自《一顿外卖付出多少环境成本?外卖垃圾问题亟待重视》,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要想减轻外卖对环境的影响,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循环经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曲睿晶认为,可以从减量化——从源头减量,资源化——回收再循环,以及无害化——垃圾处理三方面入手。
源头减量最容易但践行不足。除了保温防漏,不少外卖的包装过于严实甚至很“华丽”。 “饿了么”设计部总监张怿对此的理解是:“以前消费者可以通过店内装潢、风格等对餐饮品牌有形象认知。到了外卖时代,餐厅依然希望建立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因此选择以华丽的包装和富有个性的LOGO体现。”
回收再循环也面临一定困难。一位废塑料收购从业人员对记者说,近期废塑料的回收价格一路走低,尽管外卖产生的餐具数量庞大,但对他们来说,把充满油污的餐盒从一堆垃圾里拎出来、再清洗的过程,耗费了大量人力,“回收外卖餐具更是赔本买卖”。
而外卖行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当前还不能用更加环保的材质替代塑料。成本太高,实用性差,且不一定环保是很主要的原因。在看似可行的替代方案中,纸质餐盒和聚乳酸的成本都是聚丙烯的2倍,生物基餐盒成本也很高,价格并无优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说,传统外卖餐盒多采用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材料,其强度、耐热性、稳定性高,且成本低廉,因此受到商家青睐。纸质餐具除了易沾染油渍外,最关键是无法密封,运输中容易洒出来。然而最好的生物基材料餐盒和纸质餐盒也都含有一定的塑料成分,在生物基餐盒中,虽然40%左右的秸秆等物质可以直接降解,但另外60%的塑料则仍然存在同样问题。
(摘编自《外卖垃圾围城大讨论;毁了下一代,还是在背锅》,《南方周末》)
材料三:
外卖平台
美团外卖
饿了么
百度外卖
环保方案
青山计划
蓝色星球
EP行动
推出时间
2017年8月31日
2017年9月6日
2017年9月10日
具体措施
客户端增加“不需要一次性餐具”选项;设立“首席环保官”职位,成立专门团队负责推动“青山计划”的规划和落地。
客户端增加“无需餐具”选项,并为选择该项的用户提供积分奖励。
客户端增加“不使用餐具选项”;对使用环保餐具的优秀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引入环保餐具供应商,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环保餐具成本。
 
(表格:《2017-2022年中国在线外卖行业深度解析报告:竞争、模式与投资策略》)
【小题1】下列关于大量的餐饮包装垃圾产生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快节奏的生活提高了人们做饭的时间成本。
B.外卖企业提供的服务方便、快捷,性价比高。
C.生活垃圾清运的速度赶不上垃圾产生的速度。
D.很多消费者只图自己方便,环保意识不够强。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揭示外卖垃圾大量产生的现状,分析了外卖垃圾产生的原因。
B.材料二分析并提出了减少外卖垃圾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效策略。
C.材料三揭示了各个外卖平台应对外卖垃圾污染问题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D.目前解决外卖垃圾污染问题仍有困难,但只要全社会动员起来,就能很快解决。
E. 当下制约外卖垃圾污染环境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还是经济成本。
【小题3】材料三列出的“青山计划”“蓝色星球”和“EP行动”这三个方案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又各自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外婆的渡船
张俊昌
外婆早已作古了,但她那小小的渡船,却一直漂泊在我的记忆里。
每当贴村而过的老河涨水,将河中的浮桥淹没,河面变得宽阔时,外婆和外公就会把两艘木船从村西边的花园湖上摇过来。一艘是打鱼船,临时改作渡船,形如弯弯的月牙儿,船头船尾是两个封闭的小舱(存放渔网之类),船的主体部分是一个敞开的较大的空间,中间有十厘米高的横梁,横梁上、船帮上和舱板上可坐十多人。而另一艘,则是生活船,带篷,比渡船稍大些,如绍兴的“乌篷船”。 
在老河上摆渡,主要由外婆承担。渡口旁有棵大柳树,每到逢集的日子,树下就挤满了等着摆渡的人,那时候也是外婆最忙碌的,早上把一船接一船人渡向北岸,晌午又把一船接一船人渡回来。赶集人有挑担挎篮卖蔬菜鱼虾的,下集人有抱回猪崽捎回鸡鸭鹅苗的,外婆不嫌烦不嫌脏,总是笑脸相迎。她立在船头,划动双桨,身子有节奏地前倾后仰,风吹动着她那花白的头发,汗水挂满了脸颊,浸透了衣衫。虽然每渡一人只收五分钱(仅能买块烧饼,还得有粮票),但她从无丝毫懈怠,在外婆看来,自渡船泊下的那一刻起,自己便负起了一份责任:不能误人家赶路。
是啊,不能误人家赶路!
一个闷热的晚上,一道闪电忽然划破黑沉沉的夜空,一声炸雷把我从梦中惊醒,急促的雨点“啪啪啪啪”地敲打在船篷上和掩板上,外婆把我搂得更紧了。 “摆渡的!摆渡的!”急促的呼喊声传来。外婆猛地坐起来,“他外公快起来!对岸可能有人有急事,”外公似乎也听到呼喊声,一骨碌爬起来。按常规,像这样的天气是不能行船的,弄不好会船毁人亡。但外公仍将手指粗的尼龙绳,一头系在我的腰间,一头紧紧地绑在船的横梁上(以确保我留在船上的安全);便提着马灯和外婆跨到摇晃的渡船上,我看见那马灯的光亮如一束摇曳的烛火,在风雨中上下颠簸着……第二天听外婆说,小船划到北岸的村头渡口后,见四个壮汉用凉床抬来的是一位孕妇,难产,急送公社医院抢救。外婆赶紧让他们上船,待孕妇躺好后,又和外公一起投入风雨波涛之中,艰难地驾着渡船,把他们送达河对岸。说话间,外婆连连打着喷嚏,是昨晚淋雨着凉了。那位孕妇在公社医院顺利产下一个大胖小子,十天后又出现在北岸的渡口,脚刚踏上渡船就要给外婆下跪,以谢雨夜渡河之恩,外婆赶紧上前拦阻。渡船摆到对岸,人都下了船,外婆发现我手上拿着五张一元的纸币,这五元钱在当时喝喜酒上份子也是一份重礼。外婆问明情况后,立即跑上岸去,硬将钱塞给那位产妇,并说除了过河钱,多一分也不能收,如果下回过河,带上两个红鸡蛋给小外孙讨个彩头就行了。她和陪伴她的亲人们,久久地望着外婆离去的背影。
外婆摆渡的日子,也是我最开心的日子。
天一擦黑,外公就会拿起长长的竹篙撑着打鱼船,外婆蹲在船头把白色的丝网依次排到河中,第二天天蒙蒙亮起网,准能收获七八斤野生鱼来,有鲫鱼、红鲤鱼、白鱼条子,还有我最爱吃的昂刺鱼。中午外婆便会按照渔家人“河水煮活鱼”的做法,烹制出一锅昂刺鱼煮面鱼来,鱼肉嫩、汤汁鲜,面鱼儿也浸透了鱼香,好吃无比,我总会胀得肚儿圆。入夜,外婆会把我搂在怀里,静坐在船头,仰望着深蓝色的夜空,悠悠地唱起民谣来:“青石板子青,青石板上钉洋钉,一颗又一颗,数来数去数不清……”此外,通点土方土法,时而外出给渔民治点小病的外公,还常给我带回小油果子之类的糕点,虽然原料极普通,做工也粗糙,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是农家孩子极少能享用的。
外婆外公疼我,我也晓得讨他们欢心。当外婆一梭来一梭去地修补渔网时,我就在一旁给他们递线球;当外婆用断了几根齿的笕子篦头时,我就会上前从她花白的头发间捉出三两个肥胖的虱子;当听她喊身上痒得难受时,我就会走到她的背后,将小手伸进她的衣服里帮她挠痒痒。而对爱抽烟的外公,一见他拿出长长的烟袋在铜烟锅里装上烟丝后,我便会拿着火柴,走到近前帮他点烟,外公总会眯缝着眼一口一口地吸着,流露出很舒服的样子。
三十年后,我回到故乡,走过老河。
渡口上早已建起了一座横跨两岸的长桥,岸边那棵大柳树还在,静静地守望着老河。我遥望着远方,凝视着汩汩流淌的河水,不由想再听听外婆那击水搏浪的桨声,和她曾唱给我听的那些歌谣。
(节选自《散文选刊》)
【小题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围绕外婆的渡船来写,讴歌外婆具有的勤劳、善良的品质,也表达对外婆的眷恋之情。
B.本文语言富有特色,恰当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马灯的光亮作比摇曳的烛火,使文章读起来有种畅快淋漓之感。
C.本文注重细节描写,每一处细节注满作者丰富的情感。如“外婆会把我搂在怀里,静坐在船外”,写出浓浓的亲情。
D.本文结构严谨,描写生动形象。特别是粗糙的手和微笑的描写,细致入微,活灵活现,那是会说话的眼睛。
E. 本文融叙述、描写、抒情为一炉,作者巧妙地把社会景象与个人情思结合起来,使文章意蕴深远,读后回味无穷。
【小题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含意。
我遥望着远方,凝视着汩汩流淌的河水,不由想再听听外婆那击水搏浪的桨声,和她曾唱给我听的那些歌谣。
【小题3】散文以“外婆的渡船”为题非常妙,试从人物形象、思路结构、表达技巧和文章主旨等角度任选两个探究标题的妙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晋商具有开放经营的历史渊源
晋商是指发端于明初、发达于清代的山西商人群体。至明末清初,集中在太谷、祁县、平遥一带的票号生意兴隆,这一时期是晋商最辉煌的时期。五百年的晋商辉煌,得益于其企业内部制度安排的开放性。引进人才、引进资金,使晋商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是晋商开放经营的具体体现。
为引进人才实行“经理制”。晋商商号职员的设置历来“因事设人”,从不“因人设职”。在普通员工的选择上,晋商秉持开放的人才选用机制和观念。因为晋商在各地广设分号,机构日趋庞大,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合一的经营模式难免出现管理效率低、内部运营成本高昂的弊病。晋商以开放的经营智慧,创新人事管理制度,采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经理制”,突破了所有者自身能力的限制,建立起高效、有序的运营机制。在“经理制”下,财东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而是授予掌柜资金运用权、职员调配权、业务经营权,委托掌柜具体管理。财东充分信任掌柜,令其放手经营。“经理制”打破了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闭经营管理模式。经理人的选择突破了家族、宗族、本村的固有限制,是晋商开放意识在企业管理上的具体体现。
为引进资金实行“股份制”。晋商的“股份制”萌芽于明代,大兴于清代。晋商早期实行的独资制、贷金制、朋合制和伙计制,远远不能满足大商业、大流通下的资金需求。晋商适时调整,不拘泥于本家、本族、本地拓展融资渠道,广纳闲资,形成“股份制”这一开放的资本组织形式。开放的股本结构,使晋商突破单纯依靠自身资本积累的局限,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充实资本,形成互利共赢、风险共担、休戚与共的接近现代股份制的商号。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我国数千年“公财与私财不分”的商业习惯,财东对企业财产控制权与财东个人财产控制权有了一定程度的分离。财东将其个人私有财产作为股本投入商号、票号,与其他出资者的资本融合为一体成为企业资本时,便失去了这部分资金的自由支配处置权。作为一种融资和收益分配制度,晋商股份制已明显不同于独资、一般合伙等传统企业制度,而更多体现了现代企业精神,也体现出晋商开放的经营思路与高超的管理智慧。
晋商还开创了“人身顶股制”这一独具特色的人才激励机制。经理的身股和财东的银股一样具有分红权,内部员工也有一定的身股,并据创造价值的大小酌情增减。这种将员工利己性动机与商号经营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制度设计,蕴含着企业与员工利益共享的开放的大利益观。
(王清宪《发掘晋商精神的现代价值》,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商在职员设置上往往是凭事用人,绝对不会设置闲赋的职位而人浮于事。
B.财东充分信任掌柜,和掌柜一起管理资金运用、职员分配、业务经营等事务。
C.“股份制”开放的股本结构,改变了我国数千年“公财与私财不分”的商业习惯。
D.“股份制”的资本组织形式,使财东失去了个人私有财产的自由支配处置权。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三方面阐述晋商开放经营的历史渊源,深刻论述了“经理制”与“股份制”。
B.文章由“引进人才、引进资金”使晋商获得了发展动力,引出论证的分论点。
C.晋商实施“经理制”的原因是晋商在各地广设分号,机构日趋庞大,难于管理。
D.晋商实行的“股份制”,作为一种融资和收益分配制度,体现了现代企业精神。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末清初,太谷、祁县、平遥一带的票号生意兴隆,得益于企业制度的开放性。
B.晋商采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理制”,打破了传统血缘关系的封闭管理模式。
C.如果晋商的资金能够满足大商业、大流通的资金需求,就不会实行“股份制”。
D.晋商将员工利己动机与商号经营效益结合在一起,激励员工创造利益的积极性。

同类题5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的迷彩

廖翊余晓洁

  17日中午,记者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登机前往青海玉树。飞行两个半小时,降落西宁机场。货机、救护车、运输车……不大的西宁机场显得有些拥挤。“八一”标志的大型运输机给机场增添了别样的气氛。
  又见迷彩!在记者转机前往玉树的候机厅,满是身穿迷彩服的士兵,体格壮实,肤色黝黑,神色疲倦。
  “是去玉树救援吗?”记者问。
  “玉树已经有我们的战友了,我们是在西宁机场负责救灾物资的搬运。”战士回答。
  一个多小时后,记者转乘的伤员运输机降落在玉树机场,遍地的迷彩让人为之一振。
  一个个身穿迷彩服的士兵,将一名名受伤群众或抬、或背、或抱地送上引擎轰鸣的飞机;又将飞机上卸下的各种救灾物资或推、或扛、或提地送往一辆辆汽车……
  “我们是15日凌晨2点赶到玉树的,已经在结古镇进行了两天的生命救援。”一位叫赵彦军的士兵对记者说。14日上午10点,地震发生后两个小时左右,他所在的青海省军区某步兵团便集结完毕,向玉树进发。
  “由于时间紧,我们每人只发了一点点面包、一瓶矿泉水就出发了。我们争分夺秒,就想早一分钟赶到灾区施行救援。”小赵说,凌晨2点赶到结古镇时,透过汽车的灯柱,震后的惨状让他们目不忍睹,大家不顾旅途劳累,立即投入到生命的大营救中。
  “为了更有效营救,我们向老乡了解哪座建筑下可能有生命迹象。到了下午2点,我们一个连就成功救出了10多个藏族同胞。”
  小赵向记者回忆起第一次成功施救:“那是一个7岁的藏族男孩和他的外婆。我们都欢呼起来,有一种胜利的感觉……当救出的藏族同胞用大拇指向我们表示感谢,并且紧紧握住我们的手时,我们特别激动。”
  两天的生命营救之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玉树机场进行抗震物资的转运和伤员的转送。
“地震发生后,玉树机场成为重要的生命线。”兰州军区某运输部助理员李广银介绍,截至17日下午,他们抢运伤员约1500名,抢运救灾物资逾500吨,并做了大量协助民航运输安全保障的工作。
  “15日到17日是伤员、救灾物资密集到达的时间,玉树机场开通了夜航,成为24小时机场,我们的官兵基本上没有任何休息……”
  走出机场,仍是迷彩——兰州军区323医院医疗队的帐篷醒目地扎营在机场外。
  “我们15日早上赶到灾区,首先在受灾最重的结古镇展开救治,当天处置了360多个伤员。今天早上,奉命到玉树机场开设伤员空运救治医疗点,目前已护送1500名伤员。”兰州军区驻陕某分部卫生处处长魏敦宏介绍。
  记者了解到,眼前的迷彩有着非凡的经历:2008年5月,他们在汶川地震灾区坚守三个月;2009年,又作为中国第九批赴刚果(金)维和医疗队的成员在遥远而艰苦的非洲执行神圣使命,为中国军人赢得荣誉。
  “我们这次来了60名队员,其中44名参加过汶川救灾医疗队,10个去过刚果(金)维和。3月30日,10名队员才从刚果(金)回来,正在休假,便接到命令赶赴玉树。”
  离开机场前往结古镇,再见迷彩——我们乘坐的车是部队的一辆越野吉普,开车的姓罗,是兰州军区驻金昌某部的一位士官。
  “我们近3000名官兵经过20多个小时,驱车1400多公里,今天凌晨到达玉树。路上我只睡了一个多小时。到玉树后,我被分配来机场转运救灾物资。”
尘沙滚滚的路边,满是倒塌的民房,新搭的蓝色帐篷。小罗的手机响了。

“哦,我已经到了玉树,都挺好的,不累……”小罗声音沙哑,眼睛满是血丝。

【小题1】请简要概括赵彦军所在部队开展救援活动的过程。
【小题2】新闻以小罗的语言和肖像描写作为结尾,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以“生命的迷彩”为线索来组织本文的。
【小题4】这篇新闻札记在写法上灵活而富有特色,请选择某一方面的特色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