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身后的眼睛

曾平

那是一头野猪。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包谷地上,也洒在对熟透的包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包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

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孩子已经能嗅到扑面而来的野猪的臊气。

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去。尽管只有一小步,但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嗷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它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

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眼睛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亲母亲紧张的脸上,他们的担心暴露无遗。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有些时候了。

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野猪和孩子对视着。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 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满獠牙的嘴。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

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他们都在积蓄力量。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儿地,跑了。

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号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儿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孩子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

孩子依然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孩子似懂非懂?他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自己的啊?

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简洁,节奏明快,用平实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孩子独自打跑了一只野猪的故事。
B.文章关于父母的笔墨不多,主要通过描写孩子与野猪搏斗,来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
C.文章题目“身后的眼睛”是全文的线索,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D.父母没有直接开枪去帮孩子,而是在背后默默地注视孩子的行动,这是另一种爱的方式。
【小题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题3】关于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父母,也有人认为是孩子,你觉得是谁?为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30 04:31: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御宴簪花

御宴簪花是宋代宫廷宴会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礼仪。在宴会中,皇帝要按例赏赐出席官员花朵,官员将之簪戴于头上以示荣宠,所簪之花俗称“御花”“宫花”。

花象征着喜庆与荣耀,我国古代汉族男子与女子均可簪花,以花为美并不是女子的专利。杜牧有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又咸通年间唐懿宗大宴新科进士于曲江,“命折花一金合,遣中官驰至宴所,宣口敕曰:‘便令戴花、饮酒’,世以为荣”,可知男子簪花在唐代已是一种社会风尚,不会引起非议。不过,簪花在唐代宴会中有没有成为固定礼仪,现存文献没有明确记载,如《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没有看到士人簪花的影子。

宋朝时期,男子簪花的习俗变得更为普遍,并逐步成为宫廷宴会的固定礼仪。《宋史·礼制》就说“凡国有大庆皆大宴……中饮更衣,赐花有差”。簪花之礼正式在宫廷宴会中流行是在宋真宗时期。宋真宗为了淡化澶渊之盟的负面影响,大搞天书封禅,努力营造太平盛世的局面,富有喜庆意味的簪花礼仪大受青睐或许也与此有关。宋真宗以后,御宴簪花开始盛行起来。御宴簪花礼仪在宋徽宗朝进一步推广,徽宗巡游之时,“卫士皆戴花”,赐宴过后,回宫途中亲从官皆“顶球头大帽,簪花。”

簪花是宋代宫廷宴会中非常重要的礼仪,可分为赐花、簪花、谢花三个环节。通常情况下,簪花在御宴进行至一半时进行,随着《正安之乐》的响起,整个宴会已达高潮。这时皇帝宣布赐花,内侍将事先准备好的宫花捧送于各位官员。皇帝、亲王、重臣由内侍簪戴,其他官员则自己簪花。有时皇帝还会亲自为某位官员簪花。群臣簪花完毕后要向皇帝谢恩,宴会结束后,参加宴会的官员要簪花而归,不戴归私第或由仆从持戴的行为则视为对皇帝不敬,“违者纠举”,并要受到惩罚。

宋代宫廷宴会中所簪之花可分为鲜花与人工花两种。宋代宫廷宴会中的御花大多是人工制作的布花。蔡绦《铁围山丛谈》中记载了徽宗朝的三种人工花,最华丽的是“滴粉缕金花”,以金丝镶嵌制成,“极其珍藿”。其次是罗帛花,用于春秋大宴,“甚美丽”。再次是绢帛花,材质最为普通,只在接待辽使时使用,目的是“示之以礼俭”。

随着簪花成为一种正式的礼仪,它也不可避免地附加了一些政治色彩。例如最初御宴官员在谢花时可以不离开座位,宋真宗时期改为集体于殿庭中跪谢,意图明显在于强调君恩浩荡。再如高宗对赐花数目的繁琐规定,显然是借此来强化现实权力结构。南宋以后,簪花逐渐淡出宫廷,至明清时期男子已不再簪花,“俗惟妇女簪花”,大致已与今日无异。

(选自《御宴簪花:宋代宫廷宴会的独特礼仪》,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的宫廷宴会上,皇帝要按例赏赐出席官员花朵,官员将之簪戴于头上,所簪之花,俗称“御花”“宫花”。
B.杜牧的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等资料显示,男子簪花在唐代已是一种社会风尚,不会引起非议。
C.咸通年间,唐懿宗大宴新科进士于曲江,遣中官驰至宴所传敕令命戴花,这是朝廷重视簪花的发端,因此,后来簪花成为固定的礼仪。
D.花象征着喜庆与荣耀,我国古代汉族男子与女子均可簪花;宋代宫廷宴会中,有一种引人注目的礼仪叫御宴簪花。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凡国有大庆皆大宴会……中饮更衣,赐花有差”,这表明宋朝时期,男子簪花的习俗变得更为普遍,并逐步成为宫廷宴会的固定礼仪。
B.宋真宗时富有喜庆意味的簪花礼仪大受青睐,或许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宋真宗当时正大搞天书封禅,粉饰太平,以淡化澶渊之盟的负面影响。
C.宋真宗以后,御宴簪花开始盛行起来,他巡游之时,“卫士皆戴花”,赐宴过后,回宫途中亲从官皆“顶球头大帽,簪花”。
D.簪花作为宋代宫廷宴会中非常重要的礼仪,通常情况下在御宴进行至一半时进行,簪花有三个环节,即赐花。簪花。谢花。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簪花开始,内侍将宫花捧送给各位官员,皇帝、亲王、重臣由内侍簪戴,其他官员自己簪花,有时皇帝会为某位官员簪花,以示对他的宠幸非同一般。
B.宋徽宗时期的人工花,最华丽的是“滴粉缕金花”,其次是罗帛花,再次是绢帛花。绢帛花用于接待辽使,目的是彰显天朝的富贵繁荣。
C.官员接受皇帝簪花之后,如果不带花回到私宅或者让仆从持戴,会被视为对皇帝的不敬,被举报后会受到惩罚,因此,宴会结束之后,参加宴会的官员都簪花而归。
D.宋真宗时,御宴官员在谢花时由之前的可以不离开座位改为集体跪谢;宋高宗时,赐花数目规定烦琐:簪花礼仪被附加了政治色彩。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当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2018年5月,谷歌Duplex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个消息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

自动驾驶汽车依靠的是人工智能“大脑”,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相似的案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行搜索,即在“大脑”中迅速搜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的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的决断。如果计算机搜索出来的场景相似度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处理。

那么,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伤害了人类,谁来负责呢?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将人工智能体作为行为主体对待。因为“主体”概念有一系列限定,譬如具有反思能力、主观判断能力以及情感和价值目标设定等。人工智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它所表现出来智能以及对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和遵循,是基于大数据学习的结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人工智能体不可以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以上述自动驾驶汽车为例,究竟由人工智能开发者负责,还是由汽车公司负责甚至任何的第三方负责,或者各方在何种情形下如何分担责任,应当在相关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制订商业合同进行约定。

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所谓“奇点”就是指机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

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 , 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小题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
B.“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C.“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
D.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
【小题2】根据材料二,下列现象属于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是(   )
A.经常使用“健康手环”来检测自己的运动健康状况。
B.工作繁忙无暇做家务,购买智能产品帮助清扫房间。
C.出行全依赖手机导航,丧失了应有的路线识别能力。
D.从事某一职业过久,习惯了用行业思维来思考问题。
【小题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宇宙网红霍金的人性

霍金“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不平凡的人”。“他以其才华、幽默和勇气、毅力鼓舞了全世界的人们,而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作为宇宙级别的网红——霍金,大家都在讲他的神性,而这里聊聊他的人性。

2018 年3月14 日,知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 岁。霍金去世,人们在哀叹:人类完蛋了,有种与宇宙星辰断了联系的感觉。

天才回家了,宇宙的秘密谁来解答?

霍金最后一次视频访问,是关于宇宙的起源。而此前,他还曾预言,2032年之前,小行星有极大可能将会撞上地球。

2016 年4 月,霍金开通微博,问候中国网友的第一条微博得到了三十多万的转发,四十多万评论和一百多万点赞。开微博8 小时后,霍金的微博粉丝就突破了百万,现在已经到了450 多万的关注。

霍金开微博,不是上来打个招呼这么简单。他邀请年龄在13至18 岁之间的青少年,将自己在科学或者数学方面的点子,制作成一个时长三分钟的小影片,报名参与青年突破奖挑战大赛,这可以与他进行直接对答。

这次,他走了,微博话题瞬间“爆”掉。

霍金的基因里,除了有神性的一部分,有天才的一部分,也有人性的、网红的一部分。在牛津大学念书时,霍金加入了学校划艇队。据说是为了改变自己不合群的性格。可上大一时,霍金身材矮小,并不适合做运动员。但赛艇队还是选了他做艇长。因为艇长不需要划艇,只要控制其他人划艇的速度和节奏。

他也参演过影视剧,1992年,霍金在《星际迷航:下一代》中客串自己,与扮演牛顿、爱因斯坦的演员一起打牌。据报道,这是他的屏幕的“处女秀”。他在《生活大爆炸》里怼谢耳朵,谢耳朵唯一佩服的人就是霍金,因为他辛辛苦苦做出的研究,结果却被霍金检查出错误来了。在动画片《辛普森一家》和《飞出个未来》中,霍金也是本色出演,并且亲自配音。

他还创作过歌曲,1994 年,他利用电子发声器,和英国摇滚乐团Pink Floyd 合作录制了摇滚作品“Keep Talking”。在Pink Floyd 后来的专辑TheEndless River 中,他也曾贡献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这首歌的名字叫《Talkin' Hawkin》。

熟悉霍金的人,会评价他爱玩、友善甚至有点“淘气”。人们称呼他,“无药可救地卖弄风情”,是个“喜欢在轮椅上舞动的派对尤物。”

在一次演说结束后,他被人撞见在后台与孙子追逐嬉戏。在剑桥的办公室内,他挂着玛丽莲·梦露的大照片。他还曾向《卫报》透露,如果时光能逆转,他要见见梦露,而不是艾萨克·牛顿,因为他“看上去不是个随和的家伙”。

他甚至拿轮椅轧过自己不喜欢的人的脚趾头,按照美国《野兽日报》的说法,这几乎是霍金最喜欢做的事了。1976 年的一次英国皇家宴会中,“获奖”的是英国王子查尔斯。霍金轧过他的脚趾之后,还高兴地开着轮椅在地上转了一圈。在自传里,霍金写道,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没有轧过撒切尔夫人的脚趾。

2015 年,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凭借电影《万物理论》拿到奥斯卡影帝。《万物理论》就是一部霍金的传记电影,但这部电影没有着重霍金的疾病,更多的讲述的是他和同学、和妻子的感情。

饰演霍金的“小雀斑”说,“霍金是个向前看、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疾病对确诊后的他并没有那么重要。我想要肉体上的内容内嵌在我身上,而我们着重去讲一个关于人性、关于爱情的故事。”

据说,霍金本人看完这部电影说,有时候感觉这个主演真的就是他以前的自己,《万物理论》2014年秋天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时,霍金本人就在台下,电影结束后,他的秘书从他的脸颊上擦去了一行眼泪。

霍金撰写了多部著作,《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我的简史》,1988 年,霍金出版《时间简史》,解释宇宙、黑洞和大爆炸等天文物理学理论。《时间简史》被译成40 余种文字,出版超过1000万册。直到今天,这本书依旧摆在很多人的案头。

巴西世界杯前,霍金还曾经受爱尔兰一家博彩公司的委托,分析英格兰将拿冠军。依据霍金的分析,环境对结果的影响相当惊人,虽然结果与真实情况差距蛮大的。但当初接下这单委托,霍金是这么说的:“自文明起源以来,人们就不再把事件看作不相关或者无法解释的。他们已经对世界的根本规律有了深入了解。世界杯没有什么不同。英格兰想要成功就得仔细研究环境、生理、政治和战术等一系列变量。这是非常复杂的。事实上,和足球相比,我认为量子物理相对而言更直接一些。”几乎霍金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全世界、全人类瞩目的焦点。

2016 年,霍金联合投资人宣布启动太空项目,去半人马座α星。目标是开发数千个小型太空飞船,飞往我们最近的星系,并发回照片。

去年,网上传闻霍金发出警告组织人类登月,称已经找到足够的证据,证明月球背面存在外星人,“制止登入月球不然后果自负”。

但很快,霍金就出来辟谣了,这是个假消息,他没说过。

2017 年11月,霍金说,人工智能(AI)的崛起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糟事件”,除非人类社会能够找到控制AI 发展的方法,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它会成为少数人压迫多数人的工具。”

但多数情况下,霍金在科技界的存在与鲁迅在作文上的名言是一样的。逻辑都是:

霍金说,2032年地球毁灭。

霍金说,人类掉进黑洞可以逃往另外一个宇宙。

霍金说,外星人早已不是肉体凡胎。

霍金本人:我没说过!

回顾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宇宙级网红斯蒂芬·霍金先生曾经说过的那些话——

“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头看脚下。无论生活如何艰难,请保持一颗好奇心。”

谈及生死,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信仰自由的权利,上帝是不存在的,没有人是创世主,也没有人能掌握我们的命运。并不存在天堂或者来世,我们只有此生,来欣赏宇宙之美。正因如此,我非常感恩。”

(节选自新浪微博)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金的第一条微博就得到了三十多万的转发量,粉丝过百万,可见霍金受到了除了本国人民的热烈欢迎,知名度广及全球。
B.霍金爱玩、淘气,甚至用自己的轮椅轧过自己不喜欢的人的脚趾头,没有轧过撒切尔夫人的脚趾,是他人生当中的一大遗憾。
C.霍金存在于这个世界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使人类世界与外太空产生了联系,不再孤独地存在于宇宙之中,霍金一死,宇宙的秘密无人来解答。
D.“2032年地球毁灭”,“人类掉进黑洞可以逃往另外一个宇宙”,“外星人早已不是肉体凡胎”,对于这些说法,霍金表示:我没说过。
【小题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霍金开通微博,并不是上来打个招呼这么简单,若要与他进行直接对话,需要报名参加青年突破奖挑战赛,将自己在科学或者数学方面的点子,制作成一个时长三分钟的小影片。
B.霍金曾在视访问中谈及宇宙的起源,而在此之前,他还预言在2032年之前,将会有小行星撞上地球。
C.霍金的屏幕“处女秀”是在1992年参演了影视剧《星际迷航:下一代》,他在剧中客串自己,与扮演其他科学家的演员们一起打牌。
D.解释宇宙、黑洞和大爆炸等天文物理学理论的著作《时间简史》,是霍金的代表作品,出版超过1000 万册,被译成40 多种文字,是从事天文物理学研究的学者的必读书目。
E.《万物理论》是一部霍金的传记电影,电影更多的是讲述他和同学、妻子的感情,霍金本人看后十分动容,感觉这个主演真的就是他以前的自己,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小题3】霍金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作为宇宙级别的网红,他具有神性的光环,而文章对其“人性”进行了介绍,概括并阐述你看到的霍金哪些方面的人性。

同类题5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是文明栽体,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汉字教育是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如果汉字消亡了,国家和民族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但自清末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也对汉字质疑:“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汉字落后”论者甚至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认为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主张放弃汉字教育。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汉字行将就木”。时下,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可以改变命运的言论甚嚣尘上。中学阶段,在汉语与英语之间,学生更重视英语,一进大学,越发专注于英语的四级六级甚至八级,忙托福、雅思,顾了媳妇忘了娘。随着信息、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汉字也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与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教育,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适合用拼音的方法,汉字教学引进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其弊端日渐明显。近年来,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节选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有删改)
【小题1】怎样理解文中“顾了媳妇忘了娘”的意思?
【小题2】为什么“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小题3】从材料看,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汉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