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踏过平庸,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

陈芳 董瑞丰 刘宏宇

“天眼”之父南仁东,17日被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4年,8000多个日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调试期的“天眼”已经一口气发现多颗脉冲星,成为国际瞩目的宇宙观测“利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天眼”与天宫、蛟龙、大飞机等一起,被列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

南仁东来不及目睹。但他执着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天眼”:一个国家的骄傲

看似一口“大锅”,“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

它有着超高的灵敏度和巡天速度。与美国寻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凤凰”计划相比,“天眼”可将类太阳星巡视目标扩大至少5倍。随着“天眼”落成,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正在开启,越来越多国际天文学专家加入中国主导的科研项目。

20多年前,这是一个异常大胆的计划。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

1993年的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此召开。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会后,南仁东极力主张中国科学家启动“天眼”项目。

“天眼”到底是一个多大的工程?在“天眼”馈源支撑系统高级工程师杨清阁的印象里,这个工程大到“漫山遍野”。这又是一个多细的工程?“600多米尺度的结构,馈源接收机在天空中跟踪反射面焦点的位置度误差不能超过10毫米。”杨清阁说,“南老师做的事,就是带领我们用漫山遍野的设备和零件建起这口精密的‘大锅’。”

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可他说:“我得回国。”

做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他扛起这个责任。这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也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

72岁的“天眼”工程高级工程师斯可克回忆:“南仁东总跟我说,国家投入10多亿元搞这个望远镜,如果因为质量问题或者工程延期导致停工,每天损失将达50万元。花了这么多钱,如果搞不好,就对不起国家。”

执着:为“天眼”燃烧20多年人生

从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没有路,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

一次,南仁东下窝凼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他曾亲眼见过窝凼里的泥石流,山洪裹着砂石,连人带树都能一起冲走。南仁东往嘴里塞了救心丸,连滚带爬回到垭口。

“有的大山里没有路,我们走的次数多了,才成了路。”“天眼”工程台址与观测基地系统总工程师朱博勤回忆,十几年下来,综合尺度规模、电磁波环境、生态环境、工程地质环境等因素,最终在391个备选洼地里选中了条件最适宜的大窝凼。

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许多工人都记得,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为亲自测量工程项目的误差,南仁东总会丢下饭碗就往工地上跑。

“发文章和研发科学重器比较,哪个对科技的实质进步更重要,我选择后者。”南仁东总是这样说。

“20多年来他只做这一件事。”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天眼”项目就像为南仁东而生,也燃烧了他最后20多年的人生。

寻梦:探索科学未知无止境

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肃和严谨。“天眼”没有哪个环节能“忽悠”他,任何瑕疵在他那里都过不了关。

工程伊始,要建一个水窖,施工方送来设计图纸,他迅速标出几处错误打了回去。施工方惊讶极了:这个搞天文的科学家怎么还懂土建?

“南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他要吃透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学生甘恒谦说,“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是选择‘天眼’还是多活10年,他还是会选择‘天眼’。”

他一心想让“天眼”尽快建成启用。“天眼”的英文名字FAST,正是“快”的意思。

在南仁东看来,“天眼”建设不由经济利益驱动,而是源自人类的创造冲动和探索欲望。“如果将地球生命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年,那么在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分钟诞生了地球文明,而在最后一秒钟人类才摆脱地球的束缚进入广袤无垠的太空。”南仁东的心中,总是藏着许多诗意的构想。

“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这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思考。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电波环境不断恶化对人类有效接收外太空讯息的干扰越来越大,南仁东响应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的建议,提出“天眼”项目研发主张。
B.与美国“凤凰”相比,“天眼”巡天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可接收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而“天眼”的快速落成得益于众多国际天文学专家的参与。
C.“天眼”结构庞大,精密度高,项目工序繁杂,在选址、论证、立项、建设过程中,南仁东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要求,亲自把关,以避免出现任何瑕疵。
D.文章围绕“时代楷模”这一主题,依托“天眼”项目的研发展开叙述,旨在突显南仁东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勇攀高峰。
【小题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部分通过阐述“天眼”对于天文学研究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表达对南仁东勇于献身科学的无比崇敬之情。
B.“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是南仁东追求理想的真实写照,诗化的语言为充满艰辛的科学研究赋予了浪漫和温情。
C.文中多处引用南仁东的原话和他人的评价,既有利于刻画南仁东朴实而伟大的形象,又能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D.文章按“天眼”的研发建设过程划分写作版块,依次串联起三个小标题,内容上构成递进关系,使文章一步步走向深入。
【小题3】南仁东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04 03:54: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请勿捧杀刘路
本报天津3月20日电(记者张国)听说中南大学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破格聘请22岁的该校2008级本科生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之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数学家对记者表示此举有些"荒唐"。但这位数学家不愿对刘路的研究工作作出坪价。
刘路自2011年下半年起成为名人。在一些报道中,他被描述为一个破解国际数学难题的天才式人物,攻克了"在数理逻辑学中沉寂了20年的难题"——"西塔潘猜想"。他还受邀在芝加哥大学的数理逻辑学术会议上作了报告,而审读他论文的美国教授就像"发现了新大陆"。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向教育部写信,希望破格录取他为研究生。有人称其为"小陈景润"。刘路成为舆论焦点之初,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讲座教授、理学院院长,香港数学会理事长汤涛就曾提醒说,数学上这种水平的猜想很多,媒体不要捧杀他,"领导、院士、舆论还是不要掺和得太多。顺其自然,给点鼓励和物质奖励就可以了。"
汤涛举例说,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读哈佛大学二年级时,解决了其老师、美国科学院院士袖帕迪米特里欧教授的一道难题。老师极为惊讶,并与盖茨联名发表了论文。盖茨的论文水平不比刘路的低,而当盖茨决定退学时,他的老师和舆论也没捶胸顿足。
一位在美国留学的内地学生认为,一些有关刘路的报道夸大其辞。比如,"西塔潘猜想"的提出者戴维·西塔潘(David Seetapun ) ,并非传言所说的知名数理逻辑学家,而且很可能已经不再研究数学,目前只能找到此人1991年的博士论文和1995年的一篇论文。所谓的"西塔潘猜想",有一定价值且在一定范围内受到一定重视,但"显然并不能算作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位留学生认为,刘路作为一个本科生,能够解决这样难度的问题,的确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值得赞赏。如果他此后一直钻研,且有好导师指导,将来是有可能真正解决重要问题的。但一些媒体夸大此成果的意义,是非常不妥当的。
成名之后的刘路本人,在与本校学生交流时,也曾谦虚地表示,自己爱好数学、物理纯粹出于好玩,几乎没有任何功利心,也完全没有想到仅仅因为做了一件个人喜欢的事、写了一篇论文,就获得什么荣誉。对于很多褒奖,他表示自觉不配。这个年轻人给学弟学妹们的寄语是:人生好比一道数学题,外在环境只能影响你的速度,或牵引加速,或阻碍减速,决定最后终点的人只有你自己。
(《中国青年报》 2012年03月21日01版)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数学家认为,破格聘请22岁的中南大学2008级本科生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有些"荒唐"。是因为他对刘路的研究工作有看法。
B.刘路攻克了"在数理逻辑学中沉寂了20年的难题——"西塔潘猜想",自此成为名人。被称为"小陈景润",并破格录取为研究生。
C.汤涛举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例子,是希望刘路以比尔·盖茨为榜样,勇敢地走自己的路。
D.一位在美国留学的内地学生认为,"西塔潘猜想"并不能算作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些有关刘路的报道夸大其辞,是在捧杀他。
E. 成名之后的刘路能够认识到外在环境对人才的成长有加速作用,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努力奋斗。这是难能可贵的。
【小题2】(小题2)文章最后写刘路对他获得荣誉的态度和他给学弟学妹们的寄语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3】(小题3)对刘路被破格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你有什么看法? (6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亲爱的丽丽姑娘

陆清时

每次遇到名字叫丽的女孩,我都会深觉这个女孩生来就不受重视,好像就此被打上了平凡的标签一样。

很久以前在我认识陈丽的时候,我就是这么想的。我们从小一起长大,陈丽在学业上毫无天分,和我隔着一条过道坐着,支着脑袋昏睡沉沉,永远睡不醒的样子。她的座位也被越移越后,老师们提起她总像面前有只苍蝇那般不耐烦。

高中总开那种要命的家长会,陈丽和她妈妈坐在角落里,两人一模一样的表情,支着头像要睡觉的样子。我妈奋笔疾书记着老师说的话,忙里偷闲还要嘲笑她们:“有其母必有其女啊。”我没有说什么,但是心里的嘲笑肯定是有的。

因为走得近,班主任总让我帮陈丽补课,好像不让她拖班级后腿是我的义务一样一有时候给她讲数学题,看她心不在焉的样子就忍不住来气,我一生气她就跑到楼下小超市买柠檬奶茶、妙芙蛋糕哄我。陈丽的零用钱总是比我多,她做好多副业,比如代借漫画书、代买电影票、代送鲜花。陈丽为这些小本生意忙得不亦乐乎,拿个小账本在我面前算得格外顺j留,还自己发明了一个类似复式记账的记账方法。

成长总会经历些不可预料的意外,而那时候,陈丽表现得异常坚强。她开出租车的爸爸在她高二那年得肺癌拖了半年去世,她拉着我在小区门口呆坐了两个小时就转头对我说:“我好了,谢谢你陪我。”后来我觉得,可能陈丽就是在那个晚上长大的,她把所有失去的悲伤、对生活的恐惧、对未来的不安都凝结到了一起,转化为对赚钱的热爱,隔壁班有两个女生吃着陈丽大热天跑腿买来的可爱多,还嘲笑她:“你说那个陈丽是不是想赚钱想疯了。”那一瞬,我有点心疼陈丽。当我们不愿意坐公交出门就打出租的时候,陈丽已经因为给快餐店送外卖而对这个城市的道路了如指掌、陈丽绑一个高高的马尾,光亮的额头上总是一层汗。

一小时八块钱的工资,风雨无阻。有几次我问她:“累不累”,她笑了笑,擦擦汗,然后转身就开始忙碌。

高考结束后,陈丽和我都考到了苏州的大学。我学音乐,她念大专的会计专业,时不时她会来看我。要我带她去我们学校的食堂吃饭。食堂的饭莱明明那幺难吃,她却总是吃得津津有味。四年的时间里,我忙着谈恋爱,陈丽忙着赚钱。从一开始的做家教、发传单到之后办兼职中介、办健身教室。毕业的时候我的爱情结束了,工作没有着落。陈丽却成为开店的老板,对于经营生意头头是道。这中间经历的困苦与欺侮,陈丽说起来总是轻描淡写。

毕业的时候,因为在学校毫无建树,我的毕业履历看起来苍白无力。陈丽鼓励我再怎样也要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陈丽用她那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某某妇产科医院,给了我一场个人小提琴独奏会的赞助。我有些不乐意,谁愿意挂名一个妇产科医院啊,想想就觉得丢人.陈丽看着我只说了一句话:“尊严都是自己挣的,那种面子上的自尊不值钱。”

那场看起来有些滑稽可笑的小提琴独奏会为我的大学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掌声响起来的时候,我看向观众席的陈丽。她捧着一束鲜花,笑容真诚而欣慰,好像是我替她完成了什么一样。

我忽然想起我们年少时的那张合影,还是在大院子里,并肩站在葡萄藤架子下,穿着新发的校服蓝裙子,一个笑着,一个皱着眉。照片因为有些曝光过度而显得天光格外亮,格外明媚我这样望着陈丽,突然想流泪。那是我亲爱的丽丽姑娘。

(选自《2012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家长会时,陈丽和她妈妈坐在角落里,两人表情一模一样,支着头像要睡觉的样子,说明陈丽从小就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B.陈丽做过许多副业,很有经济头脑,说明她并非一无是处,只是现有教育评价制度无法对她做出全面评价,小说反映出一定的社会现实问题。
C.陈丽性格坚强,面对成长中经历的困苦和欺侮总是轻描淡写,从不抱怨,她对尊严的认识表现了她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D.小说倒数第二段写年少时的合影,以“格外亮”“格外明媚”意在突出陈丽的形象,也表现出“我”对陈丽的感激和对陈丽认识上的转变。
【小题2】小说中的“我”在塑造“陈丽”的形象上有怎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3】小说在整体结构安排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自媒体用户不断增加,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从以“papi酱”为代表的自媒体人拿到高额的融资开始,自媒体也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但实际上,经过市场的不断筛选与淘汰,自媒体行业中能够长期坚持内容更新与运营推广的自媒体人规模增速并不高。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自媒体人在30岁以下,且接近五成的自媒体为兼职运营。然而,在自媒体新奇、酷炫的外表背后,自媒体人的营收其实普遍不高。数据显示,超过七成自媒体人月营收在5000元以下,仅一成自媒体人月营收超过1万元。

(摘编自新华网《每个人的麦克风——数读自媒体发展特征与趋势》2017年4月12日)

材料二:
在“只认钱”的逻辑驱使下,有多少自媒体走上了玩火自焚的不归路?动起“打家劫舍”的念头,以发布负面信息为要挟,敲诈勒索收取企业“保护费”;把“拿钱办事”的恶习发挥到极致,什么样的软文都写,什么样的硬广都接,只问报酬不问是非;大搞“瞒天过海”,以院长、专家自居,虚设医学成果和养生误区借机卖假货;贪吃“人血馒头”,为扬名立万不惜“消费悲情”“消费逝者”;掘金“人性丑陋”,大肆渲染明星绯闻隐私……从“二更食堂”公众号永久关停,到“暴走漫画”被判道歉和赔偿,为了所谓“流量”“点击”“打赏”而突破下限、罔顾底线,终究会付出沉重代价。 

(摘编自人民网《唯利是图的自媒体可以休矣》2018年10月26日)

材料三:
互联网APP客户端自媒体平台作者对增值服务的接受度
 

(摘编自《2016年自媒体平台市场研究报告》)

材料四:
2018年,国家监管部门对内容行业的管控力度空前。国家网信办先后约谈腾讯、微博、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对自媒体账号存在的一系列乱象开展了集中清理专项行动,已经依法依规全网处置了“唐纳德说”、“傅首尔”等9800多个自媒体账号,又对今日头条、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了一系列整顿。自媒体平台作为内容的承载、分发方,一方面与内容生产者同呼吸、共命运,另一方面其自身也是生态体系的建造者。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认为,从投资的角度来说,理解监管逻辑,坚守信仰和道德准则,坚持对某类资产说“不”,非常不易,但非常重要。大浪淘沙之下,“可能会错过一些暴富的机会,可能会错过一些赚快钱的机会,但是这样能走得更长远。”

(摘编自万珮《自媒体行业去泡沫》)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体来看,自媒体平台作者对自媒体平台增值服务的热情不高,尤其是对于BSP广告联盟,只有极少数作者愿意参加。
B.愿意尝试共享自己的视频和音频文件、购买博客空间的自媒体平台作者比例较高,在所有作者中占近一半的比例。
C.在自媒体平台上投放广告、出版博文等一系列增值服务都有一些自媒体平台作者愿意尝试,但所占的比例较小。
D.自媒体平台增值服务若想取得较大的市场,应该挖掘自媒体平台作者的多层次需求,增加更加有吸引力的增值服务。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自媒体行业中能够长期坚持内容更新与运营推广的自媒体人逐渐减少,与市场自身的选择机制有关。
B.自媒体行业收入普遍不高,所以近半数的自媒体人选择兼职运营,对平台相关的增值服务态度谨慎。
C.“流量”“点击”“打赏”等可以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正因对它们的追求,自媒体市场才会乱象频出。
D.自媒体平台也是网络生态环境的一部分,面对投资,必须擦亮双眼,同时做好错过某些机会的准备。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维护自媒体健康有序发展涉及哪些相关方?简述各方所应承担的责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当谈起战争话题,总有人觉得推崇谦谦君子的中国文化缺少铁血霸气的一面。从史实上看,中华文明崛起于中原农耕地带,四面受攻。特别是北方毗邻草原游牧民族,战争频仍。相对于扛锄牵牛、单独劳作的农耕民族而言,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就是骑马射猎、团队合作,有巨大的天然军事优势。然而,从黄帝北逐荤粥开始,历经夏、商、周、秦,直到汉武帝、唐太宗分别击败匈奴、突厥,中原文明始终经受住了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军事冲击,不断发展壮大。显然,谦谦君子也绝非任人宰割的懦弱者。那么,中国文化对战争有什么看法呢?
第一,不推崇战争。中国文化爱好和平。孔子说,“仁者,爱人”。以爱护别人为己任的仁者,当然不会热衷于剥夺别人的生命。汉传佛教强调“慈悲为怀”,主张吃素,连动物的生命都不愿剥夺,遑论战争。老子关于战争的论述更充分。他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武器、战争都是不祥之物,也非君子所喜欢的,只有在不得已时才会用它;“若美之,是乐杀人”——如果喜欢武器、推崇战争,就是以杀人为乐;“夫乐杀者,不可得意于天下”——以杀人为乐的人,不可能真正得到天下人的认可。
第二,不惧怕战争。中国文化重视精神,追求正义,有重义轻死的一面。比如,孔子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玄奘说过“宁可就西而死,岂东归而生”,文天祥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体现在战争上,就是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一般的征服者战争,能胜则愿战,不胜则愿降;必胜则必战,必败则必降。而中国文化更推崇的是:无关正义,必胜亦不战——不打不正义的战争,不欺凌弱小;正义所在,必败亦必战——即便敌强我弱、明知必败,也会勇于亮剑、绝不屈服,甘愿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自恃武力强大而敢于言战,不是真正的勇敢;重义轻死,明知必败亦必战,才是真正的勇敢。这也是中华文明不灭的关键之一。
第三,战争胜负的根本是民心。虽然不推崇战争,但中国文化对战争的研究非常深入。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是什么?中国文化很早就对此做出明确论述——民心。《尚书·泰誓》说,商纣王“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商纣王虽有亿万臣民,但人人离心离德;周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周武王虽只有三千臣民,却众人一心,因此周武王就有能力战胜商纣王。《孙子兵法》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包括道、天、地、将、法五方面。其中,道是居于首位的决定要素。道是什么呢?就是得民心。“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也就是说执政者能让老百姓与自己同心同德、同生共死,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首要条件。
(摘编自文运《不推崇也不惧怕,胜负根本在民心——浅谈中国文化对战争的看法》)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骑马射猎、团队协作为生活常态的游牧民族,与耕地种田、个体劳作的农耕民族相比,自然具有明显的军事优势。
B.中华文明在中原农耕地带崛起之后,经受住了北方强悍游牧民族长时间的军事压迫以及战争的考验,一步步地发展壮大。
C.“仁者爱人”、“慈悲为怀”及“兵者,不祥之器”,儒、释、道三家直接表达对战争看法的言论,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战争观。
D.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有为追求正义而视死如归的基因,体现在战争上,就是为了正义的事业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推崇谦谦君子的民族心理,决定了中国文化奉行的是不推崇战争的理念,而这也正是中华民族曾经任人宰割的历史根源。
B.中华民族为追求正义,明知必败亦勇敢应战,这种“重义轻死”的精神传统,成为了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一个关键因素。
C.不推崇战争,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对于战争缺乏研究,如《尚书·泰誓》就有民心向背与战争胜负关系的相关表述。
D.《孙子兵法》将得民心为内涵的“道”放在决定战争胜负诸因素之首,这是本民族“胜负根本在民心”战争观的有力证据。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帝北逐荤粥,汉武帝、唐太宗分别击败匈奴、突厥,表明军事优势并非只由兵士的军事技能、武器装备所决定。
B.中华民族反对一切战争,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惧怕战争,只是本民族不好战尚武,不以战争杀伐为乐。
C.中华民族重义轻死的文化人格,演化为中华儿女面对战争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呈现出不恃强凌弱的民族品格。
D.中国文化推崇“正义所在,必败亦必战”的理念,宣扬“舍生取义”的精神,说明相较于战争结果,中华民族更看重战争的正义性。

同类题5

对下面文段的解析,错误的一项是
面对来自海洋的危险,封建帝王的选择是海禁。这让我想起一个二战时的故事。诺曼底登陆前夕,盟军秘密集中了大量的舰船在英国海岸。航船实在太多了,为了不走漏风声, 艾森豪威尔为首的盟军司令部,决定让英国沿海居民后撤一段距离。但这个决定引得丘吉尔首相愤怒咆哮:英国人的习惯从来就是逼近,而不是离开海岸!不行,任何理由都不能让我们作出这样的决定!结果盟军不得不采取别的措施来保证计划的施行。
而在我们漫长的历史上,海洋只是海边渔民收获一点鱼虾的水上牧场。至多,也只是在故乡无以为生的人们流浪异国求生的危险丛生的通道。使国人海洋意识苏醒,切肤感受到海洋主权之痛的是一部血腥的近代史,一个帝国幻梦的破灭。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因此,南海总队这次巡航守礁的行为本身,就蕴涵了更为丰富的意义,一个后发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海洋的重要,并且行动起来,开始维护自己天然的权利的时候,却因为曾经的被殖民,因为后发,因为文化基因中海洋意识的缺乏,使一个国家维护主权的行为,也那么艰难曲折,波诡云谲,那么需要智慧与坚定。好在,我们已经在海上了。海图上的航线虽然有些曲折, 但终归是指向遥远海疆。 我站在302船的驾驶舱里,看到中国海上,台风过后,终于迎来壮美的日出!
那时,我感到不是一艘船在劈波斩浪, 而是整个中国, 正在走向海洋!中国要走向世界,没有办法不走向海洋!
(选自阿来《走向海洋》)
A.文中讲述二战故事体现英国人对于海洋的重视,反衬我们对海洋认识上的落后和保守,引起下文对于海洋重要性和南海巡航必要性的议论,深化文章主旨。
B.在漫长中国历史上,人们从来没有海洋主权意识,仅仅把海洋当作收获鱼虾的牧场,当作流浪谋生的通道,因此在近代史上,我们遭受列强入侵,付出了巨大代价。
C.“海图上的航线虽然有些曲折,但终归是指向遥远海疆”一语双关,作者不仅强调了海图对于海上维权的重要作用,也明确了我们维护海洋主权的决心。
D.文末最后一句告诉我们:控制了海洋就能获得走向全球的通道,也能够在战争来临时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强大,必须要重视海洋走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