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浪地球(节选)

刘慈欣

在地下城的庆祝集会后,我一个人穿上密封服来到地面。童年时熟悉的群山已被超级挖掘机夷为平地,大地上只有裸露的岩石和坚硬的冻土,冻土上到处有白色的斑块,那是大海潮留下的盐渍。而前那座爷爷和爸爸度过了一生的曾有千万人口的大城市现在已是一片废墟,高楼钢筋外露的残骸在地球发动机光柱的蓝光中拖着长长的影子,好像是史前巨兽的化石……一次次的洪水和小行星的撞击已摧毁了地面上的一切,各大陆上的城市和植被都荡然无存,地球表面已变成火星一样的荒漠。

这一段时间,加代子心神不定。她常常扔下孩子不管,一个人开着飞行汽车出去旅行,回来后,只是说她去了西半球。最后,她拉我一起去了。

我们的飞行汽车以四倍音速飞行了两个小时,终于能够看到太阳了,它刚刚升出太平洋,这时看上去只有棒球大小,给冰封的洋面投下一片微弱的,冷冷的光芒。

加代子把飞行汽车悬停在在5000米的空中,然后从后面拿出了一个长长的东西,去掉封套后我看到那是一架天文望远镜,业余爱好者用的那种。加代子打开车窗,把望远镜对准太阳,让我看。

从有色镜片中我看到了放大几百倍的太阳,我甚至清楚地看到太阳表面缓缓移动的明暗斑点,还有日球边缘隐隐约约的日珥。

加代子把望远镜同车内的计算机联起来,把一个太阳影像采集下来。然后,她又调出了另一个太阳图像;说:“这个是四个世纪前的太阳图像。”接着,计算机对两个图像进行比较。

“看到了吗?”加代子指着屏幕说,“它们的光度、像素排列、像素概率、层次统计等参数都完全一样!”

我摇摇头说:“这能说明什么?一架玩具望远镜,一个低级图像处理程序,加上你这个无知的外行……别自寻烦恼了,别信那些谣言!”

“你是个白痴。”她说着,收回望远镜,把飞行汽车向回开去。这时,在我们上方和下方,我又远远地看到了几辆飞行汽车,同我们刚才一样悬在空中,从每辆车的车窗中都伸出一架望远镜对着太阳。

以后的几个月中,一个可怕的说法像野火一样在全世界蔓延。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地用更大型更精密的仪器观测太阳。后来,一个民间组织向太阳发射了一组探测器,它们在三个月后穿过日球。探测器发回的数据最后证实了那个事实。

同四个世纪前相比,太阳没有任何变化。

现在,各大陆的地下城已成了一座座骚动的火山,局势一触即发。一天,按照联合政府的法令,我和加代子把儿子送进了养育中心。回家的路上我俩都感到维系我们关系的惟一纽带已不存在了。走到市中心广场,我们看到有人在演讲,另一些人在演讲者周围向市民分发武器。

“公民们!地球被出卖了!人类被出卖了!文明被出卖了!我们都是一个超级骗局的牺牲品!这个骗局之巨大之可怕,上帝都会为之休克!大阳还是原来的太阳,它不会爆发,过去现在将来都不会,它是永恒的象征!爆发的是联合政府中那些人阴险的野心!他们编造了这一切,只是为了建立他们的独裁帝国!他们毁了地球!他们毁了人类文明!公民们,有良知的公民们!拿起武器,拯救我们的星球!拯救人类文明!我们要推翻联合政府,控制地球发动机,把我们的星球从这寒冷的外太空开回原来的轨道!开回到我们的太阳温暖的怀抱中!”

加代子默默地走上前去,从分发武器的人手中接过了一支冲锋枪,加入到那些拿到武器的市民的队列中,地没有回头,同那支庞大的队列一起消失在地下城的迷雾里。我呆呆地站在那儿,手在衣袋中紧紧攥着父亲用生命和忠诚换来的那枚勋章,它的边角把我的手扎出了血……

三天后,叛乱在各个大陆同时爆发了。

叛军所到之处,人民群起响应,到现在,很少有人怀疑自己受骗了。但我加入了联合政府的军队,这并非由于对政府的坚信,而是我三代前辈都有过军旅生涯,他们在我心中种下了忠诚的种子,不论在什么情况下,背叛联合政府对我来说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相继沦陷,联合政府收缩防线死守地球发动机所在的东亚和中亚。叛军很快对这里构成包围态势,他们对政府军占有压倒优势,之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攻势没有取得进展,完全是由于地球发动机。叛军不想毁掉地球发动机,所以在这一广阔的战区没有使用重武器,使得联合政府得以苟延残喘。这样双方相持了三个月,联合政府的十二个集团军相继临阵倒戈,中亚和东亚防线全线崩溃。两个月后,大势已去的联合政府连同不到十万军队在靠近海岸的地球发动机控制中心陷入重围。

我就是这残存军队中的一名少校。控制中心有一座中等城市大小,它的中心是地球驾驶室。

我拖着一条被激光束烧焦的手臂,躺在控制中心的伤兵收容站里。就是在这儿,我得知加代子已在澳洲战役中阵亡。我和收容站里所有的人一样,整天喝得烂醉,对外面的战事全然不知,也不感兴趣。

(附)《流浪地球》内容简介:

太阳即将毁灭,过去无数岁月中作为人类精神支柱的存在,变成了死亡和恐怖的象征。庞大的地球逃脱计划开始实施。然而人类所能制造的普通人造环境无法承受漫长的逃脱之旅。所以人类只得在地球的一侧安装上巨大的地球发动机,将整个巨大地球环境圈化为移民方舟,以此逃离太阳系,前往新家园。疑惑和猜忌一度在人类当中引发叛乱之火,然而太阳最后的灭亡瞬间平息了一切,人类终于怀揣希望踏上漫长的流浪之旅。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通篇运用第一人称,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种视角的运用能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B.“我”童年时熟悉的群山被夷为平地,大地上只有裸露的岩石和坚硬的冻土,冻土上盐渍的白色斑块,这些描写突出了外在环境对地球的毁灭性破坏,表现了“我”内心的凄凉悲怆之感。
C.作品语言极具表现力,如“各大陆的地下城已成了一座座骚动的火山”,该句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证实太阳没有任何变化之后的情绪波动之大,突出了叛乱来临前的紧张气氛。
D.为了拯救人类文明,人们发动叛乱,群起响应。“我”认为背叛联合政府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这是因为加入联合政府军队的“我”对联合政府极其忠诚和信任。
【小题2】小说是如何塑造加代子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小题3】优秀的科幻作品离不开科学,也离不开幻想。请结合全文概括,“科学”与“幻想”分别表现在哪里?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3 11:13: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
林少雄
①所谓“创客”,是英文“Maker”的意与音结合了汉语语意创造的一个新词,主要指当代社会酷爱科技、富于创意、热衷实践、立志创业的特定社会人群。以创客为主体的创客运动,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其乐趣所在,以创意孵化、技术实践、产品研发为其介入或促进社会、参与或抗拒政治的行为。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思潮及其行为,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作为创客运动的重要内涵,传统文化不仅随时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不断自我进化、自我形塑。正是这一属性,使得传统文化不仅为创客运动提供重要内容,更成为创客运动向着高远目标迈进的精神、灵魂及重要动力。人类文明在创意中产生,在创新中发展,在创造中延续,如作为文化创造主体的人的发展,从爬行到直立,从语言、图画到文字,从步行、骑行、坐行到飞行,人际距离由可视可闻、电话电视到虚拟现实(VR)等现象,都充分说明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在创客运动者看来,传统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当下进行时态。正是在此意义上,当下即传统,传统即创造。由此角度看,创客运动为传统文化发展至少带来以下变化。
③其一,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的功能转化。中国传统文化物质创造的观念,是“由用至艺”或“先用后艺”,亦即所有发现、发明与创造,首先在于满足人们现实生活的物质需要,在满足这一物质基本需要的前提下,然后才会逐渐开始考虑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亦即由实用转向审美。而创客运动首先考虑的是“创意优先”原则,所以当代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往往因为其形式的优美多姿、色彩的美丽舒适、肌理的美观细腻、质地的美妙精致而引发人们的关注,而产品的实用功能则退居其次,可以说是“先艺后用”。这一点在手机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现在的手机,无论技术还是功能,基本都大同小异,然而其材质、 造型、色彩却千差万别,更新换代的时间日益缩短,原因在于其“先艺后用”的观念转变。从“先用后艺”到“先艺后用”的功能观念转变,表明了创客运动对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
④其二,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产品路径转化。由于中国传统创意往往服务于皇室贵胄的需要,所以在其实现路径上一般采用的是单一的、线性的、点对点的单向方式;而创客运动物质创造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整个社会人群日益增长的日常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因此其实施路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    、块状的、    的双向多元方式。另一方面,由于新的材料、能源的发现、新的技术的变革以及新的审美观的出现,必然促使产品实施手段与路径的变化。如陶瓷烧制,单就景德镇瓷器烧制的窑炉而言,已经由传统的柴窑,经历了向煤窑、油窑、气窑、电窑转化的过程,这不仅使得环境更清洁,也使得烧制陶器的料、形、色、质、釉等都有了不同的变化与发展。
⑤其三,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观念转换性传承。日益兴盛的创客运动,为重新认知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也提供了对传统文化价值再发现的新契机。如“工匠精神”的再发现,“游于艺”“君子喻以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创客运动文化价值观中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及美学的精神对“意境”的追求在创意产业产品得到生活落实,臻于工、成于时的手工艺慢节奏与现代创意产业流水线的相融合,传统文化产品的独有性与创客运动的独创性相匹配等,都使得传统文化精神与观念得到了转换性传承。
⑥其四,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的个性化呈现。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得以延续与传承,首先就在于其个性化特征。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漫长的时间里与广袤的空间中能够不断延续与传承,正在于其独具特色的个性化特质。创意本质就在于其独一无二的创造性与鲜活分明的个体性,而以创意文化产业为主导的创客运动,本质上也在于其个性化的不断凸显。正是在这一点上,传统文化与创客运动达成了默契。创客运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分运用传统文化,就会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个性化气质营构及呈现。
⑦事实上,创客运动不仅为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形态的全新转化提供思考及实践,还为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恰适载体及呈现形式提供了一种时代的可能选择,进一步促使我们思考并付诸实践,创客运动如何才能进一步用“现代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全新风貌、传播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并在新的时代营构出其良性的文化生态与可持续性发展的精神空间,也许这正是当代创客运动之于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小题1】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2】第③段作者提出“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的功能转化”的观点,并用手机例子加以证明,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何证明观点的。
【小题3】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方框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小题4】下列对“创客运动”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A.创客运动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思潮及行为,以创客为主体介入参与社会政治的行为。
B.传统文化是创客运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前进的精神、灵魂以及重要的动力。
C.创客运动以创意优先原则实现传统观念“先用后艺”到“先艺后用”的彻底转变。
D.创客运动传承了“工匠精神”“意境”“慢节奏”“独特性”等濒临消亡的传统观念。
【小题5】纵览全文,写一段200字之内的内容摘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失忆

余显斌

娘由于小脑萎缩,记忆力就开始一天天衰退,以至于現在,几乎忘记了一切。他自己又在外面忙着生意,整天不是塞北,就是江南的,到处奔波。照顾的任务,就落在老婆肩上。

老婆待娘,就如对待他们的孩子一样。老婆经常对他开玩笑:“我啊,带着两个小孩。”可是,就这,老婆仍背着个不孝的名声。

随着娘失忆越来越厉害,有个毛病竟慢慢凸显出来,每次吃饭的时候,如果发现饭桌上有小黄鱼,娘就一定会悄悄拿了,装进自己的衣兜。因此,大家都背后纷纷议论老婆:“家里那样富有,咋就舍不得给老人吃?”

老婆为此,很是委屈,对他道:“你劝劝吧”他长叹一声,他劝得还少吗?每一次,他一动,就如小学生一样,一副知错就改的样子,让他看着心疼。过后,娘仍藏小黄鱼。

他不想再这样,再这样,对自己的心是一种伤害,让老婆背着忤逆的名声也不公平。他坐下来喝着茶,仔细想着办法,随后眼睛一亮,笑了。

几天后,他回到家,提着些小黄鱼。娘蹒跚着迎出来,一见小黄鱼,眼睛就亮了。他对笑着说:“娘,给您做油炸小黄鱼,好不好?”笑着说好。娘说话的时候,口水流了下来。他忙拿出纸巾,给娘擦了。

老婆也出来了,笑着对娘说:“您儿子多孝敬。娘满意地点着头。那一刻,娘的脸上铺满阳光。

老婆做得一手好茶饭。老婆曾得意地对他道:“要管住老公,先得管住老公的胃。”老婆做的油炸小黄鱼,更绝,表面金黄焦脆,泛着一种油亮的颜色。筷子一拨,里面的肉白嫩嫩的,进嘴就化。老婆说:“娘牙不好。”说着,拿了一个小黄鱼,将里面的鱼刺一根根拔了,将鱼肉放在娘面前的碟子里道:“娘,你吃。”

娘点着头,用筷子夹着。这时,他们都转过眼,望着别处,当然,眼角仍然悄悄睄着娘。娘望望他们,见没注意自己,果然伸出手,悄悄拿起一个小黄鱼,准备收藏起来。

他和老婆已经商量好,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忙回过头,望着娘的手。

娘尴尬一笑,手停在空中。

他埋怨着道:“娘,你咋又这样啊?”

娘低着头,如犯错的小学生一样,轻声道:“娘以后不了。”

老婆如对孩子一样问道:“娘,你是想留着吃吗?”

娘摇着头,表示不是的。

他猜测道:“娘,你……是留给我吃的?”

娘仍摇着头,表示不是的。许久,她说:“你吃的好着呢,我放心了。”

他和老婆对望一眼,老婆再次轻声问:“那……你这样是干啥啊?”

娘过了许久,轻声道:“给春生留着。他走时说了,娘,给我留着小黄鱼,我回来吃好不。”

老婆不知娘说的什么,回过头,疑惑地望着他。这一刻,他热泪盈眶,难以自己,一件童年往事,倏地凸显眼前:一个六岁的小男孩,背着书包,看着娘手里提着的小黄鱼,嘎嘎乐着说:“娘,给我留着小黄鱼,我回来吃好不?”小男孩走后,再也没有回来,被一场干河水冲走。

那个名叫春生的小男孩,是他的弟弟,比他小一岁。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那一双大大的眼睛,还有那嘎嘎的笑声,早已在他忙碌的记忆里失去,甚至全然没了影子。

对于这件事,这个人,他已几乎失忆。

可是,在一个已经失忆的老人脑中,那双眼睛,那个稚嫩的声音,还有那句话里的每一个字,都那样清晰,从未消失。

老婆听后,也泪流满面,对他说:“让娘藏吧,别人要说不孝顺,就让说去吧。”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22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婆待娘如孩子,却背上不孝的骂名,很是委屈,就跟他商量出一个劝娘的办法,却引出伤心的往事。
B.“那一刻,娘的脸上钳满阳光”这句神态描写,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娘的快慰心理。
C.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自由灵活地讲述了一个关于母爱、关于亲情、关于孝德的动人故事。
D.本文语言朴素无华,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故事情节简单,却能平地起波,直抵肺腑,催人泪下。
【小题2】小说中两次写到人物眼睛“亮”了,请分别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标题“失忆”耐人寻味,请结合作品加以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朝历时四百余年,其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疆土大为扩展,民族空前融合。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东汉班超出关,他们分别建立和巩固了沟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增多,为艺术的兴盛创造了条件。
儒家文化虽然是汉代绘画艺术审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精神要素,但并不是整个汉代社会唯一的精神源泉。汉代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文化架构是由儒家文化、道家文化、阴阳五行文化等多种文化精神要素构成的。史官文化与巫文化共存,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举,神话与历史交融,道家学说与儒家伦理道德并行不悖,展现出一片人间的欢腾胜景。
大汉王朝具有勃勃生机和放眼四海的辽阔视野,繁丽多彩的生活场景便成为艺术首要的表现对象。在这样一个胸怀宽广、勇于开创的时代,传统观念与外来文化碰撞融合,汉代的艺术家为帝国雄伟而繁荣的气象所熏陶,怀着一种空前的喜悦与激情对其予以描述,予以表现。汉墓壁画那些生动饱满、瑰丽多姿的绘画艺术背后,蕴藏了汉代先民对天地自然、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表达了他们对生命世界的永恒追求,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墓室壁画一般出自画工之手,虽然画工的绘制技能比不上后世身份独立的画家,但他们所营造的丰满朴实的意境,流露出的绘画发蒙阶段所特有的简单和笨拙,却是后世空灵精致的艺术所无法替代的。同时,因来自底层,画工们对人间生活的关注,反而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画工所反映的集体意识,一方面是上层社会思想的折射,更重要的是广大民众的观念。
汉代人喜好歌舞,任侠重名,恩仇必报,富于积极进取精神,他们率直而少含蓄,开通而少压抑,粗朴而欠圆通,勇敢而鄙怯懦,整个社会弥漫着建功立业的思想,这既是尚武精神的结果,也是华夏民族精神的写照。
汉代墓室壁画中的图式于生活,它在农耕文明中孕育,在多民族文化融合中成长,那种蓬勃的生命力,饱满、昂扬的生命状态让我们立刻想到汉墓室壁画中的《车马出行图》:奔腾嘶鸣的骏马,浩荡出行的队伍。汉代人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万里觅封侯”的豪情,在《车马出行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雄健浑厚正是汉代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郭华《试析汉代墓室壁画的雄健与充实之美》)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空前发展,“丝绸之路”为文艺兴盛创造了条件,因此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增多。
B.汉代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文化架构由多种文化精神要素构成,且彼此和谐共存。
C.墓室壁画所营造的意境和特有的简单和笨拙的绘画风格,堪称后世的典范。
D.在我国古代美术史上,汉代是真正形成完整而且具有民族独特艺术风格的时期。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论述了汉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为汉代艺术的兴盛创造了条件。
B.主体部分论述了汉代墓室壁画的主要内容及绘画风格,以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C.文章以《车马出行图》为例,论证了汉代墓室壁画所反映出的汉代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
D.本文主要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汉代墓室壁画所具有的雄健与充实之美。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文化是汉代绘画艺术审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精神要素,是汉代社会的精神源泉之一。
B.大汉王朝把生活场景作为艺术首要的表现对象,因此拥有雄健浑厚的时代精神。
C.汉代艺术家受帝国雄伟而繁荣的气象熏陶,怀着喜悦和激情去描述和表现它们。
D.汉代社会弥漫的建功立业思想,既是尚武精神的结果,也是华夏民族精神的写照。

同类题5

古董

耿春元

古董是子午镇常少山的外号。

古董一词除词典上的解释外,在子午镇还有不可理喻、个别、不一般、冥顽不化等意思。常少山能够沾上古董这诨名,缘于那年他母亲去世。子午镇的风俗,双亲中有一个先走了的,丧事要做三天,叫小丧;双亲中最后一位也去了,丧事要做五天,还要扎灵车,请鼓手,排宴席,叫大丧,很隆重。常少山的父亲早亡,遵照当地风俗,他母亲的丧事应该大办的。谁也没有想到,常少山竟然当天就把母亲的遗体埋掉了,而且连滴眼泪都没掉,还跟儿子常宝说:我死了,也这样!

为这事,常家的族人气愤了,约合起来要揍他。常少山说,我这是厚养薄葬,老人活着的时候你不孝,老人死了,弄些排场给人看,顶屁用!

常少山他娘瘫痪在床八九年,常少山日夜守护在床前,端屎倒尿,暖床按摩,什么事儿都费一番心思、费一番力气来做,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吃一口,给娘一口:自己饱了,娘也饱了……常少山是孝子啊!常少山把话说得理直气壮,大家听来也在理,只是这理不是常人的理,只好说声“跟个古董生什么气”,便散去。这诨名从此便跟上了他。

常少山是古董,想不到他家里竟然冒出个真正的古董来。

常少山一生就交了一个朋友。这朋友叫吕尚。有一天吕尚来做客,突然被面前的那把茶壶惊呆了。正泡着茶呢,吕尚小心地端起来,左瞧瞧右看看,眼睛都绿了,然后干脆把茶叶倒掉,用清水把壶冲洗干净,来回摩挲,又捧到鼻子尖儿上闻了闻,颠过来倒过去验了一通后,问道:“这壶,哪里来的?”

常少山说:“先前用的那把打了,才从旮旯里找出这把旧的来。”

吕尚说:“收起来,别再用了,这家伙是古董,比你还金贵。”

常少山就笑,说:“神经病了不是?搬家时差一点被我当垃圾扔了,怎么就成古董了?是古董,用它泡的花茶怎么还是花茶味?应该是龙井味呀……”

吕尚说:“别闹了,你把它小心放着,赶明日我请位老师来长长眼色,也好验证验证我的鉴赏功夫。”

第二天,吕尚果然领来了一位先生。先生姓王,气质儒雅,行色匆匆,眼中别无他物,一到就说看壶。吕尚发现那壶就在茶几上,还是昨天放的地方,并没动过,又泡了新茶。

吕尚倒空了壶,将壶擦净,双手捧起,王先生轻轻接过,凑到窗前光亮处,打眼一看,便说不假。沉吟片刻,又看,说声:“错不了,就是它!”便轻轻放下,掏出手绢擦擦双手,向常少山点点头,说道:“听吕尚说过您,我很赏识,都是朋友了,我也就不绕弯子了。吕尚没有看错,这把壶是件宝物!如果愿意,我出10万要了它!”

“你不早说。”

“早说怎么?”

“早说我就卖给你。不用说10万,2万就卖。”

“为什么?”

“缺钱用呀!”

“现在不缺了?”

“不缺了。一家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生活必需的都有了,卖它干啥?”

其实,一见面,常少山就很看重王先生这人。听他说话,更觉诚恳、坦率。只是常少山这人言语行事离不了古董脾气,三言两语就把人家打发走了,壶,还在桌子上,继续泡他的花茶。

这事过去不久,常少山得了重病,不几日便一命呜呼了。常少山病故,吕尚慌忙赶来,便把茶壶的事告诉了常宝。常宝说老爷子病中根本就没有谈及家中有什么宝贝茶壶。就是有,他那脾气也不会拿它当回事……

于是两人便在常少山住的屋子里翻找。找来找去根本不见那玩意儿,却发现了一张字条,上写:

茶壶即茶壶,

打碎是瓦片。

人间多少事,

都被自己骗。

常宝看过,递给吕尚,说是不解。吕尚接过默念一遍,又默念—遍,然后长叹一声,道:“怎么是古董呢,分明真人也!”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文笔简净,凝练生动,手法运用得当,以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精准传神的动作描写分别塑造了常少山和吕尚这两个人物。
B.小说有两条线索,其一是一把“古董”壶,另一条线索是主人公的“古董”性格,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交织穿插,十分精妙。
C.小说叙写了常少山对母亲厚养薄葬,表面上解释了“古董”诨名的由来,更在深层次上揭示了常少山不同寻常的品性特征。
D.小说中的“壶”经历了寻常之物、疑似古董、天价古董的变化,却始终“泡着茶”,证明常少山对古董壶的文化价值并不在意。
E.小说结尾之处,作者借吕尚之口对常少山做出了不同于世俗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精神境界的理解和敬佩之情。
【小题2】常少山的“古董”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
【小题3】小说对吕尚初见古董壶时的一系列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