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在于他把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无论是他在熙宁变法中的温和保守立场,还是其他许多言行,都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但苏轼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都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纷扰的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如果说《春江花月夜》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并不觉重压,那么苏轼的情况就刚好相反,尽管没有多谈,却更感沉重。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制,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直到苏轼这里,陶潜才被抬高到了独一无二的地步,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在散文《方山子传》中,苏轼表达了不要富贵、不合流俗的愿望。在当时的“太平盛世”,苏轼却憧憬这种任侠居山、弃冠服仕进的“异人”,不也如同他的诗词一样,表达着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吗?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流露出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王船山最不喜欢苏轼,他们都感受到了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到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文艺成就并不高,但他在文艺史上却影响巨大,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最喜爱的对象。
B.苏轼在熙宁变法中的温和保守立场表明了他忠君爱国、谨守儒家思想等特点,这与后代很多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并没有什么不同。
C.苏轼表达的退隐思想,并不是对政治的退避或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社会的退避和对人生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D.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自觉表达的人生空漠之感,传达出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一分结构,阐述了苏轼既忠君爱国又要求彻底解脱这两个方面的思想特征,作者认为苏轼的独特性在于后者而并非前者。
B.作者围绕苏轼的美学意义这一核心话题,深入挖掘了苏轼诗文中表达的“人生空漠之感”的内涵,并指出其对后世的影响。
C.作者列举《方山子传》,是为了说明苏轼在散文中表达的这种不合流俗的愿望与他在诗词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具有一致性。
D.作者提到朱熹、王船山不喜欢苏轼,是为了说明苏轼破坏了封建社会的秩序,否定了封建社会制度,从而体现其思想的先驱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是因为苏轼表达的人生空漠之感比前人更深刻、更沉重,所以他才会表达出对社会的退避和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怀疑。
B.苏轼将儒、道、佛各家思想相结合,在美学上追求朴实平淡,在生活态度上退避社会,具有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意味。
C.如果没有苏轼对陶渊明的肯定与褒扬,把陶渊明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位,陶渊明的诗也许会以另外一番面貌流传。
D.作者认为苏轼在中国后期传统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在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及《红楼梦》中都有所体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2 07:01: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它是否会真正超越人类,而在于它是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工具和人类是否对其拥有充分的控制权。就像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那样,虽然它们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但人类拥有绝对控制权,所以人们相信它们是安全的。
为了实现对其控制的目标,首先需要对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进行限定。虽然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人类智能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目前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还远不如人类智能。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信息存储、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让它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做人类的高级智囊,但最终的决定权仍在人类手中。比如,当我们把人工智能应用于军事领域时,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评估危险程度,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但是否应该发动战争、如何作战等重大决策,还是需要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正如霍金斯所说的那样:“对于智能机器我们也要谨慎,不要太过于依赖它们。”
与限定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类似,我们也需要对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定。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是有可能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短短六十年取得的巨大进步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将来它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从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高度重视的现实情况来看,想要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是不现实的,但为安全起见,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我们应当还需要成立“人工智能安全工程”学科,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范,确保人工智能不能自我复制,以及在人工智能出现错误时能够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证安全。人们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担忧的另一主要根源在于,人工智能的复制能力远胜于人类的繁衍速度,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无法与其抗衡。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安全标准中,对人工智能的复制权必须掌握在人类手中。同时,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只有人工智能产品达到安全标准,才允许进行商业推广和使用。
从源头上看,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造成的,可见,科学技术研究并非无禁区。技术的发展成熟固然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但任何技术都有不确定性,且科技产生的问题通常不能仅仅依靠科技本身得到圆满解决。因此,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问题还需要充分发挥人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杜严勇《人工智能安全问题及其解决进路》)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安全最根本性的问题是人类是否拥有充分的控制权,以确保其是安全可靠的工具。
B.人类智能拥有自己的优势,人工智能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在认知能力上是比不上人类的。
C.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人工智能,从发展现状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
D.人工智能的复制性是人类难以抗衡的,这也要求人类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人工智能的可控性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保证人工智能安全性的具体措施。
B.文章从限定自主程度和智能水平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运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等论证方法,强调人类应该对人工智能有控制权。
D.对于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文章先明确态度,接着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拥有对很多事物的绝对控制权,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也应该有解决的方法。
B.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解决很多问题提供信息帮助,但人类要把握最终决定权,而不能依赖它们。
C.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人类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但人类也可以在发展中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
D.科学技术研究有禁区,因而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出现也是必然的,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靠人的力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地名进入古诗

彭程

在我个人的经验中,面对地图时,也总是古诗词最能够以生动的姿态呈现的时刻。

目光摩挲过一个个地名,旁边那些或大或小的圆圈或圆点,在幻觉中次第打开。仿佛是岩溶地带大山峭壁之上的洞穴,外部看去并不大,一旦进入,却会发现溶洞宽阔,石笋奇诡,暗河幽深。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地名下,藏匿着自然、历史、民俗……一个物质和精神的丰富浩大的谱系。而与这种感觉几乎同步,此时耳畔也总是会响起古诗词铿锵有力或婉转悠扬的音调,在眼前幻化成为一幅幅画面。

譬如此刻,目光所及之处,是甘肃武威。西汉初,武威为匈奴所占据。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两次远征河西,大败匈奴,为彰显大汉的“武功军威”而命名此地。不过在漫长岁月中,它更为人知的名字是凉州。凉州,地名二字中已经有了凛冽的寒意,入诗,更是漫溢出边地的荒凉和戍人的哀愁。甚至“凉州词”在唐代成为专门的曲调,很多诗人依调填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白石黄沙古战场,边风吹冷旅人裳”……从汉唐到明清,一片愁云惨雾,飘荡舒卷在西北大漠戈壁之上。

如果一个地方是一只瓷器,诗词便是表面上闪亮的釉彩。因为这些诗句,一个原本抽象单调的地名变得具体而生动,有了色彩、声音和气息。一行诗句便是一条通道,让我得以穿越时光的漫漫长廊,驰目于辽阔的天空和大地,徜徉在幽静的山林和庭院,欣赏四时风光,感受八方习俗。

爱默生说过:诗人是为万物重新命名者。有一些地方,虽然早已经地老天荒地存在着,但长时间里都只是一种物质形态的面貌,枯燥粗糙。只有在经过文人墨客的描绘后,才变得具有精神性。诗文是一种加持,为地名灌注了灵动的气质。仿佛出色的匠人手里捏出的泥人,被吹拂进了生命的气息,活灵活现。于是一切大为不同。正如郁孤台,本是僻远闭塞的赣州古城墙上的一处亭台,却因为南宋诗人辛弃疾写有“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词句,而得以广为人知。

当一些地名被再三引用,被反复言说,它就上升为一种意象,具备了符号的功能。阳关象征了离别,北邙寓意着死亡。蓬莱是来世的向往,昆仑是仙界的居所。金谷园是奢靡的狂欢,乌衣巷是繁华的落幕……在这样的场合,对这些地名的理解程度,又直接取决于阅读者精神文化的蕴积。没有对母语的热爱,缺乏对历史和传统的沉浸,就难以窥见字面背后的精微和玄奥,难以感知到那些不尽之意,言外之旨,声音中的声音,味道里的味道。

向往某一个地方,反映出的其实是一个人的情感维度和美学嗜好。总有一些地方,最能够与处于某个生命时段的你,产生同频共振。时间和空间的共谋,孕育出某一类文化的气质,精神的风度。而诗句,这时便扮演了有力的证人角色。

青春时代,梦想的栖息地是江南吴越。感官的筵席一场场排开,声音和色彩浑然一体:“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以诗为舟楫,我划入了那一片湖面。在苇荡、乌桕和桑树之间,波光滟滟,莲叶田田。

时光悄然流逝。从某一时刻起,浪漫綺丽的少年轻愁遁隐了,内心开始向往北地的雄浑和寥廓,苍凉和悲怆。“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清代黄仲则这句诗,成为一种新的美学召唤。向北,向西,一种迥异的境界在面前展开,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是“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是“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就这样,经由诗句的陶冶,一处地点便不再是单纯的外在客体,而内化为精神世界的某个元件;它又仿佛是一帖试纸,能够检测出灵魂中存在的元素。

古诗词是一棵大树,根系深扎在过去,纷披的枝叶却一直伸展到今天,它永远处于生长中。今天生活的每一种状态,人们情感的每一次波动,大自然的每一副表情,都可以从丰富浩瀚的古代诗歌中,获得印证,找见共鸣,听到回声。一首首诗词,正是一个个的接引者,引领读者步入人生与社会的广阔庭院,在今与昔、恒常与变易的对话中,加深对于世界和生活的理解。

仔细盯着地图上的一个个地名,时间久了,那些圆圈圆点就会幻化成一个个泉眼。想象一番,那些被以不同音调吟诵的诗句,岂不正仿佛泉水的汩汩滔滔之声?

泉水不竭地涌流,诗歌也一代代地传诵。

吟唱着山河苍茫,岁月沧桑,生命浩荡。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月5日《当地名进入古诗》)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名被反复引用言说,就上升为一种意象,具备了符号的功能。每个阅读者看到“阳关”“北邙”,就会想到地名字面背后“离别”和“死亡”的意味。
B.人生的不同时段,总有一些经由诗句陶冶内化为精神世界一部分的地方,与情感维度和美学嗜好发生改变的你,产生同频共振。
C.文章视角独特,以“地名进入古诗”为切入点,表达了作者对古诗词的由衷赞美之意,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
D.古诗词以历时性的方式,展现了共时性的内容;融入了诗歌中的地名,具有了更丰富的意涵,彰显着民族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风度。
【小题2】作者说:“面对地图时,也总是古诗词最能够以生动的姿态呈现的时刻。”请综合全文概括古诗词的魅力是如何通过地名展现的。
【小题3】本文体现了散文的语言美,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引发观剧热潮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导演在片头巧妙地利用日晷指示时间,既突出了剧中主题,又渲染了紧张气氛。大家对这日晷所指示的“十二时辰”有多少了解呢?

十二时辰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个月的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北方为子位,南方为午位,东方为卯位,西方为酉位,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回到原处,这样便产生了太阳变换一次辰位为一个时辰的概念,一昼夜为12个时辰,人们便可以用太阳在天空中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

这套计时方法为人们所接受并沿用下来,《汉书·翼奉传》中载有元帝初元元年“日加申”,意为太阳位于申的时刻,后又进一步简化为“午时”等,用十二地支单独命名。此外,人们还用“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这样更加形象的别称,分别对应子时、丑时、寅时等十二时辰。

(摘编自《“十二时辰”简史》,人民网2019年7月26日)

材料二:

5月20日,被喻为“根本性飞跃”的新国际单位制正式生效,实现了7个国际基本单位全部建立在基本物理常数定义之上,意味着“国际单位制进入了量子化时代”。在7个国际基本单位中,时间测量的准确度最高、稳定性最强、应用面最广。高精准度时间的应用,能够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智能、更高效,社会管理更便捷、更可靠,同时能极大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在互联网、移动通信、卫星导航等领域,均离不开对高精准度时间的应用。如果时间测量准确度不能突破很秒量级的限制,就不可能有当今万亿元规模的全球导航定位产业、卫星定位需通过测定电磁波信号传播的时间,来测定卫星与地面物之间的距离,1微秒的时间测量误差,导致的地面定位误差约为300米,所以说,空间位置的准确度取决于时间度量的准确度。

(描编自沈则瑾《国家时间频率计量中心上海实验室落地》)

材料三:

标准原子钟借助的是数千个振荡的铯原子,并且主要通过各自独立测量完成计时。而最新的原子钟让原子更加紧密。在新原子钟中,锶原子被挤压成一个微小的三维立方体,密度是之前原子钟的1千倍。最新原子钟使用的是量子气体,在这样气体中的原子数量更多,这意味着原子的振荡将更加纯粹而且稳定时间更长。这是实现更准确时间测定的关键。

为何我们努力想要更准确地测量?事实上许多科学研究的想法都取决于我们对于时间的准确测量。时间膨胀是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一种影响,本质是说引力会影响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在地球上我们之所以无法感觉到是因为这种影响很小,但是它仍然存在。佛罗伦萨大学高精度计量团队的Nicola Poli称:“现在的原子钟非常精准,你可以使用它们测量我们在地球上经历的截小引力影响。这就为我们研究地球本身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摘编自《史上最精准原子钟,计时准确度提升20倍!》)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中“时辰”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时辰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个月的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这是“时辰”这个概念产生的基础。
B.人们利用太阳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太阳变换一次展位便为一个时辰,约相当于现在的1个小时。
C.根据史书,汉代曾以“日加串”表示太阳位于“申”的时刻,这时还带有方位的意味,后简化为“午时”等称呼,与方位脱离了关系。
D.除了以地支命名外,十二时辰中还有“鸡鸣”“日出”“食时”等更形象化的称呼,这是根据一天中太阳的状态、人的活动来命名的。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7个国际基本单位全部建立在基本物理常数定义之上,国际单位制进入了量子化时代,其中时间测量技术将来也是最为先进的。
B.当前全球导航定位产业能够发展到万亿元规模,得益于时间测量准确度能突破微秒量级的限制,否则定位会有巨大误差。
C.最新原子钟使用量子气体,这会使原子数量更多,原子的振荡将更加纯粹而且稳定时间更长,测量时间更加精准。
D.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力会影响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虽然在地球上我们难以感觉到这种影响,但是它仍然存在。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们极力提高时间测量的准确度的原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天猫无人超市淘咖啡是阿里新零售成员之一,于2017年7月8日在杭州落地。主打“即拿即走,无需掏出手机”的支付体验。天猫无人超市应用了不少“黑科技”,优化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首先,通过图象识别技术,天猫无人超市将对消费者进行快速面部特征识别、身份审核,完成“刷脸进店”;其次,通过物品识别和追踪技术,再结合消费者行为识别,天猫无人超市能判断消费者的结算意图,最后通过智能闸门,从而快速完成“无感支付”。

除了无人零售技术外,天猫无人超市还推出了“Happy购”情绪营销,将消费者的情绪、笑容变成打折、促销的动因。商品价格会根据用户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每个人的打折力度都不同。

2017年12月3日,天猫无人超市亮相乌镇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天猫无人超市占地超过100平方,并成为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唯一独立参展项目,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材料二:

据台湾当地媒体《远见》报道,台湾711的首个无人便利店“X-Store”2018年2月在台北总部亮相。据悉,“X-STORE”着眼消费者,主打“无人商店”概念。

面对亚马逊的首家无人便利店AmazonGo、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淘咖啡、腾讯的首家无人便利店WeLife、京东的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超市等巨头在无人零售领域的接连入局,便利店巨头711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如今,它终于也要参战了!

一直以来,在便利店领域,711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发展规模,711的成功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值得业内去揣摩、研习的经典案例。

所以,当电子商务疯狂挤占实体商店的市场份额,当“无人零售”或者“新零售”概念风靡全球。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711会怎样应对时代给予它的挑战。

据报道,“X-STORE”门店面积约60平方米,销售包括零食、方便食品等商品,商品总数不到1000个。目前,“X-Store”尚处于内部测试阶段,只对7-Eleven内部员工开放。至于何时将此无人便利店对外开放、甚至进行商业化复制和推广,尚不得而知。

材料三:

2013年,沃尔玛率先测试扫码支付的无人便利店形式,最终因盗窃、损坏等问题而失败。2016年,亚马逊推出AmazonGo无人便利店,因为人工智能、面部识别、图象处理以及移动支付等技术的成熟,将沉寂了多年的无人便利店再一次推向“风口”。

据新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17年已经有超过20个无人经济类项目获得融资,累计吸金达数十亿人民币,几十家VC/PE入局,还有阿里、腾讯、京东、娃哈哈等巨头也参与其中,很多项目的融资速度已经坐上了火箭。

从交易额来看,2017年我国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为389.4亿元,未来五年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发红利期,2020年的预计增长率可达281.3%,至2022年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从用户规模来看,2017年我国无人零售商店的用户规模仅为600万人,未来五年用户规模将大幅增长,至2022年可达2.45亿人。

阿里巴巴CEO表示,“无人超市会让新零售行业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一直在干新零售这个事情,我很有信心,全世界对此都有共识。这里一定会出现新一代的零售商、多样形态的零售商,有些是完全新的,有些是原来的零售商,但是他们接受变化、畅享未来。”

材料四:

相较传统零售店,无人零售商店具有明显的优势。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理事姚亦锋教授是“无人超市”的坚定支持者,“通过技术层面的进步,带动人们消费体验的提升。不要小瞧人们对于新购物体验的追求,这样的体验,无形中会带动人们对于知识、技术的渴求。”他举例说,超市最早进入南京时,大家担心会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但后来大家知道,超市的购物体验相对于传统的“站柜台”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跃升。同样,“无人超市”作为新型商业形态,一定会给超市业态带来整体的进步。

无人零售商店对于零售商而言益处颇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购买数据的全自动更新有助于零售商收集用户数据,布局精准营销;对于用户而言,无人零售商店可以根据历史购买大数剧智能推荐,加快了购物的流程,用户无需排队,可以体验畅快购物流程。而目前,由于技术尚未成熟,无人零售商店存在识别不够精准、不能应用于任意购物动作、处理不够及时等技术性问题。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猫无人超市主打“即拿即走,无需掏出手机”的支付体验,应用了不少“黑科技”,可以“刷脸进店”,快速完成“无感支付”。
B.天猫无人超市推出了“Happy购”情绪营销,商品价格会根据用户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消费者的情绪、笑容将会影响商品的价格。
C.在众多巨头接连进入无人零售领域的背景下,台湾711首个无人便利店“X-Store”在台北总部亮相,标志着711参战无人零售领域。
D.我国无人零售商店的用户规模和增长率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这标志着无人零售未来五年里,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红利期。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天猫无人超市亮相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并成为大会唯一独立参展项目,表明无人超市前景喜人,是未来超市发展的标杆。
B.因为711在便利店领域不可撼动的地位,所以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711会怎样应对“无人零售”“新零售”模式给予它的挑战。
C.AmazonGo第一次将无人便利店推向了“风口”,2017年有超过20个无人经济类项目获得了融资,很多项目的融资速度惊人。
D.无人超市会让新零售行业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只要原来的零售商能够接受变化、畅享未来,就能够占领无人超市的市场。
【小题3】“无人零售商店”具有哪些优势?如何才能使其更高效地运作?请结合材料分别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