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别的人

李娟

我妈是擅于到来的人。她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总是伴随着坏天气和无数行李。

她冒雪而来,背后背一个大包,左右肩膀各挎一个大包,双手还各拎一只大包。像是一个被各种包劫持的人。

一见面,顾不上别的,她先从所有包的绑架中拼命脱身。气儿还没喘匀,就催着我和她去拿剩下的东西。我跟着她走到楼下,看到单元门外还有两倍之多的行李。

我妈为我带来的东西五花八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两根长棍。

准确地说,应该是两棵小松树的树干。笔直细长,粗的一端比网球略粗,细的一端比乒乓球略细。大约三米多长……

难以想象她是怎么把这两根树干带上班车的。

要知道,在当时,所有的班车都不允许在车顶上装货的。

放进下面的行李仓?也不可能。

放到坐椅中的过道里?更不可能。

况且她还倒了三趟车。

总之这是千古之谜。

她把这两根树干挂在我的阳台上方,然后……让我晾衣服……

她骄傲地说:“看!细吧?看!长吧?又长又细又直!我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么好的木头!真是很少能见到这么好的,又长又细又直!……”——于是就给我带到阿勒泰了。

是的,她扛着这两根三米长的树干及一大堆行李,倒了三趟车。

没有候车室,没有火炉。她在省道线或国道线的路口等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她守着她的行李站在茫茫风雪之中。

不知车什么时候来,也不知车会不会来。

头一天她也在同一个路口等了半天,又冷又饿,最后却被路过的老乡告之班车坏了,要停运一天……但第二天她仍站在老地方等待,心怀一线希望。

世界上最强烈的希望就是“一线希望”。

后来车来了。司机在白茫茫天地间顶着无边无际的风雪前行,突然看到前方路口的冰雪间有大团黑乎乎的事物。据他的经验,应该有三到五个人在那里等车。

可是走到近前,却发现只有一个人和三到五个人的行李。

总之,她不辞辛苦给我带来了两根树干。

——它们又长又直又匀称,最难得的是,居然还那么细。她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完全能配得上城里人。却没想到城里人随便牵根铁丝就能晾衣服。

后来我搬家了。那两根木头实在没法带走,便留给了房东。不知为什么,当时一点也不觉得可惜。

又过去了好几年,搬了好几次家,最后打算辞职。我妈说:“你要是离开阿勒秦的话,一定记得把我的木头带回来。”……到那时,才突然间感到愧疚。

我告诉她早就没了。她伤心地说:“那么好的木头!那么直,那么长,关键是还那么细!你怎么舍得扔了!”

却丝毫不提当年把它们带到阿勒泰的艰辛。

那是2003年左右,我在阿勒泰上班,同时照料不能自理的外婆。工资六百块,两百块钱交房租费,两百块钱存到冬天交暖气费,剩下两百块钱是生活费。也就是说,日子过得相当紧巴。

我妈第一次来阿勒泰时,一进到我的出租屋,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房间的30瓦灯泡拧下来,统统换成她带来的15瓦的。

第二件事是帮我灭蟑螂。

那时我不敢杀生,后果便是整幢楼的邻居都跟着遭殃。

我妈烧了满满一壶开水,往暖气片后面猛浇。黑压压的蟑螂爆炸一般四面逃窜,更多的被沸水冲得满地都是。

接下来的行程内容是逛街。

乡下人难得进一次城,她列了长长的清单。然而什么都嫌贵。最后只买了些蔬菜。

菜哪儿没卖的?但是阿勒泰的菜比富蘊县的便宜。

还买了几株带根的花苗。

天寒地冻的,她担心中途倒车的时候花苗被冻坏,便将它们小心地塞进一个暖瓶里,轻轻旋上盖子。

她每次来阿勒泰顶多呆一天。一天之内,她能干完十天的事情。

每次她走后,好像家里撤走了一支部队。

走之前,她把她买的宝贝花慷慨地分了我一支。

我家没有花盆,她拾回一只塑料油桶,剪开桶口,洗得干干净净。又不知从哪儿挖了点土,把花种进去,放在我的窗台上。

因为油壶是透明的,她担心阳光直晒下土太烫了,对根不好,特意用我的一本书挡着。

她走后,只有这盆花和花背后的那本书见证了她曾到来。

而我,我最擅长离别。迄今为止,我圆满完成过各种各样的离别。

我送我妈离开,在客运站帮她买票,又帮她把行李放进班车的行李厢,并上车帮她找到座位。

最后的时间里,我俩一时无话可说,一同等待发车时间的到来。

那时,我想起来很久很久以前的另一场离别。旧时的伤心与无奈突然深刻涌上心头。

我好想开口提起那件事,我强烈渴望得知她当时的感受。

却无论如何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此时此刻,彼此间突然无比陌生。甚至微微尴尬。

我又想,人是被时间磨损的吗?……不是的。人是被各种各样的离别磨损的。

这时,车发动了。我赶紧下车,又绕到车窗下冲她挥手。

就这样,又一场离别圆满结束了。

最后的仪式是我目送这辆平凡的大巴车带走她。

然而,车刚驶出客运站就停了下来。高峰期堵车。

最后的仪式迟迟不能结束。我一直看着这辆车。我好恨它的平凡。

我看着它停了好久好久。有好几次强烈渴望走上前去,走到我妈窗下,踮起脚敲打车窗,让她看到我,然后和她再重新离别一次。

但终于没有。

【小题1】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2】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多次提到“两根三米长的树干”?
【小题3】文中呈现了一位形象特别饱满的母亲,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小题4】结合全文,探究“我”对母亲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3 09:53: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避,那就是浮躁的风气。
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人生在世,谁都有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浮躁之风盛行,往往就会出现: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也容易形成一些后果:让清静的人生、精良的产品等,渐渐变得稀罕起来;一些工程因为求快而忽视细节和质量,导致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而那些整日忙碌赶场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
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也不要忘记,变动之中也有恒定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到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盼望着步登天、一劳永逸,只能是如同梦呓。
《道德经》中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喧嚣,拒绝诱惑,祛除焦躁,静心定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的状态。
宁静一旦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
——取材于林治波《愿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
【小题1】下列词语中的“哄”,与“那些跟风起哄”中“哄”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一哄而散
B.连哄带骗
C.哄动一时
D.哄堂大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波逐流: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B.概莫能外:大概没有多少人能作为一种例外。
C.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此处指多样事务缠身。
D.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进步发展快。
【小题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新技术和创新思想支持,能够为获得成功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B.“翅膀”“风口”之说,是对发挥一种推动作用的形象化描述。
C.有了扎实而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就能有长久而稳固的成功。
D.要想成功,还需坚守“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的认识。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今多数人都无法逃避浮躁之风,而实现自我价值必须避开浮躁。
B.“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语,讽刺了那些八面玲珑见风使舵的人。
C.社会节奏加快,变化更快、更多、更大,这都让人变得更加脆弱。
D.“心远地自偏”于内心宁静,这种宁静能让常人也自有风范。
【小题5】根据第三段内容,概括浮躁之风盛行带给人们的不良影响。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品画
韦名

学而优则仕的领导张向喜画。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空去画廊品画。张向常去的画廊不大,却有仙则名,常有真迹品鉴。
一日,画廊老板约张向到画廊品鉴白石老人的《荷花蜻蜓图》。白石老人出身贫寒,傲骨铮铮,一生传奇,诗、书、画、印皆精,是张向最为敬仰的大师。
挂在画廊正中的《荷花蜻蜓图》为纸本设色,纵39厘米,横35厘米。画中,一荷横逸,蜻蜓追舞。荷,红花墨梗,寥寥数笔,生动逼真。最令人赞叹的是那追荷而来的蜻蜓,翅膀极其透明,纹理及爪清晰精致。蜻蜓在飞舞,折翅能见动,振翅如临风。画的左端,“九十三岁白石”题款让人如晤大师……
凝视画作,张向如痴如醉。“这是一藏友暂寄在此的画作,请张向慢慢品鉴。”画廊老板乖巧,取下《荷花蜻蜓图》,平铺在案几上。
“真迹否?”张向品赏半天,不得要领。
“本人眼拙,实在辨不出真伪。据藏友讲,此画请教过一些专家,有说真,有说假,莫衷一是。”老板狡黠地望着张向,“领导您是方家,请品鉴!”
“且不论真伪,此画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张向和老板熟稔,不藏着掖着,坐下喝茶,侃侃而谈。
“真迹赝品,价格天壤之别。”老板给张向续茶。画廊里茶香四溢。
又一日。画廊老板告知张向,一鉴赏大师路经,藏友想请大师鉴别《荷花蜻蜓图》,以求真伪。藏友和老板邀张向一同品鉴。
品赏过《荷花蜻蜓图》,爱画的张向念念不忘此画,遂爽快应约。
画廊里,藏友把《荷花蜻蜓图》缓缓平铺在案几上,恭恭敬敬请大师品鉴。
大师拿起放大镜,仔仔细细观察。
半个小时后,大师放下放大镜,久久不语。
“大师,但说无妨。”藏友很年轻,尽管内心在翻江倒海,表面上却纹丝不动。
张向惊叹年轻藏友的沉稳。
“那老朽就直说了。现如今,市面上流通的白石老人的真迹不过几千张,而赝品却不下十万!”大师把放大镜靠近画上的蜻蜓,“白石老人画蜻蜓的翅膀,必是先勾出两个翅膀的主筋,用的笔法是有来有去,画的主筋瘦硬秀挺,有如铁骨钢筋。此画的蜻蜓翅膀,尽管透明精致,却未见筋骨。这是其一。”
藏友脸由红转青,由青转白。
“其二,白石老人从87岁开始,为防造假,有意在落款上设陷阱,那就是把‘石’字下边的‘口’写成圆圈。此画是白石老人九十三岁所作,落款‘石’字下边的‘口’却为方形。”
藏友额头上渗出了密密的汗珠。
“综上所述,老朽认为,此画应为高仿赝品。”大师一锤定音。
众皆无语,屏声静气。
“感谢大师教诲!学生学浅眼拙,权当交了回学费。”藏友回过神后,迅速拿起《荷花蜻蜓图》,准备撕毁,“去伪存真,免得祸害别人!”
“撕了可惜!”第一眼见藏友,张向就觉得气度不凡。现在见他如此有气量,甚是欣赏,“刚才大师讲了,此画非真迹,却也是高仿赝品,不如转卖与我,如何?”
“既是赝品,不值一文,收藏它干嘛?”画廊老板一脸的惊讶。
“假作真时真亦假。能画出如此逼真的画,此人也不俗。”张向很懂画,更懂理,“张大千仿石涛、八大,鬼手海霞仿张大千,都是几可乱真,虽是赝品,艺术价值也颇高。”
“既蒙张向厚爱,愿相送!”藏友顺势把画呈给张向。
“送不敢承受,愿按市场价购买。”张向的前任就是栽倒在腐败上。前车之鉴,张向小心翼翼,举凡给他送钱送物,不仅被拒之门外,还遭其严斥。故素有清廉美誉,又怎么会收受藏友的画?赝品也不例外。
“若论市场价,此赝品不值500元。”大师一言九鼎。
最终,张向以500元购得《荷花蜻蜓图》。
此后,张向与藏友成了朋友,经常相邀品画。
当然了,藏友在张向的呵护下,全方位发展,几年间竟成了本城的风云人物。
“很多人知道,白石老人从87岁开始,为防造假,有意在落款上设陷阱,把‘石’字下边的‘口’写成圆圈……”成为风云人物的藏友还是喜欢收藏字画。一日,在鉴别白石老人书画时,藏友说,“很多人却不知道,白石老人的这一小动作后来被造假者发现。无奈,白石老人92岁后又把‘口’字恢复成方形……”
那日回家品画,张向对着《荷花蜻蜓图》的落款九十三岁白石”,嘴角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
(选自《南方日报》)2013年7月21日,有删动)
 
【小题1】张向、藏友各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2分)
【小题2】《荷花蜻蜓图》是一幅真画,小说处处充满了暗示,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小题3】“张向对着落款‘九十三岁白石’,嘴角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小题4】小说以《荷花蜻蜓图》为品鉴对象,有何深意?(6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是戏剧的灵魂
陈彦
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戏剧样式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戏剧这个靠故事安身立命的文艺样式,讲故事的能力就更需技高一筹。中国历史上的名剧《赵氏孤儿》《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哪一个不是因故事讲得感天动地、精彩绝伦,而放射出了永久照耀历史、社会、生命、人性的精神与思想光芒的?世界上那些久演不衰的歌剧如《卡门》《图兰朵》《茶花女》,更是凭借优秀的故事登上了经典的位置。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戏剧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就会立即苍白、缺血。忽视文学的戏剧,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在文本的粗糙上,也有的表现在不注重对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上。过度强调外包装的作用,尤其是对舞台设计与声光电的倾心依赖,因而形式大于内容。不适度的包装,会破坏作品内在精神意象的释放。有时舞台上最重要的布景道具,可能就是一棵象征无穷生命力的树木,甚至是一株需要特别强调的小草,硬要弄出铺天盖地的森林、草甸来,反倒把紧要处遮蔽了。还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群体舞的运用,让一些本来可以进入思考的段落,变得躁动不安、浮皮潦草起来。戏剧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张力,很多地方是要通过留白来完成的。文学是人学,在戏剧舞台上,“人”是通过演员来传情达意的,演员是中心的中心,一切不能为演员表演提供帮助的辅助手段,都是不可取的。
戏剧文学是演出团队共同的努力方向,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讲述好故事,塑造好人物,让故事变得波澜起伏、情感跌宕交错,让人物变得立体饱满。在戏剧舞台上,其实每个参与者,包括导演、演员、作曲、舞美、演奏等,同时也都是文学创作者,一旦哪个部门脱离了该剧的文学统摄,这个部门就会出现艺术创作问题。
戏剧要在文学这个基础上下功夫,只有基础扎实,二度创作才可能飞升起来,一旦基础不牢不稳,二度创作发挥、增生、堆砌得越多,越让作品的缺陷暴露无遗。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以动人为前提的。动人的根本,就在于对所塑造的对象性格、心灵的精准开掘与把握。舞台剧由于受时间、空间与篇幅限制,塑造人物尤其需要单刀直入,使性格迅捷凸显。因为舞台剧只能通过精彩洗练的独白、对白、旁白、咏叹、宣叙、对唱、重唱、合唱,来形成人物的生命个性与故事的起承转合、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每一句话、一句唱,都需反复推敲打磨,尽量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才是戏剧这种独特文学样式创作的要妙。当然,戏剧文学的根本,还是要扭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任何精致的戏剧文学,一旦脱离了社会责任,就如雕刻精巧的鼻烟壶,终不过是一种玩物而已。几乎所有剧种都可以久演不衰的《窦娥冤》等戏曲经典,就向我们深刻地昭示了这一点。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戏剧就不但文本粗糙,而且只注重包装,忽视对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
B.古今中外,传承久远的戏剧,都是从传奇、话本、小说的故事中获取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凭借优秀的故事成为经典。
C.文学艺术都以动人为前提,戏剧表演要想动人,需要对其塑造对象的性格、心灵进行精准的开掘与把握。
D.戏剧艺术强调二度创作,这种创作的前提条件是真实性,否则,二度创作越多,越会让作品的缺陷暴露出来。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列举古今中外名剧,概括得出观点“文学是戏剧的灵魂”。然后围绕这一观点展开论证。
B.文章为了强调文学对戏剧的重要性,从多个层面对这一中心进行了阐述。
C.文章为了阐述“文学是戏剧的灵魂”这一观点,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了各种忽略文学的表现形式。
D.文章末尾指出承担社会责任是戏剧文学的根本,丰富强化了主旨的内涵。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舞台剧受时间、空间与篇幅所限需要迅捷、直接地塑造人物性格,而人物性格的塑造要靠独白、对白等来完成。
B.戏剧表演的形式不能大于内容,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的运用就很不恰当地破坏了留白,忽视了留给人们思考的时间。
C.演员是舞台的中心,他们通过表演来表现文学中的“人”,那么,一切辅助手段都需为演员表演提供服务、帮助。
D.戏剧文学要扭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因为几乎所有剧种都可以久演不衰的《窦娥冤》等戏曲经典都是这样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全国各地都在深耕产业兴旺这篇“大文章”,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区域特色产业正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当前,农村产业发展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产业互联网等。这些都是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也是农村产业兴旺的必然选择。”省农科院农信所党支部书记田建民认为,传统的农业已经不能适应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从生产、加工、流通、产业融合模式、营销方式、管理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适应新格局,支撑新格局,引领新格局。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1月24日)

材料二:

材料三:

来自湖北秭归的脐橙、甘肃礼县的苹果……数据显示,“双11”当天阿里巴巴全平台农产品交易额超45亿元。产自东北的五常大米仅用10秒钟便卖了1 00万斤,四川的平武蜂蜜,更是在售罄后预售到明年9月。火爆的销售,让这些农产品走出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各地。撑起这些数据离不开买家的热情,更离不开网络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逐渐普及。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的是,由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突出。从硬件看,目前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的地区、网络普及水平较低的地区,基本上都是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的农村地区,这些地方网络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从软件看,在与日常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网络购物、旅行预订、网上支付及互联网理财等应用方面,农村网民的使用率也远近低于城镇网民。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动能的释放,农村居民生活便捷、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亟待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统筹解决。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5日)

材料四:

11月24日上午,在第三届全国民族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兴仁市委副书记、市长方先红介绍了兴仁市的基本情况。兴仁市于2018年8月撤县设市,同时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这里享有“中国薏仁米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牛肉粉之乡”等称号。下一步,兴仁市将从打造产业展示唯一平台、打造薏仁米绿色生态小镇来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推动兴仁市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杭州筑家易集团董事长杨斌认为,在振兴乡村经济的过程中,要让科技提升农村影响力。比如精选一乡一品,通过互联网连接全国销售通路,让农民种出来的东西能更方便、更快捷地卖出去。科技还可以赋能生态宜居。比如建设平安乡村、素质乡村,比如发展绿色农业和文旅IP。在健康医疗方面,科技也可大有作为。比如可以打造专家远程在线系统,不用跑城里就可以连接专家服务乡村。浙江创业学院院长何伏林则分享了高校的举措和思考。他认为,一乡一品最关键的是平台,需要整合各方力量。要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让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和农民在一起,帮助他们实现一乡一品的梦想。

(摘编自“北国网”2018年11月26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2-2017这五年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说明我国乡村旅游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B.数据显示,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增长率最高的是2015年,接待人数比前一年多了近一倍。
C.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的增幅总体呈上升趋势,五年中,接待人数的增幅最低的是2016年。
D.2017比2012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几乎翻了两番,这说明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这些都得益于科技的支撑。
B.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又比较复杂,再加上网络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所以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网络普及水平较低。
C.为了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兴仁市努力打造产业展示唯一平台,打造薏仁米绿色生态小镇,拉动旅游业发展,以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D.杨斌认为,要让科技在提升农村影响力、赋能生态宜居、完善健康医疗和打造一乡一品平台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以此来振兴乡村经济。
【小题3】“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请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成下面小题。

文化是庞大的集合体,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按社区分,中国传统文化分乡镇文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和都市文化。

乡镇文化指从农村生活方式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形态,数千年来注重礼教伦常就是乡镇文化的结晶,从中分离出来的是山林文化。

山林是隐士栖身所在。逍遥自在、复归自然,是他们的中心口号,佛老思想为这种人类态度提供了思辨外壳,不过,人总要生存,衣食住行须来自一定的生产方式。因此,隐士仍要卷入现实社会关系之中,这常给隐士心态造成二重性。

江湖文化大体由乡镇文化的下层脱胎而出,指浮浪人特别是游侠的活动。侠没有固定职业,受雇于人,用暴力替雇主完成使命,战国时代常成为贵族政治斗争的工具,构成与国家政权对峙的社会势力。汉曾大力摧抑。唐宋以后,侠逐渐分化,一批人以城市为基础,结成帮会,鱼肉平民;另一批人则占据草泽,打家劫舍。因其与封建政教法令相抗,有时成为民众反抗压迫的表现形式;而盲目效忠恩主,讲求江湖义气的思想也易为统治势力所利用。“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已升华为社会道德,与士大夫文人宣泄抑郁不平之气的愿望结合起来。汉魏盛唐诗歌有关游侠的题咏,是这种士人心态幻化的结晶。宋明理学兴起,任侠带异端嫌疑,侠义传统却在传奇小说、宋之话本、明清演义中获得发展,表明游侠风气向市民心曲过渡,跟鬼神、清官故事一样,是市民阶级软弱的正义感的显影。

都市文化是异质环境里生成的文化形态。不过中国古代都市常是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追逐财利,物质欲望是都市文化的出发点。利欲观念又会不断演进,财利可提高政治权利,物欲中扩展到性欲、情欲。中国城市文化在后一方面表现得比较充分,前一方面不很明显。市民色彩最浓的话本、戏曲,鼓吹发财致富,颂扬自由情爱以至露骨的性描写,比比皆是,而民权也仅限于对侵害人身、财产、婚姻等现象的揭露,未提到法权原则上来,更谈不上争取参政权、执政权了。

【小题1】对第五自然段中加横线的“异质环境”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都市。
B.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的都市。
C.追逐财利与物质欲望的都市。
D.文化比较发达的都市。
【小题2】以下关于四种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镇文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都市文化是按社区标准划分的四种形态的文化。它们彼此是并列关系。
B.农村是乡镇文化的土壤,农村生活是乡镇文化的题材宝库。
C.江湖文化是由乡镇文化孕育变化而来的,它以浮浪人特别是游侠的活动为描写内容。
D.都市文化生成于异质环境里,它以表现利欲为出发点。
【小题3】以下是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与相关知识进行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多少作用于社会,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都注重礼教伦常的传统,就是乡镇文化的教化作用的结果。
B.“侠士”讲求江湖义气,中国古代作品中描写其侠肝义胆,敢作敢为,正好迎合了市民心理,因而诸如荆轲、鲁智深、李逵等形象深为人们喜爱。
C.宋明时代,由于理学的兴起,促进了传奇、话本、演义小说的兴盛与发展。
D.中国古代都市是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因此,都市文化必然的具有媚欲性,《金瓶梅》、《红楼梦》就是这种土壤中产生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