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要保障网络安全,必须实现技术、产品、服务、系统的自主可控,需要在质量测评、安全测评的基础上增加自主可控测评。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民生安全的重要保障。网络安全属于非传统安全,其内涵比传统安全的内涵更加广泛。网络安全审查可分成“安全性”审查和“可控性”审查,其中的“安全性”审查与传统安全的要求相类似,而“可控性”审查在传统安全中强调得比较少,但同样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
何为可控性?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个人买了一辆传统汽车,他就拥有了对汽车的控制权,一般不需要再考虑可控性,只需要考虑安全性就行了。但是,如果他买的是自动驾驶汽车,这辆汽车是一件网信产品,那么,它的安全性就变得复杂了。即使汽车本身的安全性没有问题,但它可能被黑客劫持,这时汽车的控制权就落到黑客手里,黑客可以遥控汽车,使其不受用户控制,甚至会造成车毁人亡的严重事故。这就是可控性出了问题。由此可见,对属于非传统安全范畴的网络安全而言,可控性与安全性缺一不可。
自主可控是实现网络安全的前提,是一个必要条件。换言之,采用自主可控的技术不等于实现了网络安仝,但没有釆用自主可控的技术一定不安全。因此,为了实现网络安全,首先要实现自主可控,再实现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最终再结合其它各种安全措施,达到保障网络安全的目标。
针对网络安全,现在普遍实行两种测评:一是质量测评,即对技术、产品、服务、系统等的功能、性能方面的各种指标进行测评;二是安全测评,即支撑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测评,这种测评已有相应的准则、方法、制度,还有专门的第三方机构实施测评。实际上,还应在这两种测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新的测评维度,即自主可控测评,对技术、产品、服务、系统等的自主可控程度进行测评。在实践中,由于自主可控是一个新要求,技术、产品、服务、系统等的提供者往往都会说自己能够满足自主可控的要求,导致用户无所适从。这就需要加强和规范自主可控测评。自主可控测评旨在客观、科学地评估技术、产品、服务、系统等的自主可控程度,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测评。在事关网络安全的重大问题上,自主可控测评应该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
还应看到,任何制度都要靠人去实施,人们的认识水平对于实现自主可控至关重要。对企业而言,应提高对自主可控的认识,在规划产品时对技术掌握程度、知识产权合法性、供应链安全等都要有周密的调查和部署,甚至要考虑到在别人切断供应时有没有备份系统顶上去。对用户而言,支持和选用国产软硬件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为自主可控作贡献。广大用户应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及时反馈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帮助国产软硬件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更好保障我国网络安全。
(摘编自倪光南的《自主可控方得网络安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质量测评、安全测评只属于传统安全测评范畴,而自主可控测评属于非传统安全范畴。 |
B.自动驾驶汽车是网信产品,和传统的汽车安全性不同,用户控制权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
C.对技术、产品、服务、系统等的功能性能方面的各种指标进行测评属于质量测评。 |
D.支撑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安全测评,可以由专门的第三方机构实施测评。 |
A.文章论证了自主可控测评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必要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向性。 |
B.文章指出对网络安全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测评,并就三者之间的关系着重论证。 |
C.文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清楚地说明了可控性在网络安全中不可或缺的属性。 |
D.文章从企业和用户两个方面论证了人们的认识水平对实现自主可控的重要意义。 |
A.因网络安全审查中“安全性”审查与传统安全的要求相类似已经足够健全和完善。 |
B.实现自主可控这一前提,再实现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就可以达到保障网络安全的目标。 |
C.自主可控测评目的在于客观、科学地评估技术、产品、服务、系统等的自主可控程度。 |
D.复杂的自主可控测评是网络安全的重大问题,作者认为自主可控在理论上是一个新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