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间文学是广大人民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它凭借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和流传,精确地反映了人们各方面的生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它直接地或间接地为人们的生活服务——给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

作家文学也大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产物,是生活的反映并对生活起着一定的反作用。但是在这一方面,民间文学却有着自己的独特性。由于民间文学的创作者人数众多且生活在底层,他们比作家能够更广泛,更深刻地反映出社会生活。它的社会功用,也和作家文学颇有不同的地方。它更紧紧地贴着生活,比如不少劳动歌,就是人们在各种劳动进行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此外,还有一些作品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下层民众的生活原型和精神状态,如《周南・项鼠》《风古诗十九首》等。这些民间文学作品对当代考证历史事实、还原历史真实画面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意义。

我国的民间文学除了反映中国的历史之外,还兼容了世界文化,民间文学的某些体载在国外,甚至在地理上相隔比较远的地区之间也有所交流。不同民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或诗语等不仅有许多在构思、表现手法方面很相似,有的故事连基本的人物、情节都相同或相似。像灰姑娘故事、天鹅处女型故事等“世界大扩布”的民间叙事作品,就属于这一类。中国与邻近国家如印度、朝鲜和日本等,都有长久的文化上的交往,中国的民间文学在传承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兼容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思想,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彰显着独特的魅力。

此外,民间文学还有很大的研究现实的作用。过去劳动人民所创作的无量数的口头文学作品,起着辅助生活、哺养精神活动等社会作用。到了现代,人们又在社会现实的要求下,创造了新的民歌、传说和笑话,它们更广泛、更直接地配合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舆论,与时代的进步作家的作品互相呼应和配合,起着帮助改革社会和推进生活的作用。

总之,民间文学作品及其研究成果,是中华民族拥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但有自己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也有它独特的表演过程和传播的方式。近年来,人们正在把这种特殊的、富有价值的劳动者的文学作为民族文学的重要部分,给以科学的探索和适当的叙述,努力使我们新的文艺学和文艺史具有更高的、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学术特色。

(编自《民间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文学产生于现实生活的需要,像一面镜子,反映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B.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能更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两者的社会功用有较大的差别
C.我国民间文学兼容世界文化,由于受国外民间文学影响,改变了原有的发展进程
D.到了现代,民间文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能够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从特征开篇,以展望未来收束
B.第二段详细阐述了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区别,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C.本文在论证中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民间文学的作用和价值
D.文章逐层展开对民间文学的作用的论述,强调继承和发展民间文学的必要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項是
A.民间文学的根本点在于都是民众自己的创作,直接表现广大人民的感情和愿望
B.如果没有民间文学的流传,那么我们也就无法了解过去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
C.民间文学与当下进步的作家文学密切配合,有助于更好地改革社会和推进生活。
D.重视民间文学的发展,对其进行探索和叙述,能使我们的文艺学和文艺史独具特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1 08:52: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

砚 铭 考

砚,是人们熟悉的磨墨工具,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黄帝时代是我国从原始氏族阶段向国家形成过渡的时期,当时,已经出现私有财产,人们把自己心爱的墨海——大砚,刻上自己的名字表示拥有。砚铭,是刻在砚底、砚头、砚盖、砚身四侧或其他空余部分的一种可长可短,亦诗亦文,不拘一格的自由文体。古人大多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就是今人,也时闻有如此雅兴。因此,它也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它不仅能增加砚台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还是文物评定的标准和鉴定真伪的依据,故颇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砚铭也由最初简单表示所属关系的姓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记事咏物、说理寄情、言志叙怀的文学形式。《大戴礼记》所载的西周太公金匮砚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砚铭,是以文学形式写成的,其铭曰:“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得无白。”不过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的砚铭,还是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作为文学形式的早期砚铭,大多数是就砚说砚,是文人用以品评和赞美砚的。到了宋代,人们喜欢用它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从此以后,言志寄情、赋诗颂词便成了砚铭创作的主流之一,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如文天祥写的砚铭:“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就属此类。

砚铭作为艺术品的出现,比作为文学作品要晚得多,它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宋末元初,我国篆刻艺术空前兴盛,砚铭在它的影响下,开始向艺术方向发展。在刻制技艺上,砚铭广泛地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大大地提高了砚铭的艺术欣赏品位。同时砚铭亦趋于完备,年款也较之前代更为普遍,并出现了在铭后加钤注:盖(图章)的新内容。从此,款记便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明清时期,赏砚之风日盛。当时金石书法名家辈出,他们中不少人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如纪晓岚。为了把书法、雕刻和装饰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其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在书写和镌刻之前,都要对砚铭的全面布局、章法的疏密错落和刀法运用进行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砚面构图,因形而异,行、草、篆、楷,因砚而择,使其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同时刀法的运用也力求做到笔画的顿挫、轻重、快慢、转折,要刻得生动自然,既有笔意又有刀味。不过,砚铭的书写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写作,因受到砚面与雕刻过程的限制,制作者选用的铭文大多简短、扼要、精辟,因此砚铭虽短,却字字千金,均是砚铭者的真情流露,从而使砚铭的文学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真正成为既具观赏性,又具实用性的艺术品。

【小题1】砚铭作为艺术品“兴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具体体现是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A. 宋末元初,砚铭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提高了砚铭的艺术欣赏品位。
B. 宋末元初,款记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
C. 明清时期,砚铭简短、扼要、精辟,字字千金,能充分地表现砚铭者的真实情感。
D. 明清时期,砚面构图,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刀法运用反复推敲,精心设计。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古人大多把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因此文物家一般把砚铭当作鉴定文物真伪的依据。
B. 宋代,文人墨客用砚铭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C. 砚铭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内容上大多就砚说砚。
D. 纪晓岚是清代金石书法名家中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的名家。
【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在,我国仍有文人学士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的,且多有年款和图章。
B. 随着世界性收藏热的升温,带有优秀砚铭的砚,将成为当代喜欢收藏砚的人追求的对象。
C. 砚铭大多能提高砚的价值,质佳的、传承可考的古砚则会有不同于一般艺术品和文物的潜在价值。
D. 散文能更好地抒情言志,从文天祥开始,宋代的砚铭大都用散文形式写成,一般不用诗词写砚铭。

同类题2

文段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旧戏台

胡容尔

①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黄昏挑起几缕绛红的晚霞,斜斜地搭在了她老旧的前脸儿上。抬眼望去,高处四角飞翘的屋脊上长满了杂草,地上还有几株低矮的梧桐。茂盛的草木,在黛色的瓦片缝隙间,没心没肺地招摇着;而低处摊开的长方体的台面,如同一只过期了的粉盒,被随手拋掷在幽暗的巷子深处,透着一抹洇开的荒凉和失落。

②初见这座戏台,是在遥远的少年时。那一年,我10岁,随外婆搭车来城里。外婆进城,不为别的,只为看戏。当时,这里有当地最有名的角儿。五月,淡紫色的桐花开得正欢。掩映在细碎花影中的戏台,宛如一个淡紫色的梦境。

③我们来时,台上演着的是《玉堂春》,密匝匝的锣鼓点儿,正一阵阵响得紧。扮演苏三的美娇娘,穿着一身青色的罗裙,挥舞着长长的水袖,步步生莲,咿咿呀呀、幽幽咽咽地唱着、诉着,只觉耳畔有流莺啼啭、泉水叮咚,无比曼妙动听。再看那张粉白里透着嫣红的俏脸上,一双细长的丹凤俊眼,左顾右盼,波光流转,好似于人山人海中呼啦啦浮出了一座春天的花园,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令人眼花缭乱,真有说不出的风流缱绻。

④其实,台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你且看去,台上的艺人演得热闹,台下的众人也看得热闹。有时,台下的剧本,比台上还出彩。

⑤我也曾偷偷地溜到后台,看旦角们弄妆、听琴师们调弦。没人顾得上理会一个小女孩儿的好奇心。不消说,戏外的她们,正在为演绎别人的故事做铺垫。管弦吱呀,丝竹悠扬,嘈嘈切切,一场场好戏即将开场。

⑥只不知,台下的她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戏里戏外。

⑦从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这座方寸之间的露天戏台,已远远滞后于人们挑剔的审美理念。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辜负了眼前的戏台。

⑧这一路风尘仆仆地行来,山一程,水一程,辜负了的何止是这戏台?还有那人、那事和那段青葱岁月,都被漫不经心地搁置,被生硬地冷落和怠慢了。旧戏台回不到从前了,我也一样。当年那个扎着两条羊角辫、穿着粉红碎花小袄、依偎在外婆怀中看戏的小女孩儿,已在似水流年中走失,一去不复返了。

⑨一去不复返的,还有我亲爱的外婆。台上台下,千呼万唤,再也寻不到外婆美丽的容颜了。是的,那个装满外婆一世情缘的屋子,就是外婆的戏台。她在自己搭起的戏台上,唱念做打,嬉笑怒骂。身处不同阶段的她,扮演着不同身份的角色,最后连缀成她长长的、多彩的一生。

⑩如今,外婆的戏台也旧了,空无一人。

⑪人间举步皆戏台。你我在他人的戏中,饰演着分量不同的角色,而别人又在你我的戏中,占据着位子。主角也好,配角也罢,龙套也无妨。哪一个人生,不是悲欣交集的呢?

⑫薄薄的暮色中,我望着旧戏台,好像看着另一个自己。那是暮年的我,顶着一头白发,颤巍巍地伫立在风中。是的,总有一天,我也会如这旧戏台一样的颓败,淡了红颜、瘦了相思。须知,人生的夕阳,自有她的可爱金贵。一如这脚下的旧戏台,虽不再做浓情的悲欢离合的场子,却有了平素淡雅的生活休闲功能,每日里迎来送往在此下棋纳凉的人们。谁又能否认,这不是生命的另一种诠释呢?

⑬人生有着无数的下一场,好戏还在后面。在幽静的岁月深处,命运为你设置了许多谜语,只等你款款走向前来,俯下身去,逐一地揭晓答案,然后淡淡地欢喜。

⑭站在只有我一人的旧戏台上,轻捻时光,生命已被抻长。笑容如渐涌渐涨的春水,在我脸上一点点地荡漾着、丰盈着,一直流向晚霞映红的天边……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的环境描写既写出了戏台眼前的衰败景象,也在字里行间暗示了其曾经的繁华。
B.文章细写扮演苏三的美娇娘的服饰、舞台动作、神情等,更能让戏台充满魅力,值得回味。
C.外婆在自己的人生戏台上完美地谢幕了,她是一个优秀的“演员”,留下了精彩的“曲目”。
D.文章先从“我”少年时看戏写起,中间详略有别,回忆与感触紧密地结合起来,时间线索清晰。
【小题2】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小题3】文章的题目为“旧戏台”,文中写了哪些戏台?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幻热不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它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思维发生巨大变化的产物。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具有世界范围的思维模式变化开始显现。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融通已经势在必行,也促使科幻的勃兴。

无论是何种科幻小说,它的指针总是对着作家生活的时代。中国科幻具有立足于现实,促使人们对现实更深入思考的特点,这一特点是和世界科幻大师们的思考相通的。他们的神思尽管驰骋宇宙,飞向遥远的未来,但是作为地球人的思维之根仍然是脚下这片土地。凡尔纳的科幻虽然让后来的科学家当作科学发明的启示录,但是他后期的作品已经流露出对于工业革命给人类负面影响的忧虑。

科幻不只是一种文学形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的思维的更新。科幻文学既融合了人类思想领域最前沿的精神成果,也融汇了不同的多种艺术创造形式,它富有幻想又直接地反映了人的矛盾、困惑、希望和理想。纯文学里当然不乏书写人类理想之作,但是如今它更要向科幻等新产品学习,因为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的影响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从思维更新的角度是很难表现人类变化的。

科幻文学在科学的背景下反思人类现实生存状态和社会整体机制在未来的深化趋向,它是前卫的文学,也是宏大深远的文学。面对AI(人工智能)深入生活各个层面或者用尽地球人的智慧寻找外星文明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科幻作品以一种奇幻推理的形式做出富有哲理的思考。中国科幻不是简单重复人类和对立面的矛盾这一俗套。而是凸显了中国社会在开拓进取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只有和谐发展、保护生态、以人为本,人才能成为科技的主人,世界才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未来的美好成果才能为全人类共享。

中国科幻的中国元素是对世界科幻的重要贡献,在当代优秀科幻作品中,中国文化的精髓如珠玉镶嵌其中,体现了人类的思想精华和东方智慧。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也促使人类开始从“人”的本质属性进行深层反思。中国经典话语里充满人类自身所具有的生命意识、求新意识、矛盾统一意识、回归意识等根本元素,优秀的科幻作品使之成功地实现现代转换。刘慈欣在《三体》中以奇绝的幻想编织了人性的多彩画面,同时引发了对于未来的思考;王晋康的《古蜀》以恢宏的气势挥就了中华远古文明画卷,构建绚丽的中华民族精神史诗。我们处在信息社会,世界各国如同一室,尤其科幻作家接受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影响是他们的长处。好的科幻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摘编自孟庆枢《逐梦的中国科幻》)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科幻立足作家生活的时代,促使人们更深入地思考现实,这一特点源于对凡尔纳等世界科幻大师们文学创作的借鉴。
B.中国科幻不是以人类和AI、外星文明等对立面之间的矛盾为创作题材,而是着力表现中国社会在发展中积累的有益经验。
C.中国文化不乏生命意识、求新意识、回归意识等根本元素,中国科幻将这些与自然科学结合,是对世界科幻的重要贡献。
D.无论是思考未来还是回溯远古文明,刘慈欣和王晋康等人创作的当代优秀科幻作品都体现了人类的思想精华和东方智慧。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介绍中国科幻的发展,侧重论述与世界科幻文学相比中国科幻的独特之处。
B.文章开篇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思维的变化为背景,指出科幻勃兴的必然性。
C.第2段以凡尔纳的创作为例,旨在凸显优秀的科幻作品能为科学发明提供启示。
D.文章从现实性和思维更新两个方面介绍科幻文学,并就二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意味着如今纯文学只有从思维更新的角度才能表现人类变化。
B.科幻作家的神思能飞向遥远的未来,但并未脱离特定时代的科学背景,具有现实性。
C.科幻文学反思人类现实生存状态和社会整体机制的演化趋向,具有宏大深远的主题。
D.科幻文学融合了思想领域最前沿的精神成果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形式,是前卫的文学。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目前,微信已经成为人们使用的主要通信形式。免费是其吸引使用者的一个最主要因素。众所周知,国内手机通信费用一直居高不下,而微信的出现正好迎合了用户的某种需要。微信与其他即时通信形式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在于用户之间关系的真实性,它使信息的传播主体更加精确。在双方交流过程中,信息仅仅会在双方的移动终端上出现,其他用户无法在自己界面获知。这种私密性特征保证了微信用户在交流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微信用户在交流过程中始终拥有话语权,从而能够主导交流内容及进程。微信传播不仅有即时性的特点,又可以实现差时浏览信息,从而使传播更加便捷自由。用户发送图片和文字信息时,无论对方是否在线,信息都能够到达对方通信终端上,这就使得多数商家也利用微信进行精准营销。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微信在聊天、朋友圈之外的其他功能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日前,“微信之父”张小龙表示希望每一个微信用户都尽可能减少使用微信。不知从何时起人们的生活基本被“微信化”了: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25%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微信成为一天的开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结束。

清华大学罗家德教授认为,人们的社交圈是一个包括内核圈、外层圈的分层结构。内核圈是由强关系组成的紧密圈,外层圈是体现弱关系的一般圈。某个手机微信名单可能包括几百人或几十个群,其中也有不认识的人,这就可能使外层圈的交流冲淡内核圈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看似多了,关系却变淡了。每天要花数小时看完每一条更新的朋友圈状态,得到的大都是碎片化信息,信息过剩使不少人产生了焦虑。

有时用户在微信群中需要绞尽脑汁提出点新的话题让大家来接,因为他很怕自己变成群聊的“终结者”。可以看出,技术进步让我们变得无比强大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极其脆弱。另外,微信朋友圈也会带来“社交绑架”的隐忧。你必须要对朋友圈的一些人给予回复、点赞、投赞成票等,你不说话或不配合就会显得不太合群,所以只能附和。

(摘编自《微信症候群正在袭来》)

材料四:

信息,曾经稀缺,并被当成鱼子酱来珍惜;但它现在却跟土豆一样充足,被视作理所当然。在信息过剩的年代里,知识反而成了稀缺品。得到信息,没转化成知识;得到知识,没转化成智慧。电视媒体、熟人社会、户外广告信息、手机短信、微信、电脑互联网正在谋杀你的工作与私人空间,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剩的年代里,甄别信息和利用信息需要智商。

现在很多人都患上了严重的信息反应不良与信息焦虑症。你厌恶信息,却又离不开它。你想摆脱信息社会,却被缠缚得越来越紧。我们曾经向往知情权,但更加渴望拥有信息社会里的不知情权。大多时候,我们滥用了知情权。我们个人的内存有限,不是每个人都建立起了自己的信息管理与消化系统,谁也不能把别人当作信息垃圾箱或信息垃圾站。

(摘自《信息过剩时代的“不知情权”》)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概括介绍微信作为新型的通信形式所具有的多种优点,其他的优点都是由免费所派生出来的。
B.材料二表明微信在聊天功能之外还有更加广泛的用途,如“滴滴出行”便是其在民生服务方面的贡献。
C.材料三列举了“微信症候群”几种具体的表现,这些现象已经开始引起人们对过度使用微信的担忧。
D.材料四指出信息过剩对人们的危害,渴望得到“不知情权”是人们在信息社会普遍存在的心理焦虑。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信的私密性特征能够给微信用户带来更多的话语权,从而能使微信用户彼此主导交流的内容及进程。
B.微店、网购和微信红包都应该属于微信的“电商金融”板块,这些功能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C.微信有可能扩大圈的交流,此时虽然表面上扩大了人们的联系,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没有更加深化。
D.害怕变成群聊终结者和担心朋友圈“社交绑架”都是心理脆弱的表现,可见微信群中附和现象严重。
【小题3】任何科技产品都有“双刃剑”的属性,微信作为最近流行的交流形式也不例外,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来年还种麦子
鹁咕咕——咕。
鹁咕咕——咕。
村后杂木林里传来鹁鸪急促的鸣叫。有经验的农人一听到这样的叫声,就知道不久会有大雨来临,得赶快趁着天晴收割地里黄熟的麦子。
满仓老汉做好了早饭,瞅了瞅天上的太阳已经两竿子高了,他估摸着麦穗上的露水该干了,就来到儿子来喜的屋门前,狠劲儿咳嗽一声,说娃呀,快起,吃了饭咱爷儿俩把南坡那一亩地的麦子给收割回来,只怕这两天要下雨哩。
来喜含混地应了一声,还早呢,再睡一会儿。满仓老汉知道儿子昨晚从城里回来得迟,就由着他去睡了。
昨天,满仓老汉正打算打电话,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来喜回家帮他收割麦子,没想到儿子竟主动回来了,这多少叫他有些感动。前两年都是他打过好几个电话后,儿子才磨磨蹭蹭回家和他一起割麦子。
满仓老汉很快就吃完了简单的饭食。他过去一看,儿子的房门仍然紧闭着。
五黄六月天,正是龙口夺食的紧要关头,连绣花女都要下床,谁还敢耽搁?这样的天,这样的麦季,来喜还能沉得住气呼呼死睡?满仓老汉憋了一肚子气,抡起拳头“嘭嘭嘭”砸了几下门说,来喜来喜来喜!来喜在满仓老汉一阵紧过一阵的敲打声中,不情愿地穿上衣服开了门。他打了个长长的哈欠,睡眼惺忪地说,不就是割麦子吗?又是敲锣又是打鼓的,我还以为地震了,弄得人连个囫囵觉也睡不成。
满仓老汉说,娃呀,你这次回来难道不是为了帮我收麦子?
来喜嘴里嗫嚅着,说还真让你给说中了。
满仓老汉一愣,说,那你回来干啥?吃饱了撑的?
来喜说,我这次回来主要是替老板找几个工人。老板答应事成之后给我一千元辛苦费。
满仓老汉眯起眼睛,仔细端详了一下儿子那张变得有些陌生的面孔,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你个狗日的攀上了高枝儿就忘了自个儿姓啥了?
来喜说,爹,我已经打算好了,你在家歇着吧,待会儿我去外面雇几个帮工,用不了多少工夫,就给你收拾得场光地净了。
满仓老汉说,屁话,我身子骨硬朗着哩,都干了大半辈子的活,哪就那么娇贵了?
来喜说,花两个钱儿啥事都解决了,用得着费那劲儿吗?
满仓老汉神色肃穆起来,说啥胡话哩,来喜!庄稼人咋能自己不收割自己种的麦子呢?今年咱家的麦子是新品种,底肥下得足,又是一季的好雨水,长势比哪年都要好,籽实饱满得很呢。
来喜轻描淡写地说,好是好,只是值不了几个钱儿。我在城里干上三天五天的,就能买一亩地的麦子哩。
满仓老汉青紫着一张脸,气愤地说,你个狗日的懒得收割就算了,我不相信没了鸡鸭鱼肉就办不成宴席!满仓老汉说着径直去了灶房,一阵锅碗瓢盆响过后走了出来。
满仓老汉走后,来喜胡乱洗了把脸,肚子开始咕咕叫了,就到灶房找吃的。来喜揭开了锅盖,锅内一片白蒙蒙的水蒸气,看不清是什么饭菜。他用手扇了扇,顿时呆住了。锅里既没有碟子也没有碗,煮的是一锅清水,水里面沉着几枚硬币。
来喜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儿……
来喜来到地头的时候,满仓老汉正光着膀子挥汗如雨收割着地里的麦子。汗水湿透了他的背心,一片湿漉漉的斑驳痕迹,像负了深重的沧桑图案。
来喜抬头望了一眼天空中悬着的那颗毒日头。毒辣辣的日头仿佛一盆熊熊燃烧的煤炭火,要将大地烤焦了去。
来喜眼圈一红,轻轻叫了声爹。
满仓老汉抬起头,向来喜这边看了看,直起腰来,笑了,说,我就知道你娃迟早会来帮我割麦子的,但比我预料的时间早了半个钟头。
来喜又轻轻叫了一声爹。满仓老汉不再回应,低了头继续挥镰割麦。一肚子的话全在镰刀上,唰唰脆响。
来喜握着镰刀几乎是扑进麦地的。
那些金黄的麦子在满仓老汉和儿子来喜锋利的镰刀下,欢叫着纷纷倒了下去。
爷儿俩直起腰来擦汗的当儿,满仓老汉的一头苍发在日光下一如蒙尘的银子,晃出了来喜两眼的泪。
来喜说,爹,咱来年还种麦子!
满仓老汉说,种。
来喜说,种了麦子我明年还帮你割!
满仓老汉说,好。
红彤彤的夕阳慢慢向西山尖上撞去的时候,满仓老汉和儿子来喜背起了最后两捆麦子。
满仓老汉走在前面,儿子来喜跟在后面。后来来喜就站住不动了。他看见父亲背上的麦子在夕阳光里,闪射出一种神圣的金灿灿的光芒。他就一直那样站着,看着父亲和背上的麦子一起融进了满天云霞的黄昏。
(有删改)
小说安排了满仓老汉“锅里煮钱”的情节,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