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快乐
钱钟书
①在旧书铺里买回来维尼的《诗人日记》,信手翻开,就看见有趣的一条。他说,在法语里,喜乐一个名词是“好”和“钟点”两字拼成,可见好事多磨,只是个把钟头的玩意儿。我们联想到我们本国话的说法,也同样的意味深永,譬如快活或快乐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乐事的飘瞥难留,极清楚地指示出来。所以我们又慨叹说:“欢娱嫌夜短!”因为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无聊,愈觉得日脚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别慢。德语的“沉闷”一词,据字面上直译,就是“长时间”的意思。《西游记》里小猴子对孙行者说:“天上一日,下界一年。”这种神话,的确反映着人类的心理。天上比人间舒服欢乐,所以神仙活得快,人间一年在天上只当一日过。从此类推,地狱里比人间更痛苦,日子一定愈加难度;段成式《酉阳杂俎》就说:“鬼言三年,人间三日。”嫌人生短促的人,真是最快活的人;反过来说,真快活的人,不管活到多少岁死,只能算是短命夭折。所以,做神仙也并不值得,在凡间已经三十年做了一世的人,在天上还是个初满月的小孩。但是这种“天算”,也有占便宜的地方:譬如戴君孚《广异记》载崔参军捉狐妖,“以桃枝决五下”,长孙无忌说罚得太轻,崔答:“五下是人间五百下,殊非小刑。”可见卖老祝寿等等,在地上最为相宜,而刑罚呢,应该到天上去受。②“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乐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逗留一会儿罢!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讲——这许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尝到什么叫做“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节选自作者1941年出版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有删节)
补充材料:A.对快乐的向往和追求成为人生的动力,它可以使人忍受痛苦,保持乐观。这种向往和追求贯穿整个人类的历史。 |
B.虽然肉体上受到了舒服痛快的物质刺激,人们能感到快乐,但是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 |
C.精神可以战胜物质,所以面对“一箪食,一瓢饮”的清贫、“千灾百毒”的苦难,有人毫不计较,依然保持着一份乐观。 |
D.写《先知书》的所罗门、写《海风》诗的马拉梅,以及苏东坡,都能从痛苦中寻找快乐,把忍 |
A.《西游记》中一句“天上一日,下界一年”与第二自然段中“永远快乐”“荒谬得不能成立”是从同一角度论述的同一个道理—欢娱嫌夜短。 |
B.第三段划线句比喻形象鲜明,意蕴深刻,体现出一种高卓的智慧,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面对快乐的诱惑而无怨无悔的揶揄和嘲讽。 |
C.第四段中引用穆勒的话,将苏格拉底和猪进行比较,通过对比论证,寓谐于庄,阐发了“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观点。 |
D.第五自然段引用苏轼诗“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恰当地说明病痛能够洗涤灵魂,活得快乐,别有一番风味。 |
A.文中每一段中都具有的喻证、例证、引证、假设论证的巧妙运用,不仅使得文章文采斐然,而且使得议论深入浅出,活泼灵动,通篇蕴含着浓郁的幽默情趣。 |
B.本文笔法自然严谨,看似信笔所至,实则前后多有内在联系,如第五段的“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就与第三段“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有一定内在联系。 |
C.作者为我们列举了很多古今中外把忍受痛苦化为享受快乐的例子,但这种转化是否有效呢?作者的态度是肯定的。 |
D.本文属于典型的学者随笔,所用材料丰富而高深,对快乐的思考步步深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反复阐述了对快乐的种种理解,鲜明地指出了通往快乐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