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雨夜

乔土

夜里十一点钟,老谢的三人小组准时到达了老槐树街。意外的是,老槐树下的那所房子里,张灯结彩,人声鼎沸。

小李往窗外看了一会儿,说:“像是举行婚礼。”

小李说:“不会是那小子吧?我下去看看。”

老谢说:“不用看了,老槐树街5号,错不了。”

小李精神抖擞,正了正大盖帽说:“哈,谢组,咱们行动吧。”

老谢却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不动,他点上一支烟,吐了一口烟雾,烟雾在车里打了个转,缈缈飞出窗外,他说:“再等会儿,等人散了吧。”

最后一批客人出来了,新郎新娘也跟着送了出来,房门终于关上了,喧哗也归于平静,三人一下子感到了夜的寂静。

“都走了,”小李和小赵都有些兴奋,“我们动手吧,再不动手天就亮了。”

老谢沉思了一会儿,说:“等天亮吧。”

夜深了,显得异常寂静,小赵把手伸出窗外,忽然说:“哎,这天气,好好的怎么下起雨来了。”他刚说完,雨就突然“哗”地大了起来,雨点连续敲击着车窗,发出“砰砰”的声响,车内也一下子挤进来许多的寒气。

小赵使劲搓了几下脸说:“倒霉的冷雨!我们也不能下车转转,只能呆在车里,怪没意思的。头儿,讲个故事吧。讲讲你和嫂子的故事吧。”

老谢笑了笑,说:“我和她也就那么回事,起初她不同意,因为她老爸,后来她老爸去世了,她就嫁给了我。”

小李忿忿地说:“老人都是死脑筋。”

老谢说:“我说的是她爸同意,她不同意,她爸不在了,她才嫁给了我。”

老谢说:“我刚参加工作时,跟的是黄所长,黄所长有个女儿,人长得漂亮,黄所长一直想让我们俩谈朋友,可他女儿却死活不同意,说当警察的顾不了家,她爸就是个例子。后来,有一次我和黄所长去执行任务,我们按计划分头蹲点守候在街道两头。半夜时分,一个男人搀着一个孕妇着急地出现在我的车前,那个孕妇快要生了,表情痛苦地哭天叫地,而街上一辆车子也没有。男人看见我的车,就像看见了救命稻草,扑过来趴在我的车前哀求我送他们去医院。我不答应,他就跪在我的车前拼命地磕头,磕得砰砰响,而他的女人则在一边撕心裂肺地叫唤,让人心里实在不忍。我下车看看远处的街道,没有一个人,我就把女人扶进车里,男人也从地上爬起来钻进车内,我加大油门,以最快的速度把他们送到了医院。当我返回现场的时候,一切都晚了,嫌犯抓住了,黄所长却身中两刀被送进了医院。在第一人民医院的急救室外,我又看到了那对夫妇,他们的怀里已经多了一个胖宝宝,他们向我致谢,可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

“黄所长去世前,我进手术室见他最后一面。老所长静静地躺在床上,他的女儿坐在他的床前。老所长已经说不出什么来了,他只是看着我,连眼睛都没眨,他的女儿走过来,和我站在了一起,他仍然没有一点表情,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心里恨我。

“后来,我结婚了,妻子就是黄所长的女儿。对黄所长的牺牲,我很是自责,他的死我有直接责任,如果我不离开现场,他就不会被嫌犯刺中,而妻子却说我做得不错,面对那个孕妇,是人就不能置之不理。而这,正是她决定嫁给我的理由。”

车里陷入了沉寂之中,车外的雨声却更大了。

雨不紧不慢地下着,仿佛永不会停止。

老谢却睡意全无,他盯着远处的老槐树街5号,那里黑漆漆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老谢却一直盯着,不敢有半点马虎。

雨似乎停了,雨滴的声音少了许多。老谢轻轻推开车门走下去,却发现雨并没有停,只是下得小了一些。后半夜,风雨更寒凉了。老谢紧了紧衣领,快步走到不远处的一棵树下,在树下,他拿出一根烟点燃了,吸了起来。

东方的天空上露出一丝亮色时,雨也停了。

老谢看看远处,老槐树街5号的窗户上已依稀可见一丝暗红色,他咽了一口唾沫,举起手“砰砰砰”地敲了几下车窗,两个睡梦中的年轻警员挺身坐了起来。

“天亮了?”小赵一下子睡意全无。

“我们行动吧!”小李摩拳擦掌。

老谢在前,小李和小赵紧跟在后,三个警察一起向老槐树街5号走去。

(《光明日报》2018年11月02日14版)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犯罪嫌疑人,警察老谢没有立即行动,而是等举行完婚礼,在新婚后的第二天才对其实施抓捕,突显了他既尊重人情又恪守法律。
B.老谢的成长深受老所长影响,老所长是因为他的不敬业面壮烈牺牲,临终还将女儿托付给他,他对老所长既无比感激,又充满愧疚之情。
C.“做得不错,面对那个孕妇,是人就不能置之不理”一句话,不仅说出了妻子之所以嫁给老谢的理由,也表达了她对老谢的高度评价。
D.小李和小赵一开始就跃跃欲试,急于对犯罪嫌疑人采取行动,但是被老谢阻止住了,执法理念简单的年轻警察与老谢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题2】小说用插叙来处理老谢和他妻子的故事,请结合作品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3】小说中多次写到下雨,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4 07:06: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壶

袁炳发

阿东居住的地方是个贫困的小村,偏僻,四面环山。

阿东考上大学那年,全村人的心沸腾了些日子。

村委会除了杀了一头猪之外,还奖励阿东二百元钱。

村主任说:“咱这村儿啊,自打我记事儿起,就没出过一个大学生,这回阿东可给咱们村提了精神气儿了,带了个好头啊!”

让阿东感动的是,阿东上大学走的那天,村里的七爷把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五百元钱,掏出来塞到阿东的手里。

阿东执意不要。

七爷就生气了。七爷对阿东说:“阿东,这钱你要是不要,就是瞧不起你七爷!”

看着七爷真生气了,阿东就收了这钱。

走时,阿东跪下,含泪给七爷磕了两个头……

时光暗里流逝,匆匆间阿东大学毕业了。

阿东不负村里人的厚望,毕业后没有留在城里工作。他又回到了这个小村,他要在村里办一所小学,不让村里的孩子再走他“趟过一条河翻过一座山”去镇上读书的老路。

阿东回到村里后,就把办学的想法和村主任说了。

村主任赞成阿东的做法,并答应把村委会的一间库房腾出来做教室。

就在这时,阿东爷爷的哮喘病犯了,阿东就把筹办学校的事暂时搁置下来。

阿东去镇上给爷爷买了几服中药。回到村里后,阿东从七爷那儿借来药壶,给爷爷熬药。

喝了几服药,爷爷的病就好了,阿东把药壶还给了七爷。

阿东还给七爷药壶前脚刚走,后脚七爷就气哼哼地把药壶狠狠地甩到挨着后窗的那条河里了。

几日后,爷爷不见了那药壶,便问阿东哪去了。

阿东告诉爷爷药壶还回了七爷。

爷爷听后,一下瘫坐在地上。

爷爷气愤地指着阿东,骂道:“你个混蛋,读书怎么倒读糊涂了?咱们村里多少年的规矩你也不是不知道,借什么东西都能还,就是借药壶不能还!”

爷爷叹了口气,又说:“知道吗?你还的不是药壶,你还给七爷的是晦气呀!”

阿东不能与爷爷争执理论,便走出屋去……

事有凑巧,就在阿东还给七爷药壶的当天夜里,七爷突发脑溢血死亡。

安葬完七爷后,村里人开始在背后数落起阿东来。

有人说:阿东怎么能还七爷药壶呢?这么不懂规矩,还是读书人呢!

还有人说:这个阿东怎么能这么做呢?七爷待他也不薄啊,当年他上大学的时候,七爷还给过他五百块钱呢!真是不仁不义!

此时的阿东,无心与他人争论,内心里他只是很怀念七爷。

阿东准备找木匠做教室的桌椅板凳时,被村主任阻拦了。

村主任对阿东说:“这个学校你不用办了,村里人都说了,谁家的孩子也不愿以你为师,一个不仁不义的人怎么能教出好学生来?”

阿东听后,一脸的茫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几天后,阿东来到七爷的坟前,把一个新药壶放在七爷的坟上,然后跪下来,含泪给七爷磕了两个头后就走了。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阿东居住的村子偏远封闭,村民们常年来过着贫困的生活,都缘于居住环境。
B.“药壶”既是文章的线索,也是人物情感的绾结物,寄托了村民对传统医学的崇拜。
C.小说既塑造了像阿东、村长、七爷这样的典型人物,也塑造了村民的群体形象。
D.阿东考上大学,全村人心沸腾,村委会还杀猪奖钱,这些表明阿东家的人缘好。
【小题2】小说中的村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3】阿东知道了村里的习俗后,还要到七爷的坟上再次还药壶、含泪叩头后离开,这样的安排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2014年,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政策性利好”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业蓬勃发展。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40多万辆,而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占比就超过了50%。

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了车企利用政策漏洞骗补的个案。另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存在“大而不强”的现象。微型纯电动汽车凭着价格低廉、可直接上牌照、能获得政府补贴等优势,占据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的65%(2017年数据),但这些车型排量小、技术含量低。在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和整车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际一流品牌仍存在不小差距。

(摘编自林芝罘《解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失 补贴政策有待完善》)

材料二: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央财政负担不断递增,2016年补贴清算资金就高达58.59亿元。

2016年12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通知,从补贴门槛、补贴方式、补贴金额、骗补惩罚等四个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明确要求2017年的国家补贴在2016年的基础上降低20%。

2017年12月,四部委发布公告,规定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这一政策虽作用于消费环节,但最终受益者还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当然,消费者的“用脚投票”也会倒逼新能源汽车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提供更好产品。

2018年2月,四部委发布通知,大幅减少补贴金额,并对新能源汽车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电动汽车中,只有续航里程长、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高的车型才能得到更优厚的补贴;而以知豆D2、北汽新能源EC系列等为代表的微型纯电动汽车,在补贴减半甚至失去补贴的情况下,将逐步失去价格竞争优势。微型纯电动汽车制造商为获取补贴,必须进行技术改造。

(摘编自谢光耀《四部委新政下狠手 新能源客车财政补贴大降》)

材料三:

(资料于2013~2018年我国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分析)

材料四:

有关部门表示,政府将在2020年底全面退出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为保证政策衔接,《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2018年4月1日起施行,以建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市场化补贴机制。该办法对所有车企提出燃料消耗量积分(即油耗积分)与新能源汽车积分两项考核指标。达标获正积分,未达标获负积分。油耗正积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都能在关联企业间转让;油耗正积分还能结转至下一年底使用,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不能结转。所有负积分都必须在当年内用正积分来抵偿。油耗负积分可用油耗正积分或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抵偿,而新能源汽车负积分只能向关联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来抵偿。

该办法还规定,新能源汽车在油耗积分计算中,可直接以2~5倍的数量参与计算。可以说,新能源汽车能够在油耗积分和新能源汽车积分中得到双重优惠。因此,生产新能源汽车几乎成了未来乘用车企业油耗积分达标的最佳选择。那些在新能源汽车布局上明显滞后的传统车企,未来势必要额外增加不菲的“买分”成本。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解读》)

【小题1】下列对“材料四”中“管理办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如果是正分,可以选择出售给关联企业;如果是负分,只能从关联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来抵偿。
B.某车企的油耗积分如果是负分,它可以选择从关联企业购买正积分来抵偿,也可以选择用上年度结转的正积分来抵偿。
C.某车企如果某年度在油耗积分、新能源汽车积分这两项指标中有一项未达标,就不得不额外增加不菲的“买分”成本。
D.该政策实施的目的是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而且让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再依赖政府的补贴,进一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微型纯电动汽车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占比很大,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大而不强”,补贴政策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B.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实施与延期,使得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技术升级。
C.知豆D2等微型纯电动汽车难以满足2018年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提出的更高的技术要求,因此补贴被减半甚至失去补贴。
D.相比2013年,2018年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对续航里程数的分类更细,其目的是减少对所有纯电动汽车车型的补贴。
【小题3】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新能源汽车介绍的角度上有何不同?请加以分析,并据此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出建议。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西弗斯,我需要你的勇气注

①1940年的夏天对于法国来说是一场灾难,然而这场灾难来得太快,以至于像是在梦里。战争,警报,倒映着无数璀璨灯光的塞纳河,令人难以相信也不愿相信的法国军队溃败的消息……《法兰西组曲》的第一部《六月风暴》就是这样开场的。

②出生于如今的乌克兰的犹太法语女作家内米洛夫斯基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为我们呈现了这一幅关于法国二战的历史画卷:弃城而逃、无谓而无聊的抵抗、占领。这幅画卷里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法国民众:从事金融业的大资产阶级、从事艺术创作或是艺术收藏的中等资产阶级、身为普通雇员的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原先已经确立的秩序不复存在,在被突然到来的历史事件剥夺了差别的时候,他们仿佛被剥去了所有用来遮蔽或美或丑的人性的衣衫。他们逃跑、抵抗、捍卫、思考;他们怀有这样或那样形式的仇恨与爱情;他们掩藏、压抑这样或那样形式的仇恨与爱情,直至爆发。

③然而,几乎和所有伟大的小说一样,《法兰西组曲》的情节无法概述。世界大战、爆炸、血泪、逃亡始终只是作为小说的背景而存在。小说只是由一群人物,由一群人物的眼睛组成。因为作者坚信“最好的历史场景是通过人物的眼睛所看见的历史场景”。因此,我们在作者的笔下看到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大资产阶级佩里冈,大作家科尔班,收藏家朗日莱,农民伯努瓦……这群人物支撑起了经由作者精心安排、彼此相连的场景和写实细节。在大逃亡的画卷上,在被占领之后的日常生活中,作者让每一个人物充分展示了他的存在,让我们重新体会到巴尔扎克时代的小说魅力和托尔斯泰的小说技巧。

④而与小说所显现的那个特殊时代相对应的是,小说本身的出版故事也像一个传奇。这是一部被埋藏了62年的手稿。作为犹太人的内米洛夫斯基在战争初期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危险。已是成名作家的她没有能够得到法国的国籍,也没有能够受到已经沦陷的法国的有力保护。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她开始计划写一部一千多页的五部曲。不是为了描述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悲剧,而是——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要在这部小说里“尽一切可能描述使人们在十年乃至百年后都会关注的事件和论战”。就在被法国宪兵带走之前,在为两个女儿安排好她们未来的生活保障的同时,她已经完成了五部曲中的两部,这就是我们今天读到的《六月风暴》和《柔板》。手稿被装在一只箱子里,在她离去之后,一直跟着她的大女儿德尼丝四处逃亡,直至德国战败投降。此后的60年,女儿始终没有能够有勇气打开它、出版它:因为对于个人来说,它连接的是太痛苦的回忆。直至2004年,出于某种历史的机缘,小说才得以出版,并且获得了该年的雷诺多大奖。这也是这个知名的文学奖项首次颁发给已经辞世的作者,于是再度掀起轩然大波。

在读了小说之后,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小说本身所呈现出来的魅力并不在于其身后的这个传奇。传奇所做到的只是让读者等了60年。让读者感到惊喜并且有些难以相信的是,身处悲剧之中的这位年轻女作家能够跳出具体的悲剧之外,始终用冷静而不乏残酷的小说家的眼睛注视着她的人物,注视历史,注视人类,注视似乎在左右所有人的命运黑手。

⑥在历史事件猝不及防地到来之际,民众的反应、态度以及被裹入这历史事件的程度又反过来组成了历史事件本身,凸显出它“所具有的戏剧性的一面”。在成名之前,就因为“才气逼人、残忍、大胆,并且笔法老到”而震惊过著名出版人贝尔纳·格拉塞的内米洛夫斯基深谙其中的道理。她在自己的写作笔记上为自己明确规定了自己作为一个小说家所必需承担的责任:她所要完成的,是一幅让包括她在内的千千万万无知而不幸的人身陷其中的巨幅历史画卷。在命运未决的时刻,描绘这样的画卷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因此,借用《六月风暴》中的科尔特之口,她写道:

“为了举起如此沉重的负荷,

西西弗斯,我需要你的勇气。”

⑦是的,作为个体,我们无力抗争神话模式中早已规定的人类命运荒诞,但是,我们有勇气,也有责任——作为一个小说家——追问它的荒诞性所在。这才是这部小说能够在时隔六十多年闪耀出夺目光华的原因。

注西西弗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英雄。
【小题1】请结合语境说说第②段划线句中“衣衫”一词的含义。
【小题2】第④段中引用内米诺夫斯基的原话:“尽一切可能描述使人们在十年乃至百年都会关注的事件和论战”,是为了表明她 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上下文,第⑤段划线处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A.虽然B.假如C.但是D.何况
【小题4】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
A.这篇文章的第③段具体地介绍了小说《法兰西组曲》的背景、人物及相关细节。
B.本文告诉我们,《法兰西组曲》创作于巴尔扎克时代并具有巴尔扎克小说的魅力。
C.《法兰西组曲》身后的故事像一个传奇,虽有吸引力,但小说的主要魅力不在此。
D.内米洛夫斯基写《法兰西组曲》,是为了把自己所亲身经历的一场悲剧描述出来。
E.雷诺多大奖首次颁发给已经辞世的作者,从侧面表明这部小说有着巨大的价值。
F.60年来,女儿德尼丝一直没有打开这部小说,是为了等待一个出版机缘的出现。
【小题5】从全文看,第⑥段最后引用《六月风暴》中的科尔特的一句话,有何作用?
【小题6】根据文章提供的材料,写一段介绍内米洛夫斯基的文字(不超过100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世界卫生组织今年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中,将游戏障碍添加到成瘾性疾患中,引起关注。如何分析游戏成瘾的成因,并制定对策,这不是简单的医学问题,也不是光靠强制戒断的方式所能解决的。游戏具有强烈的交互性,玩家不是被动地接受作品,而是可以直接走进幻想空间,以自己的行动改变游戏结局,这对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具有强烈吸引力。因此,创造与掌控,是游戏魅力的关键,也是理解游戏成瘾的钥匙。

今天的成瘾研究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这三个角度切入,认为成瘾是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与教育的因素在国内未成年人的游戏成瘾问题上表现得更为突出。高强度而又较为单一的学习模式,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心态,进而在游戏中寻求逃避。社会流动和竞争压力又会产生父母与孩子分离的现象,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也更容易向游戏寻找心理安慰。当父母怪罪孩子沉迷游戏时,其实应该好好问自己以下这些问题:我每天有多少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我们在一起时有共同分享的快乐吗,孩子究竟遇到了哪些问题,我对于这些问题又提供了什么样的支持?

网络、手机、游戏,这些新媒体都具有比传统媒体更容易令人上瘾的可能性,但新媒体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我们需要更全面地理解个人、社会、时代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成瘾原因,及其与新媒体的复杂关系。一方面,游戏厂商需要在游戏中建立防沉迷的机制。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游戏在娱乐、社交、认知、情绪释放等方面的优势,在教育过程中融合进游戏元素,寓教于乐,让教育本身变得更主动,更活泼。

把数字化新技术和社会关怀结合起来,为家庭搭建更好的亲子沟通、亲子娱乐的网络平台,开发更适合孩子成长的游戏,这是解决游戏成瘾问题更好的努力方向。比如风靡世界的一款教育游戏让孩子使用绘图工具画出各种部件和场景,内置学校各年级相关教学案例,几乎可以模拟教科书全部物理现象,让课本内容变得生动直观。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也表明,电子游戏能给大脑功能带来积极改善,如提高注意力、增强短时图像记忆力、使人在不同任务之间转换更自如,这些大脑的高效状态如果能与需要专注和想象力的严肃工作进行结合,就能更好地提高效率。

康德、席勒、斯宾塞等思想家早就阐发了游戏的意义,他们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游戏可以帮助人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进入自由与审美的境界。今天,游戏与技术日益融合,技术打开游戏的可能,也释放人类的游戏天性,使游戏成为重要文化现象。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我们更需要认识人类的发展与游戏的关系,在游戏与学习、教育、工作乃至社会治理方面寻找结合点,把人的游戏本能通过新的媒介形式转化为创造与进步的动力。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游戏成瘾的原因探究治疗的途径不是医学方面的问题,仅仅强制戒断不能解决问题。
B.相比于其他孩子,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遇到问题时更倾向于到游戏中寻找精神寄托。
C.和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更容易让人上瘾,但其上瘾原因也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D.康德等人认为游戏能让人感性和理性合一,达到自由和审美的境界,是艺术的起源。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分析了游戏具有交互性的特点,指出创造和掌控对理解游戏成瘾的作用。
B.文章分析了新媒体与游戏成瘾的辩证关系,论证了游戏助力孩子成长的可行性。
C.第4段举出了一款游戏让孩子学习成绩更优秀的实例,目的是为游戏开发者指明方向。
D.末段分析了当前游戏成为重要文化现象的形势,号召人们将游戏本能转化为创造动力。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青少年游戏上瘾,是因为在游戏过程中能主动进入虚拟空间,自我操纵游戏的结局。
B.父母只要认真地检讨自身,给孩子多点陪伴,就能阻止孩子在游戏中寻求逃避。
C.如果能将游戏与需要专注和想象力的严肃工作进行结合,就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D.当前的游戏厂商既要设计防沉迷的机制,又要在游戏和教育有机融合方面下大力气。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安于途中

(1)从起点到终点,其间的距离就是途中。

(2)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就像候鸟,总是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就像泉水,总是从溪流入河,又从河流入海;就像花草,总是从春长到夏,又从夏长到秋。

(3)自从离开起点以后,生命就总是在途中,在时间与空间的途中。而且不管情愿与不情愿,总是在日渐靠近某个可知的或未知的终点。

(4)有花开就有花谢,有日出总有日落,有起点当有终点,这是自然。每一个具体的生命也都难逃此劫。

(5)但对一些具体的生命而言,似乎出发就是为了抵达,似乎付出就要有结果,于是必经的过程成了漫长的等待,总是在途中成了生命最大的煎熬和无奈。

(6)然而抵达真的那么重要吗?终点真的那么美好吗?等待或许会是一种煎熬,然而生命总是在途中真的就只有无奈吗?

(7)水气抵达天空或许就成了彩虹,蛹到了生命的尽头或许就成了蝴蝶。但并不是所有的抵达和终点都具有终极辉煌。花朵的终点是凋谢,道路的终点是绝境,生命的终点是死亡。

(8)即使水气是因为对天空的抵达而成为彩虹,即使蛹是因为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成为蝴蝶,它们也是分别经历了一定的转化和蜕变过程,才各自化水为虹和化蛹为蝶的。是过程成就了它们最终的美。

(10)过程对于任何一个生命体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过程即生命。

(9)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确实就是一个过程的完整体现,或者说是无数生活细节的集结。而终点不过是生命的界限,主要用于寓示生命体的完结。它有可能构成生命的升华,却绝不会是生命的目的。

(11)但是生活,我们往往是在度过;而将最美好的愿望寄予终极。仿佛是美好的风景只在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种过渡,是一段抵达某处的旅途。我们对此处的风景因此常常忽视,并习惯于生活总是在别处。

(12)每一个至美的终极愿望当然都必须受到肯定,但是生活并不是只有这些也不该只有这些。活着,也不能只是追求刹那的辉煌,和完成某种使命,或是为了去到某一个地方而赶一段路程。如果生是为了死,就像花朵是为了凋谢才盛开,这样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还有多大?

(13)生命不是一次简单的奔赴死亡之约,每一个高品质的生命,或者有高品质愿望的生命,有可能都必须首先做到安于途中。

(14)因为生活并不总是在别处,生命也只有在生命的途中才成其为生命。就像候鸟,只有在不停地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才构成它一生的迁徙;就像泉水,只有在不断地从溪流入河,又从河流入海,才体现其自身的运动。

(15)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泉水,并不是非要达到怎样的地方才算完成使命;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达哪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

(16)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迁徙是为了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泉水,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

(17)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是那样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精彩的人生。这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每一个安于途中的生命都将尽享人生。

【小题1】作者在第②段开头说:“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根据文意,写出“途中”的含义,并说出为什么?
(1)“途中”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在第⑩段中,作者说:“生活并不是只有这些,也不该只有这些。”“这些”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1)“这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安于途中”?作者为什么说每一个生命首先要“做到安于途中”?
【小题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生命带给人们很多启示,每个人的感悟不尽相同。有人追求结局的辉煌,有人关注过程的圆满,本文作者坚决反对追求“终极愿望”,主张“过程即生命”。
B.作者认为,由于人们坚信“付出就要有结果”,一味追求结局的辉煌,从而使生命必经的过程成为人生“最大的煎熬和无奈”。
C.本文作者善用类比的方法,浅显明了地阐发道理。如第⑧段,作者用“化水为虹”和“化蛹为蝶”,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过程成就“最终的美”的道理。
D.文章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语言自然通畅,韵律和谐,具有一种流动的美感。
E.从本文内容,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注重过程,“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终极目标的旷达和名利追求的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