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相比之下的“瓦”就逊色得多。先秦屈原《卜居》中说“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就是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瓦被赋予了很多消极的意义。而实际上,作为我国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瓦的发明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今天就来说说瓦。

人们俗称“秦砖汉瓦”,但这并不准确。就像古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是一种修辞性说法。其实瓦的出现,比汉代要早得多。战国时著作《世本》记载:“桀作瓦屋。”这可能是传说。桀是夏代有名的暴君,子承父位,未经创业艰难,不可能像神农尝百草,后稷教人稼穑一样去“作瓦屋”。但陶器的出现,到桀的时代已有三千余年历史。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让匠人把茅屋改作瓦顶,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至少,今天所说的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齐国的子渊捷追赶洩声子,“射之,中盾瓦”。“盾瓦”,就是盾牌的瓦形凸面。可见瓦已是当时人们熟知熟见的东西了。

可是,那时瓦还没有变成专称,其它陶制品,也可以称瓦。比如“弄瓦之喜”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万生女子……载弄之瓦”。意思是生下女孩儿,拿纺线瓦锤给地玩。那种瓦锤,就是陶制品,形状和用途,与今人手工纺毛线的纺锤相似。待到瓦用于房屋建筑,才渐渐变为专称,唐宋时期,便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了。

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瓦在古代是种重要的占卜工具, 人们摔碎瓦片观看纹理,来预测吉凶成败。瓦除了建房屋,还用来镶井壁,叫做甃。形体很大,长可达一两米,圆形井壁由两块、三块或四块瓦围成一圈,《周易》《庄子》都有记载。秦汉瓦井已经很普遍。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井”字就是那种井的象形。自从用瓦镶井壁,井的质量和功能才大大提高。此外,瓦还可以作乐器和棺材等。

瓦的制作并非给轮制,而是用圆形模具做胎,用熟泥片贴在外围,等距离划开,晾干后自动从模具上脱落,成为瓦坯。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很详细。古人的确很聪明。

夏桀当初“作瓦屋”只是为了自己享乐,至于造福后人几千年,的确是他所没有想到的。

(改编自伪农《淡味斋随笔•说瓦》)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夏桀为自己享乐而“作瓦屋”,说明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
B.瓦的用途有很多种,因此以瓦为代表的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
C.“弄瓦之喜”的说法与瓦有关,但此时的“瓦”还没有成为专有名称。
D.瓦的制作并非给轮制,而是把圆型模具做胎后,将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玉引出瓦,接着旁征博引,逐层分析,最后表达自己的态度。
B.对于瓦,文章先说明它的起源和演变,然后介绍它的用途、制作过程等。
C.文章第四段论证了瓦的用途,并从字形的角度说明瓦用来镶井壁的作用。
D.文章第二段引用《世本》和《左传》的相关内容,论证了瓦的出现时间。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瓦釜雷鸣”比喻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居于高位,这里的“瓦釜”有消极意义。
B.古人生女孩称“弄瓦之喜”,“瓦”是指纺线瓦锤,说明了重男轻女的思想。
C.唐宋时期,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就是瓦作为专称的一个明证。
D.《周易》《庄子》中都记载了用瓦镶井壁,瓦井的质量和功能超过了土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6 03:04: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悉,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增长率达到2.7%,为移动支付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注)同比增长率一般是指和上一年同期相比较的增长率,某个指标的同比增长率=(现年的某个指标的值-上年同期这个指标的值)/上年同期这个指标的值。

(注)表格中“2017E”、“2018E”等中“E”表示预测。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58.8万亿元,同比增长率超300%,达381.9%。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二维码支付市场的爆发,消费者从PC端向移动端的迁移速度加快,预计 2018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超150万亿元,达到171.5万亿元,增长率为68.0%。
(摘编自《2018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预测》,2017年12月26日中商情报网)
材料二:
1月2日,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沈阳人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巨变:不带钱包出门已成为沈阳人的新习惯。
支付宝全民账单显示,2017年沈阳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7%,远超82%的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移动支付的场景几乎涵盖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能不带钱包出门。
移动支付占比飙升的原因之一是支付宝收钱码的普及。在沈阳街头,有32万户小商家通过一张二维码来实现收款,不管是买烤冷面还是羊绒衫,都支持手机支付。
公共交通是城市出行最重要的方式,就在最近,沈阳客运集团通利公司222、258路车队开始安装新式车载刷卡机,即将支持支付宝扫码乘车。不少沈阳人感叹“出门带钱包的最后一个理由也没了”。
出门不用带钱包正在成为国人的生活常态,移动支付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体不带钱包的便利,还能对社会产生一系列的正向影响。移动支付以及因其积累的信用,能让社会资源更高效的运转。比如信用免押金,2017年,通过芝麻信用享受过免押金服务的沈阳人比去年多了131%,共免押金近2亿。减免的押金,用户可以用在更重要的地方,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减少碳排是移动支付引发的又一连锁反应。通过在线缴纳水电煤、公共交通出行等低碳行为,沈阳有254万蚂蚁森林的用户,他们累计减排1.5万吨,省内排名第一。这相当于省电2482万度,累计为地球种下超过8万棵真树。
(摘编自《出门不带钱包成沈阳人新习惯》,2018年1月3日《沈阳日报》)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以二维码为代表的“条码支付”迅速发展。据了解,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通常包括“扫码付款”和“扫码收款”两种方式。
不过,扫码支付在走入人们生活的同时,风险也逐渐浮出水面。
据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合规总监唐凌介绍,相比于银行卡支付,条码支付没有物理卡片载体,也缺少专业设备支持,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一定隐患。比如,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病毒,将消费者手机中的支付账号、密码、身份证信息等隐私信息窃取,甚至可能通过直接截获短信验证码来盗刷手机用户银行卡。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条码支付由于门槛较低、成本低廉、支付便捷,近年来受到了商户、消费者、银行及支付机构的青睐,在服务普通消费者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从技术层面看,二维码通过几何图形来记录数据和储存信息,支付终端缺乏识别与拦截功能,就可能产生安全漏洞和隐患。从市场层面看,部分支付机构拓展业务时,通过不当的交叉补贴、滥用优势地位来排除和限制竞争,导致不公平竞争。从合规层面看,部分市场机构片面追求业务发展速度,违规发展商户,带来各类安全隐患。”董希淼说。
(摘编自《规范“条码支付”让付款更安全》,2018年1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2—2016年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逐年递增,其中2012年的增长量最大。
B.2012—2016年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同比增长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C.随着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扩大,可以预测同比增长率可能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D.智能手机普及与中国网民的增多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的扩大具有重要影响。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数据显示,不带钱包出门已成为沈阳人的新习惯,这也使得移动支付的场景几乎涵盖了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B.通过一系列低碳行为,沈阳254万蚂蚁森林用户,累计减少碳排1.5万吨,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C.条码支付是人们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来付款或收款,从而实现人和人之间资金转移的一种移动支付方式。
D.在技术层面上,二维码可以记录数据和储存信息,支付终端缺乏识别与拦截功能,就产生了安全漏洞和隐患。
【小题3】“移动支付”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济:中国考古学之父
这个年轻的中国学生在“自撰简历”的最后写道:“要是有机会,还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迹,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那一年,他22岁,即将去哈佛攻读人类学。后来,他果真去“刨坟掘墓寻古迹”了,只不过并没有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或是波斯,而是在中原的河南、山西和山东。
1926年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他成为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1930年主持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他让龙山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如今,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成为中国远古历史的标志性术语,许多对考古学一窍不通的人竟也耳熟能详。只不过,大多数人对他却是闻所未闻。
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直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名字———李济。
我们关于商代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由李济给我们划定的。他领导的安阳发掘,对20世纪整个下半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包括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夏鼐、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前所长高去寻在内的中国考古学界领袖人物,都曾受李济指导,在安阳接受过考古学训练。
已故的考古人类学大家张光直以台湾中研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的权威身份,曾对自己的导师李济做过评价:近60年的岁月里,一开始作为中国考古学之父,随后又作为中国考古学掌门人,他的学术思想一直在中国这门学问的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
如果不将张光直所说的“中国学界”缩小为台湾学界,那么他的判断显然过于乐观了。李济在1948年年底随史语所迁台,这一选择很难以优劣论,但其所造成的尴尬局面却是显而易见的。
1959年,以《考古》杂志为代表的大陆考古学界对李济发起了猛烈的“围剿”。李济的儿子李光谟甚至还收藏了当年的一期《考古》,整整一期都在批判李济。此后,和许多政治上选择错误的著名学者一样,这个名字逐渐消逝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中。不知道李济对于此种“围剿”的反应如何,但他曾对1949年后大陆的考古发掘报告提出过严厉的批评,认为其中缺乏实际材料,充满了政治术语,对出土地、器物、尺寸等内容居然都号称“保密”。
“我想,按照他一贯的标准,这些根本都够不上考古学。”李光谟对记者感叹道。据说,直到后来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报告出来以后,李济对大陆考古学的印象才有所改变,他自己的文章中也开始引用大陆学界的资料。在儿子的眼中,李济相当固执,总是直道而行。“他不知道拐弯的,有时候。”
李济去世后,人们回忆:“他是一个被上级、同僚、晚辈、学生害怕的人,但他对待真心为学的人则给予最大的帮助。”其实岂止“害怕”,在一些人眼中,此人简直就是可恶。台湾名人李敖就曾写过文章,称李济为“最后一个迷人的学阀”。李济因固执而获罪为“学阀”,但饶是刻薄如李敖,也从不否认他身上“迷人”的一面。李济人生最辉煌的一页是在殷墟,此后,考古学家和他发掘的遗址天各一方,路途迢迢。身不能回大陆的李济,晚年心中是否牵挂殷墟?隔海相望殷墟,心中是怎样一番滋味?
这些问题,由于长期的两岸阻隔,甚至连李光谟也无法回答,但他说:“1977年,李济生前最后一本著作是《安阳》,可见殷墟在他心中的位置。”
(选自《民国那些人》,有删改)
相关链接
1949年社会巨变,中国学术一分为二,胡适、钱穆、李济、傅斯年等一批学人离开大陆,其中不少人在台湾传薪播火。自此以后,殊途发展,虽为异流,却显同归之势。殷墟的不少资料以及李济在台湾,使海峡对岸仍有不少学者继续着对殷墟的研究。这种研究,不仅是学术,还分明包含着对乡土的牵挂,对故园的思念。《中国文明的开始》和《安阳》等学术著作,均为李济去台后的心血结晶,可见古老的殷墟,仍然是他学脉所牵、心魄所系。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李济原来的梦想是去新疆、青海等地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后来由于中国人的历史起源于夏商周,所以决定改去河南、山西和山东。
B.如果没有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殷商的文化也只能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它的成功发掘,使得中国的信史又向前推移了数百年。
C.安阳殷墟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夏鼐、台湾史语所前所长高去寻和考古人类学家张光直,都曾受李济的指导,在安阳接受过训练。
D.“如果不将张光直所说的‘中国学界’缩小为台湾学界,那么他的判断显然过于乐观了”,作者的意思是,李济的学术影响只限于台湾学界。
E.本文简述了李济的考古贡献并展现了其高尚的学养人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并不为很多人所知,却在考古学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科学家形象。
(2)李济为什么被张光直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文中多处引用了别人评价李济的话,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4)李敖称李济是“一个迷人的学阀”,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材料谈谈看法。

同类题3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星球战士从某一地点突然消失,而瞬间出现在遥远的另一地点。这样的科幻小说的场景实际上是存在的,这就是量子隐形传态。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物体的状态可以在某地突然消失,而以极快的速度在遥远的某地重现出来。1993年,来自4个国家的6位科学家将这一神奇的现象在理论上揭示出来。在这个科学方案中,量子纠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这时的猫处在既死又活的叠加态。量子理论认为:如果没有揭开盖子,我们永远也不知道猫是死是活,它将永远处于既死又活的叠加态;然而当你打开盒子的时候,叠加态突然结束,呈现单一的状态(猫要么死了,要么活着,再不是既死又活的叠加态)。量子的状态跟这只猫的状态差不多,在被你看到真相之前,它是多种状态的叠加,一旦介入观测,就会坍缩成一种固定状态。
(《科学时报》、百度百科)
材料二:
2016年,我国成功将源于量子纠缠理论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最终将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约翰·普瑞斯基尔基于量子叠加态的理论,在对自己“量子霸权”的解释中,为量子计算机设定了一个初步标准:目前顶级的超级计算机能够完成5到20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所做的事情,但未来超过49个量子比特后,量子计算机的能力就会让超级计算机望尘莫及。传统计算使用的运算规则是二进制的,用0和1记录信息状态,每一步能做到的只有2的一次方——2次运算。量子计算机由量子状态来描述信息,它们拥有更快速的运算方式。比如,2个量子态(也可以称作“2个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每一步可做到2的2次方——也就是4次运算。3个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每一步可以对信息做到2的3次方——8次计算。
分解一个2048比特的数
传统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
时间
10年
24小时
硬件
占据1/4北美面积的服务器农场
小房间里的一台量子计算机内含一百万个量子比特
 
(摘自新华网、新浪科技)
材料三:
中科院院士、量子计算专家姚期智在“2017腾讯WE大会”会上说:“如果能够把量子计算和AI放在一起,我们可能做出连大自然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9月29日,中科院的一个由密码学专家和物理学家组成的团队成功实现了持续半小时左右、在中科院与欧洲的奥地利科学院之间进行的量子加密视频通话。美媒评价:中国正用量子技术接管世界。厄科特指出:“谁控制了信息,谁就控制了世界。”那么按照这种逻辑,未来将是属于北京的。
(新浪科技)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中“薛定谔的猫”在盒子中的状态,不能理解为50%的概率是死的,50%的概率是活的,而应该是“既死又活的叠加态”。
B.材料二运用了具体数字对比,说明了量子计算机在硬件和计算时间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传统计算机。
C.材料三中姚期智指出如果能够把量子计算机和AI结合,我们就可以突破自然规律的限制,凌驾于自然之上。
D.三则材料广泛,既有多个网页资料,又有报刊宣传,形式多样,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E. 国内量子技术蓬勃发展,量子技术事业方兴未艾,国外媒介和专家都高度认同,并给予高度赞扬。
【小题3】三则材料从哪些角度介绍了量子?请分别予以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粤港澳大湾区又有新动向。近日,有关负责人在回答“粤港澳三地定位”时表示:广深港澳四大城市,都可叫做中心城市,同时,它们在功能定位上又各有分工、各有侧重。

在华南地区,只有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广州是传统的华南门户城市,也拥有国际商贸中心的超级定位,更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科教文化中心。目前,无论是在铁路、航空还是航运,广州都排在全国前列。就教育而言,广州共拥有82所高等院校,985、211大学数量,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广州本专科在校生达到了105万,位居全国首位。深圳的优势在于经济竞争力和科技创新力。近几年,深圳频频刷新综合竞争力榜单,并且超过北上广港四大城市位居全国首位。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深圳最令人瞩目的就是两大定位:全国性经济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近年来,香港衰落的声音不绝于耳,上海取代香港、深圳超越香港的與论更是热议已久。然而,作为世界一线城市,香港是与纽约、伦敦同等的存在。香港在全球金融、专业服务、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短时间内仍然难以被超越。粤港澳大湾区对香港的定位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澳门之所以能够位列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核心原因在于:它与香港一样特殊。澳门虽然经济高度发达,但由于体量过小,经济总量并不突出。而且经济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旅游业和博彩业,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摘编自凯风《官方定调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澳谁是中心城市?》搜狐网)

材料二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状况

区域

人口

(万人)

面积

(km2

2017年CDP

(亿元人民币)

增速

(%)

2018年预计增速

(%)

香港

737

1104

23049

3.7

-

澳门

64.5

33

3102

10.9

-

广州

1404

7434

21500

7.0

7.5

深圳

1191

1997

22438

8.8

8

东莞

826

2465

7580

8.2

8

惠州

478

11200

3830

8.0

8.5

佛山

746

3875

9500

8.6

8

江门

454

9504

2600

8.0

8.0

中山

323

1784

3500

7.5

7.5

珠海

167.5

1711

2554

9.0

8.5

肇庆

408

14900

2190

5.0

7.5

大湾区

6799

56007

101843

-

-

 

(注)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9%。

材料三: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式岀炉,作为中国第一个大湾区,它会给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网易研究局采访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武常岐。

网易研究局:大湾区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世界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大湾区,比如东京、纽约、旧金山,粤港澳大湾区相比于世界上的这些大湾区,有什么不同或明显特征?

武常岐:从物流的角度讲,大湾区的好处是更经济,因为还没有一种运输工具比船运,特别是集装箱更经济,这些大湾区的物流、基础设施是非常有竞争优势的。

东京大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同:日本有1亿多人口,但其中东京聚集了几千万人,事实上东京是日本的经济重心,所以其他城市都相对而言是边缘地带。粤港澳大湾区约有7000万人,但后方还有14亿人作为产业的支撑,所以粤港澳大湾区其实是整个经济的支撑和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和旧金山大湾区也不太一样,因为旧金山大湾区实际上是IT产业聚集地,产业相对来讲自成一个小体系,结构较为单一。粤港澳大湾区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和纽约大湾区有点相似。因为纽约也是美国经济和金融中心,而且纽约传统产业一直发展得不错,钢铁等制造业实力都比较强,这点与粤港澳大湾区比较相似。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贸易上来说,粤港澳大湾区有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大湾区内部有全世界最自由的经济体—香港;从创新上来说,对粤港澳大湾区来讲,人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香港很注重人才培养,投入很多资金建设一流大学,比如香港科技大学等。《粵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应该更加强调人才的作用,我比较担心人才不足的问题。

网易研究局:粤港澳大湾区是否有足够的融资能力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对于初创和中小企业来说,盈利能力尚不明确,通常很难从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融到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武常岐:我觉得扶持小企业这个概念是不对的,应该扶持成长型企业,就是要扶持有成长潜力的企业,这就不是需要银行资金去解决,而是需要创投、私募、天使投资,一旦企业成长起来,银行自然会给它们借钱。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因为做私募和风投还是需要人才,目前这些专业人员还是比较紧缺。市场不是缺钱,而是缺做市场运营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新的金融市场形态的人才,去把钱用活,投到该投资的地方。

(摘编自杨泽宇《北大武常岐: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应更加强调吸引人才》,网易研究局)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中,广深港澳四大国家中心城市最为引人注目,它们的城市特点不同,国家对它们的定位也不相同。
B.作为传统华南门户城市的广州,发达的商贸经济、四通八达的交通和较为集中的高等院校赋予了这座城市超强的竞争实力。
C.深圳的发展后来居上,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之首,它的优势不仅在于经济发达,也在于科技创新,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D.香港和澳门的社会制度独特,都拥有全球影响力,香港的优势在于金融、航运、贸易、航空等方面,而澳门则是在旅游、博彩方面。
【小题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粤港澳大湾区包括“珠三角”9市及港澳,总面积5.6万平方千米,但城市的经济状况与面积的相关性不大,面积较大的广州和较小的澳门都是经济强市。
B.2017年年末,粤港澳大湾区总人口近700万,其中广州和深圳是两座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香港面积大约是广州的七分之一,人口却达到广州的一半以上。
C.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惊人,香港、广州、深圳2017年的GDP都超过2万亿。澳门虽然只有3千多亿,但是参照较少的人口和狭小的地域,创富能力也相当可观。
D.2017年,粵港澳大湾区的城市都保持了很高的经济增速,均超越了全国经济增长率,预计将在2018年持续增长,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势头喜人。
【小题3】与世界上其他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有哪些独特的优势?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