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家宝

候发山

村里不时传来炸响的鞭炮,年的气息越来越浓。

过罢年,我就整整撑了40年。父亲吧嗒了一口烟,很享受地“呲溜”了一口。

春子低着头,怔怔的样子。

我老了,干不动了。父亲一直看着春子,眼光里有疼爱,有欢喜,有期待。

春子瞅着升腾的火苗,没有说话。

因老家遭了大水,你老爷(曾祖父)带着一家老小落脚到这里。感念这里的人好,你老爷会些木工手艺,就自造了一条小船,摆渡,不取分文报酬。你老爷临死立下遗嘱,子孙后代义渡乡亲……父亲不像是自言自语,像是说给春子听。

春子的目光溜出门外,望着眼前缓缓流动的小河,心里生起无端的怨恨。

你老奶(曾祖母)去世时,你老爷上午忙完丧事,下午就到渡口去了……到你爷爷这一辈,他结婚那天,拜了天地后,直奔渡口……轮到我,那就多了。有一年,我下河救人,上岸后发起了高烧,在医院躺了半个月才出院。你打工没回来,我就掏了1000元雇人摆渡了半月……说到这里,父亲的脸上有了神采,连那一道道皱纹里都放出光来。

乡亲们的情啥时候才能还完?春子忍不住说道。

还不完!咋能还完呢?若是当年他们不收留你老爷,只怕早就变成孤魂野鬼了,哪会有我?更别说你了。说到这里,父亲指了指墙角的蓑衣和竹篙,说,还有外面的船,这就是咱的传家宝。从你老爷到我这一辈,先后渡坏22只木船,撑破一百多把竹篙……到你这里,不能断了,还要传给我的孙子。

这有什么可骄傲和自豪的?春子又带气又带笑。他在外面打工,每月四五千块的收入,实在不愿意回来。

这时候,门外传来踢踢踏踏的凌乱的脚步声。有人过河!父亲站了起来,要去拿墙角的竹篙。

“大叔,过年了,陪你喝两盅。”随着话音,门口一暗,进来几个村民。一个个手里都不空,提溜着水果,还有酒和菜肴。春子认得,其中一个是老村长。

看到春子,老村长说道:“春子也在啊,啥时间回来的?过了年不走了吧?”

不等春子说话,父亲呵呵一笑,豪气地说,不走了,不走了,该接班喽。

春子站起来给老村长打过招呼,回家了。娘还在家忙年呢。

回到家,娘刚蒸出一笼馍,有花卷,有菜包,有蒸馍,冒着袅袅的热气和丝丝的香气。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下子把春子包围了,心里的不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春子刚要伸手抓个花卷吃,娘拍了一下他的手,说还没敬河神呢,等会儿吃。

听说要敬河神,春子心里又生出隐隐的不快。

娘似乎知道春子的心思,说你爹让你回来就回来吧,有地,饿不死,挣那么多钱干嘛?人这一辈子,名声比啥都重要。

娘,别说了,我这次回来就不走了。春子看到娘的头上一片雪白,心里动了一下。

过罢年,春子真的就接替了父亲摆起了渡。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春子破例收取费用,一个人一次两元钱。

父亲强压住心头的火气说,你到底要干啥?你不是我的儿子!

春子说,我收钱,乡亲们就没有亏欠感了。

放屁!是咱欠乡亲们的!有好多天,父亲都不敢出门,不敢面对乡亲们。

其实,父亲的猜测和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对于春子摆渡收费,有不少村民倒还是理解的。老村长知道父亲的心思,还特意赶来安慰他,说收费是应该的,早应该收费了。

私下里,有人曾给春子算过一笔账,一个人一次两元,一船按10人计算,每天大概30个来回,每个月至少有两三万的收入。乖乖,春子要发大财了。

父亲再出门时,明显感觉到了乡亲们的目光跟先前有很大的不同,见了面也没有过去的热乎劲了。

春子也有类似的体会,乡亲们的眼神。较之以往,少了温度,少了情谊,多了冷冰冰,多了敌意。有时当着他的面,指鸡子骂狗,话也说得难听。

报应,报应啊。父亲没少这样哀叹。儿大不由爹,父亲干生气也没办法。

一年后,村里来了一支建筑队,在小河上架起了一座桥。

没有人再坐船了。春子的小船、竹篙和蓑衣真的成了文物。有村民还幸灾乐祸的,见到春子,还假惺惺地关心,说有了桥,春子要失业了。春子淡淡一笑,没有说话,没有一点失落的样子。

当桥竣工那天起,春子又到外地打工去了。那天,父亲忍不住告诉老村长,说那座小桥是春子出资修建的。

老村长的嘴巴半天没合拢,然后哈哈一笑,末了说了一句,狗日的春子。

狗日的春子。父亲自言自语重复了一句,然后嘿嘿呵呵地笑了,眼角里,皱纹里,都塞满了骄傲和自豪。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的标题具有多重作用。本文以“传家宝”为题,既交代了小说的行文线索,又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春子之所以不愿回村义渡,是因为外面打工能挣四五千元,而义渡是不收村民一分钱的;就算渡船收费,也要被人指指点点。
C.“春子看到娘头上一片雪白,心里动了一下”,说明他突然意识到娘已老了,作为儿子,应该回家替父母分担负担。
D.春子摆渡收费前后村民对春子父子的态度迥然不同,有时竟当着他们父子的面指桑骂槐,表现了部分村民对收费的不理解。
E.作者对塑造人物的手法信手拈来,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侧面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了春子这一人物形象。
【小题2】父亲的人物形象有何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传家宝”的内涵是什么?文中表现了作者对“传家宝”怎样的态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6 09:54: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栗虚

谷杨小凡

栗虚谷的父亲是咸丰年间的举人,曾做过巴东知县,后因官场排挤被削官还乡。回乡的栗知县前思后想,最后总结出官场失意的原因:一是上任没有贪,无钱走动;二是举人出身,难以结交朝中大臣。于是,他做出两个决定:一是自己从商,积蓄钱财;二是择名师让儿子栗虚谷苦读。

可栗虚谷却不买这个账。他考取秀才后再也不参加乡试,只热心于画画。栗知县很是气恼,打,苦打,毒打,都不见效;劝,苦口婆心地劝,更动不了他的心。栗知县只得退而求其次,做一个有钱人吧。但栗虚谷对做生意同样不感兴趣,唯一喜欢的就是画画。

栗虚谷在画画上确有悟性,先是工笔。十四岁上,所画花鸟虫鱼山石水树无不惟妙惟肖。这年秋天,药都老鼠奇多,连栗知县的书房里都常有老鼠乱蹿,栗知县气而无法,猫儿撑得夜间都跑不动了。一天,栗虚谷把自己画的一幅猫挂在了父亲的书房,栗知县并不在意,但当天夜里就没有听见老鼠的动静。天亮时,画已被家里的那个花猫拽在了地上,花猫蹲在画旁,跳起落下,跳起落下,欲前捕而不敢。

画如其人。栗虚谷二十岁时已以画钟馗而名扬江淮。一次,父亲的故旧苏知州路过药都进栗家相见。饭后,栗知县提出要栗虚谷画一钟馗图送知州。栗虚谷展开画纸,握笔蘸墨,皴、擦、勾、斫、点、染、抹、拂,片刻之后,一幅“钟馗捉鬼图”现在纸上:钟馗蓝衫半披,露着右肩, 右脚蹬鬼下腰,右手提鬼发髻,左手食指剜鬼右眼,一身之力、气、色、眼、貌、神全在左手食指。苏知州看一眼钟馗那入鬼之眼的食指,先吸了一口气,又向后退了半步,愣怔不语。栗知县开口道:“知州看不上?”苏知州忙答:“不,不,公子画功超凡,只是老夫觉得有点骇人,不夺爱了,不夺爱了。”栗虚谷哈哈大笑,掷笔,出门,大步而去。

人曰,四十不惑。栗虚谷四十岁上却一改从前,画风也变,只攻梅兰竹菊。见其画者,无不称其精妙。被称为药都第一伽蓝的白衣律院住持一空,早想请栗虚谷为影壁墙题画。腊八放粥这天,栗虚谷被大和尚请到白衣律院。栗虚谷在影墙前沉思一会儿,突然登上桌子,手握巨笔,饱蘸浓墨,笔触影壁墙飒飒有声。一个时辰,一幅“风雨竹石”跃然墙上:只见一根瘦竹依于石旁, 暴雨之下,挺力向上,显参天凌云之势,几簇秃笔所画的扁方状竹叶倾斜飞动。疾风的狂欢,竹子的苦斗,令观者缩肩生寒……观者啧啧称奇,栗虚谷也心中自喜。

栗虚谷退出人群时,却见一面生法师独凝眉不语,很是不解,问之:“法师有何见教?”“老僧乃从九华山来此挂单,有幸一睹先生手笔,本是造化了,哪有见教?”法师笑而要走。栗虚谷紧跟一步:“刚才见法师皱眉,愚作定有破绽。请点拨一二!”法师看一看栗虚谷,就说:“先生画功已超俗,但画不难于小而难于大,而最难者乃气节也。先生所画竹子,一如愤世之勇夫,未能脱凡夫之气节!”说罢,拱手而去。过了春节,栗虚谷离开了药都。

五年后,栗虚谷回到药都。想见他的画已成为时人的幸事,关于他的传说更是纷纭不一。有一点是真的,栗虚谷不再用笔作画,改用手指作画,但并没有人见过。接下来的几年,往来求画的各色人等你来我往,但极少几个人见到栗虚谷的手指画。这事就气恼了土匪费大手。费大手的手大如蒲扇,本是福相,可考取秀才后四次乡试均未中举,在一场官司中家败人亡,遂聚众做匪,专与官府作对。

一个大雪夜,栗虚谷被费大手绑走。费大手只有一求,就是要栗虚谷用手作画一幅。栗虚谷知费大手身世就答应下来。香墨研好,宣纸铺平,栗虚谷右手放入墨中,浸透了,抬起手,五指叉开,指掌并用,在雪白的纸上纵横回旋;如是数次,只见雪白的宣纸上黑白一片。费大手和众匪正在纳闷,却见栗虚谷五指醮墨,在纸上不停地点点画画。栗虚谷直腰洗手时,众人才见“湖心亭赏雪图”展在面前:远处,烟云飘浮,雾气迷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墨迹三两而已;近瞅,亭上两人铺毡对坐,谈兴正浓,一童子鼓腮吹火烧酒,炉沸汽升……这天夜里,栗虚谷被送到家中,院内放白银千两。据说,费大手从此离了匪道,云游四方。

栗虚谷五十岁这年的春天,他正在玉皇庙街的家中品茶看书,一官差进门:“栗先生,御使大人明天即到药都,知府大人请你做好准备,明日御使大人要看你的手指画!”栗虚谷望了一眼官差:“我要不去呢?”“你能给土匪费大手作画,为何不能给御使作画?不去就以通匪办你!”栗虚谷起身,哈哈大笑。

当夜,栗虚谷销声匿迹。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药都人物》,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凸显栗虚谷的高超画功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如绘画的动作描写,画面场景的细节描写;还有多处运用了侧面描写。
B.栗虚谷画完“风雨竹石”图后心中自喜,却发现一陌生法师凝眉不语,似有不满,便虚心求教,经点拨,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C.小说以时间为顺序,展现了栗虚谷的绘画风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变化的过程,也借此表现了主人公的性情在不断变化。
D.小说中的栗知县因官场排挤被削职还乡,他总结了失意的原因并作出两个决定,这为后来栗虚谷性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小题2】文中两次写到栗虚谷的“哈哈大笑”,请分别解释其含意。
【小题3】“画如其人”,文中的“钟馗捉鬼图”“风雨竹石图”“湖心亭赏雪图”这三幅画作,分别表现栗虚谷怎样的性格?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梁思礼:“饮冰室”走出的“驯火者”
一双大眼,宽阔的前额,一张典型的“梁家嘴”,举手投足间处处是父亲梁启超的影子。“像,太像了”,周恩来总理第一次见到梁思礼时,竟有种恍若隔世之感。
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6号,有一幢白色的意式建筑,这里就是饮冰室,梁启超伏案奋笔之所。他在这里写的“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指引了梁家9子女未来的路。
1941年,梁思礼赴美国深造。为了省钱,他曾裹着大衣在零下40摄氏度的储物室挨了一夜,险些冻死,也曾在罐头厂靠着冷冻豌豆过了一个暑假。尽管条件艰苦,但仍没有磨灭他心中“工业救国”之梦。1949年,他拿到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著名无线电公司RAC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他选择了回国。此时,他的同窗好友林桦与他分道扬镳,留在美国。几十年后,林桦成了波音宇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梁思礼成了航天部的总工程师。林桦住在西雅图一个小岛上的高级别墅,梁思礼住在普通的单元房里,工资只有他的百分之一。有人问他对此有什么想法,梁思礼的回答是:“他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我干的导弹是保卫祖国的。”
1957年12月24日,一辆从莫斯科出发的专列抵达北京。车上除102名苏联火箭技术人员外,还有两发P-2近程地地导弹。一年之前,一处野兔出没、坟茔遍地的荒草园挂上了一块新牌子——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它成立的初衷只有一个,搞出中国自己的导弹和火箭。从事研究工作的几百人中,大多是刚刚跨入校门的大学生。别说学过导弹理论,就连真正见过导弹的人都没有。“尽管两手空空,一张白纸,但这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 梁思礼说。中国第一枚导弹——仿制“1059”导弹,也就是后来的“东风一号”,就是在他们这帮“业余选手”手中诞生的。
这是一枚用算盘算出来的导弹。几乎每一夜,梁思礼都在算盘噼啪声中度过。一边激情似火,一边四面楚歌。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专家。没有材料和电子零件,梁思礼他们就自己研制,最终用国产产品取代了苏联停止供应的材料、液氧及元器件。无数个不眠之夜,400多个忙碌的身影,撑起了中国航天最初的稚嫩脊梁,地平线上第一次飞起了中国制造的导弹。
1960年,“东风一号”仿制成功后,聂荣臻要求五院转入导弹的自行设计和研制。临危受命的梁思礼又奔赴下一场会战——中近程地地导弹的设计和飞行试验任务。
1962年3月21日,“东风二号”首次发射失败,事后得知,原因是导弹产生横向弹性振动和发动机管道起火。对于一位“驯火者”来说, 梁思礼更愿意将自己的“驯火史”总结为一本“失败者之书”。多次试验失败,让梁思礼深感质量和可靠性对研制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也正是这些失败,成就了梁思礼开创的“可靠性工程学”。
2006年9月9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创造了16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梁思礼自始至终参与了研制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工作,他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成为长征火箭安全飞行的坚实保障。
中国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出生在“文革”最乱的年代,“生于乱世,先天不足”注定了这枚火箭多舛的命运。直到1977年,远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才走上正轨,连续6次试验都取得成功。1980年,梁思礼带领9人精度小组,围绕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在设计、工艺、环境和可靠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精度分析工作。靠着这个飞行试验,他摘取了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桂冠。
1983年,梁思礼退居二线,但他重新站上讲台,将航天的火种传给下一代。正如萧伯纳所说:“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梁思礼醉心音乐,对体育的“瘾头”更大。留学期间,梁思礼参加了学校古典式摔跤队,几经征战,他们获得了美国中部大学联赛摔跤冠军。他还喜欢游泳,并学会了“水母式”泳姿,漂浮在泳池中,脚不着地,完全失重的状态让他想象着自己正在太空出舱行走。已至耄耋的他,仍然没有减少对体育的喜爱,只要有重要赛事,他都不会错过。2010年南非世界杯时,他还像年轻人一样凌晨起来看比赛。
【注释】 “饮冰”一词源于《庄子·人间训》:“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梁启超在饮冰室所写的“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对梁家子女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梁思礼因此成为航天领域的重要科学家。
B.文章将梁思礼与其在美国的同窗好友林桦的居住条件、工作条件等进行对比,是为了凸显梁思礼内心坚定的爱国、奉献的精神。
C.在梁思礼和许多刚跨入大学的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枚导弹——仿制“1059”导弹,即后来的“东风一号”终于诞生了。
D.从“东风一号”首次发射失败中,梁思礼积极吸取教训,开始对质量和可靠性进行思考,开创了对我国航天事业有重大意义的“可靠性工程学”。
【小题2】传主梁思礼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深刻印象?
【小题3】题目:梁思礼“饮冰室”走出的“驯火者”,有何表面及深层含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留在田埂上。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小格不看他,只顾拔草。达子还是看着她笑。小格往一边看着她笑。小格往一边看了看,好像有些喘息。……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
达子蹲下来,吸着了一支烟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
小格干脆仰起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
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
“下吧!”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地说道。
达子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穿着“鹰鞋”的脚,说:“我是说,下了雨,你的地也快整好了,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吧。”
小格的心里一热。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不,不。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
达子笑了笑,走开了。
停了一会儿,天真的下雨了。田野的人们都跑回去拿雨具了,小格踌躇了一会儿,最手也跑回家了。
她回到田里来时,披了一件蓑衣。这件蓑衣很旧了,可是还能遮雨。别人都穿了塑料雨衣,戴了斗笠。那雨衣有蓝的,红的,还有淡黄的,迷茫的雨雾里望去,多么好看啊。邻地的达子穿得更高级一点:军用雨衣。
小格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蹲在田埂上做活,一低头就能看见蓑衣襟上粗粗的草绳儿结。她在心里恨起自己来:怎么就穿了它来!可是她心里明明知道:家里没有雨衣,只有一把塑料雨伞……
达子向这边望着,好长时间也没动一下。
他看到千万条雨丝洒向她的蓑衣,蓑衣的毛儿拄着,在雨丝中轻轻弹动着。有时小格站起来,那球成一团的蓑衣立刻放展开来,似一件漂亮的草做的披风。蓑衣毛儿又多又规整,都朝一个方向斜着……她在田埂上走着,像个穿着斗篷的将军,挺拔而洒脱。他禁不住喊了一声:
“小格——!小格——!”
小格重新蹲下去,像是逮一个蚂蚱,身子向前一伏一伏的。达子好像看到了她那被蓑衣遮住一边的脸庞变得通红通红,就像石榴花的颜色。
天暗下来,雨也变得小多了。田野里的人们开始收工了。
小格将草叶捆到一起,提起来往回走去。田头小路上的人很多,各种雨衣摩擦着,发出声音。人们高声地谈笑着,议论庄稼,也议论人。小格默默地往前走去,一次也没有回头。
可是有几个老头子谈论起她的蓑衣了:“蓑衣这东西好!我过去夜里看秋、雨天排涝,都穿蓑衣!”“蓑衣比塑料雨衣可好,它又能遮雨又能当草荐子铺,穿到身上人也暖和。”“哎哎,一时一兴,自从兴了塑料雨衣这洋玩艺儿,蓑衣你贵贱也买不着了……”“蓑衣好!蓑衣好!……”
第二天早晨,小格很早就来到了自己的田里。
这片土地变得漂亮了,耕过、耙过,就像蓬乱的头发被耐心地梳理过一样——达子的头发倒变得蓬乱了,正在他的地上忙着。
小格知道这是达子的小拖拉机耕的。她问:”达子,你一夜都守在这地里吗?”
“一夜刚好耕完”
“啊……达子!”
小格想:这土地要让我一个人用锨翻,不知要多少天呢!她心里感激达子,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她很想告诉他:雇拖拉机的钱两家一起拿吧!但她就是说不出口。她怕达子笑话她小气。达子有钱呢一一雇拖拉机这点钱,在他来说可算不了一回事。
她在靠近他的地边上做着活儿。
达子忙了一会儿,伸着懒腰走过来。她注意地瞥了瞥他的鞋子:老鹰上沾了稀泥。他说:“趁着土湿,今天就把种播上吧……嘿嘿!明天地里就没活儿了,真棒!”
小格问:“没活了再做什么?”
“驾上我的轻骑!”
小格不作声了。
达子问:“你做什么?”
“我……”小格轻轻咳了一声,“不做什么。”
“你编蓑衣吧!”
小格恼恨地看了他一眼。
达子的脸有些红,微皱着眉头说:“我可不是跟你开玩笑,真的!你没听老人们说到处买不到蓑衣吗?我想了想,真是的,这一年我到处去,就是没见到蓑衣……你编吧,会赚钱的,芦青河湾那儿一片一片蓑衣草……”
“哼,鬼主意……”小格将身子转向一边。
达子失望地看了她一眼,接着嘴角挂上了一丝笑容:“你不懂——‘信息’……明白了吗?明年我准备好好研究一下‘信息’……”
小格笑了。
夜晚,月亮很早就升起来了。小格在里屋坐了一会儿,听到院子里有露水滴落的声音,就走了出来。
大地朦朦胧胧,一片白色。她觉得心上不知怎么热乎乎的,很想往远处走一走……走着走着,她的脚步急了起来;再后来她听到河水的声音了。
她来到芦青河湾了。
月光下,河湾的浅水处一片油绿。那柔软细长的草叶儿像人工整出的一般齐、一般好,茂盛极了。
“啊!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她在心里说。
(1)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2)请依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达子形象的特点。
(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①请依据画线1处的文字,简要分析小格的心理活动。
②画线2处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4)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女教师的47个吻

①查(zhā)文红,从上海自愿来到安徽省砀(dàng)山县曹庄镇魏庙小学,当一名不拿一分钱工资的“编外教师”。开学第一天,当她兴致勃勃走进教室时,家长和孩子一看教师是个上海人,都用一种不信任的眼光看她。有的家长竟带着孩子离去,转到另外的班。这当头一棒把查文红打得摸不着头脑。她找到校长,问是怎么回事。校长道:“我们这里上课都是用土话,家长和孩子担心听不懂你的普通话,所以跑了。”

②查文红感到委屈,但她还是硬撑着上完了第一节课。下课时,一名学生用土话问她:“老师,'狠狠’还来吗?”查文红没听懂,便问道:“'狠狠’是什么意思?”学生们哄笑了,一个小男孩不客气地说“'狠狠’就是'狠狠’,你连'狠狠’都不知道,还来教我们吗?”教室里再次爆发哄堂大笑。查文红有些恼火,但她不便对刚进校门的一年级孩子说什么,便又去问校长:“'狠狠’是什么意思?”校长笑着说:“这是我们的土话,就是下午的意思。”“这校孩子怎么教?”查文红激动地说:“我热爱我的事业,自愿来当一名编外教师,就是想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为农村孩子做点什么,可他们……”校长表情有些凝重,叹了口气说:“以前来了几个教师,都没坚持几天就走了,送给你这几个看看,你再想想吧!”

③查文红回到宿舍,展开了那张纸,一首诗呈现在眼前: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④这不是温家宝总理的那首《仰望星空》吗?此时读起来又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就像温总理说的那样: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她想到农村的落后与闭塞,如果这些孩子长大后还只晓得“狠狠”,他们将永远走不出这贫瘠的土地,也将永远不能与外界对话沟通。此刻,她明白了老校长的用意。

⑤她决定倡导用普通话教学。为了让学生首先能听懂她讲课的语言,然后学会讲普通话,她开始刻苦学习当地土话,一有机会便向村民们学习。上课时,她总先用普通话讲,再“翻译”成学生能听懂的土话。在她的推动下,普通话渐渐成了校园里“时髦”的语言。

⑥查文红为了让启蒙阶段的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通过讲故事与编顺口溜的方式进行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期末考试时,全班的语文成绩平均达到了91.87分,名列全镇第一。家长们闻讯,纷纷买来鞭炮,来到学校放了起来。一位家长激动地说:“这么好的成绩,我们多年没见过了,感谢查老师!”面对此情此景,查文红激动得哭了,她庆幸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⑦春节已经临近,学校照顾查文红,让她把剩下的课集中讲完,好早点儿回家过年。孩子们听说老师要走,心里都很难过,竟不能集中精神听课。查文红有些生气,正要批评他们,一个名叫丁丽的小女孩站了起来,很失落地说:“老师,你不走行不行?”

⑧“不行啊,老师要回家过年。”

⑨“那你到我家过年,行吗?”

⑩“不行,因为上海的家里还有一个姐姐正等着老师回去呢。”

(11)听到这里,小丁丽哭着说:“那,那你亲我一下好吗?”

(12)查文红眼圈红了,走过去亲了亲小丁丽,止不住流下泪来。这时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站起来,都说:“老师,你也, 亲亲我吧。”于是,班上47个学生,她一一亲到。亲完最后一个学生,全班同学放声大哭起来。孩子们觉得,查老师这一去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13) 47个孩子一起大哭,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哭声传出,全校师生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纷纷跑了过来,附近的村民也闻声从家里赶来了。哭声是如此具有感染力,一时间全校学生都哭了,面对如此感伤的场面,一些老师和村民也不知不觉地流下泪来。

(14)“那惊天动地的哭声,我从未听到过,至今还在我心中回荡,这一辈子我忘不了那感人的哭声。”查文红每忆及此,还是感动得双眼湿润……

【小题1】理清选文思路,概括情节。
【小题2】研读选文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概括回答出查老师付出了哪些“努力”,又得到了怎样的“回报”。
【小题3】选文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诗歌在选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小题5】请指出《仰望星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小题6】你认为查老师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小题7】查老师的到来,使她的学生们有哪些变化?学生的变化将对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小题8】文章结尾有什么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你要好好爱自己
毕淑敏
你要好好爱自己。这话来自一句叮嘱。最早向我们说起它的人,可能是我们的父母,可能是我们的师友……他们也许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冷了要添衣,热了要洗脸;不要熬夜,不要一忙就忘了吃饭;要和大家伙儿搞好关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早睡早起……
如果从来没有人对你说起过这些絮絮叨叨啰啰唆唆的话,那你的童年和少年加上青年时期,孤寂荒凉。你未曾被人捧在手心,极少承接过温情。
不过,这没什么了不起的。要紧的是——你要自己对自己说这句话——你要好好爱自己。
好好爱自己,是简单朴素的常识。可是这世上有多少人,能够懂得能够记住能够做到呢?放眼四周,谬爱种种。有人年轻时不顾死活拼命挣钱,预约给自己年老的时候可以肆意享乐,他们以为这就是爱自己。有人以为让罕见的山珍野味把肚腹撑得两眼翻白,这就是爱自己了。有人以为把身体安置在一个庞大的屋舍内,再用很多名牌将自己掩埋,这就是爱自己了。有人以为把自己的腿最大限度地闲置起来,抵达任何一个地方都由汽油和钢铁代步,这就是爱自己了。有人以为让面容在层层化妆品的粉饰下,显出不合时宜的嫩相,严重者不惜刀兵相见大胆斧正自我,甚至可以将腿骨敲断以求延展下肢增加身高,就是狠狠地爱自己了。有人以为让嘴巴说言不由衷之话,让表情肌做不是发自内心的谄媚之态,让双膝弯曲,让目光羞于见人,这都是爱自己。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以上诸等,皆是对不起自己,害了自己。
爱自己是需要理由的。我们的爱要想持之以恒,先要明白自己究竟是谁。
最明确的结论是——自己首先是一个身体。千百万年进化的水流,将身体打磨成健全而温润的宝石。
大脑的功用是思考,而不是他人任意抛撒塑料袋的垃圾场;凡事用自己的脑袋想一想,做出最合乎理性的决定,这就是对自己的脑袋好。眼睛要看洁净美好之物,看出潜在的危险,找到安全方向;眼睛还有小小的癖好,爱看草木的绿色和天空的湛蓝,爱看书本和笑靥;满足它的愿望,非礼勿视,这就是对眼睛好。鼻子希望呼吸到清新的空气,闻到花香,不喜欢密不通风的腐朽之气和穹顶之下皆是雾霾,让它远离这样的环境,才是对鼻子的爱惜。嘴巴希望讲的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话,摄入到富有营养的本色食品,而不是混杂三聚氰胺和地沟油的伪劣食物,不说口是心非的谗言。双手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而不是扒窃抢劫和杀戮,这就是手的幸运了。我们的脏腑希望它能劳逸结合,不要总是爆满,不要连轴转,不要被塞进太多赘物,不要无端地损耗它们的能量。脊骨希望自己能够庄严地挺直,快乐向前。这不但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心理的需要。一个卑躬屈膝的人,谈不上尊严。而没有尊严的人,不会好好对待自己,因为他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只是蝼蚁之物。我们的肩膀,希望能担负一定的担子。不要太轻,那样就失去了肩负的责任;也不能太重,超过了负荷,肩周就会发炎。双脚,希望坚稳地站立在大地之上。那种为了显示自己比实际高度更高的内外增高鞋,骨子里是虐待双脚的刑具。我们的皮肤,希望能顺畅地呼吸,而不是被厚厚的脂粉糊满,戴一张石灰盔甲。我们的头发,希望按照它的本来面目,风中舒展。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黄就是黄;而不是像鸡毛掸子似的五颜六色,被反复弯曲和拉直,好像它是多变的小人。
我惊叹人体的奥秘,身体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遵循颇有深意的蓝图构建起来并完整地传承,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只有爱自己的人,才有可能爱别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断不会心细如发地爱别人。爱己爱人都是一种能量,它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通过感知和模仿,通过领悟和学习,才慢慢积聚起来,直至蔚然成风。
所有人的身体,都理应洁净而温暖。在身体里,还有无比尊贵的主宰,那就是我们的灵魂。爱惜灵魂,是好好爱自己的最高阶段。
我相信在美好的身体里,一定安住着同样精彩的灵魂。它是人类最优秀的价值观之总和,是我们瞭望世界的支点。它凝聚了人类所信仰所尊崇所畏惧和所仰视的一切,在肉体之上,放射明亮光芒,穿透风雨迷蒙照耀着引导着我们。
如果这一世,你能爱惜身体珍重灵魂,那么从这个港口出发,你会成为一个身心平和的幸福小舟,一步步安然向前,驶入珍爱他人珍爱万物珍爱世界的宽广大海。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如果从来没有人嘱咐你“要好好爱自己”,那么你就从来没有被人捧在手心,没有承接过温情。
B.文章以要自爱、谬爱、如何爱、升华爱为线索,向读者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关爱,以及博爱的情怀。
C.作者认为,也许爱我们的人会一再叮嘱我们“要好好爱自己”,但具备“自爱”的自觉更重要。
D.文章多使用干脆利落的短句,节奏明快,读来如同亲朋邻里说话一样,亲切、自然,而又耐人寻味。
【小题2】文章标题是《你要好好爱自己》,却从种种“谬爱”的表现写起,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用意?请简析。
【小题3】结合文意,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好好爱自己”内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