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石人

赵本夫

通常,奉天镇街上的店铺不是很忙。

街上有人喊:“石人来啦!”

奉天镇就乱了。大伙纷纷拥,出来接车接货。石人出山,奉天镇的人当然高兴,可以补充货源了。

奉天镇地方有些偏僻,东边是平原地带,人烟稠密。紧靠西边就是大别山,深山老林,人烟稀少。

大别山里石料丰富。山里有一支奇人,历代以雕石为生,雕功绝伦,却不谙世事。每隔一段日子。他们便把石雕运到奉天镇来,由人给钱,从不讨价。镇上人称他们为石人,领头的叫大石头。

大石头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浓眉、大耳、厚唇、虎背熊腰,表情却有些腼腆。

镇上人指着一座石狮,说这个给八十块。大石头点点头。

镇上人说这只石羊给三十块。大石头点点头。

镇上人说你们明天就回山里?大石头点点头。

镇上人说日本人要来了。大石头和同伴们有些诧异,不知说什么好。

镇上人就很来火,你们真是些石头人哇?日本人要来啦!日本人知道不?杀人不眨眼,奸淫妇女,烧杀抢掠,我们准备抵抗!懂吗?抵抗!算了,我看你们在深山里住傻了,什么都不懂。好了好了,你们回山里去。

大石头带上他的人,第二天就回大剐山了。

大石头带人再来奉天镇,是三个月以后的事。

奉天镇已经被日本人占领了。

大石头问镇上人,说你们没抵抗啊?那人叹口气,说本来要抵抗的,可日本人离镇子还有三里路,镇长鲁老爷就打着白旗迎上去了。大石头说投降啊?那人说鲁老爷不让抵抗,鲁老爷说平原上凡是抵抗的村庄,都被烧得精光,尸陈遍野。镇长说打个白旗晃晃,就保护了一镇子人。

大石头听说正进行一场围棋赛,由鲁老爷对阵日军中队长伊腾。说这盘棋已经下了三天,今天就要决出胜负。

镇上人对鲁老爷充满信心。鲁老爷似乎更想赢。他着法十分凶狠,这和他一贯飘逸的棋风大不一样。

第三天,对局已进入鱼死网破的境地。

鲁老爷杀死大龙,棋局结束,大胜。

鲁老爷杀不死大龙,棋局也结束,大败。

大石头就是这时候赶到的。

鲁老爷几次身体打晃,又顽强地坐直了身子。他的身体和精力已到极限。

鲁老爷努力抬起头,两眼空茫地看着天花板,低下头又抓起一枚棋子儿,全身都抖动起来,手悬在半空好一阵,终于重重地打在棋盘上:“砰!”棋子顿时裂成两半。这手棋似乎耗尽了他的全力。

鲁老爷面色蜡黄,两眼盯住棋盘,突然喷出一口鲜血,溅得满棋盘都是。一阵惊呼声,几个人连忙上前扶住他。

伊腾掏出一块洁白的手帕,擦擦脸,扔到地上。然后缓缓站起身,就要走。

谁都没有想到,这时大石头突然说:“慢!”

“大石头!你会下棋?”

“大石头,这棋还有救?”

“大石头!……”

伊腾冷笑一声,说棋局已经结束了。

大石头说鲁老爷并没有认输,只是身体不行了。

伊腾说你想下?

大石头点点头,说你也很累了,和你再下一盘不公平,就这个残局。

伊腾被大石头的挑衅激怒了,愤然落座,用手一指:“请!”

大石头也不客气,分开人群,稳稳地坐下,又仔细看了看棋局,伸手摸出一颗白子儿放上去:挖!

对局室的人都伸长了脖子,先还不明白,等仔细观看之后,突然鼓掌叫绝,这一挖,石破天惊!

对局到底结束了,输棋的是伊腾。

大石头被奉天镇的人视为英雄,当即被抬了起来,一片欢呼声。

当天夜里,鲁老爷不治而亡。

不久,伊腾带领一百多日军进入大别山。奇怪的是,他们进去了却再也没有出来。

更奇怪的是,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石人出山,山中那支奇人谜一般地消失了。奉天镇成了一座被废弃的古镇。

几十年后,一位探险者在深山里发现了一座被毁灭的石寨,寨子里有很多未完成的石雕。

石寨到处是被大火烧过的痕迹,散落着无数大人和小孩的枯骨,很多枯骨是叠压纠缠在一起的。此外,还有生锈的刀子、斧头、锤子、火铳和三八大盖枪。显然,这里曾经历过一场浩劫和血战。

据报载,最近当地政府已贴出布告,严禁游人破坏石寨现场.原状将永久保留。

又据报载,在距石寨三里多路的地方发现一处山洞。山洞很深,里头刻满了大型浮雕,详细记录了石寨被日军攻陷和石人奋起抵抗的场面,十分惨烈。在这座山洞里,同时发现两具枯骨和一些用于雕刻的工具。依此推测,当时血战之后,起码有两个石人活了下来,他们躲进这座山洞里养伤,用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几百幅浮雕作品。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奉天镇东邻人烟稠密的平原,西靠人烟稀少的大别山,小说开头交待的特殊的地理环境,为后面故事情节展开和人物性格塑造做好了铺垫。
B.镇上人对“石人”的茫然不知很恼火,一连串的发问充满了不屑;后来当大石头反问时,他们只能“叹气”解释,这很有戏剧反差效果。
C.镇长鲁老爷与伊藤对弈肘,一改“一贯飘逸的棋风”,“着法十分凶狠”,表现了他想以死来刷洗前耻、保全一镇子人性命的内心世界。
D.小说擅长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人物,“对局室的人都伸长了脖子”“鼓掌叫绝”,借观棋者的反应来表现大石头石破天惊的绝妙棋艺。
【小题2】小说中大石头可谓“稳重内敛而又勇毅有担当”,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有两段“据报载”的内容,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30 08:30: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贸易保护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潮和政策实践由来已久。虽然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理论表现和政策主张,但其思想主旨是一脉相承的,即通过限制其他国家的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竞争来维护本国经济利益。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均表明,它是一种损人害己、贻害世界的经济思潮和政策实践。

②经济学理论表明,只有在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扩大到进行专业生产成为必要时,专业化的生产者才会出现。如果市场规模没有扩大到专业生产者的剩余产品能够全部卖掉的程度,专业化分工就会停滞甚至萎缩,生产效率提升就会受到阻碍;如果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就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也会不断提高,自由贸易带来市场规模扩大,推动专业化分工从国内扩展到国际,促进生产效率在世界范围得到提升。贸易保护主义造成市场分割,使国界成为市场规模扩大的制约,会导致生产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停留在较低水平,阻碍生产效率提升与世界经济发展。

③自由贸易无疑是国际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方式。贸易保护主义旨在通过提高关税、设置贸易壁垒、采用反倾销反补贴等手段提高进口商品价格,阻止国外生产效率高且物美价廉的商品或服务进入本国市场。从表面上看,贸易保护主义保护了国内产业与就业安全,但实际上保护的是低效率生产,会造成商品或服务价格信号失真,使资源配置到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而真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却因得不到足够资源而难以发展起来。贸易保护主义还会对被保护产业的上下游关联产业产生影响,引起系统性的价格信号失真与资源配置扭曲。

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通过自由竞价方式达成交易,生产者通过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或服务赢得市场,消费者通过自由选择商品或服务组合实现自身福利最大化。贸易保护主义显然违背了这一原则。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下,本国同等甚至质量较差的产品价格往往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由此造成的消费者福利损失往往远大于被保护产业获得的利益。此外,贸易保护还会导致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产品和服务质量改善缓慢,其后果最终也要由消费者承担。

⑤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也存在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但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不是源自经济全球化本身,而是由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代表性和包容性不够、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政策不够完善等原因所导致的。将这些问题归咎于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是十分荒谬的,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更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世界各国只有平等协商、互利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和自由贸易体制不断完善,优化本国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政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节选自2018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性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阻碍生产效率提升B.扭曲生产资源配置
C.损害消费者的利益D.导致经济发展失衡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经济学理论表明,只要在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扩大到进行专业生产成为必要时,专业化生产者就会出现。
B.—个经济体的生产分工以及专业化程度停留在较低水平,会造成市场分割,使国界成为市场规模扩大的制约。
C.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国家,消费者购买本国同等甚至质量较差的产品的价格,总要比国际市场高一些。
D.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遭破坏等问题,归咎于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是错误的。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美丽中国”,绝不能雾霾重重

1978年以来,中国(   )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持续30年以上时间9%的年均GDP增长率也超过了当年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增长时间。显然,持续超高速的经济增长,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为实现“以人为本”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但是,超高的经济增长同时带来了自然资源的极大消耗。早在2002年,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编写的《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就尖锐指出,环境问题使中国损失GDP的3.5%-8%。但这1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资源消耗、尤其是对环境因素影响巨大的能源消耗一直处于“亢奋”阶段。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34.8亿吨标准煤,成为世界第一。研究表明,中国单位产值的矿产资源消耗与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单位产值的废物排放量,是世界平均值的数倍。在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自然界已经不断发出警报:荒漠化扩展、耕地流失、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加剧等等。这些都说明中国生态环境维持经济增长正在、或者已经达到负荷极限。

从雾霾的成因看,除了天气本身的因素外,主要就是与排放的各种污染物有关。而各种排放污染物与GDP密切相关。GDP首先造成制造业的一次和二次污染,特别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排放的污染物成倍增加就难以避免。各种排放污染物也与GDP和收入增长有关。当收入随着GDP大幅度上升的时候(当然是好事),生活消耗也大幅度递增,甚至超过了收入增长。例如,在中国,2012年与2002年相比,GDP增长了1.5倍,而汽车生产和销售同期几乎增长了5倍。当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污染物,在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的时候,雾霾就难以避免。此外,空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功率越来越大,使用越来越频繁,热度与冷度越来越离谱。这些与GDP密切相关的能量消耗和同步的污染排放,必然要受到自然界的警告甚至惩罚。

人与自然的矛盾始终贯穿于人类发展史。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人类对自然界“改变”越来越多——人类甚至试图控制自然来为自己服务,但实际上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正以新的形式出现(例如不断出现的各种新的“短缺”和“疾病”),自然界对人类欲望的限制客观存在无法改变。自然界熵增现象明白无误地传达了一个信息:人类必须尊重自然,才能维持人类社会长久发展。

近年来中国在力图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结构,保持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说,我们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和行动方式上真正行动起来,否则将可能危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要改变社会发展的观念、要真正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特别是要认识到科技进步并不能改变人类属于自然之根本。虽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解放了人类的体力甚至脑力,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但是,科技进步现在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改变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根本。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发展方式上,特别值得总结经验教训,真正贯彻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还有两点也很重要。一是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重新认识。中国是否应该、是否有能力、有必要去做这个价值链低端的“世界工厂”,值得中国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研究、认证;另一点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问题。现在许多产业在“调结构”的大旗下,正不断向西部转移。而这些产业为东部地区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东部地区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而如果不在节能减排上下功夫,西部地区未来就有重蹈覆辙的可能。一旦广大的西部地区也像现在的中、东部一样雾霾连连,将十分可怕。

“美丽中国”,绝不能雾霾重重。

【小题1】根据文意,可依次填入第一段括号里的一项是( )
A.因为  所以B.不仅  而且
C.尽管  但是D.只有  才能
【小题2】第二段中“亢奋”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的前三段均提及了中国的GDP,各自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小题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经济超高速增长的持续时间,超过了当年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B.自然界发出的警报说明中国生态环境维持经济增长已经达到负荷极限。
C.从雾霾的成因看,除了天气本身的因素外,主要就是与GDP密切相关。
D.科技进步在将来可能改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现在却是不可能的。
【小题5】结合文意,概述中国要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从哪几方面做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郝支书
候发山
那时候郝支书还不是石庙村的支书。他刚从部队复员回来,看到村里依旧一穷二白一贫如洗,乡亲们一日三餐拿咸萝卜当饭吃,他就尝试着把庄稼毁了种植药材。当时大伙儿还等着看他的笑话,没想到,三年后他收获的药材居然换回了一大把票子。这事凑巧被王县长(当时还是镇里的书记)知道了,认为他是个人才,就任命他当了石庙村的支书。郝支书上任没多久,王县长就从镇上调到了县里。
根据镇里汇报的材料,王县长得知石庙村现在已脱贫致富奔上了小康,就想到石庙村走一走,看一看。毕竟郝支书是王县长亲手提拔上来的,如果镇里所言不虚,也有他的一份功劳。于是,王县长便忙里偷闲悄悄一个人来到石庙村。为了摸到真实情况,王县长就在村口就下了车。
当年的泥坑路早已被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代替,不时有打扮新潮的姑娘小伙子骑着簇新的摩托“嗖”的一声从身边蹿过。路两旁依山建筑的民居都是碧瓦重檐的楼房,有的房顶上还支着个炒锅一样的电视卫星接收器。正是暮春时节,不少人家门口的水泥墩子上坐着晒暖的老人,他们穿着整齐,眉开眼笑地交谈着什么……石庙村先前可是镇上出了名的贫困村,年年吃政府的救济。老百姓一年四季指靠着那点贫瘠的责任田,连肚子都打发不住。那时候,家家户户住的都是破窑洞,晚上照明点的是煤油灯……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啊!王县长由衷地感慨着,心里犹如电熨斗熨过一样舒坦。
王县长一脸灿烂地边走边看,忽然看到一处破败的院落。院子里晾晒着衣物,说明还有人在此居住。难道是个五保户?可是石庙村有敬老院啊。王县长①迟疑了一下,便走了过去。推开虚掩的篱笆门,王县长看到有位四十多岁的农村大嫂正在石板上努力揉搓着衣服。这位大嫂一脸沧桑,虽说衣着不怎么样,但浑身上下透出一股清清爽爽的利索劲儿。院子里没有小康之家应有的摆设,倒也干净。农村大嫂发现王县长进了院子,忙停下手中的活计,不自然地笑了笑,算是打过招呼。
王县长和蔼地问:“这是你家还是你娘家?”
农村大嫂对他上下打量了一番,②迟疑地说:“俺家。”
王县长便拐弯抹角地问:“郝支书这人怎么样?”
想不到,农村大嫂脸一黑,说:“这龟孙没良心,他的心让狗给扒吃了。”
王县长当即愣住了,思维在瞬间空白了一下,这可是初次听到关于郝支书的反面意见,虽说石庙村的变化有目共睹,难道郝支书经不起诱惑,也腐败了?意念至此,王县长就直言不讳地说:“别人都说郝支书好,你怎么说他的赖呢?”
农村大嫂灰着脸,黯然半天,才讲出缘由。她说:“邻里壁舍在他的带领下都富得流了油,扒了窑洞盖楼房。俺家呢?别人家都看上了29寸的大彩电,俺家连一台黑白的也没有……”
就是呀,石庙村都小康了,怎么还有贫困户?王县长皱了皱眉头,说:“我看大嫂也不是懒惰之人,郝支书也不帮帮你?”
农村大嫂冷冷一笑,说“他不帮俺也好说,可他是烂花棉籽不打油还沾油,帮俺的倒忙,你说气人不气人?”
王县长呆了一下,说:“帮倒忙?”
农村大嫂生气地说:“俺当年辛辛苦苦拾掇了两亩药材,准备弄俩钱后养殖小尾寒羊。谁知,俺还没把钱焐热,他就动员俺把卖药材的钱捐给村小学,说学校漏雨,再不收拾就要出事。俺的心肠软,经不住他三说两说,就依了……反正俺是软柿子,他想咋捏就咋捏。”
王县长的脸色跌下来:“真有这事?”
农村大嫂气呼呼地说,“俺会诓你?那年村里五保户王二爷犯病躺在家里,等着拿钱治。那龟孙又动员俺捐款,俺就拿出卖鸡蛋的钱给了他十块,他还嫌少……”农村大嫂说着就唏嘘有声地呜咽起来。
岂有此理!王县长愤愤不平,说郝支书的家在哪儿?我找他去!
农村大嫂擦了一把脸上的泪,表情有些别扭,说:“这就是他家……俺是他女人。”
王县长恍然大悟,心说怪不得这个院子瞅着眼熟呢。
郝支书的女人叹口气说:“这些年他为了村里的事没黑没明地操心,家里油瓶倒了也不扶……俺一个人照顾不过来,药材种植也给荒了。从别处捣腾俩儿钱,他也贴到了村里……你说,俺家昨能比得上人家呢?”
王县长心里涌上一股说不出的感觉,鼻子有些发酸。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为改变贫穷现状,毁掉庄稼,种植药材,并获得成功。这说明“他”有聪明的头脑,致富的本领,也是“他”被任命为村支书的原因。
B.农村大嫂说“这龟孙没良心,他的心让狗给扒吃了”,与第三段中王县长的所见所闻形成强烈的反差,并引出下面有关郝支书的“反面”材料。
C.文中两处“迟疑”,①处写王县长在“碧瓦重檐的楼房”中突然看到破败院落的疑惑之情;②处写农村大嫂因自家院落破败羞愧难当的心情。
D.文章塑造了一位大公无私并且有领导才干的村支书形象。但并没有对他做正面的描写,而是通过间接的侧面描写和反面的衬托来塑造人物的。
【小题2】小说中的王县长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小题3】小说情节展开过程中有一种“误会法”,即在文章中有意识地设置误会,到结尾时才点明真相。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的“误会”艺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网红即“网络红人”。网红经历了文字时代、图文时代,如今已迈入宽频时代。宽频时代站在图文时代的肩膀上走向了全民直播、全民狂欢。随着4G网络、智能终端无线WIFI 网络的普及,在线直播快速发展,这个涵盖了弹幕、语音、图像等各种形态的新载体,成为一种富内容的社交新形态,给年轻人创造了自我展示的新模式,它一开始就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
从2014年开始,视频直播大行其道,网红开始进入“个性化内容生产”与“定制魅力人格”时代,各大直播平台搭上了宽频时代的顺风车,以富媒体形式圈粉。视频直播的制作门槛大大降低,而在注意力稀缺的年代,呈现丰富性真实性、创意性的内容,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代消遣娱乐的最佳方式,在硬件网络大众焦点的多重助力下,直播越来越成为内容创作的主角,一大批网红闪亮登场。过去在微博上发图文的电商模特们也纷纷开始转移阵地,借助直播方式吸粉。一大批专业的网络平台在近几年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摘编自沈霄《我国网红现象的发展历程) )
材料二:

图1 网红的神形象占比(资料于搜狐平台)

图2 网红的内容传播占比(资料于搜狐平台)
材料三:
如今已进入泛娱乐时代,网红走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自身的某种特质在互联网的作用下被网民不断地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刺激、娱乐、臆想、偷窥起哄、看客等心理相契合,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红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就当前的网红现状而言,网红已经不是文字时代的网红了,网红也由曾经的“单打独斗”发展到现在的团队合作。在他们的背后往往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无时无刻不在“密谋”着怎样才能更红。
(摘编自王国华<基于网红现象的多维度分析》)
材料四:
定制魅力人格与个性化内容生产是自媒体时代网红的突出特点,未来是一个强调个性化的时代,不管是哪一类型的网红,怎样的内容生产,一定要具备着鲜明的个人特色,人云亦云只会淹没于浩海烟波。优质、原创内容注定会备受追捧,颜值经济将会逐渐被个性化和趣味性取代,高质量、原创性的内容将成为未来网红市场中稀缺的资源。
(摘编自钟声扬《网红的未来发展趋势》)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字时代、图文时代、宽频时代是网红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在如今的宽频时代,网红通过富媒体形式进行圈粉。
B.据材料二可知,美女、电商模特是网红的“形象担当”,占比超过三分之一;领域专家、学者的占比仅为百分之十西。
C.在文字时代、图文时代,想成为网红需要借助传统媒体;而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则不需要借助传统媒体。
D.在未来的网红市场中,颜值经济终将会被取代;而没有创见的内容也将为数不胜数的网络资源所淹没。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4G网络、智能终端、无线WIFI 网络的普及是网红产生的前提条件,全民直播、全民狂欢则是网红产生的土壤。
B.在线直播是一种涵盖了弹幕、语音、图像等各种形态的新载体和社交新形态,它自诞生之日起就深受年轻人的欢迎 。
C.企业家、创业者的网红身份占比仅有4%,这说明我国对企业家、创业者重视不够,这和万众创业的时代氛围并不符合。
D.网红的内容传播占比中,内容整合的占比达百分之七,这说明进行适当的二次传播也有一定的商业价值。
E. 身处碎片化、泛娱乐时代,人们纷纷将消遣娱乐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到通过视频直播呈现的丰富性、真实性、创意性的内容上。
【小题3】在当今社会,你如果想成为网红,应该如何去做?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地图
在古代,先民们在器皿或岩石上绘制质朴的图画,以此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些简单、粗糙的图画承载着延续文明的使命,部分图画演变成了文字,而另一些表示一个区域地理信息的图画则成为地图。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具有独特的文化发展脉络,地图的发展亦是如此。
由于年代久远,传世的早期古地图已是凤毛麟角,且完整度极低,不过人们通过古籍的记载,还是可以去发现一些早期地图的印记。相传大禹铸九鼎,将各地山川与物产铸于其上,作为拥有九州之象征,地图逐渐具有了政治上的象征意义。《左传》中记载楚庄王“问鼎”,其实就有了问天下的含义在内了。到了战国时期,《管子》中已专门设立地图篇,将军事活动与地图的使用充分结合,阐述了如何利用地图进行军事行动,如何利用地形指挥军队攻守,充分体现了地图在中国古代军事上的重要作用。
然而这些记录下祖先智慧的珍贵地图已经消散在历史尘埃之中,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古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努力追根溯源。由这些简略的地图可知,战国之前的地图为中国地图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
文字的描述即便详尽,终究无法展现出地图的形象,古地图的出土和发现让我们可以亲眼见证其发展的真实轨迹。《兆域图》1983年出土于河北省,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距今约2 400年)的地图,早于古罗马帝国最早的地图600年。《兆域图》是战国时期中山国贵族墓穴的设计图,但它已具备了地图的特征。《兆域图》也是我国最早采用比例尺绘制方法的地图,它的发现将中国缩尺制图的历史大大提前,是中国地图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
1986年出土于甘肃的《放马滩地图》则体现了现代意义上地图的要求和标准。地图线条清晰,用墨线绘制于四块松木板的两面,是对当时地区水系的一个总体描述。符号的出现突显出这张地图的珍贵价值,地形、水系、居民点、交通线等地理要素均使用地图符号标出,这不但丰富了地图的内容和可读性,也代表着中国古地图绘制方式的一大进步。
随着地图测量技术和绘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地图的学术理论体系也逐步形成。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西晋时期的学者裴秀,以及其提出的“制图六体”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裴秀绘制出了目前所知的中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禹贡地域图》。但随着西晋灭亡,地图集因分裂、战乱而流失。万幸的是,“制图六体”等制图理论却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地图绘制的标准。
与“制图六体”同时代出现的“计里画方”制图法同样出自于裴秀。他通过缩编《天下大图》,完成了《地形方丈图》。“计里画方”是按比例尺绘制地图的一种方法。绘图时,先在图上布满方格,方格中边长代表实地里数——相当于现代地形图上的方里网格,然后按方格绘制地图内容。在藏于西安碑林的宋代石刻《禹迹图》上,“计里画方”的制图技术清晰可见。图上有“计里画方”的格网形式和“每方折地百里”的详细记注。《禹迹图》的轮廓已经与今天所绘制的现代地图十分相近。
受裴秀的“制图六体”理论的影响,以及“计里画方”方法广泛运用的促进,中国地图绘制在唐宋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冯博、蹇菀林,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古地图”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地图起源于古代先民在器皿或岩石上绘制的简单粗糙但承载延续文明使命的表达先民内心世界的图画。
B.中国古地图的发展虽有独特的脉络方向,但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在当今还能看到的早期古地图特别少,也不完整。
C.虽然一些中国古地图已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我们还是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古籍的记载发现一些早期古地图的印记等。
D.探寻中国古地图的发展脉络时不能忽略了裴秀,他提出了“制图六体”理论、“计里画方”制图法等,并且绘制有地图集。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相传大禹铸九鼎,把各地山川、物产等铸在上面,这种地图现在看来十分简略,但在当时还是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和意义的。
B.通过阅读古籍我们了解到中国的古地图缺乏形象性,文字描述越详尽就越无法全部展现地图,当然出土的古地图还是能让我们见证地图的发展过程。
C.中国古地图的发展有独特的脉络,早期古地图比较简略,比例尺绘制法的出现则使古地图设计规范起来,而地图符号的出现代表着中国古地图的一大进步。
D.地图测量与绘制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地图学术理论体系的形成,特别是裴秀的制图理论和方法的出现,使中国地图绘制到唐宋时达到一个高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北省出土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地图,比古罗马最早的地图还早600年,是我国最早使用比例尺绘制的地图。
B.《放马滩地图》是能够体现现代意义上地图的要求的一幅地图,它线条清晰,符号多种多样,极大地丰富了地图的内容以及可读性等。
C.目前所知的我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因分裂、战乱而流失,不过由绘制此地图集而总结出来的“制图六体”理论流传了下来,成为中国地图绘制的标准。
D.裴秀缩编完成的《地形方丈图》和藏于西安的宋代石刻《禹迹图》都使用了“计里画方”的绘制方法,《禹迹图》的轮廓已和现代地图很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