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于宋代的王安石及其领导的“王安石变法”,当时人和后来人都有不同的判断和评价,直到现在学术界还有很大的争议。大致来看,对其人品、学术水平等,当时人和后来人中多数人是肯定的;而对其变法的看法,则分歧很大。

从南宋到清末的700多年间,学术界和政界对王安石变法大多持否定态度,甚至把北宋亡国归罪于王安石变法。到清末民国时期,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大变局,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改革派认识到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先进性,进而积极研究、赞扬王安石变法。梁启超的重新评价与高度赞赏,不仅在学术界产生广泛而长久的影响,而且在政界也有重要影响。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欢宴各军将领会上的演说中讲道:“周朝所行的井田制度,汉朝王莽想行的井田方法,宋朝王安石所行的新法,都是民生主义的事实。”王安石变法确实想通过一系列的兴利除弊措施改善民生,特别是通过“农田水利法”,在全国掀起一场古代罕见的兴修农田水利的高潮,兴修了一万多处水利田。同时,更重要的是想通过改革变法富国强兵,保证国家政权长治久安。从孙中山的讲话可以看出,他的“民生主义”思想,某种程度上受到王安石“新法”的影响。在清末民国时期,学界政界很多人士积极主张学习西方,但很快发现西方文化也存在巨大缺陷,需要在中华文化中寻找智慧加以补充改进。在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带动下,政界很多人士积极研读王安石的著作,宣传王安石的“新法”。仅1935、1936年两年,各类报刊就发表了100多篇论述王安石的文章。他们对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非常欣赏,并尝试在制定政策时对某些变法思想有所借鉴。

清末民国,王安石的改革思想传播到西方国家。担任过美国农业部长和副总统的华莱士,自述从20世纪初就深受中国留学生陈焕章的博士论文《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原理》的影响,深入研究了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表现出来的“三不足”(天变不足惧,祖宗之法不足守,流俗之言不足恤)精神和气概,对现代许多政治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曾引用“三不足”称赞他。据研究,“三不足”之说,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保守派替王安石和宋神宗总结出来的。其实,王安石批评汉儒的“天人感应论”、人君过失导致天象异常灾变之论是“蔽而葸”;批评“灾异自天事耳,何豫于我”的说法是“固而怠”,都是错误的,不可取的。但王安石并不是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没有不加区别地笼统否定前人。比如,他对夏商周三代也是推崇备至,多次公开主张“法先王之意”。“三不足”之说,虽然不能表现王安石的全部真实理念和精神,但确实反映了他不畏艰难、果断变法的改革家风范。

(摘编自姜锡东周一星《略论王安石变法的现代影响》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宋朝至现在,大多数人都肯定王安石的人品和学术水平等,但是对其变法看法不一。
B.从南宋至清末,学术界与政界对王安石变法多持否定态度,甚至认为他要为宋亡负责。
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受到了王安石“新法”的影响的。
D.王安石对“天人感应论”“‘灾异自天事耳,何豫于我”进行批评,并提出了“三不足”。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等手法,突出清末民国人们对王安石变法的重视与肯定。
B.文章先阐述人们对王安石变法看法不一,再肯定其变法的目的、影响及精神风范等。
C.文章在论证王安石变法所产生的影响时,大体上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论述的。
D.文章列举两年各类报刊发表100多篇论述王安石的文章的实例,论证其变法的作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清末民国,中国面临的局势使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改革派积极研究、赞扬王安石变法。
B.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等被借鉴到了民国时期的政策中,所以一些政界人士非常欣赏。
C.王安石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新法,源自周朝所行的井田制度和汉朝王莽想行的井田方法。
D.“三不足”之说,虽然反映了王安石的改革家风范,但不能表现王安石的理念和精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1 09:04: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蒂莫西·诺克斯是一位研究体育运动的科学家,并多次参加过超级马拉松赛。他的数据表明人类在奔跑时拥有无可比拟的散热能力。他同时也认为,人类的奔跑能力是进化而来的。这些有助于解释我们的运动能力以及我们对现代疾病的易感性。
人类的祖先是杂食性类人猿,其身体更适合生活在树上,而不是在开阔的环境中追捕猎物。过去的几百万年,地球气候经历了剧烈变化,非洲从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环境,改变成为视野更加开阔的热带稀树草原环境。我们的祖先在森林撤退的巨变中,渐渐脱离了树上的生活。200万年前,他们已经进化出可以直立行走和奔跑的骨架,可以支持他们连续几小时追逐猎物。在之后一百多万年的时间里,人类除了石头或削尖的木棍,没有更好的武器,所能仰仗的最好的“武器”就是自身耐力。在此过程中,人类的身体有了许多适应性变化,以适合长距离行走和奔跑,迫使猎物也不得不拼命地跑。由于四条腿走路的动物不能在奔跑的同时通过喘气散发热量,最终被逼到中暑而倒的绝境,人类才能以简单的武器获得战利品。
在短时期内,人类祖先的骨骼和大脑结构、空间跟踪能力、沟通能力和身体散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以适应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环境。人类祖先进化出了适合长途奔跑的身体结构:更长的腿,更短的脚趾,更宽的肩膀和更强壮的臀大肌,以及可支持长时间奔跑的较大的负重关节。另外,今天人类的代谢能力也胜过我们的祖先。作为唯一拥有长途奔跑能力的灵长类动物,现代耐力运动员能够实现每分钟每公斤体重90毫升的最大摄氧量。其他擅长长途迁徒的动物只限于马和羚等有蹄类动物和鬣狗、狼等群居食肉动物。
从树居类人猿进化成为智人,人类不仅拥有了精湛的运动能力,大脑也同时发生着重大改变。诺克斯认为,正是这些变化使我们需要通过锻炼来保持大脑健康。因为运动不仅锻炼了肌肉,还能激活大脑,提高神经元连接的数量。今天,绝大多数人不再像远古人类那样靠狩猎谋生,这导致人类成为许多现代疾病的“宿主”。肥胖症、糖尿病以及与大脑功能有关的精神疾病、老年痴呆症,甚至暴力行为这类疾病正成为现代人类的威胁。
诺克斯认为,运动对肌肉和大脑的有益影响至少部分是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引起的。运动可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循环。在肌肉中,BDNF可以增加蛋自质的合成和脂肪代谢,这是运动的主要目标。BDNF可增加大脑中神经元的连接,是增强记忆的关键。BDNF对控制体重和能量平衡的大脑视丘下部也产生影响,还促使大脑线粒体更有效地利用氧气,提高人体最大摄氧量。BDNF的增加也有助于强化海马和前额叶皮质,保护人类大脑免受精神问题和暴力行为的不良影响。
虽然运动已不再是一些人群生活中的核心部分,但它仍然在我们的基础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锻炼至少对轻度抑郁症患者有抗抑郁作用。简单的锻炼计划,可能是你获得心理和身体健康的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投资。运动的成本很低,但如果忽略了它,你很可能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摘编自《科学与文化》)
【小题1】下列有关人类奔跑能力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多次参加过超级马拉松赛的科学家蒂莫西·诺克斯通过分析研究一些数据,提出了“人类的奔跑能力是进化而来的”的观点。
B.200万年前森林生态系统逐渐变为少树的热带草原环境,人类的祖先在这一巨变中进化出了可以直立行走和奔跑的骨架。
C.人类的奔跑耐力直接源于身体结构:长腿、短趾、宽肩、强壮的臀大肌和较大的负重关节,与大脑结构、身体散热能力几乎无关。
D.人类追逐猎物时长距离奔跑的耐力,是远古人类将猎物逼到因奔跑中暑而倒的绝境,并利用简单武器获得战利品的最好“武器”。
【小题2】(小题2)“运动对大脑的有益影响部分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引起”,下列各项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增加肌肉中蛋白质的合成和脂肪代谢,有助于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等病症。
B.运动可激活大脑,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循环,增加大脑中神经元的连接,增强记忆。
C.BDNF对大脑视丘下部也产生影响,还促使大脑线粒体更有效地利用氧气,提高人体最大摄氧量。
D.BDNF的增加有助于强化海马和前额叶皮质,保护人类大脑免受精神问题和暴力行为的不良影响。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远古人类,运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运动虽不再是一些人群生活的核心,但它在基础代谢中的作用仍很重要。
B.运动能锻炼肌肉,还可以让轻度抑郁症患者抵抗抑郁;而缺少运动是人类成为肥胖症等许多现代疾病的“宿主”的原因。
C.由于拥有精湛的运动能力,人类实现了每分钟每公斤体重90毫升的最大摄氧量,超过了有蹄类动物和群居食肉动物。
D.哪怕是简单的运动计划,只要坚持,我们就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这也许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投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槐花盛开的季节

单士兵

记忆里,只有在槐花盛开的时节,我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那时,槐树蓊郁葱茏,枝叶婆娑,那垂挂于枝头的槐花,似串串珍珠,点缀于青枝翠叶间。风摆枝条,那静雅的花束,如串串铃铛,翩然摇曳,风情无限,颇具诗意。这是置身于都市的人无法寻求的古朴与自然。

②少年上学时,沿着扁担河走。河畔,是一排老枝横虬的槐树。春日,槐树枝叶浓密,枝桠四周张开,树冠如一绿色巨伞,遮掩着半边河水。上学时,头顶一树槐花,缕缕槐香送至鼻端,干净浓郁,浸润心田,眼前不时有落蕊飘扬,那追逐飞舞的蜂蝶萦绕身侧,极具诗意。如今我仍常感叹,槐树老丑多刺,却能绽放出如此俏丽静雅的花束,来点缀春光,从而使童年的春天变得那么生动美丽。

③那时黄昏,我常斜倚槐树粗壮的似龙鳞环盖着的树干,面对水声潺潺的扁担河,并背书诵文。那时,点点繁花轻柔舒缓地飘落于一湾清水中,款款漂向下游。蜂戏白花,蛙鼓清溪,鸟语互答,那种落花流水的意境,清新悦人,恬静淡雅,缥缈静谧,如同置身于童话之中一样。我常以为,那也是苏北乡村的最美的风情画。

④我于槐花,似乎更有着一份特殊感情,少时家贫,逢春夏之交,青黄不接之际,家中无以进食。母亲总带着我来到河畔槐林。母亲用钩子拽低槐树枝,我提着一个竹篮跟在后面,于繁枝茂叶间,摘下串串白花。有时,槐花刚经过雨水的浸洗,清新鲜润,嘴馋得忍不住,摘下一串,咂上一口,那甜丝丝的感觉,沁人心牌,久久仍觉清香萦口,回到家里,母亲会做上锅槐花饼,香喷喷的,十分可口。在艰难的岁月中,槐花给予了我们生活最好的馈赠。

⑤忆起我初为文时,曾读过汪曾祺的一篇题为“玉渊潭的槐花”的散文。文章只在开头说玉渊潭槐花开了,如下了一场大雪。接下来全文未提及一次槐花,只是将养蜂人的生活琐碎娓娓道来,最后,当养蜂人走了时,才发现玉渊潭的槐花落了。那份恬淡静雅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当时我不禁大叹,散文竟能这样写。也许是机缘巧合,后来喜欢的几个作家,他们竟都与槐有关,如将其书斋命名为古槐书屋的,被称为古槐老人的俞平伯;将其散文结集取名为《槐园梦忆》的梁实秋;将其诗集定名为《槐聚诗存》的钱钟书等,读他们的诗文,感觉情味隽永,雅致之极,仿佛置身于悠悠槐花香馥中,透着静趣,静则悠,悠则闲,令人忘忧弃烦,心境澄明,这一切,也让我有了一种难以言述的槐树情结,我也常想,我写出的文字,要是能有槐花飘香那样淡雅随意,那该多好。

⑥又到槐花盛开的季节了,我故园的扁担河两岸,那一溜槐树,又该缀满串串细碎的槐花了吧?它们一定又在轻柔的春风里,在碧绿的叶片间,温文尔雅地起舞了。只是,身处城市的我,一年一年,灵魂已落满红尘了,渐渐远离那平实朴素的乡村情韵了。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元好问的那首题为“伦镇道中见槐花”的诗,诗云:“名场奔走竞官荣,一纸除书误半生。笑向槐花问前事,为君忙了竟何成?”是的,自古及今,追名逐利,如此忙碌人生,令人倦怠不堪。若能除却红尘烦琐,抛弃功名利禄,回到曾经拥有的幽静恬淡日子,那该是何等的轻松惬意。但我辈毕竟俗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只能做骑在城墙上的边缘人,所以,愿我今夜有梦,梦里,于淡淡槐花香馥中,听那月色下槐花绽放的声音。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情味隽永的、耐人寻味的咏物抒情散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少年时故乡春天那最美的风情画。
B.作者说“我辈毕竟俗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只能做骑在城墙上的边缘人”,这话透露出了作者发自心底的精神家园失落后的那份苍凉、感叹和无奈之情。
C.作者引用了元好问的那首诗,意在表明作者渴望能真正像槐花那样,除却红尘烦琐,抛弃功名利禄,回到曾经拥有的幽静恬淡日子;同时尖锐地批评了社会上那些追逐名利之人,为了名利误了自己的一生。
D.作者借槐花的清香静雅,槐花的无私馈赠,礼赞了槐花的“古朴与自然”,以及那不与人相争的恬淡静谧之美。
【小题2】作者为什么说“记忆里,只有在槐花盛开的时节,我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阅读文章第②至⑤段,分条概括说明。
【小题3】本文的题目为“槐花盛开的季节”,作者极力描写春天里盛开的槐花,概括说明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槐花的外在美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后羿射日是我国古代经典的神话传说。据《山海经》等古文献描述:远古时期,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它们在天空并列而过,所到之处庄稼草木皆成灰烬,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灾难,战神后羿用弓箭射落九个太阳,拯救了天下苍生。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都认为这只是虚构的传说,但1979年,考古学家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将军崖,发现了距今6100年前石器时代的岩画,它证明了后羿射日故事是远古发生过的真实事件。
将军崖岩画在国际考古界久负盛名,被外国人称为“东方天书”。其岩画中刻画了大小共十个不规则的圆形,每个圆形内部刻有诡异不同的图案,下部还有长尾巴,旁边还有类似山川和水流的线条。将军崖岩画发现三十八年来,我国考古学家一直在试图破解岩画的内容,其中被广为接受的说法,就是认为岩画描述了上古奇书《山海经》中后羿射日的故事。
据《山海经》记载,后羿射日发生在华夏东方的西和之国(也叫扶桑国),该国对照古文献就是现代的山东省日照市。江苏连云港市和山东日照市相距不远,也就是说,这一带是后羿部族繁衍生息的领地。那么,西和之国极有可能是其它古文献中提及的少昊部落。
那么,远古时期真曾有十个太阳吗?弓箭真能够射落太阳吗?这些当然是不可能发生的。中国历史上的神话传说,大多是某种真实事件的虚拟反映。后羿射日所反映的真相,或许有以下三种可能:
第一,后羿射日是陨星坠落地球的天文事件。远古时,可能有一个彗星撞向地球,在大气中碎裂为九块,这些陨石带着熊熊火焰,出现在山东和江苏一带的天空。因为原始社会先民认知有限,错以为这是九个太阳。于是部落首领后羿弯弓射日,没想到真的将太阳“射落”,由此成为神话传说。
第二,后羿射日描述了一场部落间的战争。远古时期为了争夺领地,各原始部落间战争频发,可能有九个氏族部落组成联盟,向后羿所在的少昊部落发起了进攻。“将军崖”岩画中九个圆形的诡异图案,也许是九个氏族的图腾。他们从东北方而来,一路烧杀抢掠。少昊部族在首领后羿的带领下,依靠强大的弓箭和精准的箭术,击败了来犯之敌。
第三,也是最大胆的一个想法,后羿射日或许与夏朝有关。司马迁《史记》的《夏本纪》中,记载了“太康失国”的故事。夏朝太康为王时,沉迷于打猎,不修德政,随之奸臣当道,结果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后羿所在的东夷部落因不满夏朝的压迫,奋起反抗。最终击败了太康率领的九大部落的联合围剿,并驱逐了太康,夺取了夏朝统治权。太阳在古代一般指代君王,射落的九个太阳,也许就是参与镇压东夷部族的九大部落,剩下的太阳就是被流放的太康。
那么,您认为后羿射日的真相,最符合以上哪一种可能呢?如果第三种假想成立,岩画中的后羿就是太康失国中的东夷部族首领,那么最大的问题出现了,既然“将军崖”岩画的考古年代测定是距今6100年,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夏朝的历史,远比我们认为的更加久远呢?
【小题1】下列关于后羿射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后羿射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经典,《山海经》等中国古代文献和中国周边国家的神话传说中都可以发现它流传的印迹。
B.人们对后羿射日真实性看法的改变,是因为我国考古学家经过三十八年的努力终于破解了将军崖岩画的内容。
C.后羿射日故事虽然见诸典籍,流传甚广,但它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意义曾一度为人们所怀疑。
D.将军崖岩画的发现,证明了在远古时代,后羿射落九个太阳,拯救天下苍生的事实。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照古文献,《山海经》中所记后羿射日发生地西和之国就是今天山东省的日照市。
B.考古界经过多年的努力破解,终于确认:将军崖岩画描述的是上古奇书《山海经》中后羿射日的故事。
C.可以推出,江苏连云港市是后羿部族繁衍生息的领地,西和之国很可能就是其它古文献中所说的少昊部落。
D.中国历史上的神话传说,大多是某种真实事件的虚拟反映。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与原文内容相一致的一项是()
A.东夷部落与太康统率的九大部落展开激战,结果对夏朝生产造成极大破坏,以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最后使太康失国。
B.英雄创造历史,后羿依靠自己强大的弓箭和精准的箭术,击败了来犯之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C.原始社会先民认知有限,会把燃烧掉落的彗星看做太阳,这是先民认定后羿射日拯救苍生的一种可能。
D.由将军崖岩画可以推知,夏朝的历史,远比我们认为的更加久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15年来,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已走向世界。不过,随着市场的发展,单纯的“种子输出”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在国内进行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再直接出口到目标国家市场的模式是低水平、低效率的输出模式,实现属地化的科研、生产、推广、销售才是中国杂交水稻高水平输出模式。”武汉科珈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善德认为。

杂交水稻的国际化贸易,在实际运作中受到目标出口国一定的贸易限制。印度是杂交水稻国际市场空间最大的国家,但是印度完全禁止境外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进口。孟加拉国要求相同品种第一次进入后,只可持续2年,过后必须在其境内制种生产才可销售。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15年发布的《中国种子年报》显示,2008年以来,中国水稻种子在数量和金额上均以2011年为拐点,前升后降,近几年呈现出趋于稳定的趋势。对于这个现象,业内人士认为是目前将种子作为商品出口的发展模式已经接近天花板。

(摘编自 《农财网种业宝典》) 

材料二:
   

(摘编自《东方财富网》)

材料三: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肖国樱认为,稻米净进口283万吨,小麦净进口442万吨,稻米和小麦的自给率均在95%以上,口粮安全性没有问题。大豆持续10年大量进口,反应了我国对蛋白饲料进口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而大量进口大豆是因为政府为了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而采取的开放大豆政策,即对大豆进口没有配额限制,而对进口玉米、水稻和小麦,中国是有配额限制,超过配额,就征收20%以上的进口税。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大豆净进口9542万吨,约为上年度我国大豆生产量的7.3倍。事实上,肖国樱强调,中国的土地已经维持不了中国人现有的生活水平,失去的是大豆产业和大豆市场,保障的是中国人口粮的安全。在肖国樱看来,大豆榨油后也用作饲料,它们的进口保障了我国养殖业的饲料供应,维持了中国人民较好的生活水平。尽管如此,曾任中国水稻所生物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的王大元认为,大豆进口主要是作为饲料,从而保证我国人民对肉蛋油奶的需求,一旦国际形势有变,影响大豆的进口,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大量进口大豆存在隐患,政府在这方面的应对预案显得十分重要。

肖国樱建议,一方面,我们没有那么多耕地来维持吃好的需求,只有委曲求全选择保障口粮生产、饲料粮外购的策略。另一方面,大豆市场也是一张王牌,是我们手中很重要的筹码,要充分利用好。再就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合作和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周边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

(摘编自《2017年中国稻米大豆进口量全球第一,中国口粮安全吗?》)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5年,中国粮食进口数量的增幅最大,但进口金额却出现了负增长,这或许与当年粮食进口单价下降有关。
B.中国粮食进口金额的增长率,在2013 - 2017年之间,经历了“增速下降——负增长——快速上升”的变化过程。
C.从前5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粮食进口数量最多的是2017年,达到了13062万吨,较2013年增加了近1.52倍。
D.2018年1-5月,中国粮食进口金额近200亿美元,接近2016年的50%,由此可推知2018年有望超过2016年。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杂交水稻虽已走向世界,但形势依旧严峻,企业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需要改变中国杂交水稻的输出模式。
B.按照孟加拉国的相关政策,如果我国向其出口杂交水稻种子,两年后需在其境内制种生产,否则不能销售其它种子。
C.我国对蛋白饲料进口的需求量大,加之政府为了保障老百姓基本生活水平,致使近10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加。
D.肖国樱认为,大豆进口不仅保障了我国口粮的安全,也保障了我国养殖业的饲料供应,但大量进口依然存在着隐患。
【小题3】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我国粮食贸易面临着哪些挑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5年,当我国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准确进入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地面成功接收到卫星下发的导航信号时,国家启动了我国北斗系统全球组网“三步走”的第三步——到2020年,北斗系统将实现全球导航定位。从此,时间与位置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将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让人惊讶的是,北斗导航卫星的“娘家人”,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的北斗团队,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三分之二的队员小于30岁。但他们踏实肯干,如果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几乎每个科研人员一年都工作了400多天,扣除节假日,几乎把一年当作两年用。
长时间的加班,习惯性的自律,是这个年轻团队最大的特点。问他们坚持的动力,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答案。张筱娴和任煊是团队里的“90后”,他们去年从大学毕业加入团队,这一年发现有学不完的东西,“和去了外企的同学相比,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沈叶锋在进中心之前,去过别的科研院所实习,在他看来,相比于很多传统团队,北斗团队有容错机制,总设计师鼓励年轻人创新、多试,允许在地面犯错,只要不把问题“带上天”。
“每一个新的型号过来,有想法的年轻人就可以去竞聘岗位。”沈叶锋说。确实,团队中很多年轻人,伴随着小卫星从无到有,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人。虽然加班很辛苦,但他们也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收获了在其它团队很难有的快速成长。
(取材于解放网)
材料二:
芯片等基础产品国产化是实现北斗导航民用领域规模应用的关键。当前,我国北斗导航定位芯片产业发展模式较为封闭,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自身资源、研发投入和人才水平等因素制约,很难凭借一己之力推动芯片核心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仍过度依赖美国GPS系统及产品,产业规模较小,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芯片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能力薄弱,发展我国自主可控的核心芯片迫在眉睫。在国内导航定位芯片市场研发企业多而散的情况下,无法与国外芯片形成竞争,芯片行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也决定了很难依靠一两家企业做大做强。
因此,我们需要新思路、新方法来推动国产北斗导航芯片综合实力全面提升。据《文汇报》报道,5月23日,深圳华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我国首个“北斗芯片开放平台”,将联合产业链多方研发资源,加快攻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核心芯片关键技术的瓶颈,促进国产北斗芯片的应用推广与产业规模化。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25日)
材料三:
2018上海国际导航产业与科技发展论坛上签署的“新时空智慧物流计划”,是上海北斗导航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论坛上,上海势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4家快递公司)、顺丰速运联合投资的蜂网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为物流车辆提供搭载千寻位置高精度定位服务的车载终端,精度达到亚米级,实现对车辆的精准定位和导航。这一北斗导航应用项目有望解决困扰物流和快递行业的痛点,提升物流效率。
(摘编自《解放日报》2018年12月23日)
唐景陵是陕西省文物局田野文物石刻保护试点,由于唐景陵范围广、周围环境复杂,如何对文物进行更好的保护成为管理的难点和痛点。当地管理部门利用北斗、遥感等技术进行文物保护,对文物巡查人员的巡查轨迹进行定位,在文物周边安装了北斗终端,对野外文物进行相应保护。同时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唐景陵保护区内地表自然、人文活动的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效率高且效果更好。
基于北斗导航技术,智慧旅游平台的建设及旅游专用北斗终端的研制和推广应用也更加便捷。目前,以曲江文化旅游为主的智能导航讲解系统已经落地实施,楼观台、财神庙、大唐芙蓉园等景区都已实现基于北斗位置功能的自助导游、导览功能,共计投入3000台套北斗终端设备。
西安还与阿里云合作“城市交通大脑”,完成西安城市的大数据建设,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西安城市治理。“城市大脑”是基于时空基准的人工智能系统,北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时空基准系统,以我们自己的时空基准系统为依托的城市交通人工智能系统,将为未来西安的交通缓堵、道路规划提供有力的决策辅助。
(摘编自《北斗导航赋能智慧化生活》,《小康》2018年12月中旬刊)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团队有别于传统团队的独特机制鼓励团队中的年轻人不断创新和尝试,让他们拥有投身项目科研的热情和信心。
B.我国首个“北斗芯片开放平台”的发布攻克了核心芯片关键技术的瓶颈,为发展国产导航定位芯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C.西安市将北斗导航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相结合而建立的城市交通人工智能系统,将为未来城市交通管理提供范例。
D.北斗导航技术的研发重点在于应用,材料三中北斗助力智慧化生活,不仅更便捷,也解决了许多行业管理方面的难题。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的成功研发意味着中国人将时间和空间位置这些未来重要的战略资源已经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再受制于人。
B.北斗实现民用领域规模应用的关键在于芯片等基础产品国产化,受多方因素制约,这需要聚合产业链多方力量,共同研发。
C.目前北斗导航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终端集成、运营服务等环节,这表明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北斗导航系统无论在核心芯片研究还是大众消费领域规模化应用方面都已经取得许多突破性的成就。
【小题3】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角度和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