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提及网络文艺,总感觉其制作粗糙、格调不高,针对微电影、网络文学时不时打擦边球的内容,相关主管部门还曾出台过法规予以规范。这两年,乘着“互联网+”的东风,网络文艺在品质上逐渐实现精品化,让人开始刮目相看。
这主要归功于网络文艺为人民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文艺样式和文化内容。前几年,唯流量论、唯IP论导致不少题材和类型剧集创作空间受到挤压,也催生了一批靠炒作“小鲜肉”等话题和变现IP人气的速成品,坏了观众胃口。一些有艺术追求的创作者抓住机会,反其道而行之,推出精品网络剧,受到欢迎而成为爆款。如近年来口碑甚佳的历史剧“军师联盟”系列,第一部《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还是卫视、网络双渠道播出,第二部《虎啸龙吟》索性只在线播出。“军师联盟”系列虽然有传奇成分,但在历史观建构上,能从“演义”中超脱出来,还原历史人物所处的语境及其可能的人性选择,更贴近当代观众的心理诉求,殊为难得。
网络文艺精品化还体现在作品文化层次越来越丰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艺术需求。近年来,纪录片这一“高冷”影视类型被愈来愈多观众所接受。由于影院上映的市场风险较大,投资方对纪录片投资非常审慎。而流媒体服务商“盈利包袱”则没那么重,其出品的纪录片既可以在线上播出,又可以在线下放映,“两条腿走路”。如国产文艺片《八月》如果诞生在10年前,顶多“院线一日游”就得匆匆下线,但其由互联网平台出品,既作为传统院线电影在影院公映,同时又能在网络平台上被观众点播,解决了过往艺术电影缺少发行渠道、观众想看又看不到的难题。
更加喜人的是,网络文艺正在实现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传播。刑侦剧《白夜追凶》被网飞看中,买下发行权,意味着这部国产网络剧能和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观众见面。中国网络文学更是成功出海,国外读者不仅自发组建网站进行翻译、交流和传播,甚至模仿中国网络小说写同人小说、带动正版网络文学在海外出版发行。网络文学还激发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如对“道”的阐释和研究等,更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在网络文艺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新生力量,网络平台要重点协调好与传统平台、制播链条利益方的关系提供资金、平台优势,与传统平台制作优势、人才优势和艺术品牌优势互补,如此才能推出更多文艺精品,助推网络文艺更好发展,实现创作、传播、接受等多方共赢。
(选自《人民日报》:《网络文艺令人刮目相看》,2019年02月08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些年网络文艺饱受观众的批评是其制作粗糙、格调不高、人为炒作等所致的。 |
B.作品的文艺样式、文化内容、文化层次等越来越丰富是网络文艺精品化的体现。 |
C.网络文学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观众喜爱,而且在国外也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D.作为新生力量的网络平台和传统平台相比,具有制作、人才和艺术品牌的优势。 |
A.文章针对网络文艺,首先指出现象,然后剖析原因最后指出它的发展方向。 |
B.文章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手法,剖析了近两年来网络文艺令人刮相看的原因。 |
C.文章主体部分并列式地论证了网络文艺在品质上逐渐实现精品化的显著特征。 |
D.主体论证时,先提出观点,再扣住事例理论阐释,使文章县有很强的说服力。 |
A.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所以网络文艺在品质上逐渐实现了精品化。 |
B.互联网平台的作品具有线上或线下播出的优势,因此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小。 |
C.中国传统文化极大地吸引了国外读者的兴趣,也推动了网络文学在海外传播。 |
D.网络平台只要协调好与传统平台、制播链条利益方的关系,就能更好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