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去提及网络文艺,总感觉其制作粗糙、格调不高,针对微电影、网络文学时不时打擦边球的内容,相关主管部门还曾出台过法规予以规范。这两年,乘着“互联网+”的东风,网络文艺在品质上逐渐实现精品化,让人开始刮目相看。

这主要归功于网络文艺为人民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文艺样式和文化内容。前几年,唯流量论、唯IP论导致不少题材和类型剧集创作空间受到挤压,也催生了一批靠炒作“小鲜肉”等话题和变现IP人气的速成品,坏了观众胃口。一些有艺术追求的创作者抓住机会,反其道而行之,推出精品网络剧,受到欢迎而成为爆款。如近年来口碑甚佳的历史剧“军师联盟”系列,第一部《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还是卫视、网络双渠道播出,第二部《虎啸龙吟》索性只在线播出。“军师联盟”系列虽然有传奇成分,但在历史观建构上,能从“演义”中超脱出来,还原历史人物所处的语境及其可能的人性选择,更贴近当代观众的心理诉求,殊为难得。

网络文艺精品化还体现在作品文化层次越来越丰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艺术需求。近年来,纪录片这一“高冷”影视类型被愈来愈多观众所接受。由于影院上映的市场风险较大,投资方对纪录片投资非常审慎。而流媒体服务商“盈利包袱”则没那么重,其出品的纪录片既可以在线上播出,又可以在线下放映,“两条腿走路”。如国产文艺片《八月》如果诞生在10年前,顶多“院线一日游”就得匆匆下线,但其由互联网平台出品,既作为传统院线电影在影院公映,同时又能在网络平台上被观众点播,解决了过往艺术电影缺少发行渠道、观众想看又看不到的难题。

更加喜人的是,网络文艺正在实现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传播。刑侦剧《白夜追凶》被网飞看中,买下发行权,意味着这部国产网络剧能和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观众见面。中国网络文学更是成功出海,国外读者不仅自发组建网站进行翻译、交流和传播,甚至模仿中国网络小说写同人小说、带动正版网络文学在海外出版发行。网络文学还激发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如对“道”的阐释和研究等,更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在网络文艺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新生力量,网络平台要重点协调好与传统平台、制播链条利益方的关系提供资金、平台优势,与传统平台制作优势、人才优势和艺术品牌优势互补,如此才能推出更多文艺精品,助推网络文艺更好发展,实现创作、传播、接受等多方共赢。

(选自《人民日报》:《网络文艺令人刮目相看》,2019年02月08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些年网络文艺饱受观众的批评是其制作粗糙、格调不高、人为炒作等所致的。
B.作品的文艺样式、文化内容、文化层次等越来越丰富是网络文艺精品化的体现。
C.网络文学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观众喜爱,而且在国外也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作为新生力量的网络平台和传统平台相比,具有制作、人才和艺术品牌的优势。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针对网络文艺,首先指出现象,然后剖析原因最后指出它的发展方向。
B.文章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手法,剖析了近两年来网络文艺令人刮相看的原因。
C.文章主体部分并列式地论证了网络文艺在品质上逐渐实现精品化的显著特征。
D.主体论证时,先提出观点,再扣住事例理论阐释,使文章县有很强的说服力。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所以网络文艺在品质上逐渐实现了精品化。
B.互联网平台的作品具有线上或线下播出的优势,因此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小。
C.中国传统文化极大地吸引了国外读者的兴趣,也推动了网络文学在海外传播。
D.网络平台只要协调好与传统平台、制播链条利益方的关系,就能更好地发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8 09:02: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2分)
美国时代生活公司1990年出版的《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显示,史学家不可能只是超然物外的旁观者。就拿鸦片战争来说,作者谈到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难以展开时写道:“在马戛尔尼大使扩大英国与中国贸易行动失败的情况下,该公司只好自己想办法来维持贸易平衡。但东印度公司能用什么商品来打开中国市场呢?答案就是鸦片。”
  看来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很明显的:因为英方一系列要求(增加通商口岸、减低税率、设立租界等)未获应允,东印度公司才不得已求助于鸦片。
  其实,即使清政府当初一切照英方的安排行事,不法鸦片贸易仍无法避免。每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方的要求悉获满足,鸦片交易还是不能禁绝,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例证。而且,《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并不讳言:清政府早在1729年就颁布了禁烟诏令,嘉庆皇帝一即位(1796年)就下令再次禁烟,但在“十八世纪末”,每年仍有大约一千二百箱的鸦片运销中国,其中大部分来自孟加拉,东印度公司垄断了那里的鸦片生产。
  “十八世纪末”这一表述方式比较模糊。实际上,在马戛尔尼出使中国(1793年)之前,鸦片走私已很猖獗。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初,东印度公司因经营不善,岌岌可危。黑斯廷斯在1774年担任英属印度总督之后就采取了以邻为壑的政策:如果听任印度农民吸食当地盛产的鸦片,财政上当然不无小补,但东印度公司的得益最终将受到损害,即失去健壮的劳动力;在他的坚持下,东印度公司垄断的鸦片销往中国,于是偷运“福寿膏”逐渐成为英属印度的支柱产业。尽管这位黑斯廷斯在1785年遭受弹劾,但他的鸦片走私政策却留给了东印度公司滚滚不断的财源,直到二十世纪仍有英国史学家对黑斯廷斯当年的“远见”大加赞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到了十九世纪初,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靠中国的银两来维持的。
  伯克在弹劾黑斯廷斯时称东印度公司是“有史以来最堕落的公共机构”,其成员系“人类的垃圾、渣滓”。当时鸦片问题尚未浮现在公众的视野之内,伯克即使有所听闻大概也不会就此问罪。至于马戛尔尼,使华前曾任东印度公司要职,他不知道清廷明令禁止的鸦片贸易一直在进行吗?
【小题1】下面不属于《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观点的一项是
A.清朝政府禁烟的诏令并没有收到实际效果。
B.历史学家不可能只是历史的旁观者。
C.鸦片贸易应该由清政府负主要责任。
D.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偷运鸦片是不得已的选择。
【小题2】(小题2)下面关于黑斯廷斯的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黑斯廷斯采取的鸦片贸易政策是具有历史远见的。
B.黑斯廷斯以邻为壑的政策是指:让东印度公司把鸦片销售给印度农民。
C.黑斯廷斯因为推行以邻为壑的政策,而遭受弹劾。
D.最晚从黑斯廷斯担任英国印度总督时起,鸦片就已经销往中国。
【小题3】(小题3)下面关于“东印度公司”的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当初如果在印度本地大量销售鸦片,最终将使东印度公司获得更大的得益。
B.东印度公司被看作“最堕落的公共机构”的主要原因是向中国偷运鸦片。
C.在孟加拉的鸦片生产和向中国销售鸦片两方面,东印度公司都占有垄断地位。
D.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东印度公司因把鸦片大量销售给印度农民而一度岌岌可危。
【小题4】(小题4)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马戛尔尼使华时对鸦片贸易的存在并不知情。
B.《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是在为英国方面推卸责任。
C.本文反驳了《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的观点。
D.本文证明,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即使历史学家也会有偏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题画诗和咏画诗

周金标

顾名思义,题画诗是题于画面之诗,诗情画意,相得益彰,这是狭义的题画诗。但“题”字亦有品评之意,后人在讨论题画诗时,较多使用广义的内涵,将品评画作之诗和题于画面之诗统称为题画诗,其实这是不妥的。确切地说,品评画作之诗应当称为咏画诗,它与题于画面的题画诗有诸多区别,不可不辨。

唐宋时期的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等,写作了大量歌咏绘画的诗作,沈德潜认为杜甫对题画诗有首创之功,他在《唐诗别裁集》中说:“(杜甫)题画诗开出异境,后人往往宗之。”但杜甫等人的诗歌并未真正题于画面,只是咏画诗。现存题画诗真迹最早的大概是宋徽宗赵佶的作品,其《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空白处各题有绝句一首,但这在宋代也是偶一为之罢了。文人画兴盛于元代,文人而兼画家,自画自题,题画诗随之而兴。唐宋以来诗画分途的局面,在元代尤其是元末彻底改观。到了明清,题画诗进入繁荣期,几乎是无画不题,数量之多,远超唐宋。

咏画诗一般采取尊题手段,赞美画作,以逼真传神为最高境界。杜甫咏画就常常以画为真,疑画物为真物,又用真物衬托画物,渲染画物的逼真效果。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这种手法为后人继承,如黄庭坚《题宗室大年画二首》其二:“水色烟光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还。年来频作江湖梦,对此身疑在故山。”也是疑画作真,忘情赞美。

咏画诗一般从画外入题,逐渐过渡到画面,表明观画缘起和自己的观众身份,否则显得突兀,易致读者茫然不知所云。如杜甫《画鹘行》“高堂见生鹘”,苏轼《王维吴道子画》“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等,或开门见山,或旁敲侧击,亮出自己观画者的身份。此后对画面或作精细描写,或作概要提示。而题画诗直接题于画面,两者水乳交融。

咏画诗和题画诗一般均描写画意,借画言志,但在内容方面有所不同。题画诗一般负有解说或伸展画意的任务,这是题画诗的天职,也是其天然局限,有点类似命题作文,无论如何超脱,却不能天马行空,离题万里。而咏画诗没有如此顾忌,诗人往往尽情挥洒,既可在空间上“视通万里”,亦可在时间上“思接千古”;既可全篇照应画面,亦可随心所欲,“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这种优势是题画诗所不具备的。如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则从画面引申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朴素哲理。一句话,咏画诗只是借他人之图画,抒一己之怀抱。而题画诗在于谨守本分,老老实实为画面添彩,且多数题画诗又可以补充并深化画面的意蕴,郑板桥自题《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内容已大大超越画意。

从篇幅看,咏画诗海阔天空,篇幅不限,如杜甫咏画诗多长篇七古或歌行。而题画诗则强调“不侵画位”“不伤画局”。传统文人画在创作伊始就要考虑留白,“留白”既是“知白守黑”的需求,也是方便自己日后有感而题,或是考虑他人或后人收藏时的题跋和钤印。而传统画的留白大小和位置,决定了题画诗一般不可能是长篇大作,即所谓“客不欺主”也。所以明清时期的题画诗大多为绝句或短诗。

(摘编于“中国青年网”,有删减)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者多将题画诗和咏画诗混为一谈,而作者认为,两者有诸多不同,需要好好分辨。
B.题画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开始诗画分途,直到元代文人画兴盛后,诗画分途情况才改观。
C.咏画诗为了尊题赞美画作,所以都要采用衬托手法,以观者的感受来衬托画面的逼真。
D.文章主要围绕“咏画诗”和“题画诗”的不同来论述,但并不否定两者也有相同之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先驳后立,明确了中心论点,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篇的作用。
B.文章使用举例、对比、引用和比喻论证等手法,条理清晰,论证充分。
C.现存题画诗真迹最早的大概是宋徽宗的作品,所以说杜甫对题画诗有首创之功是错误的。
D.文章细说题画诗和咏画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有力地证明全文的观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咏画诗在时间、空间上可尽情挥洒,不受拘束,没有题画诗那么多顾忌。
B.咏画诗要从画外入题,逐渐过渡到画面,题画诗则一般负有解说或伸展画意的任务。
C.文人画考虑留白,是为了方便自己日后有感而题,或是考虑他人或后人收藏时题跋和钤印。
D.题画诗在篇幅上一般都要遵循“客不欺主”的原则,以免“侵画位”,所以都比咏画诗简短。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丹麦政府近期公布了一系列方案,其中包括计划废除商店接受传统现金的法律规定,服装店、餐馆以及加油站等将逐渐进入无现金时代。在丹麦,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您只要拿出手机,靠近带有移动支付的标识,在手机里打开地图的APP,它可以自动定位到需要支付的店家位置,打开需要支付的软件,就可以轻松完成支付,整个过程只需要短短的几秒钟。如今在首都哥本哈根的街头,传统现金的功能正在被银行卡以及各种时尚的支付方式取代。超市,餐厅和小商铺已不再接受现金。在丹麦,支付方式曾经主要是使用支票或现金,而如今现金支付只占10﹪,剩下的都是银行卡和移动支付。从2017年的1月1日起,丹麦中央银行已经关闭其在丹麦境内所有的印钞部门,今后不再印刷和制作包括纸币和硬币在内的丹麦克朗现金,无现金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摘编自《央视财经》)
材料二:
7月1日,贵阳市政府与蚂蚁金服集团联合宣布把贵阳建设成西南地区首个“无现金城市”。预计年内,贵阳将实现商圈、集中市场、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的无现金支付全覆盖,并推动公共交通、医疗、社保、教育等其他非税类缴费实现无现金。根据规划,无现金场景覆盖将从青岩古镇开始,逐步拓展到天河潭等六处景区,预计到今年底,全市将有10万家商户支持无现金的付款方式。
除了商业领域的移动支付,贵阳无现金建设还将迈出重要的一步,在公共交通、医疗、社保、教育等其他非税类缴费领域推广无现金方式,让市民少跑腿、少排队,更多享受到“指尖上的公共服务”。“无现金城市”的建设对贵阳人来说,未来只需要带一部手机出门,就能方便地购物、出行、就诊、政务办事。用手机支付每一次的消费,还能为自己积累信用,并将这些信用转化为财富,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和公共服务。目前,贵阳已经在支付宝“城市服务”上开通了政务、医疗、车主、交通等5大类32个功能,过去一年中,服务了近120万市民。以大众普遍关心的医院看病为例,贵阳市已经有8家医院开通了支付宝挂号渠道,每周有超过5000人次在公立医院中使用支付宝支付医疗费用,大大缩短了等待时长。
通过无现金支付累计信用,贵阳更多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将享受到信用贷款,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创业创新。截至2017年5月,蚂蚁金服已累计为贵阳市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69.21亿元,为贵阳市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7.2亿元。
(选自《贵州日报》)
材料三:
截至2016年底,我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已达4.69亿人,有50.3%的网民在线下实体店购物时使用手机支付结算。在手机里安装支付宝或微信,绑定银行卡就可使用移动支付,但如此简单的步骤却让很多老年人摸不着头脑。近日,记者来到武昌水果蔬菜市场,只见每个摊位都放置了支付宝、微信二维码,供顾客付款使用。但顾客仍基本使用现金付账。一名摊主介绍,来卖菜的多是老年人,使用移动支付的人不足一成,每天支付宝、微信收入最多上百元。
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中占比76.4﹪;31至40岁用户占比16.8﹪;41岁以上用户群体仅占比1.6﹪。
家住首义学院的刘奶奶,去年7月,她在路边店买几瓶水,由于没带现金,就在店主指导下安装了支付宝,绑定银行卡后付款。回家后,手机收到一条取款消息,显示银行卡被取款2000元,老人这才意识到,商家可能记下密码并取款。因为报警无凭无据,老人只有自认倒霉,并在家人协助下修改了密码。刘奶奶说,这事让她心有余悸,她决定不再使用移动支付。
在移动支付技术向线下领域快速渗透并改变人们消费习惯的同时,这种“无现金”的支付形式却成为网络安全的“重灾区”。不法分子通过诈骗以及账号盗取等技术手段,将触手伸向人们的“电子钱包”。根据中国银联的相关调查显示,2016年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约有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表示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并因此造成损失,较2015年上升11个百分点。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短期来看,消费者账户信息安全保护、移动终端环境安全、网上商户入网管理、网络账户实名制等方面仍需产业相关方持续关注;从支付产品看,未来的创新或将更多考虑安全因素,让消费者真正做到放心支付。事实上,保障移动支付的安全技术手段正在不断创新。随着移动支付安全技术的不断提高,多样化的安全验证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2016年,相关受调查者使用过指纹识别方式的比例高达46%,同比增长2.5倍,这一生物识别验证方式有望成为移动支付中的主要验证方式。此外,掌纹、虹膜、人脸等生物识别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提升移动支付认证技术,使移动支付更加安全和便捷。
(摘编自《RFID世界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现金支付”指能用现金支付的地方,都能使用移动支付。“无现金城市”的建设意味着,未来只需要带一部手机出门,就能方便地购物、出行、就诊、享受政务服务。
B.目前,贵阳市已经在政务、交通、医疗等一些行业中开通了无现金支付渠道,服务市民,市民从中感受到了极大的便利,这为贵阳建设“无现金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C.“无现金城市”不仅意味着支付方式的改变,更有效地实现了信用的积累,一些小微企业可以凭借良好的信用获得信用贷款,从而促进创业创新,使企业获得较好的发展。
D.对于消费者来说,每一次的消费行为,也能为自己积累信用,凭借这些累积的信用,消费者也可以享受到信用贷款,释放消费潜力,进而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和公共服务。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丹麦,政府制定了法规,计划废除商店接受传统现金,现金支付比例日渐萎缩,中央银行关闭了印钞部门,这些都表明丹麦的“无现金社会”正在走向可能。
B.虽然“无现金社会”正成为一种潮流、趋势,但并不意味着要消灭现金,因为中老年人仍会采用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我们要尊重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
C.在网络诈骗手段中,不法分子最喜欢采用的是诱骗用户连接不明WIFI和扫描不明二维码,有时也会盗用用户的社交账号,或者设置短信木马链接来盗取用户信息。
D.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电信诈骗案件也持续高发,很多消费者因此而蒙受损失,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只要谨慎小心,加强防范意识,便能护住自己的“电子钱包”。
【小题3】根据材料三,请分别从移动支付层面和移动支付平台层面,概括如何有效预防电信网络诈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警察小谭
侯发山
大年三十。小谭刚进家门,还没来得及同父亲说话,电话就急促地响起来——有人在青龙山非法猎捕藏羚羊,要他尽快赶去!
小谭挂断电话,只好抱歉地对父亲说:“爸爸,有任务了,看来这个春节又不能陪您了。”
父亲坦然一笑,摆了摆手:“孩子,去吧 ”他是一名老警察了,知道哪轻哪重。
小谭检查了一下枪支,掖进腰里,刚要走,父亲对他说:“孩子,这可是个好机会,要把握住!” 小谭说:“爸爸,我明白了。”
小谭参加工作十年了,还是一名普通的干警。遇到几次提拔的机会都给错过了,重要的原因就是小谭没有特殊表现,没有立过功小谭倒没觉得有什么,父亲感到很没面子,因为他退休之前就是局里的副局长。
小谭出门了。父亲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二十年前。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除夕。父亲刚进家门,就接到新的任务:有人在青龙山非法猎捕藏羚羊。他二话没说.撇下妻儿老小,冒着鹅毛大雪上路了。当他一步一趔地赶到现场时,一个猎人正在瞄准动物,等待时机扣动扳机。他知道,这些猎人没有持枪证和狩猎证,是非法的。常言说,捉贼捉赃。如果现在出面制止,等于拿不到真凭实据,没法制裁狩猎者。只听“砰”地一声,藏羚羊倒在地上,四肢挣扎了几下就不动了。父亲举起相机拍照了两下,然后掏出手枪走了过去。没想到,等到父亲走到跟前, 猎人掏出身上带的匕首,朝他的胸口狠狠戳了一刀,若不是同事及时赶到把父亲送到医院,怕是他的生命就有危险。因为这次事件,父亲得到了 2000元的奖励,从基层一名干警破格提拔为副局长……
今天看到小谭接到任务,跟他当年一样义无反顾,父亲感到很欣慰。同时.他又感到一丝担心,因为大部分偷猎者都是一些亡命徒。他们会不会对小谭下毒手?凭着小谭过硬的素质,对付两三个毛贼还是不在话下的。再说.局里可能也还安排其他同志配合的。想到这里,父亲心里略略轻松了点。
小谭赶到时,一个偷猎者已经瞄准一只藏羚羊准备扣动扳机,小谭没有丝毫的犹豫,上前用身体挡住了枪眼。
偷猎者一下子愣住了。
小谭和颜悦色地说:“大叔,不能杀害野生动物。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是违法的。”
偷借者扑通一下跪在了小谭面前:“警察同志,我求求你了,如果我今天找不到猎物,这个年我都没法过了,我上有爹娘,下有上学的孩子,我的老婆还有病。”闻听此话,小谭愣住了。
偷猎者说:“我说的都是真的。你要不信,就跟我回家看看,我家就在山下。”
小谭盯住偷猎者的眼睛,发现了他眼眶里的泪珠在打转,感觉到他没有说谎,便掏出身上的钱, 说:“大叔,我相信你,我身上就这两千块钱了,你拿去办点年货吧,不要再干这违法的事了。”
偷猎者眼睛一亮,继而犹豫不决。
小谭说:”大叔,回家过年吧,你的家人正等着你呢。”
偷猎者给小谭磕了两个头,然后接过钱,千恩万谢地走了。
小谭拿出手机打算给局里汇报一下,就说线索有误。这时,那位偷猎者回来了,他对小谭说孩子,今天是大年三十,天又这么冷,你若不嫌弃,就跟我回家吃碗素饺子暖暖身子吧?”
小谭想了想,就跟大叔去了。他想趁机再给大叔做做工作,同时了解一下当地偷猎的信息,也算是不虚此行吧。
等到接应的同事赶到,小谭正在那位大叔家里吃饺子呢
事后,小谭把事情经过原原本本告诉了父亲。他便给父亲解释说,如果当时让偷猎者得逞,那就是“两败俱伤” 一旦藏羚羊受到伤害.偷猎者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有可能毀掉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
父亲叹了口气,什么也没说。当年对他下毒手的那个歹徒被判了无期徒刑,这个歹徒住进监狱后,他的母亲给气死了,妻子改嫁了,他的孩子跟着爷爷生活,长大后也干起了偷猎的勾当,后来也被抓进了监狱……   
小谭看着一语不发的父亲,说:“爸爸,难道我做错了吗?”
“孩子,你长大了! ”父亲阴沉着的脸渐渐变得阳光起来。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谭执行任务“刚要走”时,父亲对他说“这可是个好机会”,意思是这是个立功提干的好机会。
B.对小谭参加工作十年还是一名普通干警这件事,父亲感到很没面子,说明父亲是自私自利的人。
C.“等到接应的同事赶到”这句话照应了前文的父亲“局里可能也还安排其他同志配合的”的猜想。
D.最后一段“父亲阴沉着的脸渐渐变得阳光起来”一句,含蓄地表明父亲最终理解了儿子的做法。
【小题2】小说中的小谭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的两处插叙文字是小谭父亲对往事的回忆,请分別概括这两处文字的内容,并说明这样写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