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刻瓷圣手
(聂鑫森)
40岁就已发福的王珏(jué)玉,笑吟吟地出现在刁羽刀面前。
正是2002年的秋天。
从江南瓷厂退休才三天的刁羽刀,对于不速之客的来访颇感意外。他一向不喜与人结交,却让来访者轻易地走入家门,怪事!后来刁羽刀才想起,当他在敲门声中打开门,谦恭的王珏玉立刻双手呈上一张名片,名片上“王珏玉”三个字,立刻让他会意一笑:这与“刁羽刀”正可配成一副绝妙对联,有意思!
这套两居室里,住着刁羽刀和早已病退的老妻,儿子一家住在另外一个社区里。两个月前,在机械厂上班的儿子、儿媳都下岗了,孙子眼下正读初三。
刁师母热情地招呼客人坐下,然后沏上一杯君山毛尖茶。王珏玉说:“刁师母,您的心脏病近来好些了吗?孙子明年要考高中了,可得选一所好学校啊。”刁师母说:“谢谢你的关心。”
刁羽刀很奇怪,王珏玉对他家怎么这么熟悉?
“刁先生,贸然来访,抱歉抱歉。其实,我早就认识您了。”
刁羽刀淡淡地说:“是吗?”
“我的公司是专做出口瓷业务的,常要去各厂组织货源。贵厂我去过,只是不敢当面打扰刁先生,您设计的图案很精美啊。”
刁羽刀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叹什么气呢?刁羽刀觉得这辈子很冤,他爹也很冤。父子俩在专做日用瓷的江南瓷厂,为那些饭碗、菜碟、茶杯设计再简单不过的贴花图案,真正的好功夫全没有使出来。在20世纪的40年代,他爹和北方的朱友麟,就并称南北两大刻瓷圣手,可惜解放后这门技艺无人欣赏。用金刚刀具在烧好的素白瓷器上刻字刻画,然后上色,费时费工,售价又高,有钱有闲的人才玩这个。他爹是1972年病逝的,正好50岁,生前不忍绝了这门技艺,暗地里传给了他。刁羽刀从不对人说,只是在工作之余,把刻瓷作为一种消遣,刻得极好的才留下,其余的则悄无声息地毁了。只有特别可心的知己,才得到过他的赠品。
刁羽刀的叹气声还未落,王珏玉立刻说:“刁先生,尊父和您的刻瓷,还是有人欣赏的,绝了!”
“你怎么知道的呢?”
王珏玉虔诚地从手提包里拿出大小两个瓷盘,说:“我出差到法国,在一家古玩店里,花大价钱买了这两件刻瓷。一件是尊父刻的郑板桥的《风竹图》;一件是您刻的《百福图》,一百个‘福’字,一百个写法,您看看吧。”
刁羽刀接过盘子,看了又看,果真是父亲和他的作品。它们是怎么流传到国外去的?天知道。而王珏玉却购之而归,也应是个刻瓷的知音了。刁羽刀的眼里,渐渐地噙满了泪水。
“刁先生,这一门绝活总不能任其埋没吧?我查阅过资料,当今海内善刻瓷者,只有您硕果仅存了。假如……”王珏玉看了看刁羽刀的脸色,然后再说下去,“您还能刻瓷的话。”
“我当然能刻!”刁羽刀觉得不能让人小看了,大声说。
王珏玉笑了笑,说:“我想专门收藏您的作品,您一月交我一件,不论器形,也不论刻什么,都行。每年付酬金12万元。”
刁羽刀目光渐冷,头微微向上昂去。刁师母急了,说:“老刁,你还犹豫什么?”
“刁先生,我可以保证这些作品绝不转手进入市场,更不会远销到海外,只藏于自家,秘不示人。”
“王先生能做到吗?”刁羽刀问。
“我们可以签订合同的。”
“那倒不必了。君子一诺,违者天知啊。”
5年过去了。刁羽刀闭门谢客,足不出户。从瓷厂买来的素白瓶、盘、碟、壶,以及定制的内垫海绵的锦盒,堆满了工作室的一角,然后一件一件变成了刻瓷作品装入盒内。
每月末,王珏玉上门来取走一件用锦盒装好的作品。一共取走了60件,件件都是稀世之宝。
刁羽刀突然心肌梗塞,抢救无效,鹤归道山。
王珏玉送了一副白绸布挽联,挂在殡仪馆灵堂最醒目的地方。联语云:“先生去后,刻瓷谁堪继?后学伤怀,藏品我独存。”
消息传开,国外许多商家函电纷驰,在反复磋商价码之后,王珏玉决定把这批刻瓷卖给美国纽约的福斯特公司。全部刻瓷小心装箱后空运过去,他也同机前往。在福斯特公司开箱验货时,王珏玉傻了:那些精美的刻瓷,无一件完好,全在旅途中震裂了。专家检测后,说刁先生下刀深刻几至穿透,刀痕互相牵扯,一经颠簸和震动便开裂,应是蓄意为之,这刀法真是神鬼莫测。王珏玉很颓丧,怪谁呢?只怪自己言而无信,刁先生早把他看透了。
不久,刁羽刀的所有藏品,由夫人和儿子遵照遗嘱,全部捐赠给了本市的博物馆。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王珏玉的来访,刁羽刀的情绪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意外—感兴趣—奇怪(犹疑)—感叹—激动(噙满了泪水)—矜持(冷淡)。王珏玉与刁羽刀之间的交往故事虽简短,却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反映了作者对人际关系的深重反思,意味深长。
B.刁羽刀最终答应为王珏玉刻瓷,起关键作用的不是刁师母的催促,也不仅是因为刁羽刀确实需要这笔钱解决家庭眼前的经济困难,而是因为他内心对刻瓷艺术的挚爱。
C.小说尾声颇有反讽意味,刁羽刀死后,所有藏品全部捐赠给了本市的博物馆,这恰好是对王珏玉挽联的无情嘲弄。
D.小说人物取名颇具匠心,“刁羽刀”三字含有四把刀,暗示了人物刀法精妙,而“王珏玉”三字含有四块玉,正与“刁羽刀”相对,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及温润如玉的君子品格。
【小题2】请概括小说中刁羽刀这一形象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写王珏玉购得的精美的刻瓷在旅途中全数震裂,这一出人意料的结局在前文有哪些铺垫?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30 05:18: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对草木俯首

李玫

①春天铺天盖地而来,是在春分之后。

②这一天,我心爱的附地菜终于开花了,连续两年在同一片草地长且只长出一丛的金疮小草也冒出毛茸茸的小脑袋,垂丝海棠终于开了两朵,紫荆也结束了沉默,还有刺果毛茛,球序卷耳,天蓝苜蓿……草地里原来星星点点的蒲公英,开始连点成片了,像是由单粒的星星长成一片星云。

③这些散落在草地里的朵朵小花,实在是太像星空了,盯着看久了,会觉得那些星星晚上在天空中轮值,白天就化成小朵的形状躲在草丛中看人间风景。那些幻化物形的故事中,真身和幻化之形也是从不出现在同一时空的,这是所有故事中最终让人识破的破绽。我们也确实没有同时看到过满天星斗和一地繁花,不是吗?所以,谁又能说这春天的铺天盖地里,就不会是草木的精灵们在天空和大地之间上演的昼夜不同的剧目呢。

④对于另外一些花草来说,在春天的铺天盖地里,它们会有被淹没的隐忧吗?

⑤刺果毛茛和小毛茛的花长得那么像,但刺果毛茛的花朵要大些,此时的叶是胖乎乎的低伏在地上,连花梗也是短的,是敦实和憨厚的;小毛莨则是细长的脖子和单薄的叶,是清瘦和怯生生的。球序卷耳常被人类误当作是繁缕,都是细和白的狭长瓣,连大小都差不多,但细看来,繁缕的花瓣是等距离地分布成一圈,球序卷耳的瓣却是两两一组,中间花蕊有两圈,像是孩子的画,细细的点点组成的两圈……它们是这样懵懂而专注地守着自己的基因密码,一根筋地长成自己的样子。

⑥当寻访海棠和紫荆的人群蜂拥而至时,他们中会有人默默地俯下身去看到它们是不一样的吗?这其实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知识,需要的只是一次安静的注视。

⑦在我们人类眼里,所有长在路边草丛的都是杂草,一棵杂草需要这么郑重其事地长成它自己吗?无论怎么专注,在这个世界里它们依然可能是面目模糊的——如果草们能感慨,它们会在某个瞬间质疑过这么认真的意义吗?

⑧城市一年一年在以清除杂草的名义来清理这个世界,在这样的清理中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野草”。剪除野草,种上某个优良品种的草坪,人们看起来那么需要整齐划一。只是,这个世界上已经有太多的面目模糊,在日益模糊中,我们也渐渐磨损了那一颗能注意到每一个生命与众不同的心。

⑨清明前的五天,薇已经开出很多种花来,白的素淡,玫红的明媚,还有一种白底细紫纹的开得乖巧可人。这个古老的物种,我们一看见它就迅速地想起记忆中各种零星的句子,它是伯夷叔齐耻食周粟,“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而食的薇,是《 》中那个思乡的戍边士兵眼中“薇亦柔止”“薇亦刚止”的薇……

⑩但除此之外,我们其实并没有看见它的历史——那些作为一种植物被写进它的叶蔓纹理间的沧海桑田,写在它为能在人类的不远处繁衍生息而不断对自己色彩和形态的调整中。在它守口如瓶的背后,真正应该让我们整冠敛容的,是一个物种在雨雪霜寒中前行时的一次次倒伏与妥协,在倒伏和妥协中等来的生机。在一棵薇的沉默不语面前,我们人类只在文字中寻找历史有时会显得过于fū yǎn。每个生命都是掌握着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秘密的,人类知道吗?

⑾后来在草地里看到一串奇怪的针形的叶,正在惊异间,忽又发现原来不是叶,是荠菜新长出的种子——它已经结籽了。

⑿如果花是薇的眼睛,它一睁开眼时,身边的荠菜就已经是籽实满满了。荠菜之前那个缀满星星般小花的青葱时节,它没有赶得上——作为一棵薇,它永远不可能赶得上,这是它的因缘。

⒀天地有自己的大时间,在这漫长的剧情中,我们不论何时出场,都可能赶不上它的前一段,也来不及等它的后一段。所以我们其实和草木的世界一样,交错过往才是彼此间的常态。这么说来,我们原本以为不能移动是一朵花的局限——因为不能走动,所以寻找和遇见在它们那里都成为不可能。现在看来,在时间的大幕之下,个体生命的行动力和空间的转换所能起到的作用其实是很有限的,很多时候并不能改变什么。我们用一生的时间走遍世界却未必真的能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们辛苦的奔赴常常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在生命的际遇中或者我们并不一定能比一棵草拥有更多的选择。

⒁在对草木的俯首里,一个人深深地感受到了内心深处的敬畏和不断生长出来的谦卑。

【小题1】请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小题2】第⑨段书名号中应填入的诗歌总集名是《___________》。
请写出第⑩中的词语fū yǎn___________
【小题3】选取一个角度,对第⑨段进行赏析。
【小题4】在写薇的过程中,为什么要插入第⑾段对荠菜的描写?
【小题5】下列对第⒀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天地间的舞台中,我们只能短暂出演。
B.花朵不能移动,我们遇见它们成为可能。
C.在时间中,我们生命的行动力极其有限。
D.我们若能遇见未知的自己,也并非常态。
【小题6】阅读文章的标题,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对草木的俯首”?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1250万美元的阳光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栋海边花园楼房里,住着一位孤单的老人贝蒂·哈里斯太太。她不愿去养老院,而唯一的亲人——侄子哈特已经一个月没来看望她了。
满屋的灰尘,每天只喝两顿稀粥,好久没见过明媚的阳光,贝蒂·哈里斯太太的生活渐渐陷入了绝境。她时常躺在床上叹息,感觉自己快油尽灯枯了。
一天下午,有人敲门。贝蒂吃力地爬起来,摸索着开了门。站在门外的不是侄子哈特,而是一个笑意盈盈的陌生女人。“太太,您好!我叫珍妮,和丈夫刚搬过来,住在您对面的楼里,以后请多多关照!”珍妮热情地自我介绍。
蓬头垢面的贝蒂冷漠地应了一声,随即关上了门。她对外界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是新邻居。因为她觉得自己可能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让贝蒂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珍妮又来敲门。“太太,能把您的窗户打开吗?我们想借点阳光。”珍妮委婉地提出请求。“我的窗户挡住你们的阳光了吗?”贝蒂有些生气,斜眼看着这个故意来找茬的珍妮。“是的,太太,您看,您的房子挡住了我家的窗户。如果您不开窗,我们的房子就照不到阳光。”珍妮无奈地摊开双手,笑意依然。
珍妮住的楼房低矮,只有借助贝蒂家的窗户才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之前的住户曾经找贝蒂交流过这些,可都被她冷冷地回绝了。但珍妮不一样,她笑容明净,性格温柔,言谈和善,令人怜惜。“哦,好吧。我行动不便,你自己进来开窗户!”贝蒂回头看看自家凌乱的房间,有些不好意思。“太太,如果您不介意,我来帮您收拾房间吧。”担心贝蒂不接受“施舍”,珍妮抢在了贝蒂前面补充道,“就当是对您借给我家阳光的回报。”
珍妮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把贝蒂的房间里里外外都拾掇得整洁如新,还让丈夫帮贝蒂修整了花圃。
看着透过火焰木树洒在窗台上摇曳的阳光,贝蒂眼里露出了少有的喜悦,原先萎靡的状态明显改变。“原来阳光也会跳舞,谢谢你!”她向珍妮表达了真诚的谢意。
珍妮看着脸上溢满阳光的贝蒂,会心地笑了。
一天早上,贝蒂喝了点粥,便坐在花园的木椅上晒太阳,珍妮走过来跟她聊天。
阳光下,贝蒂碗里剩下的一点粥越发显得清亮。珍妮有些难过,她稍思片刻,说道:“太太,我还想借下您的阳光。”“又有哪遮住您了吗,夫人?”贝蒂有些疑惑。“我和丈夫以前有个习惯,喜欢在阳光下用餐,您看我们家餐厅根本没有窗户,能借您的阳光用餐吗?”珍妮指了指自家的餐厅。
丈夫去世,亲人离弃,虽然住在宽大的房子里,贝蒂的世界却变得逼仄、灰暗,她拒绝见人,更是很久没有与人共餐了。珍妮的话像一团燃烧的火,瞬间温暖了她冰冷孤寂的心。“当然可以。”贝蒂爽快地答应了。
从此,在贝蒂家的花园,三个人沐浴着阳光,围着一个用树桩做的餐桌用餐。贝蒂终于不再只是喝粥,而是吃到了珍妮精心制作的美食。饭后,珍妮夫妇还会推着贝蒂到海边吹风,陪她聊天。
日子像春日的阳光一样惬意,贝蒂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还让珍妮丈夫教她下棋,有时逗逗珍妮家那只同样喜欢借阳光的小猫咪。
随后几年,珍妮每天都来“借”贝蒂的阳光,贝蒂也享受着“借”给珍妮阳光得来的幸福与温暖。2012年11月的一天,贝蒂沐浴着阳光,无憾地走完了一生,那年她95岁。
2013年3月的一天,一位律师找到了珍妮。“夫人,有份文件需要您签字。”律师递给珍妮一份遗嘱。“遗嘱?”“是的,这是哈里斯太太临终前立的。之前她财产的继承人是她的侄子哈特,后来改成您了。现在,她那栋价值1250万美元的房产就是您的了。”
贝蒂在遗嘱中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因珍妮馈赠了我和这房子阳光,我的全部房产由她继承,这是她应得的,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拥有它。
原来,阳光也是有价的,而且是高额回报,借出越多,回报越多,所以不要吝惜供给别人阳光。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向我们介绍了已快油尽灯枯的老人的凄凉处境,这为后文珍妮的出现以及“借”阳光做了很好的铺垫。
B.心理、神态描写是本文的主要特色,作者通过典型的心理描写烘托了独居老人贝蒂的形象,同时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C.最初,面对珍妮一次次无理请求,老人一次次地答应,这说明被逼入绝境的老人已经糊涂得不能分辨事情的好坏了。
D.小说主要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以及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来刻画了珍妮热情善良、聪明能干、拥有高贵品质的形象。
【小题2】小说中的哈里斯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阳光”一词在文本中多次出现,请分析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核电在我国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中国首部核安全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运行核电机组47台,居世界第三;在建核电机组11台,居世界第一。

核电重启背后是广阔的市场。银河证券分析师认为,机组密集投产,三代核电并网拉开帷幕,预计今年下半年国内核电项目开工进度有望加速。未来核电市场空间或将迎来动态的、持续的释放周期。

(摘编自《生态环境部:新核电项目正处前期准备过程中》,《上海证券报》2019年9月4日)

材料二

国内新建常规核电机组冰封已久,2019年有新的常规核电机组获批,标志着三年“零核准”后国内新建核电已按下重启键。继2015年核准8台新建核电机组后,2016年中国未核准新的核电项目,2017年内唯一开工的项目是中核集团位于福建省霞浦县的示范快堆工程,2018年国内新建核电项目再度出现“零核准”。以上核准开工节奏不仅远低于行业预期,也低于国家能局《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所提出的“年内计划开工6-8台机组”规划。

等待正式开工的福建漳州一期、广东太平顶一期共4台机组均采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这4台机组将成为中核集团与中广核集团“华龙一号”技术融合后的首堆工程。

(摘编自《三年“零核准”后国内核电破冰重启.福建漳州等项目获核准》,《澎湃湃新闻》2019年7月27日)

材料三

日本《东京新闻)9月3日发表文章称,中国正在向广域经济圈构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自主研发”的核电技术。

文章介绍,除了巴基斯坦在建的两座机组外,英国的布拉德韦尔核电站也确定将使用“华龙一号”技术。有关向南非和阿根廷出口核电技术的谈判也在进行中,“华龙一号”以法国技术为基础,由中国两家国有核电企业独立研发。文章称,“华龙一号”技术提高了反应堆的抗震性能,无论技术还是安全性能,都被置于达到发达国家最先进水平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的高度,而且据说建设成本不到欧美同等规模核电站的一半。

(摘编自《无惧外部杂音中国力推核电技术“走出去”》,《参考消息》2019年9月4日)

材料四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表示,中国自发展核事业以来,始终把保障核安全作为重要的国家责任,坚持以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和技术,在近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同类机组综合排名中,我国80%以上指标优于世界中值水平,70%以上指标达到世界先进值。2018年,12台运行机组WANO综合指数满分,世界领先。

刘华表示,在选址阶段及建设建造前应强化科普宣传,开展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确保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在核设施运行过程中,要及时公开核设施的安全状况。

刘华表示,中国积极参与交流与合作,签订了50多份核安全合作协议,与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新兴核电国家建立密切联系,加强专家交流技术合作、高层互访。同时,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开展与核安全相关的培训交流活动提供平台,分享中国的安全经验,以提升各国安全水平、安全能力。

(摘编自《以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和技术》,《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9月4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核电发展顺应市场需求,目前已运行及在建的核电机组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
B.中国到2019年才破冰重启核准项目,之前的三年内,没有核准任何新的核电项目。
C.从输出情况来看,中国核电的“走出去”战略既面向不发达国家,也面向发达国家。
D.“华龙一号”技术由我国自主研发,抗震性能、安全性能高,建设成本不足欧美一半。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16年至2018年我国核电核准及开工情况看,中国核电建设速度远低于其他国家,2019年起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B.中国已成为自主掌握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华龙一号”技术已成功研发、投入使用并向“-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
C.从《东京新闻)9月3日发表的文章看,巴基斯坦在建核电机组是“华龙一号”落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首站。
D.中国始终把核安全作为重要的国家责任,以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和技术,近年在WANO同类机组综合排名中优势明显。
【小题3】请结合材料,概括中国在核电安全方面做出的贡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工商总局在全国范国内开展“消费投诉公示”试点,是“互联网十政务服务”的新举措,是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和消费提示警示工作基础上,强化社会與论监督、推进消费维权社会共治的新探索。

对消费者来说,它打通了消费维权的事后救济和事先预防环节,使事前预防、事中投诉、事后救济成为一条完整的维权链,能增强消费者消费的安全感。这就像通过网上购物的好评和差评一样,增加了透明度,扩大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对商家来说,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扩大,一方面可以倒逼商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商家也可以通过消费投诉公示,更加精准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增加市场份额。

对监管部门来说,监管部门不仅仅受理消费投诉已经不行了,还要及时调查处理,并按法定处理程序和期限回复消费者,才能让消费者满意。否则,就会受到消费者和與论质疑。这又倒逼监管部门认真履责。同时,它又可以通过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助推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消费纠纷的源头治理,进一步构建消费维权的社会共治格局,营造安全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摘编自丁慎毅《“消费投诉公示”多赢促进公平》)

材料二:

2017年全国消费者投诉情况分析

服务大类

2016年(件)

投诉比重(%)

2017年(件)

投诉比重(%)

比重变化(%)

互联网服务

37791

5.78

162825

22.4

↑16.62

销售服务

38932

5.96

69397

9.55

↑3.59

生活、社会服务类

64685

9.9

6.415

8.31

↓1.59

电信服务

32451

4.97

27937

3.84

↓1.13

文化、娱乐、体育服务

11430

1.75

14536

2

↑0.25

邮政业服务

11343

1.74

10502

1.45

↓0.29

教育培训服务

6646

1.02

10338

1.42

↑0.40

公共设施服务

9508

1.45

8943

1.23

↓0.22

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

8496

1.3

8647

1.19

↓0.11

旅游服务

4500

0.69

4101

0.56

↓0.13

金融服务

3534

0.54

2679

0.37

↓0.17

卫生保健服务

2725

0.42

1507

0.21

↓0.21

保险服务

2788

0.43

966

0.14

↓0.29

 

材料三:

所谓消费投诉公示,是指工商或市场监管部门以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主流媒体、12315“五进”站点、“一会两站”、放心消费创建单位、社区、村委会等公示渠道为平台集中公示消费投诉信息,信息内容包括市场主体情况、监管部门受理的投诉量、调解成功率、投诉件洋情、对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查处和处罚信息、投诉热点问题、潜在消费风险等等。消费投诉是市场经营活动引发的维权行为、监督行为,与经营行为、市场活动、市场诚信、监管质量密切相关,堪称市场诚信的睛雨表,而消费投诉公示则是市场信用评价的一部分,对于完善社会征信评价机制、促进诚信守法经营、维护消费者权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摘自《北京青年报》)

材料四:

消费投诉公示,是从源头上减少消费纠纷的有效举措。一方面,有了这份名单,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卡,成为会员,或者作出其他消费决策前就可以参考,这个商家的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如何,是不是经常被投诉,投诉后处理态度是不是积极的,有没有其他风险,就不至于碰运气“盲选”。另一方面,一旦消费投诉会被公示,商家自然会绷紧弦,不敢轻易做出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举动,在处理消费投诉上也会更加积极,减少了发生消费纠纷的可能性。此外,公示消费投诉也能强化社会组织、與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促使经营者诚信守法。过去,消费投诉信息只有12315或者消费者保护组织内部掌握,每季度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投诉统计大多是很笼统的,商品投诉多少件、服务投诉多少件,细分下来,也只是家电业、电信业、网络服务等分别投诉多少件,极少对应到单个企业。对单一企业的投诉,除非是数量庞大到一定程度,引发社会关注,相关部门才会对外公布。从实际操作来看,消费投诉公示最合适的公示平台应该是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也就是俗称的“全国一张网”日均访问量1895.3万人次,日均查询量330.5万人次。

(摘编自佘颖《公示消费投诉利于减少消费纠纷》)

【小题1】下列关于消费投诉公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消费投诉公示能督促监管部门认真履责,有利于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安全舒心的消费环境。
B. 消费投诉公示是市场信用评价的一部分,对于完善社会征信评价机制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C. 消费投诉公示既能从源头避免消费纠纷,又能够强化社会组织、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
D. 从实际操作来看,消费投诉公示最合适的公示平台应该是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虽然细分了不同市场,但消费者只能了解不同服务大类分别投诉多少件,无法了解单个商家的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对消费决策帮助不大。
B. 材料二服务大类投诉量显示,与2016年相比,2017年互联网服务投诉量上升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大互联网服务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
C. 消费投诉公示可在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主流媒体、12315“五进”站点、“一会两站”、放心消费创建单位、社区、村委会等公示渠道进行公示。
D. 过去,消费者投诉的信息只有12315或者消费者保护组织内部掌握,没有做到对外公布,只有引发社会关注的,相关部门才会对外公布。
【小题3】消费投诉公示实施对消费者和商家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归纳。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上善若水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 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美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小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三句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B.都江堰的建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
C.李冰的修建方式十分原始,却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而现代的水利建筑却切断了鱼类洄游的线路,破坏了生态环境。
D.都江堰的建造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负载了百姓的希望与幸福。
【小题2】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小题3】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