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工商总局在全国范国内开展“消费投诉公示”试点,是“互联网十政务服务”的新举措,是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和消费提示警示工作基础上,强化社会與论监督、推进消费维权社会共治的新探索。

对消费者来说,它打通了消费维权的事后救济和事先预防环节,使事前预防、事中投诉、事后救济成为一条完整的维权链,能增强消费者消费的安全感。这就像通过网上购物的好评和差评一样,增加了透明度,扩大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对商家来说,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扩大,一方面可以倒逼商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商家也可以通过消费投诉公示,更加精准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增加市场份额。

对监管部门来说,监管部门不仅仅受理消费投诉已经不行了,还要及时调查处理,并按法定处理程序和期限回复消费者,才能让消费者满意。否则,就会受到消费者和與论质疑。这又倒逼监管部门认真履责。同时,它又可以通过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助推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消费纠纷的源头治理,进一步构建消费维权的社会共治格局,营造安全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摘编自丁慎毅《“消费投诉公示”多赢促进公平》)

材料二:

2017年全国消费者投诉情况分析

服务大类

2016年(件)

投诉比重(%)

2017年(件)

投诉比重(%)

比重变化(%)

互联网服务

37791

5.78

162825

22.4

↑16.62

销售服务

38932

5.96

69397

9.55

↑3.59

生活、社会服务类

64685

9.9

6.415

8.31

↓1.59

电信服务

32451

4.97

27937

3.84

↓1.13

文化、娱乐、体育服务

11430

1.75

14536

2

↑0.25

邮政业服务

11343

1.74

10502

1.45

↓0.29

教育培训服务

6646

1.02

10338

1.42

↑0.40

公共设施服务

9508

1.45

8943

1.23

↓0.22

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

8496

1.3

8647

1.19

↓0.11

旅游服务

4500

0.69

4101

0.56

↓0.13

金融服务

3534

0.54

2679

0.37

↓0.17

卫生保健服务

2725

0.42

1507

0.21

↓0.21

保险服务

2788

0.43

966

0.14

↓0.29

 

材料三:

所谓消费投诉公示,是指工商或市场监管部门以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主流媒体、12315“五进”站点、“一会两站”、放心消费创建单位、社区、村委会等公示渠道为平台集中公示消费投诉信息,信息内容包括市场主体情况、监管部门受理的投诉量、调解成功率、投诉件洋情、对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查处和处罚信息、投诉热点问题、潜在消费风险等等。消费投诉是市场经营活动引发的维权行为、监督行为,与经营行为、市场活动、市场诚信、监管质量密切相关,堪称市场诚信的睛雨表,而消费投诉公示则是市场信用评价的一部分,对于完善社会征信评价机制、促进诚信守法经营、维护消费者权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摘自《北京青年报》)

材料四:

消费投诉公示,是从源头上减少消费纠纷的有效举措。一方面,有了这份名单,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卡,成为会员,或者作出其他消费决策前就可以参考,这个商家的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如何,是不是经常被投诉,投诉后处理态度是不是积极的,有没有其他风险,就不至于碰运气“盲选”。另一方面,一旦消费投诉会被公示,商家自然会绷紧弦,不敢轻易做出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举动,在处理消费投诉上也会更加积极,减少了发生消费纠纷的可能性。此外,公示消费投诉也能强化社会组织、與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促使经营者诚信守法。过去,消费投诉信息只有12315或者消费者保护组织内部掌握,每季度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投诉统计大多是很笼统的,商品投诉多少件、服务投诉多少件,细分下来,也只是家电业、电信业、网络服务等分别投诉多少件,极少对应到单个企业。对单一企业的投诉,除非是数量庞大到一定程度,引发社会关注,相关部门才会对外公布。从实际操作来看,消费投诉公示最合适的公示平台应该是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也就是俗称的“全国一张网”日均访问量1895.3万人次,日均查询量330.5万人次。

(摘编自佘颖《公示消费投诉利于减少消费纠纷》)

【小题1】下列关于消费投诉公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消费投诉公示能督促监管部门认真履责,有利于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安全舒心的消费环境。
B. 消费投诉公示是市场信用评价的一部分,对于完善社会征信评价机制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C. 消费投诉公示既能从源头避免消费纠纷,又能够强化社会组织、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
D. 从实际操作来看,消费投诉公示最合适的公示平台应该是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虽然细分了不同市场,但消费者只能了解不同服务大类分别投诉多少件,无法了解单个商家的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对消费决策帮助不大。
B. 材料二服务大类投诉量显示,与2016年相比,2017年互联网服务投诉量上升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大互联网服务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
C. 消费投诉公示可在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主流媒体、12315“五进”站点、“一会两站”、放心消费创建单位、社区、村委会等公示渠道进行公示。
D. 过去,消费者投诉的信息只有12315或者消费者保护组织内部掌握,没有做到对外公布,只有引发社会关注的,相关部门才会对外公布。
【小题3】消费投诉公示实施对消费者和商家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归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21 03:15: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一片晚霞的消失

阿 舍

我必须小心对待我生活里的诗意。比如,眼前的这片晚霞,面对它的时候,我不应该轻易地抒情。但是我还是描述一下它吧,我力求对它的描述接近于宁静,而非抒情。

这是八月山区的傍晚,远处的山峦形成一个辽远的背景,地势由高而低,开阔舒缓。一条河流同时从这里经过,它并不汹涌,也不浑浊,它的河岸以及河滩都是光滑白净的鹅卵石,它浅浅细流,是这片开阔的背景上一处柔软的记忆。晚霞给这个场景带来了绚丽,山区的云层向来诡异,天使可以迅速狰狞,雄伟可以顿时委顿,只是晚霞,自始至终的圣美,红润,深阴,金黄,河流为它幻化成一条悠长的七彩碎片。

此时河岸上有一个懦弱的男子,他是一个喜欢抒情的男子。河岸上的草地开满细碎的野花儿,那片晚霞的红润鼓动着他的胸膛,每当这样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扯开嗓子“漫”起花儿。他唱得真好,十里八乡都知道他的名气,他从一个年轻的后生唱到脊背已经弯曲的老汉,他的花儿越唱越悲凉。可是今天,他拒绝歌唱,他倔强地不开口。我看见他的嘴唇在抖动,他不敢抬头多看一眼那片晚霞,他羞愧地低下头,扛起硕大的一捆青草,朝着晚霞的反向走去。我知道他已经很久不唱了。他的脊背不是被青草压弯,更像是来自于声声的责骂和抱怨。除了唱花儿,他一无所长。他娶了媳妇,养了孩子,但家境贫穷。他不是一个好劳力,他的力气都用在了“漫”花儿上,母亲、妻子和孩子都因此而鄙视他,怨恨他。他娶了媳妇,还在山上“漫”花儿,那些挑逗的花儿,唱得村子里的姑娘也红了脸,姑娘们爱听,但他遭受痛斥。他真的一无所长,臂膀的肌肉始终比不过乡邻的汉子,他不会做地里的活儿,整日“漫”在花儿的妄想里。后来他去了镇上,他来到镇文化站,告诉站里的干部,他会唱花儿,他的花儿是最好的,他可以代表镇上唱,代表市里唱,代表他的民族唱,他的条件是每月一百元的生活费。他说他有了这笔生活费,他的家人就可以放过他,不再责骂他,他可以整天地唱了。文化站的干部说没有钱给他,让他回去了。后来他又跑到了旅游景点,但是很快被辞退,大家说,他的花儿总是悲戚感伤,总是让客人心绪不佳。事实上真是如此,那些欢快的唱得姑娘们脸红的花儿,他已经没有心境再唱出口了。他回到了家乡,从此失声。

山区八月的晚霞红火诱人,生活里我时常想记住这样一些美景,朴素的,纯净的,那一刻,虽然我再三劝说自己,但还是固执地认为消失在这样一片晚霞里是一件十分值得怀念的事情。于是我面对它,闭上眼睛,虔敬地镌刻它,它无限展开,直到山那边传来了花儿声:“尕妹妹是牡丹花院子里长,哥哥是空中的凤凰,旋来旋去没妄想,吊死在牡丹的树上……”我在镌刻它的时候,其实心里已经充满感伤,因为我如此固执地想到镌刻,一定是知道了我将要面对的消失。歌声的消失,或者晚霞的消失。

【小题1】从全文看,本文以“一片晚霞的消失”为题,有什么寓意?
【小题2】第三段描写了一位民间歌手的形象,请分条概括这位歌手艺术人生的主要历程。
【小题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说“对生活中的诗意”“需要小心地对待”,表露了作者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重和下文那位“民歌手”的敬意。
B.文章第2段对晚霞及其背景的描写紧紧抓住了“宁静”的特点,从而与第1段的有关暗示构成内在联系。
C.第2段描写晚霞的美丽是为了烘托民歌手的美好形象。
D.第3段说那位民歌手“他真的一无所长”,是为了揭示他终于“失声”的根本原因。
E.结尾处叙述“山那边传来了花儿声:‘尕妹妹是牡丹花院子里长,哥哥是空中的凤凰,旋来旋去没妄想,吊死在牡丹的树上……’”是说民歌手又恢复了歌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乡居得静 五谷养人
胡忠伟
初见陈忠实,还是在1996年咸阳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的一次“双休日文学讲座”上。陈忠实穿一件褐色夹克,典型的关中汉子打扮,朴素而整洁。一开讲,他地道的陕西土话,像普通的农民一样句句朴实,叫人打心眼里赞赏。
陈忠实话少,不会客套,他说话几乎不用形容词,偶尔一两句玩笑话,会逗乐在场所有人。别人拿他开玩笑时,他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上,会现出憨厚的一笑。他生活简单、沉静,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创作上;他语言简朴,却总能一语中的。对人生的感悟,他可以用最简单直观的语言来描述:“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锅盖。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所以,馍就生了。”
1965年初《西安日报》发表了他的散文处女作,编辑先生写来一封信,说他的散文比诗好,建议先写散文,然后触类旁通。陈忠实受到启发,集中写散文,连发了七八篇。1973年陈忠实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以后就每年一部。
1992年接人民文学出版社高贤均信,得知长篇小说《白鹿原》即将出版,并有高度之议,他流泪了。后来,这部小说果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版本数种,行世百万册之余,为其它众多艺术形式所使用,计有广播、绘画、泥塑、秦腔、话剧、舞剧等,翻译为日本语、韩国语、越南语。而以陈忠实小说做学问的专家也不在少数,这正是他沉静写作的开花结果。
陈忠实是一个从中国社会最底层奋斗出来的作家,他常爱说的一句话是踏过泥泞五十秋”。一个“踏过泥泞”,概括了他几十年深刻的生活阅历和生命体验。
《白鹿原》获奖后,陈忠实及时回到了乡下,他避开了热闹和喧哗,在沉静中积蓄着创作的力量,“在锻炼自己承受痛苦的心理能力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成就我的艺术理想,也成就我的人生理想。”
“我现在又回到乡下祖居的老屋了。老屋是一种心理蕴藏。……我站在我村与邻村之间空旷的台地上,看‘三九’的雨淋湿了的原坡和河川,绿莹莹的麦苗和褐黑色的柔软的荒草,从我身旁匆匆驰过的农用拖拉机和放学的娃娃。粘连在这条路上倚靠着原坡的我,获得的是宁静。”在一篇散文中陈忠实这样自陈心迹。这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一种心理状态。宁静,从容,甚至还有一些悠闲。
对待名利,陈忠实直言不讳:“毋需讳言,我向来不说淡泊名利的话。我希望有中国作家包括陕西作家能出大名,大到让世界都能闻其名而赞叹,当是我的国家我的民族我的家乡的大幸。再说利,作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劳动赢得酬报……是为正道,有什么可指责的呢!要求喝着玉米糁子就着酸菜的作家‘淡泊’名利,缺乏人道。”
尽管现在陈忠实已达到“小康”,但他仍保持着先前粗茶淡饭的生活习惯和节俭美德,就连一般人弃之不要的芹菜叶、老莴笋叶,他都舍不得丢。他不贪大鱼大肉,早上泡馍加稀饭,或馒头玉米粥。中午米饭,一素一荤加一汤。晚上面条或与中午雷同,但必须喝酒,得加点花生米、酥胡豆之类的下酒菜。他常说:“生活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如果一味地向高标准看齐,就会消磨自己的意志。粗茶淡饭、五谷杂粮最养人,衣着朴实最惬意。”
陈忠实习惯白天写作,晚上休息。他尊重身体的生物钟,起居有常。他信奉动静结合,动则坚持晨练,静则恬淡虚无,抱本宁神,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写作时,当顺畅地写到一定字数的时候,陈忠实便奖励自己去轻松娱乐一下,要么听秦腔,要么找知己聊天,要么找人“杀”一盘象棋。
2000年腊月,陈忠实及一批文艺家应邀去外县采风。晚上休息时,主人问明日何时起来,陈忠实随口说:“睡觉睡到自然醒吧。”第二天,主人求他写字,就要他前一晚说的“睡觉睡到自然醒”,陈忠实显得有些踌躇。这句话虽然俗些,但细细一想,很有一些意思,有顺乎自然、自然而然的意味在,也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意思在,人要的就是这样的状态,大有哲理。
【小题1】指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他常爱说的一句话是“踏过泥泞五十秋”。
【小题2】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写陈忠实的?请简要概括并各举一例。(5分)
【小题3】文章题目“乡居得静五谷养人”中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认识。(6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简称5G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被称为是一种“量子跃迁”,与3G到4G的渐进变化截然不同。在5G网络覆盖下,下载一部分辨率达到4K的电影,理论上不超过18秒,但速度带来的不仅是量变。未来的新闻故事会根据时间、读者所在地提供交互性、沉浸性的3D流媒体影像,让读者身临其境地看新闻。5G将给“增强现实/混合现实”(AR/MR)技术带来新生。只有5G的速度能让这种技术走出体验区,形成产业规模。5G最显著的特点是低时延和高可靠,即在任何环境下都表现稳定。5G网络让医生在“混合现实”工具的帮助下完成精准的开颅手术,这种科幻般的技术只能在5G时代实现,原因正是5G信号“不断片”。5G网络每平方公里可支持100万台设备。过去30年网络将人连接起来,接下来30年会将物连接起来。5G会引发一场大幅改变生活方式的革命,这也是各国推动部署5G的重要动力。

(摘编自王超《5G时代将引爆哪些颠覆性场景》,《科普时报》2019年3月29日)

材料二:

中国的移动生态系统在2018年为中国经济创造了5.2万亿元(7,500亿美元)的附加值,相当于2018年中国GDP的5.5%。预测2025年中国5G连接数量将达到4.6亿,超过北美和欧洲的总和,位列全球第一。中国的移动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融合和现代化的主要引擎。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中国超三分之二的移动连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目前,77%的连接运行于4G网络,4G的普及率将在未来几年达到顶峰,并随着消费者转向下一代移动服务后逐步下降。



(摘编自GSMA(全球移动通讯系统协会)《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2019》)

材料三:

“中国政府已将5G放在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对5G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并进行了全面部署。面向未来,中国和全球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模表示。

调查机构预测显示,到2025年5G网络将在全球111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商用。中国与美国、日本一起成为全球前三的5G大国。届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在内的四个经济体将占据全球70%的5G市场,拥有9亿多用户。同时,巨大的5G市场将带动整个信息产业链发展。业内人士指出,2019年至2025年将是5G网络主要建设期,基站、天线等核心硬件市场需求有望爆发。芯片、电子元器件、软件、智能硬件等领域也将进入快速升级阶段。更为重要的是,5G商用还将极大促进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数字化转型。这意味着在5G网络环境下,超高清视频直播、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裸眼3D等高速率应用将得以实现。5G商用将有力推动远程医疗、工业控制、远程驾驶、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多种应用走进人们的生活,使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摘编自王萌《5G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5月4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0~2018年,我国独立移动用户总数呈总体递增态势,截止到2018年,我国拥有的独立移动用户数量占总人口的82%。
B.到2018年,我国独立移动用户普及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后续增长空间相对变小,2019~2025年,我国独立移动用户数量增速将明显放缓。
C.预计2020~2025年,我国5G人口覆盖率与采用率将持续增长,到2025年底,我国5G连接数量将达到4.6亿,位列全球第一。
D.未来几年,我国4G普及率将达到顶峰,4G、5G网络会长时间并存,因为我国超三分之二的移动连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且都运行于4G网络。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5G所带动的相关技术领域的更新换代,将有力地促进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数字化转型,引发社会生活方式的革命。
B.5G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顶峰,已成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的焦点,各国都在加紧推动部署5G计划,到2025年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实现5G商用。
C.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与美日欧三个经济体共同占据了5G市场的大多数份额,拥有9亿多用户。
D.5G使“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将推动远程驾驶、智慧家居等应用走进人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
【小题3】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5G的特点及其发展意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城南旧事》(节选),回答下题。

英子笑嘻嘻地往回走了。

校门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缭绕着。三个童子军拿着棍子把着大门,维持着秩序,来宾络绎进去。英子的爸爸妈妈一同来了。

学校礼堂里。四角交叉挂着万国旗,台上,正中悬挂着孙中山像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对联,上面是“天下为公”的匾额,三十来个少年排成三行,一位老师捧着一盘系着红绸带的毕业证书站在前面,校长走上前来拿起一卷毕业证书。

校 长:本届毕业第一名学生xxx。

一个眉目清秀的少年出列走到校长面前一鞠躬。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打扮成小麻雀同参加游艺节目的同学们坐在一起,她鼓着掌回过头去望着来宾席,看到爸爸妈妈已经坐在那里。妈妈也看见她了,她举起一个苹果向英子示意, 英子就过来了。这时正好那个考第一名的学生从台上下来,回到座位上去,他好像听到有人叫他,回过头去,走到来宾席旁。英子看到那个在草堆里认识的人笑嘻嘻地伸出手来,从学生手里接过了那份用红绸带系着的毕业证书。

爸 爸(对英子说):你以后也要考第一名才好,你看他爸爸多喜欢。

英 子:不是他爸爸,是哥哥。

后景里,拿了毕业证书的小学毕业生陆续走回自己的座位。

英 子:我们的节目快开始了。

妈 妈:快走吧,别误了事。

英子离开了来宾席。奏着《麻雀和小孩》的风琴声嗡嗡地响了。

台上,刘平扮着小孩,他唱着“小麻雀呀,小麻雀呀,你的母亲,哪里去了?”

英子扮的小麻雀上台了,那块缀着小铃儿的淡青色包头纱,系在小拇指上当翅膀,随着她的跃动,发出很好听的声音。

英子的爸爸妈妈高兴地看着台上的英子。

那个厚嘴唇的人眼睛也盯着英子,认出了就是在草堆里认识的那个姑娘。

闪入一个画面:

英子: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挺难分。

厚嘴唇的人的脸上呈现出一副惭疚和尴尬的神情,目光落了下来。

草堆里。

那个厚嘴唇的人双手支着下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英子站在他面前。

厚嘴唇的人:小英子,我问你,昨天你有没有动过这包袱?(英子摇摇头)我想着也不是你,要是你倒好了。

英  子:不是我,我也搬不动那块石头。

厚嘴唇的人:这地方我不能久呆了,你明白不?(拉过英子的手)往后你不要再到这儿来找我了。小妹妹,我忘不了你,又聪明,又厚道,咱们也是好朋友一场哪!

英  子:你今天好像特别不高兴,你昨天看到你弟弟的文凭多高兴。

厚嘴唇的人(苦笑着,拍拍英子的肩膀):回去吧,小英子,这两天别再来了。

英 子:你还有故事没跟我讲呢。

厚嘴唇的人:过些天一定讲。

英 子:再见,叔叔。

英子从断垣爬了出来,刚往前走了几步,对面碰见了那个戴草帽的人,英子朝他看了一眼,他好象没有看到英子。英子又看到他后面还跟了两个穿黑衣服的警察,一直往空地那边走去。

英子站在自家门口发着愣。画外,群杂声:

“都在看什么?”“看捉贼,”贼在哪里?”“就在里边,快出来了。”

断垣前围了不少看热闹的人,家家户户的门口也都站满了人。英子向空草地那边望去。

一群人过来了,那个厚嘴唇的人低着头,他的手被捆上了白绳子,一个巡警牵着, 一个巡警抱着那个油布包袱。戴草帽的人跟在后边。

英子的脸故意藏到妈妈身背后去了,她不愿意看。画外,群杂声:

“这小子不像做贼的样,好人坏人真看不出来了。”

“就是那个便衣破的案,他在这里憋了好几天。”

“说是一个小姑娘给他引的路才破的案。”

街上的人渐渐散去了,只剩下打糖锣的老头儿歇在那里打锣,可是没有一个孩子买糖吃。胡同显得分外寂静。

小学校的课堂里。

秋天了,窗外的落叶吹下来,落到了教室里,落到了林英子的课桌上。韩老师踏着风琴,小学生齐声唱着“长享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林英子一边唱,一边落下了泪珠。

韩老师走到英子身旁。

韩 老 师:为什么哭?

英  子:我没有哭,我每次唱这支歌,眼睛都会发酸,眼泪就掉下来了,管也管不住。

韩老师点点头,拍了拍她的肩膀,走开了。

【小题1】剧本《城南旧事》反复引用李叔同的《送别》歌曲,试分析其作用。
【小题2】试分析“厚嘴唇的人”这一人物形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飞天归来“交答卷”
昨天,“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员公寓公开亮相。“今天,我们向祖国和全国人民交答卷来了。飞赴太空前,我们曾庄严承诺,请祖国放心,请全国人民放心。如今,我们实现了承诺。”指令长景海鹏说。这是11月18日返回地球后,两位航天员首次讲述33天太空飞行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据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两名航天员返回北京后进行了3周的隔离恢复。目前,他们身体重力再适应进展顺利,各项生理指标恢复符合预期目标。隔离恢复期间,航天员中心采取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监医保措施。航天员恢复情况表明,这些措施科学有效。隔离恢复期结束后,两名航天员将进行为期1个月的疗养,促进身体全面恢复。
景海鹏:陈冬太棒了 没出现一点失误
景海鹏是我国唯一一位三度飞天的航天员。他说,由于工程技术上的不断提高,这次飞行提供了更加舒适完善的工作生活环境。与自己曾执行过的“神舟七号”、“神舟九号”飞行任务相比,这是“一次真正享受和体会失重的飞行任务”。
景海鹏说,以前看不到新闻联播和体育节目,吃饭也只是为了保证营养。而这次飞行,不仅能看到各种电视节目,还能享受到各种美食。“一边吃饭,一边听音乐、看电视,让我们的身心状态非常好。”“红烩排骨、香芋蹄筋,什锦蔬菜……”说起为这次太空之行准备的美食,景海鹏如数家珍,“不仅能吃饱、能吃好,还能点菜。”景海鹏说,5天不重样的菜谱,让他想吃什么,就点什么。其中雪菜兔肉就是他的最爱。
他在保证工作之余,专门抽出时间来欣赏和拍摄舷窗外的地球美景。在飞船上升段时,景海鹏看到了太空与地球之间形成的一道漂亮的天地线,“已经四年没有欣赏到这么美的景色了,当时心情很舒服。”景海鹏说。
“陈冬表现太棒了,如果满分100分,我给他硬邦邦的100分。”景海鹏说,陈冬把地面上教员所教的东西,都运用到天上去,没有出现一点失误。
陈冬:难忘的经历 幸运的旅程
对于第一次执行任务的陈冬来说,难忘的经历实在太多。第一天太空飘移,第一次种菜、养蚕宝宝,在太空中看祖国壮丽山河……第一次真正的失重感觉,陈冬记忆犹新。“不知道怎么用劲,只要稍微一使劲,就容易过。”他说,刚开始,每走一步都需要找束缚器,后来慢慢适应了失重环境。“我也开始享受失重,还自创了很多姿势,如翻跟头、转圈等。”
陈冬觉得,能和景海鹏组成乘组,非常幸运,心里很踏实。任务期间,景海鹏在方方面面都非常照顾自己。“从一进船,就告诉我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平时也经常嘱咐我多休息。”让陈冬感动的是,运动时,景海鹏看到他流汗了,总会递上毛巾,甚至会把加热好的水递到他嘴边。工作中,景海鹏又是严格认真的,一次做不好就继续做,直到拿到满意的数据才行。
太空跑步的诀窍:仰起头
33天的太空之旅,航天员参与的在轨试验和实验有38项之多。每一项,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跑台束缚系统技术验证就是其中一项。景海鹏说,第一次,别说跑,走都走不成样。那天晚上,景海鹏对陈冬说:“如果不成功,咱们回去可没法向科研人员交代。”
第二次,景海鹏和陈冬开始相互观察,寻找技巧,慢慢地可以走上几步了,但远远没有达到能跑起来的要求。这让他俩压力更大了。
第三次刚开始,景海鹏还是没办法跑起来。“可以理解,不能原谅。”有些无奈的景海鹏一边走着,一边仰着头对陈冬说。就在这一仰头的瞬间,景海鹏突然感觉到自己能跑起来了。突如其来的感觉,让他明白了通过头部可以调整重心。“速度越大,头需要往后仰的角度越大。”慢慢地,他走了起来,然后加快跑了起来,最终验证成功了。到了后半段,他和陈冬甚至可以双臂展开、抱着头、背着手,变换各种姿势地走或者跑。“第四次,我们完全可以像在地面上使用跑步机一样,非常轻松自如地跑起来。”景海鹏说。
  (2016-12-08《北京晚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陈冬能够把地面上教员所教的东西,没有一点失误地运用到天上,为此景海鹏对他非常满意。
B.景海鹏和陈冬在33天的太空之旅中,完成了需要参与的38项在轨试验和实验,连很难的跑台束缚系统技术验证都顺利攻克了。
C.此次航天飞行对于三度飞天的景海鹏和第一次执行任务的陈冬来说,有着不同的感受:景海鹏觉得是一种享受,陈冬则一直非常紧张。
D.这次太空之旅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不仅可以看新闻联播和体育节目、吃美味的食物,还可以翻跟头、转圈。
【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的小标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前两个小标题提示读者写作的对象分别是景海鹏与陈冬,最后的小标题概括了二人摸索太空跑步方法的内容。
B.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倒金字塔”式的结构,从景海鹏、陈冬亮相开始说起,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想要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太空生活。
C.在太空工作中严格认真,队友之间相互配合,对待实验反复尝试,都是景海鹏与陈冬完成任务的主观原因。
D.本文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对两人练习太空跑步的重点描写,给读者以现场感,增强了新闻的文学性。
E.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这篇报道的刊发距离景海鹏、陈冬公开亮相只有一天,体现了新闻及时迅速的特点。
【小题3】这则报道的第二段属于新闻的哪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