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摘自《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材料二:

2018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33609亿元,比上年增长4.0%。海洋捕捞产量持续减少,近海渔业资源得到恢复。全年实现增加值4801亿元,比上年下降0.2%。海洋生物医药研发不断取得新突破,引领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413亿元,比上年增长9.6%。受国际航运市场需求减弱和航运能力过剩的影响,造船完工量显著减少,海洋船舶工业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全年实现增加值997亿元,比上年下降9.8%。海洋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海洋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比上年增长4.2%,海洋交通输业全年实现增加值6522亿元,比上年增长5.5%。滨海旅游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6078亿元,比上年增长8.3%。

(摘编自《自然资源部:201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万亿元》,2019年4月11日“快资讯”)

材料三: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海洋生物医药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增加值由2007年40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385亿元,增长了近十倍,行业复合增速超过25%,而整个海洋产业产值复合增速不足13%,海洋生物医药已成海洋经济最亮眼的发展领域。虽然我国海洋资源丰富,但由于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且许多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相对匮乏难以大量采集,一些海洋生物活性成分化学结构奇特,难以人工合成,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不断提高,未来海洋医药市场将迎来较快发展,行业竞争将趋于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拓展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将有利于其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伴随着蓝色经济热潮的兴起,山东、广东等沿海各省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的投入,将其作为蓝色经济的增长点去加速推动。如:进入山东省“四新一海”战略的新医药产业,将重点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追踪国际生物技术发展趋势,采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高新技术和现代合成技术,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

(摘编自《2018年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海洋生物医药成为最亮眼的领域》)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自2014年至201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连年增长,2018年超过80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3%。
B.自2014年至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年陡降,但是均保持在9%以上。
C.2018年,我国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中,居于首位的是滨海旅游业,接近一半;其次为海洋交通运输业,超过两成。
D.2018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增加值尽管在海洋产业增加值总构成中所占比例最低,但发展迅速,最为亮眼。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33609亿元,比2017年增长4.0%,增长步伐稳定。
B.2018年,我国海洋渔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801亿元,尽管比上年下降0.2%,但近海渔业资源得到恢复。
C.2018年,我国海洋船舶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997亿元,比上年下降9.8%,原因在于国际航运市场的需求。
D.2018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比上年增长9.6%,而2007年至2017年,行业增加值增长了近十倍。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发展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的措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2 09:44: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受“利奇马”影响,上海风雨影响开始显现。9日18时,上海从防汛防台Ⅲ级应急响应升级为II级应急响应。记音从上海市防汛办获悉,此次台风影响预计将超过去年3次台风正面登陆的影响。截至15时,上海已撤离1万余人。

上海各行各业严阵以待。铁路上海站各站区准备了充足的应急储备物资,包括草包、沙袋、雨衣、雨鞋、应急照明器具及抽水泵等。车站加强了对各站站房屋顶排水管沟的清理、疏通,做好站区停放列车的防溜措施,加强对现场的安全巡视,及时掌握各类设备运行情况。针对列车停运,各站加开退票窗口,应对退票高峰,同时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及时发布列车调整信息,引导旅客安排行程。随着“利奇马”逼近,东航迅速进入抗台保障的备战状态。启动应急预案,科学研判台风对航班运行的影响,优化调整航班编排,多策并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保障旅客出行。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关于台风的命名、除名问题,很多人都有疑问,台风的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会被除名?除名意味着什么?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台风的名字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提供,每个成员提出10个名字,总计140个名字循环使用。而台风命名表上的名字并不是“终身制”,当一个台风造成某个或多个成员国(地区)的巨大损失,遭遇损失的成员国(地区)可以向台风委员会提请将该台风除名。一旦除名,则由该名称提供者,重新提交新名称补缺。

例如给我国造成重大损失的2014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2016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它们都因为破坏力巨大,被正式除名,这些名称将成为这些“罪大恶极”台风的专属名称。

石妍介绍,截至目前,台风命名表上被除名的共有45个,其原因也并不都是台风“罪大恶极”。比如2000年台风委员会第33届会议中,泰国提供的“翰文”被印度气象局以宗教因素为由反对,最终未被使用,由“莫拉克”替代:2015年第47届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韦森特”遭到除名,并由“兰恩”取代,其除名原因是与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命名表产生同名冲突。类似的例子还有“库都”“欣欣”“婷婷”等。

1949年以来登陆华东台风排行榜

排名

年份/编号

名字

登陆地点

登陆风速

1

1956/无编号

Wanda(温黛)

浙江象山

65m/s(超强台风)

2

2006/0608

Saomai(桑美)

浙江苍南

60m/s(超强台风)

3

2019/1909

Lekima(利奇马)

浙江温岭

52m/s(超强台风)

4

2016/1614

Meranti(莫兰蒂)

福建厦门

52m/s(超强台风)

5

1953/无编号

Nina(妮娜)

福建晋江

50m/s(强台风)

6

1980/8015

Percy(珀西)

福建漳浦

50mn/s(强台风)

7

2005/0515

Khanun(卡努)

浙江台州

50m/s(强台风)

8

1958/无编号

Grace(葛瑞丝)

福建福鼎

45m/s(强台风)

9

1966/6614

Alice(爱丽丝)

福建罗源

45m/s(强台风)

10

1985/8510

Nelson(纳尔逊)

福建长乐

45m/s(强台风)

11

2004/0414

Rananim(云娜)

浙江温岭

45m/s(强台风)

 

材料三:

台风灾害主要是在台风登陆前和登陆之后引起的。台风引起的直接灾害通常由三方面造成:一是狂风。台风风速大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逸230公斤。因此台风大风及其引起的海浪可以把万吨巨轮抛向半空拦腰折断,可把巨轮推入内陆;也足以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特别是在建筑物没有被加固的地区,造成的破坏更太。大风还可以把杂物吹到半空,使户外环境变得非常危险。

二是暴雨。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中可降下100一300毫米,甚至50O一800毫米的大暴雨。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

三是风暴潮。当台风移向陆地时,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海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如果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能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等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另外台风的这些灾害极易诱发城市内涝、房屋倒塌、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摘编自《中国气象报}I》)

材料四:

最近30年,登陆台州的台风,数8923号台风、97ll号台风、0414“云娜”台风和此次“利奇马”台风这四个威力最大,破坏力最强。纵观这30_年,超强台风凶悍依旧,但防台成果今远胜昔。

经济发展、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使得全社会防台能力大大增强。与9711号台风和“云娜”台风袭来时相比,台州海塘坝固若金汤,“防台型”民居鳞次栉比,饶是“利奇马”风速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极值,但台州未发生大面积倒房现象,狂风裹挟的海浪始终未能涌入堤内贻害家园。

过去人们对游移路径捉摸不定的台风,囿于气象科技水平不高,难以做到精准预报。但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和气象科技进步,我们对台风生成和移动速度、路径,已可精确到分秒和公里。对特定某一个台风活动规律了如指掌,十分有利于我们科学、高效防御台风。

台风,作为杀伤力巨大的自然灾害,所涉的地区,每一个人都难以置身事外。防台意识和行动。绝不只是政府部门和防汛防台指挥部的事,更是全社会芸芸众生自保和利他的义务和天职。非常时期,面对来犯之强敌,特定区域的人们,务必众志成城应对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转移险段群众,躲避强风器雨保安全,就成为人多势众的集中大行动。

(摘编自《台州日报》)

【小题1】下列对台风“利奇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表明,过去一年台风3次正面登陆对上海的影响,无法超过“利奇马”此次登陆对上海造成的影响。
B.在“利奇马”的影响下,东航正因为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保障旅客出行。
C.根据材料二,“利奇马”作为今年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台风,对我国华东地区造成严重灾害,“利奇马”将被我国除名。
D.根据登陆风速,“利奇马”成为今年以来登陆我国华东地区最强的台风,同时跻身建国以来登陆浙江最强台风前三位。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兰蒂”被除名是由于其造成过巨大损失,“翰文”是因为涉及宗教,“韦森特”是因为与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命名表产生冲突。
B.虽然有140个名字供台风循环使用,但是并不代表这140个名字是“终身制”的,有些名称会因为某些原因而不再被人们使用,即被除名。
C.台风所引起的直接灾害,通常是由其风速高、降雨量大、导致潮水猛涨等造成的,并且这些直接灾害还极易诱发其他次生灾害。
D.最近30年,随着海塘坝、“防台型”民居等城乡基础设施的完善,浙江台州地区的防台能力显著增强,大面积倒房现象鲜有发生。
【小题3】根据材料,谈谈应该如何做好台风灾害的防范工作。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7年7月27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276个特色小镇名单,加上2016年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127个,目前全国特色小镇一共403个。

特色小镇产业类型占比图

特色小镇最多的十个省份数据

材料二: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官方说法,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近年来,不少地方积极稳妥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涌现出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但是,一些地方的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却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有些地方甚至还存在着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的苗头。

为此,2017年12月4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要控制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数量,避免分解指标、层层加码。统一实行宽进严定、动态淘汰的创建达标制度,取消一次性命名制,避免各地区只管前期申报、不管后期发展。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目前有六种特色小镇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一是增加政府债务风险的,政府举债建设而加重债务包袱的;二是“假小镇真地产”项目,房地产化倾向严重的;三是简单堆砌和碎片化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引导的;四是内容重复、形态雷同、特色不鲜明和同质化竞争的;五是脱离实际照搬照抄,另起炉灶、大拆大建的;六是挖山填湖、破坏山水田园,破坏生态的。

(摘编自《面临优胜劣汰,特色小镇如何创新发展》,2018年3月30日《中国商报》)

材料三:

特色小镇不是越多越好,盲目发展潜藏风险。有关部门测算,一座面积1-3平方公里的特色小镇,投资要几十亿元。跟风上产业,市场风险不小,一旦产业有闪失,会让地方背上沉重的包袱,加大债务风险。前些年,一些地方发展食用菌、苗木产业,一哄而上后产能过剩,“菇变草”“苗变草”,这样的教训应该引以为戒。另外,有的地方“假小镇真地产”,加大了房地产库存,可能重蹈“摊大饼、造新城”的覆辙,让造出的新镇变“空镇”。

特色小镇重在“特色”。不管是产业小镇、文化小镇、体育小镇,个性化才有竞争力、生命力。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要管住一哄而上、拔苗助长的冲动。特色小镇先发地浙江,率先出台了评定标准,启动特色小镇优胜劣汰机制,对不合格的地方“摘牌”。各地也应加快建立特色小镇退出机制,严控数量,提高质量,避免“争个帽子睡大觉”现象。

特色小镇是人的宜居宜业小镇。建设特色小镇是一个发现、挖掘特色资源的过程,如何让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是一个新课题。不能把城市文化、城市建设思维强加到小镇上,挖山填湖,破坏山水田园。应当科学规划,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有好的生活环境,有稳当的饭碗,才能吸引更多人就近就业、就地城镇化。

(摘编自赵永平《特色小镇莫揠苗助长》,2018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表明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多样且相对固定,但第一批特色小镇产业类型占比存在较大差异,在第二批产业类型占比中这一差异有所减小。
B.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旅游发展型占比近一半,但在第二批特色小镇中这一类型占比下降幅度最大,旅游发展型小镇数量减少。
C.在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工业发展型和农业服务型的占比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商贸流通型与民族聚居型依然不太受青睐。
D.浙、苏、鲁三省特色小镇培育效果显著,位列特色小镇总量前三,其中第二批特色小镇入选数量几乎都是第一批入选特色小镇数量的两倍多。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特色小镇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为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国家发改委特地下发文件进行规范。
B.有些地方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房地产化”倾向严重的问题,地产库存大使得造出的新镇变成了“空镇”,这样的小镇就容易被淘汰。
C.不管是哪种特色的小镇都应该要有自己的个性,个性化才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照搬照抄、简单堆砌,破坏生态等做法都容易降低小镇的竞争力。
D.如果解决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的问题,创造好的生活和就业环境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到特色小镇就业,特色小镇也就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小题3】针对材料二、三提到的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你认为特色小镇该如何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奔走的大树
①小区外的一块公共绿地,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大树的驿站。这驿站来过伟岸的松树,来过繁花似锦的野海棠,还来过秋叶如金蝶翻飞的银杏,但长则一年短 则几个月就都走了。不知他们从哪里来,也不知奔向何处去。
②我对树的记忆就是从奔走开始的,但那时候奔走的不是树,是我。
③小时候最怕一个人走路,但偏偏有些路却非你一个人走不行,从那时候起,我对树就有了一种无由的依赖和信任。每每提心吊胆地在那山与山、村与村之间 奔跑时,只要远远地望见一棵大树,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似乎那在风 中哗哗摇曳的树们真在呼喊:来,到我身边来。所以当我奔向那一棵棵大树 时,好像那树也迎着我奔来。也只有跑到那树下,我才敢歇一口气,擦一把头上的热汗。
④那时候的树是不走的。等过上三年五载,我也长高了,胆大了,再走小时候走过的路时,发现那些树还在,就有一种老朋友重逢的感觉。
⑤我们村最大的一棵槐树得十个孩子才能合抱,树冠能占三亩地。站在远处找我们村,那树就是标志。由于它长在一片坟茔里,所以就连那树下的灌木丛也没人敢动,密密扎扎连成一片,成了鹰鹞狐兔出没的地方。其实我们的村子基本 处在槐树的包围之中,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村,迎接你的都是一棵大槐树。迎娶新媳妇进村时几班子吹手摆擂台在槐树下,送过世的老人搭路祭也是在槐树下;远行的人儿告别在槐树下,回家的游子团聚也是在槐树下。所以老人们在讲述村里发生的大事时都离不开那些老槐树。经年累月,村里的老人一辈辈走了,但那槐树还在,它们见证着村子的历史,承载着村子的信息,护佑着一村的男女老幼。秋夜里,躺在谷场上,你能听见风经过每一棵大树的脚步,能听见树与树的对话。
⑥不只是村口,田间地头也是很有一些树的,或挺拔的白杨,或解馋的山杏,或苍劲的椿树,那树是田野的风韵。劳累时,擦一把汗,望一眼树,心头就会生出一种慰藉和希望。而在外人眼里,那以树为背景的劳作和歇息似乎都平添了几许田园的诗情画意。
⑦万万想不到,有一天攀上走过了千百遍的山峁抬头望去时,路边的槐树不见了。站在那槐树离去的地方再向村口望去时,村口的大树也都不知奔向了何方。没有了大树遮蔽的村庄,就像失去了灵魂的人,散摊在那里,明晃晃地暴 露在天地之间,任风吹雨打无遮无拦。沟畔上挂满了废弃的白色地膜,风起时 像有一种悲切的呐喊,简直惨不忍睹。据说理由是分田到户了,一分地要有一 分地的收入,树影响庄稼的生长。一家举斧,家家效仿,能伐的伐,能挖的 挖,似乎一切只有变了现装进自己的腰包里才可靠。
⑧冤屈的树,带着村庄的信息和留恋远走他乡。
⑨一日出门,楼下停着一辆车,车上载着一棵大树,开车的是老家的一位相识。他说,那棵树卖了四万。我的心口一震,但又从另一方面幻想,若是各地进城的大树都能站成一道风景,对那些来自同一块土地的务工者来说未尝不是一件 好事,想那劳苦之余他们若能指认自己家乡的树木,在它下面歇歇脚、说说 话,就是抹抹委屈的眼泪,也可以聊解乡愁。可惜的是人们尽管给那棵来自我 们家乡的树又是搭棚又是输液,很是享受了一番城市的待遇,但它只捱过了一个夏季,在一个夜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以何种方式奔向了何方。
⑩人,找不到回家的路,树能够给你指引;但真到了路边连一棵树都没有的那一天,不知道人还能 不能找到自己的家?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以“小区外的一块公共绿地,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大树的驿站”开头,意在引出对大树的描写,说明树在 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B.第⑨段中的“另一方面的幻想”,是指那些大树被卖到城里后,能够慰藉进城务工者的乡愁,从而肯定大树进城 的意义和价值。
C.文草写“我”在成长过栉中对树的依赖和信任,并详细叙述人与树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以此来暗示作品的主题。
D.文章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成功刻画了那些从乡村“奔走”到城市里的大树形象,警示人们一旦失去树木,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小题2】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3】文章以“奔走的大树”为题,有什么深刻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公鸡
岑燮钧
杨瑞凤曾是剡剧界的头牌老生。
在舞台上,她气场极大,任是怎样的名角,都得喊她一声“爹爹”或者“老爷”,看她行事。她一开腔,声若洪钟,丹田震动,喷口激越,气势磅礴。可是,到了台下,卸了妆,人们发现她只是一个小老太。
晚年的杨瑞凤已很少登台,因力她身体不好,眼睛也不好。
剡剧是小生小旦戏,清一色的女演员。女孩子自然不大喜欢演老生,所以,来杨瑞凤处拜师的不多。
目下倒是有个学生,是自己剧团的,叫李敏。可惜李敏先天不足,长得太秀气,声音也不够洪亮,表演时有雌声,是为大忌,这让她很是操心。每次来上课,她都逼着学生喝人参汤,希望她能长壮些。偏是李敏对气味过敏,捏着鼻子,喝参汤如喝毒药。渐渐地,她来得不如以前勤了。
杨瑞风一个人过活,住在底楼因为眼晴不好,很少出门。—日,天蒙蒙亮,忽听得公鸡的叫声,她立马来了精神,想起多年前自己模仿公鸡的叫声.对着“狮子短缸”,(一种盛物的瓷器)练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终于练成剡剧界最苍劲的老生腔。看来,李敏也得试试这一绝招。
她沿着小区细细探听,原来是不远处的邻居家传来的。她一连敲了几次门,都没反应,直到晚饭时分,才等到主人。
她在院中果然看见了一只金黄威武的大公鸡,原来是邻居家乡下的客人送来的。杨瑞风说明来意,邻居似乎脸有难色。杨瑞凤出了高价,邻居才舍得,她抱到家里,很是高兴,因为市场上很难买到大公鸡。
没有鸡笼,只得散养。结果,院中到处都是鸡屎。
每天早上,她听到公鸡的鸣叫,就如公鸡看到母鸡而颈毛奓起一样,也是热血上涌,以至于一度还产生了眩晕。公鸡一声长鸣,她也一声长鸣,公鸡听到应和,更加叫得欢。于是,院中叫声此起彼伏,仿佛有一群公鸡在打鸣,引得四邻“侧耳”。
可惜,李敏一直不来上课。她等得心急,就打电话过去,那边李敏说,身体不爽,杨瑞凤只能徒呼奈何。
这天晚上,她实在等不住了,看月色如昼,街灯如市,觉得自己固然目力有限,似乎仍可一试。于是,缚了公鸡,放到藤篮里,一手提着,一手搭着人行道内墙,摸索前往。一则看看李敏身体怎样,二来也与她深入探讨一下女子老生的唱腔问题。这些年,偶有她出席的会议,她必振臂高呼剡剧须重视老生当,可惜应者寥寥。倒不是她难耐寂寞,她是寂寞惯的,只是艺不传人,心有不甘,就仿佛做婆婆的总不见媳妇肚子大起来心里着急一样。
她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城市平坦的大道上,不敢走路中央,就是人行道也是靠边站。有几个小孩子看看她古董般的藤篮和一只雄鸡,感觉遇到了魔法世界的巫婆。好不容易总算摸到了李敏家。这一路足足有好几公里吧。“李敏在家吗?李敏在家吗?”
她的喊声在夜空中显得特别铿锵有力,带着舞台腔,完全像一个老头。
过了半晌,李敏下来了,脸蛋又是苍白又是红扑扑。“先生,你怎么走来了?”剡剧界管老师叫先生,无论男女。
“我来看看你,你看我给你买了什么。”
“一只鸡?先生你又破费了。”
“哈哈,这不是一只普通的鸡,这是一只大公鸡,它是先生的先生,是你的太先生!杨端凤说话时带着职业性的舞台夸张。
过了会儿,李敏的老公下来了,让她们落座,看着杨瑞凤忘情地给李敏讲老生唱腔,他只能讪讪地退下。
杨瑞风带着李敏发声,只可惜公鸡还不到报晓时分。她一边自己亲自示范,一边叮嘱李敏明晨早点起来,观察公鸡怎样发声。
“你看小小一只公鸡,它的声音这么饱满,可为什么你的声音在舞台上推送力不强?我们戏曲界有一句行话,叫字字送听,你要好好练习。
这一教就是三个小时,李敏的老公几次下来又上去。终于,他耐不住了,说今晚就到这里吧,否则要累着杨老师了。
“不妨,不妨!”杨瑞凤依然沉浸在舞台上。
“你送送先生吧。”李敏对老公说。
送到半路,杨瑞凤不再让李敏老公送,说自己来得就去得,并教育不是剡剧中人的李敏老公多担待,让李敏多吃些,养胖些,才有力气唱戏。
“杨老师,李敏她怀孕了,吃不下!”
“什么,李敏怀孕了?太早了吧……”杨瑞凤想说说什么,终于咽下,“啊哟,那我应该送一只老母鸡!”
这一晚,杨瑞凤半夜进的门。
小区里有人听到,凌晨两三点,有公鸡报晓。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剡剧界头牌老生杨瑞凤用公鸡教徒弟李敏练嗓的事情,写出了剡剧老生这一优秀传统戏剧行当逐渐衰落,即将失传的严峻现实。
B.当杨瑞凤跟邻居说明想买公鸡的意图后,邻居“脸有难色”,等到杨出了高价,邻居才肯卖,说明杨的邻居很会借机挣钱。
C.买回公鸡后,“院中到处都是鸡屎”“引得四邻‘侧耳’”说明杨瑞凤尽管老生唱腔造诣很高,但生活不讲卫生,不会处理邻里关系。
D.小说结尾“小区里有人听到,凌晨两三点,有公鸡报晓”写出小区里无人关心杨瑞凤的生活,侧面写出剡剧老生行当的衰落。
【小题2】结合全文,分析概括杨瑞凤的形象特点。
【小题3】小说以“公鸡”为题目,请分析“公鸡”在小说中的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菜大爷

刘奇叶

菜大爷是居住在城郊西村的一位退休工人。菜大爷姓蔡,“菜大爷”不是他的真名,而是邻里送给他的一个雅号。

菜大爷的住房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造的砖瓦民房,后面有个小菜园子。退休后,他把下地种菜当作一种乐趣。菜园子一年四季都能产菜,除了供给他与老伴儿老两口平常生活吃菜外,总是还剩余不少菜。于是,菜大爷在闲余之际也挑着自己种的菜到菜市场上去卖。

菜市场离菜大爷的家很近,穿过一条街道就到了。买菜的很有眼光,尝过菜大爷的菜后,下一次哪怕菜大爷卖得比其他的摊位贵,也会被一扫而光。

人们知道,菜大爷种的菜用有机肥料施肥,吃起来好吃又健康,属于真正绿色环保的蔬菜。菜大爷除了平常注意累积肥料,还经常去附近的养猪场挑猪粪施肥。渐渐地,前来买菜的人们都知道了菜大爷的菜好,亲切地称他为“菜大爷”。知道大伙儿对他种的菜十分钟爱,每次上市场卖菜归来,菜大爷心里头总是乐滋滋的。

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但菜大爷觉得现在的生活很不借,他喜欢这种自娱自乐卖菜的滋润生活,所以一直没有答应儿子离开这个城市,他也打心里舍不得这个菜园子。

隔壁的邻居老李头也卖菜,但他的菜是从外地贩来的蔬菜,属于无机肥料种植的那一种,味觉营养都没法跟菜大爷的菜比,人们一般不喜欢买他的菜,所以老李头每天卖菜总是早上出去,很晚才归来,有时候还要剩余些许残菜回来。

偶尔,老李头会同菜大爷一块去市场卖菜,两人年龄相仿,又是邻居,还算谈得来。

一天,老李头天没亮就贩回满满一担的蔬菜,在家里照常分拣为几元一把的小份后,刚要挑市场上去卖,突然感到肚子一阵绞痛,顿时瘫倒在地上。这一切正好被菜大爷瞧见了,他赶紧叫车把老李头送进了医院急救,接诊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切除手术。

手术后的第二天,菜大爷去医院看望老李头时,老李头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老伴儿正在给他喂粥,一见菜大爷来了,老李头两口子一个劲地道谢。见老李头手术很成功,菜大爷也为他高兴。聊天中,一贯热心肠的菜大爷问老李头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有,如果有就尽管说,邻里邻居的互相照应嘛。老李头听了,却欲言又止的样子,菜大爷便追问他是什么事情。原来,他是心痛前日贩回的一担蔬菜还放在家里没有卖掉,担心自己住院几天后,那一担蔬菜会白白地烂掉,怪可惜的。菜大爷听了,未加思索地答应帮老李头把菜挑去市场上卖了。

回去后,菜大爷二话没说,到了老李头家便把那担蔬菜挑去了市场。才到菜市场口,买菜的人们就一窝蜂围拢上来,容不得菜大爷说明一下这菜的情况,那担菜又被一扫而光了,哪有菜大爷陈情解释的空隙?望着一副空空的担什和一堆零零碎碎的钱币,菜大爷愣在那里好一阵,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当天下午,菜大爷把卖菜的钱如数交给了老李头,说了一声家里有事就走了。老李头高兴地接过钱一点,居然比平常赚的钱要高出一倍多。他心里对菜大爷钦佩得五体投地!

半个月之后,老李头出院了,特地买了两瓶好酒去敲隔壁菜大爷家的门,结果敲了半天没有人应。老李头问其他邻居,邻居说,菜大爷老两口搬儿子那儿去了。

菜大爷为什么突然搬走了呢?好久好久,老李头仍没有想明白。

(选自2016年第4期《小说月刊》)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交代“菜大爷”雅号的由来,一方面暗示菜大爷受到了邻里四周的爱戴,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写他特别重视清名埋下伏笔。
B.小说写菜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这是倒叙手法,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C.小说中两次写到菜大爷的菜“被一扫而光”,突出了顾客对菜大爷的信任,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
D.小说语言质朴,笔调从容,在淡定的叙述中,展现了当前社会的世态人情,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慨和敬意,富有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
【小题2】小说设置老李头这个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菜大爷突然搬走为结尾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