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以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为突破口,以改革发展为手段,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到2020年“大城市病”得到缓解,到2035年“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到2050年全面形成具有首都特点、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摘编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材料二:

表1:
国家
城市
排名
综合指数(100=理想)
社会
稳定
医疗
保健
文化与
环境
教育
基础
设施
澳大利亚
墨尔本
1
97.5
95
100
95.1
100
100
奥地利
维也纳
2
97.4
95
100
94.4
100
100
加拿大
温哥华
3
97.3
95
100
100
100
92.9
加拿大
多伦多
4
97.2
100
100
97.2
100
89.3
澳大利亚
阿德莱德
5
96.6
95
100
94.2
100
96.4
 

数据经济学人智库《2017全球宜居城市报告》

表2:
评价类型
评价对象
排名最高十大城市
综合评价
城市宜居指数
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





城市安全性
深圳、北京、成都、南京、上海、贵阳、青岛、济南、厦门、苏州
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
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青岛、北京、成都、济南、昆明、沈阳
自然环境宜人性
深圳、上海、苏州、青岛、南京、成都、杭州、福州、威海、厦门
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
深圳、上海、广州、成都、威海、济南、北京、南京、武汉、苏州
交通便捷性
厦门、苏州、济南、海口、银川、威海、石家庄、昆明、南京、长春
环境健康性
厦门、西宁、银川、青岛、威海、长春、南宁、乌鲁木齐、昆明、深圳
 

数据中科院《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材料三:

城市化是人口集聚、特别是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的过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思维指导下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的诸多弊病暴露无遗,人们对“宜居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在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城市宜居方案发生了新变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城市宜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提到德国弗莱堡,这个城市在法规体系、交流学习机制和市民参与等方面表现卓越,超越了传统模式,让居住者的幸福感可持续,最后达到城市居民寿命的延长。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标准,仇保兴说,要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则表示,外来人口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通过市场方式补足了城市的服务业短板。

李铁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增加包容,要欢迎与新经济模式相关的市场化主体和外来人口参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其次,要转变执政理念,要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不能以精英思维排斥任何城市需要的人口和产业;最后,要适应城市的物质生态和社会生态,体现出真正的生态宜居城市理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7未来城市峰会:聚焦生态宜居与城市生命力》)

材料四:

宜居城市,通俗地讲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从学术上讲宜居城市更加强调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等。

“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目标。“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最基本要求,如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等;较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更高要求,如人文和自然环境的舒适性、个人的发展机会等。因此,城市建设要关注城市安全、健康、舒适、便捷等体现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并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持城市和街区的风格。同时要高效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多、更适宜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空间。

(摘编自张文忠等著《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居城市指的是适宜人居住的城市,是衡量城市的重要标尺,应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
B.材料二中两个表格不同,但评价宜居城市的指标基本相同,且都将城市环境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C.人口过多、交通堵塞、房价高涨等“大城市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因此将大城市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之务。
D.材料三侧重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应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要,材料四则侧重满足居民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青岛能排在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首,是因为它在各项评价指标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北京则因为综合指数不高而未能入选。
B.材料三中提到的德国弗莱堡,在城市建设中,能突破传统,创新城市治理理念,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C.“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满足居民最基本的要求,相较而言,更高层次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重要。
D.大城市的城市建设和运营存在诸多弊病,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成为未来的趋势。
【小题3】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就如何建设宜居城市提出几点建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10 12:37: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摘自光明网)

材料二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摘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材料三: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 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 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A.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 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 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 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 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小题3】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谁是叙述者?根据一般的常识,叙述者就是那个讲故事的人。基于这一点,过去人们常常把一篇小说的叙述者和它的作者等同起来。例如,人们通常把《祝福》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看作是鲁迅本人。其实,叙述者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作者并不是一个人。有时,在一个叙事文本中,我们可以同时发现几个叙述者,这几个叙述者的面貌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要确定哪一个是作者几乎是不可能的。如英国作家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就是如此。另外,在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中,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叙述者。倒如阿城的《棋王》和《孩子王》都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但叙述者却完全不同。即使叙述者的价值观念、情感倾向与我们了解的作者的情形大致相同,我们也不应当贸然把二者等同起来。正如M·比尔兹利所说:“文学作品中的说话者不能与作者划等号,说话者的性格和状况只能由作品的内在证据提供,除非作者提供实在的背景或公开发表声明,将自己与叙述者联系在一起。”但即令如此,说话人也不是作者,而是“准作者”或最好称之为“作者-叙述者”。
叙述者也不是“隐含作者”。在叙述中,隐含作者的位置可以说介于叙述者和真实的作者之间,如果说现实中的作者是具体的,那么所谓隐含作者就是虚拟的,它的形象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建立起来的,它是文本中作者的形象,它没有任何与读者直接交流的方式,它只能通过作品的整体构思,通过各种叙事策略,通过文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来显示自己的存在。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的区别在于,同一个作者可以写作两部甚至更多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包含着一个隐含作者。例如菲尔丁便在几部作品中分别创造了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各不相同的几个隐含作者。另外,在现实中,一部作品可以由几个作者共同创作,但一个文本的隐合作者却永远只有一个。
最确切的显示隐含作者存在的是对“不可靠的叙述者”的辩识,我们如何来确定文本中的某些叙述是不可靠的呢?判断的依据就是看它是否与隐含作者的价值观念发生冲突,如果发生冲突,叙述者的态度就是值得怀疑的。《红楼梦》三十四回,王夫人在午睡时发现金钏儿与宝玉调笑,于是抽了金钏儿一耳光,同时不顾金钏儿的苦苦哀求,将她逐出大观园,一场风波过后,叙述者评论道:“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子,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这是平生最恨的,所以气忿不过,打了一下子,骂了几句,虽是金钏儿苦求,也不肯收留,到底唤了金钏儿的母亲白老媳妇儿领出去了。”这段话读起来几乎是在为王夫人辩解,她的天性是宽厚仁慈的,她打了丫头并将其撵走,是因为金钏儿与她儿子调情,触犯了她“平生最恨之事”,但我们通过叙述分明看到,此事原本是宝玉先带头的,而王夫人当时只是在假寐,她完全听到了金钏儿与宝玉之间的全部对话,完全了解事情的真相,但她仍然不发慈悲,因此尽管叙述者为王夫人辩护,我们依旧感到王夫人是不公正的,叙述者对王夫人的赞誉也是不可靠的,不足信的。那么是谁有意识地做出这种叙述安排,是谁引起我们对叙述者态度的怀疑呢?这个人就是小说的隐含作者。
(摘编自罗钢《叙事学导论》)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叙述者是文学作品中的说话者,是讲故事的人,它可以以“我”的名义出现,但并非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作者。
B.《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有若干个面目各异的叙述者。而《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作者只有乔叟一个,叙述者和作者是不能等同的。
C.《棋王》和《孩子王》虽然都是“我”的叙述,但作品的内在证据显示,这两个“我”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D.即便从文学作品中读出的那个叙述者恰如我们所了解的作者,也不能认为叙述者就是作者,除非作者自己公开声称。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而隐含作者是读者从作品中读出来的“作者”,实际上也是作者通过作品创造的一个虚拟的形象。
B.隐含作者显示自己存在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作品的叙述者同隐含作者“闹矛盾”,来暗示出某些叙述的不可靠。
C.叙述者可以通过与读者直接交流的“叙述”行为较为明显地显示自己的存在,而隐含作者显示自己存在的方式则要隐晦得多。
D.正如在一部叙事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甚至多个叙述者一样,在一部叙事作品中也能存在一个或多个隐含作者。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可以说罗贯中写了一部《三国演义》,讲了一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故事,却不能因此说罗贯中就是《三国演义》的叙述者。
B.叙述者不是作者,因此叙述者的立场未必就是作者的立场,而隐含的作者也不是作者,但隐含作者的立场却一般是小说文本的真实意图。
C.小说中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形象只能由小说文本的内在证据提供,因此研究曹雪芹的身世和时代背景对于理解《红楼梦》并无意义。
D.从驱逐金钏儿事件可见,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红楼梦》丰富的意义层次,同时也予以这部名著相当的阅读难度。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动车组车辆保有量快速上升,机车车辆增速减缓。动车组随着高铁建设的爆发而快速增加,2015年动车组拥有量达到1.76万,“十二五”期间复合增速为21.04%。客车保有量趋于饱和。增选减缓。根据国家铁路局统计,2015年我国铁路客车拥有量达6.5万辆。较2014年同期增加4400辆,同比增长7.26%,近5年复合增速为4.23%;铁路货车拥有量达到72.3万辆,较2014年同期增加12900辆,同比增长1.82%,近5年复合增速为2.17%。机车车辆拥有量保持稳定,2015年我国铁路机车拥有量达2.1万辆,与2014年同期基本持平,近5年复合增速为1.4%。

高铁线路的延伸 ,轨交车辆设备将随之带来增量需求以满足新投产线的铺车需求。根据《“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高铁营业里程还将增加1.1万公里,年均增加2200公里。按照我国高铁动车组车辆保有量密度约为1辆/公里,“十三五”期间高铁新线建设带来至少1.1万辆动车组的新增需求,每年带来至少增加2200辆动车组的新建线路铺车需求。

(节选自《2016年中国铁路车辆保有量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材料二:

动车新增通车里程触底回开叠加运营密度提升,动车需求迎来向上拐点。到2020年我国高铁里程数有望超过3万公里:2009年我国高铁步入自主创新阶段,高速铁路营运里程数开始迅速增长。2016年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2.4万公里,居世界首位。其中高速铁路营运里程数为2.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60%以上,2009-2016年均复合增速达34. 95%。同时在2016年国家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计划到2020年我国高铁里程数将达到3万公里以上,到2025年中国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将达到3.8万公里以上。

货运动车组启动研发,有望成为未来动车需求的一个重要增量:2017年,轨道交通货运快速化关键技术开始改革,包括时速120公里驮背运输车辆、时速160公里快捷货运列车及时速250公里货运动车组的研制,自此铁路货运向着提高速度、方便客户、改善设施的方向发展。2017年10月25日,时速250公里的货运动车组正式启动研发,将搭建货运快速化产品平台与试验平台,形成技术标准体系。中国铁路货运改革越来越明朗,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实现从服务国内市场到运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转变。

(节选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动车保有量及铁路货运量分析》)

材料三:

2018年9月23日,26公里长的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投入运营,香港接入通车里程达2.5万公里的全国高铁网络。

从最早的“第一口岸”---罗湖口岸,发展到六个陆路口岸与两个水路口岸,再到如今启用的高铁西九龙站,内地与香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与文化交流也将步入新的时代。而相对高昂的生活成本,让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开始选择在临近的深圳置业;与此同时,鉴于更加国际化的环境,不少深圳的年轻人青睐到香港就业……可以说,在几乎相同的出行花费下,高铁成了最好的纽带。

除此之外,则是更多内地城市与香港之间的互动。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后,内地将有44个城市与香港直通,原先飞机无法每天覆盖到的内地城市,因为高铁与香港连接了起来。

(节选自东方网《高铁时代:港人的期待》)

材料四: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世界各国对于高速铁路的需求愈趋加大。因高铁具有输送能力大,速度快,安全性好,受气候变化影响小,能源消耗低,环境影响轻等诸多优势,近几年以来,美国、俄罗斯、巴西等国纷纷制订了规模空前的高速铁路发展计划。即便是法国等“老牌高铁国家”也相继表示,将延长高铁里程、提升高铁品质。预计未来10年,全球高铁里程将至少增加一倍,全球正步入高速铁路发展的黄金年代。

按照目前各国公布的规划,预计到2023年全球高铁总里程或可达到5.74万公里。另外,据估计,2020年前,海外高铁投资将超过8000亿美元,其中欧美发达国家的投资额为1650亿美元。带动其他产业创造的市场规模达7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高铁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出口机遇。


(节选自《2018-2023年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五”期间我国动车组快速增加,但到2015年铁路客车拥有量达6.5万辆,客车保有量趋于饱和,增速减缓。
B.2009年我国高铁步入自主创新阶段,2016年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2.4万公里。其中高铁营运里程居世界之首。
C.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运营,香港接人全国高铁网,内地与香港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此步入新时代。
D.高速铁路具有诸多优势,近几年以来,许多国家制订了规模空前的高速铁路发展计划,以应对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高铁动车组的动车保有量密度约为1辆/公里,“十三五”期间高铁营业里程还将增加1.1万公里,那么动车组的新增需求至少有1.1万辆。
B.2017年,我国轨道交通货运快速化关键技术开始改革,货运动车组正式启动研发,并将形成技术标准体系,以服务于国内国际两大市场。
C.从最早的罗湖口岸开始,内地与香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开通,使飞机无法每天覆盖到的内地城市能够与香港直通。
D.全球高铁总里程从2018年的4. 03万公里,到2023年将可望达到5.74万公里。海外高铁投资巨大,为中国高铁带来了很好的出口机遇。
【小题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高铁应该如何应对目前高速铁路发展的形势。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国联日内瓦会议上的演讲
顾维钧
尊敬的埃里克德鲁蒙德爵士,尊敬的与会各国代表: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颠倒黑白”。我想松冈洋右先生刚才将其发挥到了极致。。
亲爱的代表们,我这里有两份中国政府根据日本战俘的供述得到的证据。这些证据的原件存在中国国内。根据他们的供述,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二营第三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以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的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一小段铁路,并将三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的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本守备队。
退一万步讲,让我们假设,松冈先生说的是事实。日本军队和中国军队确实在柳条湖附近有摩擦,而日方采取的是自卫。那么我请各位亲爱的代表想一想,自卫用得着攻占长春吗?自卫用得着攻占齐齐哈尔吗?自卫用得着攻占吉林吗?自卫用得着攻占奉天吗?自卫用得着攻占营口、四平和安东吗?如果我说,中日双方有摩擦,中方开着军舰登陆本州岛,占领了东京,各位亲爱的代表,那还能叫自卫吗?
十三年前,在巴黎,那时候我亲眼看着日本强取了中国的山东。那时候,他们声称山东的主权还是中国的,他们只不过是想和中国做生意,想和中国经济合作。那时候,在巴黎,我打了个比方。我说,一个人,丢失了他的钱包,被另一个人捡到了。然后捡到钱包的人拿走了里面所有的钱,将空空的钱包还给主人,并说“我们还是朋友”,代表们,这能成立吗?
但是,中国人忍让了,把我们山东的权益让给了日本。
今天,十三年过去了,那个捡钱包的人,现在竟然连空空的钱包也要抢走。代表们,我请问问大家,这样的事情中国还要忍下去吗?还能忍下去吗?
善良的中国人还可以忍让。但是我们让了山东,换来的却是丢了东三省。如果今天,国联连“李顿报告书”都不能通过,我们再让了东北,那么,我恐怕十三年后,将不会再有各国代表出现在这个会场上了,因为那时候,国际联盟将不会存在!
三十年后,我恐怕,将不会再有和平可言,世界将永无宁日!
(顾维钓的话音刚落,整个会场爆发了整齐而且热烈的掌声)
(节选自宗民《顾维钩在“九一八”》)
注:埃里克德鲁蒙德,国际联盟的秘书长。松冈洋右,出席国联日内瓦会议的日方代表。李顿报告书,“九一八”发生后,国联派以英国的李顿爵士为为首的调查团前往调查,调查结果即为“李顿报告书”,报告中有一些还算公正的内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明是日本为寻衅侵略中国制造了炸毁铁路事件,却颠倒黑白,诬称是中国人所为。
B.就算在柳条湖炸毁铁路事件是中国人所为,松冈洋右的自卫说,也根本站不住脚。
C.对于日本的侵略,中国一忍再忍,而日本却得寸进尺,顾维钧对这种忍让十分愤怒。
D.如果连“李顿报告书”都不能通过,说明国际联盟连起码的公道都没有,必定解体。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列举日本侵略罪证时,有准确的时间、地点,还有人名,使罪人无法抵赖。
B.作者并不局限于“九一八”事变,而是将十三年前的事也列举出来,以进行对比。
C.作者用大量反问句,彻底揭穿了日本的“自卫”谎言,也将其累累罪行大白于天下。
D.作者用钱包作比,形象地揭露了日本先窃我国利益,进而夺我国主权的贪婪嘴脸。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顾维钧演讲的字里行间,可听出一个信息,国联不能很好地在中日之间主持公道。
B.顾维钧承诺,尽管日本称其行为为“自卫”,但中国不会以同样方式到东京“自卫”。
C.从顾维钧的演讲中可以看出,肖时的中国政府很软弱,对日本的侵略处处忍让。
D.顾维钧演讲结束时的话,意在提醒与会代表,如不主持公道,世界必将陷入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