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铸盾为报国
1965年,钱七虎在苏联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获得工学副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当年,新中国有不少归来报效祖国的科学大家,比如钱学森,回国之后的任务是带领团队造导弹、造原子弹。而钱七虎的任务,是跟钱学森等科学家唱“对手戏”——做防护工程。
“如果说核弹等是锐利的‘矛’,那么防护工程则是坚固的‘盾’。”钱七虎说,如何铸就钢城铁盾,是国家给他的任务。而从那时起,为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也就成了他的事业。
20世纪70年代初,戈壁深处传出一声巨响,荒漠升起一片蘑菇云……人们欢呼庆贺之时,一群身着防护服的中国科研人员,不顾自身的安危,迅速冲进了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现场,钱七虎便是其中一员。
在核爆现场,钱七虎往往有着敏锐独到的眼光。比如,他发现核弹爆炸后,飞机洞库的防护门虽然没有被严重破坏,里面的飞机也没有受损,但是防护门发生了严重变形导致无法开启。最终,钱七虎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工程机构的计算,解决了大型防护门变形控制等设计难题。
为了缩短防护门的启闭时间,他创新提出使用气动式升降门方案。
但面对厚重的大型防护门,试验一次次宣告失败。钱七虎说:“气动试验做了几十次,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失败了总结一下,就接着准备下一次试验,每一次试验过程都是学习提高的过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钱七虎成功设计出当时国内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飞机洞库防护门。那一年,他38岁。
后来,为了系统深入研究防护工程问题,钱七虎带领团队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著名高校、研究所和厂家,先后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套爆炸压力模拟器、首台深部岩体加卸荷实验装置,提出了16项关键技术方案,解决了困扰世界岩体力学界多年的数十项技术难题。
与时俱进,钱七虎进军抗深钻地武器防护的系统研究。经过近千次细致的推导计算,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深地下防护工程的总体构想,并带领团队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经过多年研究,他和团队攻克了一个个难关,构建了破碎区受限内摩擦模型,研究了地冲击诱发工程性地震的不可逆运动规律和深部施工灾变孕育演化机理,为抗钻地核武器防护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国战略工程安全装上了“金钟罩”。
“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陆军工程大学校长王金龙说,钱七虎院士参与并见证了我国防护工程研究与建设从跟跑到并跑,再到有所领跑的全过程,为铸就我国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做出了杰出贡献。
(选自2019年1月9日《光明日报》,有删减)
(相关链接)
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将把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出来,成立基金会,重点资助更多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子女有学上、上好学。谈及捐献的初衷,钱七虎说:“我就是在国家的资助下成长成才的,现在很多贫困学生,如果能像我一样完成学业,将会给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据了解,钱七虎和夫人袁晖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心系慈善事业,近三十年来长期资助烈士子女和成绩优异的贫困学生。除了参加“希望工程”捐助活动,先后资助青海、贵州等地的20余名贫困儿童上学,还在家乡昆山设立瑾晖慈善基金,资助当地的贫困孩子上学和孤寡老人生活。另外,每当通过媒体看到困难学生时,钱七虎也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多年来,资助金额累计已达100多万元。
(选自2019年1月17日《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概括地交代钱七虎在苏联攻读工学并取得学位,其用意在于让读者了解其作为一个科学家的个性特点。 |
B.作为钱学森的核弹工程“对手戏”——防护工程,被钱七虎形象喻为“钢城铁盾”,凸显了其对我国的战略意义。 |
C.钱七虎不只为我国的“地下钢铁长城”立下不朽功勋,他还一直为我国慈善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资助贫困孩子和孤寡老人。 |
D.文章以“毕生铸盾为报国”为题,既切合了传主的身份,深情地讴歌了钱七虎为国家事业奉献的一生。 |
A.钱七虎不顾自身安危冲进核爆中心进行现场勘查,他善于观察发现,后来解决了防护门变形控制等设计难题。 |
B.钱七虎的科研成果是在反复的试验中取得的,他看淡成功,认为“每一次试验过程都是学习提高的过程”。 |
C.钱七虎的研究,主要是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关注,但他不仅是一个战略工程的科学家,更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慈善家。 |
D.本文运用语言描写等方式介绍了钱七虎的科研经历,读者能从中了解到钱七虎是如何成长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