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委员会通过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回答1~2题。
【小题1】内蒙古自治区在大力开发利用丰富煤炭资源的同时,正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并逐渐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列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B.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C.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和清洁生产过程
D.该模式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彻底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小题2】内蒙古自治区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小水电和沼气,解决农村能源不足问题
B.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C.引入西气东输的天然气,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D.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大力发展核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0-05-03 09:15: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某地有大型黄铜矿和煤矿,计划在该地建①冶炼厂②火电厂③硫酸厂④水泥厂,下图是其生产联系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厂正确的是
A.Ⅰ—①
B.Ⅱ—②
C.Ⅲ—③
D.Ⅳ—④
【小题2】图中所示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酸雨
C.沙尘暴
D.土地荒漠化
同类题2
读“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中字母的含义,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位置上:A_______、B_______、C_______。
①资源开发 ②生产 ③废物利用
(2)符合该模式中“生产”环节要求的做法有_______(选择填空)。
A.加速以节能为重点的技术改造
B.使用廉价原料以降低生产成本
C.采用清洁工艺以减少污染排放
D.生产消费者使用的一次性产品
(3)“循环经济”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举两项日常生活中绿色消费的表现: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下为生活质量与GDP和电力消耗量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B.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正相关
C.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生活质量有所下降
D.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人均用电量会呈下降趁势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在发展中产生,也将在发展中解决
B.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
C.人均电力消耗多,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
D.我国应大力发展传统经济,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类题4
中国正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
①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
②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③环境污染局部基本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④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小题2】我国资源利用虽然有明显的进步,但是问题依然突出,下列属于当前我国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 )
①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②国家资源政策不利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
③全社会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
④环境污染严重,没有完全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同类题5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双选)图中A→B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 )
A.航天工业
B.煤炭工业
C.钢铁工业
D.微电子工业
(2)人类社会处在A→B阶段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
(3)当进入C阶段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真正实现了________可持续、________可持续和________可持续发展。
(4)列举你日常生活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列举两例)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