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乡 愁

卞之琳

在这座古城的静夜里,

听到了在故乡听过的明笛,

虽说是千山万水的相隔罢,

却也有同样忧伤的歌唱。

偶然间忆到了心头的,

却并非久别的父和母,

只是故园旁边的小池塘,

萧风中,池塘两岸的芦与荻。

【小题1】作者是因为什么而触动了思乡的情怀?
【小题2】这首诗与余光中的《乡愁》在表达情感和构思上有什么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7-14 05:49: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下面题目。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小题2】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车 站

卞之琳

抽出来,抽出来,从我的梦深处

又一列夜行车。这是现实。

古人在江边叹潮来潮去;

我却像广告纸贴在车站旁。

孩子,听蜜蜂在窗内着急,

活生生钉一只蝴蝶在墙上

装点装点我这里的现实。

曾经弹响过脆弱的钢丝床,

曾经叫我梦到过小地震,

我这串心跳,我这串心跳,

如今莫非是火车的怔忡?

我何尝愿意做梦的车站!

1937年4月

【小题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
A.诗歌开头写夜行的列车“从我的梦深处”抽出来,结尾却写“我”不愿意做梦的车站,意味着该诗的内部关系松散,自相矛盾。
B.诗歌开头两行即出现的“梦”和“现实”的对比,奠定了全诗以对比的手法来营造意境和深化主题的基调,是理解全诗的关键。
C.古人在江边的情形与“我”在车站的情形两相对照,有古今、动静之别,构成古典与现代之间的巨大张力,使人读来莫衷一是。
D.“弹响”“小地震”等带有动的色彩的想象,当源于列车经过时的地面震动的感受而接着写到“心跳”,则是将物我合一的处理。
【小题2】诗歌为什么要以“车站”为标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小题3】诗中三次写到“梦”,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小题4】诗歌结尾一句写“我何尝愿意做梦的车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