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五年级七班黄博浩同学文档选(节选)
须一瓜
黄博浩竞选劳动委员发言稿
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黄博浩。我竞选劳动委员。
我这个人最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我外婆说了,只有丢人的窝囊废,没有丢人的职业!我觉得,打扫教室、打扫卫生区、打扫走廊等等,都是劳动,尤其是打扫厕所的劳动是——最光荣的!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劳勇敢的民族,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国人的勤劳创造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和中华文化。也正是由于中国人的勤劳,才有了今天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奇迹!
因此,同样的道理,我们小学生也应当热爱劳动、发奋学习、勤劳勇敢地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在家里只要有时间,就应该力所能及地进行家务劳动,比如扫地、擦桌子、倒垃圾、削苹果、帮老人买报纸、穿针、提东西、倒水,等等等等我都爱做。我把这些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也带到学校里来了。
若我能够成功当选,我会做到以下几点:一、我会保持我们的教室玻璃像没有玻璃一样透亮;黑板,在上课前一个字也没有。二、我要让我们的卫生区内没有一张废纸,成为全年段、全校最干净的地区。三、保持我们的桌椅,永远成竖状一字型。桌子间的空隙要能使一个人轻松通过。四、监督大家回家每天做一件家务劳动。
这样,我就在大家的支持重用下,逐渐成为一个热爱集体、关心同学、有责任心的人。请同学们投我一票吧!
附录:竞选失败的自我分析
我失败的原因就是好朋友背后下刀子。小头揭发说我在家从来没有帮我外婆做事,周黛诗才是热爱劳动的人,会帮她妈妈洗碗、倒垃圾,帮她妈妈涂指甲油。其实,他这是拍周黛诗的马屁!我并不反对周黛诗同学当选。我是反对为女人出卖兄弟的小人!
春天来了
今天我和不叫小姨夫的人一起去后山遛狗。我要亲自去观察春天。
春天果然到处一派生机、欣欣向荣,万象更新、道貌岸然。刚下过贵如油的春雨,很冷。地上湿拉拉的春寒料峭,两只小狗都穿着黄色雨衣,人模狗样的像下水管道里刚爬上出路面的童工。
后山坡有大片杜鹃花,白色的、红色的、粉色的、紫红色的。不叫小姨夫的人,一路走去,为很多花蕾脱帽子,真的是花的帽子,洋葱皮似的,像个铅笔套。它们自己也会脱,脱掉了才能开放。有时脱不好,小帽子就粘在花瓣上,像一小片烂枯叶。我也蹲下来脱,哇,果然是粘粘地巴着。不叫小姨夫的人,故作深沉地说,唔,你看,花要开放到最美的时候,也要摆脱麻烦的。我深沉地想了想,感慨很深:是啊,我要当劳动委员,小头和周黛诗,不就扒拉在我身上,不让我开放?
我终于找到了春天为什么发臭的原因。春天的空气里,到处都是烂黄瓜的奇怪味道,原来是一种矮灌木。不叫小姨夫的人指给我看,就是那种白色紫色合伙混开的花,比一块钱硬币大点的花。臭得人想撞墙。不过,今年肯定是枇杷大丰收。满山坡的枇杷,不管是不是人种的,都果实累累。现在它们都是暗绿色的,比可乐盖子还小。等再过一两个月熟了,就变成黄澄澄的了。不叫小姨夫的人说,每年,枇杷成熟了,他遛狗的时候,都是看到老人家在树下跳跃,要偷枇杷吃。为什么呢,不叫小姨夫的人说,因为老人家运动惯了、拼搏惯了。那为什么小孩不来偷呢,他说,小孩太忙了。等做完作业,已经是月黑风高没有力气了。我看到了鸡蛋树。不叫小姨夫的人说,那是泰国国花。很奇怪。有点恶心。它的枝干,怎么看都像断手断脚的残端,顶端稀稀拉拉几片叶子。不叫小姨夫的人说,等夏天叶子长多了就好了,它的花是黄白色的,像炒鸡蛋。我倒想,要是不叫小姨夫的人,到了夏天,脚也能长好,那倒不错。他说那脚没用了。我顿时故作同情。他呵呵笑,说,还行啊,其他部分还挺好。上帝只是提醒我,生命是个薄胎瓷器,一不小心就碎啦。我说,所以你就把自己小心轻放,不上班了是吗?他说,不是啊,是我讨厌再赚钱啦。
有个地方,长了四五棵肉松树,春天它就下肉松。满地一撮一撮的,绿褐色、毛绒绒的。好像每个新芽孢都有一团肉松垫着,然后肉松就掉下地了。那一带的整个地面和空气,都是像绿褐色的水彩打过底。如果我们呆久点,也会变成绿人。
最后,我们看到大叶紫薇的叶子啦,叶子全部通红。春天里,当所有的树都想变得更嫩更绿的时候,它偏偏就想变红。不叫小姨夫的人说,与众不同有两种啦,一种是为了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另一种是骨子里的天性。说完,我们就在春天的烂黄瓜味道里回家了,回家开窗也是臭,唯一改变的是,我们都知道了为什么春天臭的秘密了。
老师批语:
春天是美好的,不是臭的!你对春天没有正确的观察和理解。
树上也不会掉肉松,夸张要适度,不是无中生有。
罚抄“道貌岸然”100遍。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附录”部分,意在交代黄博浩同学的竞选结果,总结他竞选失败的原因,使故事情节更为完整,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丰满。 |
B.枇杷成熟了,都是老人家在偷而小孩没有时间来偷,这一情节一石二鸟,讽刺了两种社会现象:一些老人“为老不尊”,小孩子家庭作业繁重。 |
C.“花要开放到最美的时候,也要摆脱麻烦的”“与众不同有两种啦,一种是为了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另一种是骨子里的天性”,作者巧借人物之口暗含着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
D.小说中“不叫小姨夫的人”,身体有残疾,但他并不悲观,对人生看得很透,他不愿意工作了,并不是没有能力工作,而是对人生有了新看法。 |
【小题2】你从“老师批语”中读出了什么?小说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小题3】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幽默讽刺的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