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高铁“霸座”,景区泡脚,乱刻乱画;“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无资质导游,“黑车”、“黑店”;厕所脏、乱、差、偏、少,景区拥挤、道路拥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旅游已成为民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然而,一些不文明旅游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影响了旅客的旅游体验,也损害了旅游行业的形象。2018年,我国入出境旅游总人数达2.91亿人次,出境游已经成为游客出行的重要选择。出境游客文明素质既事关国家形象,也直接影响到游客自身的安全和合法权益。目前来看,我国绝大多数游客在出境旅游时能够以礼待人、尊重他人。但是个别游客依旧有破坏自然环境、毁坏文物古迹等行为。近两年发生在游客、旅行社、导游、景区的多起不文明事件,也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议论和思考,对文明旅游的期待也愈加强烈——一些公民素质“欠费”、文明“余额”不足的现状必须改变,文明礼让才能畅行天下。

(摘编自《人民网》2019年5月)

材料二:

(摘编自《中商情报网》2018年11月)

材料三:

旅游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这是由行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旅游行业的发展很难完全避免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和突发事件的干扰,例如经济危机、金融动荡等经济因素,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非典”、禽流感、甲流等流行性疾病,地区冲突、战争、动乱、恐怖活动等政治因素 都会导致旅游需求下降,给旅游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巨大。在一年中随着季节的变化,我国多数旅游目的地的客源状况会呈现出有规律的消长变化,因而旅游业在每年都会形成相对固定的旺季和淡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省份)旅游目的地的客流集中于4月-10月的“旅游旺季”,而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这段时间属于“旅游淡季”(具体每个地区淡旺季分界的日期可能有所偏移,淡旺季的时间段长短比例也会有所差别)。目前,国内旅游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现有的法律法规难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旅游活动缺乏全程监管,旅游经营和管理存在不规范情形;部分市场诚信缺失,地区和行业壁垒依然存在;旅游部门执法力量不足等。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8年4月)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7年,机票市场份额仍为最大,占到了一半多,但占比有所下滑。
B.住宿市场的份额在连续几年呈下滑趋势后,2017年开始有所回升。
C.在线度假市场份额在2017年占比16%,成为交易额格局中唯一逐年提升的。
D.在线旅游大致可以分为在线住宿、在线机票、在线度假三大模块,在线机票三大模块,在线机票占比最大。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旅游成为了国民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
B.出境游中,游客的文明素质不仅会让游客自身的安全和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也事关国家形象。
C.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和突发事件的干扰,会导致旅游需求下降,给旅游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D.公民素质“欠费”、文明“余额”不足的现状如果不改变,文明礼让就很难畅行天下。
【小题3】结合三则材料,请你针对旅游市场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8-02 10:44: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小米不断进军国际市场,小米用户已经遍及全球。小米与微软正在共同探索利用微软智能云Azure平台和服务,Azure能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上为小米提供用户数据存储、带宽、计算及更多创新服务。我国风力发电机的提供商远景能源在Azure上搭建起了EnOS智能物联网平台,借助Azure统一开发、灵活部署的优势,迅速打开了日本、欧洲、新加坡等地市场。

目前,国内云计算领域领军企业同样在积极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当前,中国电信国际有限公司选择了由华为提供的IT基础设施硬件、云平台软件以及运营支撑服务,以助力其快速拓展全球企业云服务市场。胡志强表示,华为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及创新的ICT(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国电信拥有在网络、IDC等领域资源优势及丰富运营服务经验。“我们‘走出去’的天翼云愿与华为‘翼’路同行,为走出国门的中资企业提供更优质的平台和服务。”

(摘编自崔国强《云计算产业:在企业转型和政务拓展中大显身手》,2018年9月11日《经济日报》)

材料二: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是世界著名的研究机构,也是万维网的诞生地。这里正在构建欧洲最大的科研云——“螺旋星云”,以支撑CERN、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多家顶级研究机构的工作。由于利用超过1000台虚拟机出色完成了对高能量子对撞结果的分析,CERN选择由华为云提供技术支持的德国开放电信云(OTC)来参与“螺旋星云”的建设。

“云服务本身是没有边界的。”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云总裁郑叶来认为,云服务海外布局的关键在于做到“两化”,即全球化和本地化。“所谓全球化,就是要建立通达全球的网络,为客户提供各种低时延、高可靠的云服务;而本地化,则是要遵守当地的法律规章和监管要求,适应市场环境。站在中国看世界和站在世界看世界,视角是完全不同的。”

(摘编自谷业凯《落子全球,“中国云”触手可及》,2018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云”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中国云”出海,让数据和信息更好地实现互联互通,更重要的价值是以云平台托举起更多企业发展。在现实中,“中国云”扮演着“一手托两家”的角色,既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更好走出去,也可以帮助外国公司走进中国市场,从而实现数字经济的时空压缩能力。

云计算涉及数据的整合与安全,走出去面对着更为复杂的挑战。管理数百万台服务器,既需要大规模的运维能力,也需要全球化的运营能力;面对世界各国不同的国情和文化,既要有“全球化”的格局,也要有“本地化”的眼光。事实上,克服这些挑战、拓展全球市场,最重要的还是提升服务质量,能够用“中国云”为当地发展创造价值。比如说,肯尼亚政府运用中国云计算企业的物联网技术,建设一套保护野生动物的数字化系统;中国云计算企业“不让客户的需求过夜”的理念,树立了中国云计算企业的良好形象。

对于“中国云”而言,无论是开拓国际市场,还是深耕国内市场,其核心竞争力仍然是坚持自主创新,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持续提供高效的数字服务,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经济效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回首过去,中国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主要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驱动与手机APP模式的泛化。展望未来5—10年,中国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将结合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由消费端倒灌到生产端和供给端,通过“工业大脑”“农业大脑”等数字服务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供给质量,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摘编自刘松《“中国云”,为世界发展创造价值》,2018年12月06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微软Azure是一个开放且灵活的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小米”和“远景能源”分别借助Azure平台提升服务、搭建平台,在国际市场打开了局面。
B.“天翼云”走出国门,一是凭借华为在IT基础设施硬件、云平台软件以及运营支撑服务方面的先进技术,二是依靠中国电信自身的资源及运营优势。
C.由于利用1000多台虚拟机完成了对高能量子对撞结果的分析,CERN选择华为云参与“螺旋星云”的建设,来进行世界级科研机构的研究工作。
D.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基础设施的“云”,通过压缩时空的先进技术,助力企业发展,既帮助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也帮助外国公司走进中国市场。
【小题3】“中国云”走向世界,需要做好哪些具体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①岭南四大佳果之首的荔枝,以其晶莹透剔甘醇多汁的果肉,清香甜爽的风味和娇艳似火的果色驰名于世。在全球无数名优佳果之中,色、香、味皆极佳的荔枝堪称水果之王。
②可惜的是,荔枝是“炎方之果,性最畏寒”,这种生理生态特性,使它只能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生长和分布,而不能在全球广泛种植。因此,荔枝的种植地域有极大的局限。另外,荔枝保鲜期极为短暂,果实一旦成熟必须立即摘取,否则过熟的果实将更加难以保鲜贮藏。摘下来的荔枝,红艳的果色在常温下只能保持一天,在这一天中明显可以看出果色不断由鲜红变暗红,再变褐色,紧接着果壳上出现霉斑,霉菌快速繁殖互相传染,果壳变软,渗出汁液,香味尽失,腐烂相继。成熟的荔枝鲜果,如不经过特殊处理,在常温下二三日便失去商品价值,不可逆地衰败腐烂,被视为世界上最难贮藏的水果。
③荔枝鲜果为什么烂得这样快?这要从荔枝果实本身的结构、成分和生理特性谈起。
④第一,荔枝果皮薄,细胞排列疏松,水分极易散失,果皮中含有大量酚类化合物,在环境中氧和果皮中的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酚类有机物质转化为醌类物质,醌类物质积累聚合,褐色显现,红色消失。
⑤第二,促使果实成熟、器官衰老的催熟激素乙烯,在果实成熟腐烂过程中起着加速剂的作用,而成熟的荔枝果皮又是形成和释放乙烯的中心。据测定,果皮的乙烯释放量高达果肉和种子的数十倍。果皮大量释出乙烯是致使鲜果加速衰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⑥第三,荔枝鲜果富含糖分,甚至高达20%,果肉含水量高,细胞壁薄嫩,果肉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磷、钙、钾等)、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丰富的鲜果又缺乏坚韧厚实致密果皮的保护,很难抵御形形色色霉腐病原菌的侵袭。科研工作者已从腐烂的荔枝果实中分离出10多种病原菌,如霜疫霉、炭疽、酸腐、青绿霉菌等等。虽然它们的入侵并非同步,有些菌种早在挂果期就已经“登陆”,但是只要摘下的鲜果处在陈化进程中,其抗病抵御能力自然下降,一些有害菌就会乘机滋生,暴发作乱。
⑦第四,荔枝收获季节正值高温盛夏。植物器官的呼吸强度通常在一定范围内与温度上升呈正相关。而荔枝鲜果的呼吸强度又比橙果高二三倍。呼吸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使鲜果陈化,抗病力降低。
⑧荔枝的鲜果难以贮藏,而且极易变质,这一点古人早有体会。因此在保鲜贮藏方面曾创造了不少的方法。
⑨如明初《耀仙神隐书》载“收生荔枝,将熟时摘,入瓮浇蜜浸之,以油纸封固瓮口,勿令渗水,投井中,虽久不损”,此可称之为(甲)“蜜浸封坛沉井法”。明代万历二十五年《荔枝谱》载:“乡人常选鲜红者,于竹林中择巨竹,凿开一窍,置荔枝节中,仍以竹箨裹泥固封其隙,借竹生气滋润,可藏至冬春色香不变。”此可称之为(乙)“活竹窍藏法”。又据明末清初《广东新语》载:“就树摘完好者,留蒂寸许蜡封之,乃剪去蒂。复以蜡封剪口。以蜜水满浸,经数月,味色不变,是予终岁皆有鲜荔枝之饱。”此可称之“ (丙)  ”。还有荔枝“在树时并荔叶剪之,置新瓦坛中,泥柊叶封其口,倒沉井中。有佳宴时出之,色如新,可支一日”,此可称之为 “ (丁)  ”。
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国内外一些重要水果产区和大、中城市,在水果保鲜贮藏方面都建有专门设施,如我国现今多用的是通风贮藏库和机械冷藏库。前者利用库外昼夜气温变化的差异,使库内保持低温进行贮藏;虽然成本低廉,但是贮藏效果相对较差。后者利用机械制冷,并可根据果品种类不同,对贮藏温度进行人工调控,有较好的贮藏效果。
(取材于周肇基《荔枝保鲜贮藏古今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荔枝极易变质的原因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荔枝果皮中含有大量酚类化合物,容易产生化学反应,导致果皮变色。
B.成熟荔枝的果皮能释放出大量的乙烯,从而加速鲜果的衰败、腐烂。
C.荔枝鲜果富含糖分,果肉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和脂肪。
D.荔枝鲜果的呼吸强度大,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使鲜果陈化,抗病力降低。
【小题2】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材料涉及的内容的一项是
A.荔枝果肉晶莹,味道鲜美,为世人所钟爱。
B.荔枝在短期内极易变质,不易贮藏保鲜。
C.荔枝主要生长于湿热地区,在北方难以成活。
D.荔枝对于文人来说,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小题3】参照第⑨段(甲)处“蜜浸封坛沉井法”的命名方法,给本段丙、丁两处所述荔枝保鲜法命名。要求每处不得多于7个字。
(丙)_____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_
【小题4】从第⑨段看,古人保鲜荔枝时,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3

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

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它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上述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上述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以及其它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像的正统迂腐气(例如责备李白参加永王出兵事等等)。但要注意的事,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后一面才是苏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他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已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和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作了上面所引的最后那首小词后,“挂冠服江边,弩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犹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石林避暑录话》),正睡大觉呢,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本来,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逃不掉人世大罗网。也许,只有在佛学禅宗中,勉强寻得一些安慰和解脱吧。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派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里没有屈原、阮籍的忧愤,没有李白、杜甫的豪诚,不似白居易的明朗,不似柳宗元的孤峭,当然更不像韩愈那样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人生何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传达的就是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现出一副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鬓微霜,又何妨”?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同样具有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王船山也是如此。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何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知道《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参看本书《明清文艺思潮》)。苏轼在后期传统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是:他虽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退隐的欲望比任何前人要更深刻更沉重。
B.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不是对政治的退避,也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
C.朱熹因为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所以最不满意苏轼了。
D.苏轼在写下《临江仙》这首词后居然睡大觉,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主要是因为他已在佛学禅宗中寻得一些安慰和解脱。
【小题2】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赤壁赋》所透露的人生感伤和强作慰藉以求解脱的心绪、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苏轼对人生空漠感,对整个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和无可寄托感。
B.“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鬓微霜,又何妨”这些诗句显露苏轼自我安慰,表现出一副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但内心总有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C.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等诗句正契合了苏轼所追求的质朴平淡的审美趣味和退避社会的人生理想。
D.苏轼内心深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是反封建社会的,是超越时代的进步思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行为医学研究中心的学科带头人莉萨·雅雷马克研究后宣称:“通过持续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研究发现,越孤独的人越容易产生身体炎症,而那些善于交际的人更易得到积极、正面的结果。”从长时期看,“亲密关系”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2010年,美国心理学家朱丽安娜·霍伦斯和蒂莫西·史密斯发布研究结果:“社会关系对个人死亡率的影响,几乎与抽烟、酗酒等传统因素的影响程度一样,甚至远超过缺乏锻炼、肥胖等因素。”

也许你并不是一个追求生命长度的爱好者,但亲密关系也指向生命的深度、自我价值的实现。开始于1938年的格兰特研究证明了这个联系。此项研究始于哈佛大学,精神病学家乔治·瓦利恩特和研究团队发布了“什么样的人,最可能成为人生赢家”的课题。他们以1939年到1944年的哈佛二年级男生为对象,持续追踪了他们未来75年人生的各个方面。研究团队选择的男生拥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并且极有可能运用他们的潜能,成长为一个出色的成年人。然而,这些孩子并非全部都开始或者持续拥有想象中的幸福生活。他们中有一些人沉溺于酒精,一些人承受着儿时经历的心理创伤。但那些工作、生活双丰收的成功者,却有一个共同之处:高度重视亲密关系。亲密关系的强大能量,预示了这些人在人生各方面都幸福、圆满。

也许你崇尚个人奋斗,看重强大的内心,认为亲密关系是儿女情长,但从脑科学角度看,人“心”并非坚不可摧。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咨询师韧心旎说:“哈佛大学脑神经的研究有很多文献显示,大脑中有不同的区域,我们得到拥抱的时候,血清素会增加。这种激素不但增加快乐的感觉、调节情绪的能力,而且能增强记忆力,保护神经元,减少受到压力激素的损害。亲密关系不在生理层面上,更在现实层面上给我们提供支持,因为无论是谁,都会在生活上遇到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在持续稳定的亲密关系里,大脑的某个区域会得到很多激发,神经和神经会不断连接。就像是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同样的,大脑中本来只有神经细胞,但两个神经细胞连接得多了,它们之间就有了连接。这个人的记忆力会更强,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刺激,没有被欣赏、被鼓励,大脑发育是不可想象的。”

体现在心理层面,亲密关系的价值是给予安全感,人在有安全感的情况下学习探索一些问题,自信心更强,人格更独立,自我成长趋于完成。在中国,比较容易理解的案例是一味地“望子成龙”也许并没有很好的效果。

我们讨论亲密关系,是要深刻理解人生过程中的那些关系,并且进行改善,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一项是
A.为了深刻理解并改善人际关系,实现自我价值,科学家们开始着手研究亲密关系。
B.从长时期看,亲密关系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程度、人生各方面的幸福圆满程度。
C.越来多的人认识到,拥有亲密关系能消除身体炎症,使人自觉远离抽烟、酗酒。
D.亲密关系的作用已经受到一些医学专家、心理学家的重视,也引起了家长的重视。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文章从多个层面阐述亲密关系的作用,重点阐述了亲密关系对人的生理、心理的影响。
B.以长期观察、科学研究的结果为论据进行论证,增强了观点的科学性和文章的说服力。
C.在论述过程中,交代研究者所属单位或毕业院校及其研究领域等相关信息很有必要。
D.对于亲密关系,文章先分析它对人们生活、工作等的影响,接着交代科学研究的结果。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创建亲密关系,就可以远离孤独、肥胖,就提高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B.格兰特研究证明,只有高度重视亲密关系,才可能获得工作成功、生活圆满的双丰收。
C.大脑神经细胞之间建立的关联,是某个区域受到很多刺激后细胞不断连接而产生的。
D.亲密关系给人安全感,从而使得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更自信,更独立,自我成长更顺利。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被废黜的国王
周国平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否则就不会因为自己失了王位而悲哀了。所以,从人的悲哀也可证明人的伟大。借用帕斯卡尔的这个说法,我们可以把人类的精神史看做为恢复失去的王位而奋斗的历史。当然,人曾经拥有王位并非一个历史事实,而只是一个譬喻,其含义是:人的高贵的灵魂必须拥有配得上它的精神生活。
我不相信上帝,但我相信世上必定有神圣。如果没有神圣,就无法解释人的灵魂何以会有如此执拗的精神追求。用感觉、思维、情绪、意志之类的心理现象完全不能概括人的灵魂生活,它们显然属于不同的层次。灵魂是人的精神生活的真正所在地,在这里,每个人最内在深邃的“自我”直接面对永恒,追问有限生命的不朽意义。灵魂的追问总是具有形而上的性质,不管现代哲学家们如何试图证明形而上学问题的虚假性,也永远不能平息人类灵魂的这种形而上追问。
我们当然可以用不同的尺度来衡量历史的进步,例如物质财富的富裕,但精神圣洁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维。正如黑格尔所说:“一个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像一座没有祭坛的神庙。”没有祭坛,也就是没有信仰,没有神圣的价值,没有敬畏之心,没有道德的约束,人生唯剩纵欲和消费,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的交易和争斗。它甚至不再是一座神庙,而成了一个吵吵闹闹的市场。事实上,不仅在比喻的意义上,而且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在今日中国,这种沦落为乌烟瘴气的市场的所谓神庙,我们见得还少吗?
在一个功利至上、精神贬值的社会里,适应取代创造成了才能的标志,消费取代享受成了生活的目标。在许多人心目中,“理想”、“信仰”、“灵魂生活”都是过时的空洞词眼。可是,我始终相信,人的灵魂生活比外在的肉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更为本质,每个人的人生质量首先取决于他的灵魂生活的质量。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和一个沉湎在歌厅、肥皂剧以及庸俗小报中的人,他们肯定生活在两个绝对不同的世界上。
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被废黜的是人的灵魂。由于被废黜,精神有了一个多灾多难的命运。然而,不论怎样被废黜,精神终归有着高贵的王室血统。在任何时代,总会有一些人默记和继承着精神的这个高贵血统,并且为有朝一日恢复它的王位而努力着。我愿把他们恰如其分地称作“精神贵族”。“精神贵族”曾经是一个大批判词汇,可是真正的“精神贵族”何其稀少!尤其在一个精神遭到空前贬值的时代,倘若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精神贵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于物质的清贫,我相信他就必定不是为了虚荣,而是真正出于精神上的高贵和诚实。
【小题1】对“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人的高贵的灵魂必须拥有配得上它的精神生活。
B.人的精神本来是有着高贵的王室血统的,但有多灾多难的命运。
C.在现实社会里,人的灵魂和精神失去了原本的高贵和神圣,但始终有人在为恢复它的高贵和神圣而努力着。
D.任何时代,总会有一些人默记和继承着精神的高贵血统,并且为有朝一日恢复它的王位而努力着。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没有信仰,没有神圣的价值,没有敬畏之心,没有道德的约束,人生唯剩纵欲和消费,这种情形,在今天中国,并不少见。
B.在任何时代,真正的精神贵族们一直默记和继承着精神的高贵血统,他们坚持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于物质的清贫,这种行为是真正出于精神上的高贵和诚实。
C.人的灵魂生活比外在的肉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更为重要,每个人的人生质量首先取决于他的灵魂生活的质量。
D.衡量历史进步的标准是多样的,圣洁的精神和丰裕的物质财富都是必不可少的尺度。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精神史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为超越庸俗追求高贵而奋斗的历史。
B.在当今中国,适应取代创造成了才能的标志,消费取代享受成了生活的目标。
C.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和一个沉湎在歌厅、肥皂剧以及庸俗小报中的人,必然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
D.每一个人都会通过灵魂的追问,直面永恒,追问有限生命的不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