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忆秦娥  娄山关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年2月

【小题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烈”,猛烈,劲厉。“长空”,广阔的天空。“霜晨”,有霜的清晨。
B.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咽”本意是声音因梗塞而不顺畅,这里用来描写军号声在清晨的寒风中听起来时断时续,呜呜咽咽。“咽”在这里读“yè”。
C. “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伟险要的关口,这里指娄山关。“漫道”,不受约束地说,随便地说。“真如铁”,真像钢铁铸成的那样牢不可破。
D.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表面是说红军从山头上越过。深层含意是革命遭受挫折,在遵义会议以后,革命斗争要从新开始跨越艰险,夺取胜利。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炼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军娄山关的时间、气候和环境,而且为下面进军的壮行演染了气氛。
B.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这里“碎”字表现了马蹄踏在结了霜冻的岩石上发出的细碎、杂乱的声音,“咽”字表现军号声在寒冷的西风中抖动振荡,时高时低,时断时续,犹如气咽难喧的实况。用字之妙,深得词学家赞赏。
C. “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深刻内涵是:虽然革命力量被“右”倾错误葬送殆尽,但我们要以遵义会议为新的起点,再从头走起,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D. 词中晨景雄浑凄清,黄昏景色壮阔悲凉,加上行军的艰难和战斗胜利后豪迈之中兼有的历史沉重感,构成了深沉厚重、悲壮慷慨的意境,十分耐人寻味,具有英雄史诗般的格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4-10-23 02:51: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黄鹤楼

***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1927年春

(注)①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路线断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那年的春季(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②九派:水的支流。在长江中游有九条支流与之汇合,故称“九派”,也泛指长江。③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④酹,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一个“锁”字,连结两山大江,不但形象地描绘了龟蛇夹峙的形势,而且暗写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一段江景。
B.上片多用叠音词。突出景物广阔、漫长、沉郁的特点,勾勒出一幅萧索压抑、苍茫无际的画面。
C.下片一个“逐”字,不但生动地写出了浪花的滚滚催进,而且隐喻汹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
D.此词写黄鹤楼不落前人窠臼,开首就从小处着笔,随后又作具体描绘,烟雨江山莽莽胜境。继而引用神话传说,最后抒发登临感受。
【小题2】全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课文《沁园春 长沙》,完成下面小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曾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还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诗人眼中筛选并经诗人眼光折射出来的。
B.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与诗人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C.从美学上讲,这首词展示的是一种崇尚美。这种崇尚美既是来自此种所描绘的雄奇伟丽风光,更是来自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改造旧世界的伟大理想和胸怀。
D.这首词中的秋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相比之下古人“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这样的诗句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境界上都显得逊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