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人类自古以来对“美”的追求总是异常执著,而对“美”的理解又是各不相同,我们中国古代描写美的词语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等,请同学说说自己对“美”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08-27 01:44: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局外人

何君华

我刚把早报扔进垃圾桶就听见有人敲门。我说:“请进。”

“你好,我是市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有人打电话向我们报告,说我们几个月前逃跑的一只大猩猩跑到了你们这里。我们是过来核实的。”来人亮明目的,并出示了一张工作证。

我接过工作证,朝来人看了一眼,坚定地说:“我们这里根本没有什么大猩猩,你们肯定是搞错了。”

“不可能搞错,”来人肯定地说,“我们有举报人拍的照片。虽然照片是用手机拍的,很不清楚,但我肯定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大猩猩。”

来人递给我一张用针式打印机打印的彩色图片。我接过来一看,发现画面中的确有一只大猩猩,它正安静地坐在一间狭小的格子间里。

这个城市到处都是写字楼,写字楼里到处都是一模一样的办公室,办公室里到处都是一模一样的格子间。来人当然不能因为这样一张毫无说服力的照片就断定他要找的大猩猩在我们这里。

我摊开双手表示不解:“这能说明什么呢?”

来人显然明白了我的意思,跟身后的人说了一句:“叫举报人进来。”

只见我们楼层的一位保洁工走了进来。她看了我一眼,然后指着办公室西侧最后一个格子间说:“艾经理,它就在那里。”

我走近一看,大吃一惊,发现果然有只大猩猩纹丝不动地坐在那里。看起来,它已经在那里呆了很久了。

大猩猩听见我们走近的脚步声,慢慢抬起头。很快,它就认出了熟悉的动物管理员的橘黄色工作服。它低下头,挥起大掌极其愤怒地拍了两下桌子,然后极不情愿地站起来,垂头丧气地跟穿橘黄色工作服的人走了。

我对我们办公室闯进来一只大猩猩竟然无人察觉这件事感到震惊不已。我恼怒地逼问所有正在低头噼里啪啦打字的职员:“你们成天都在干什么,屋里闯进来一只大猩猩居然都不知道?”但是除了离我最近的两个职员站了起来,其他人几乎毫无反应,他们仍在低头噼里啪啦地敲击电脑键盘。

其中一个站起来的职员跟我说:“艾经理,我正在处理一份报表。”

另一个跟我说:“我正在打印一份重要的文件。”

其他人似乎根本不知道我正在咆哮,就像不知道刚才市动物园来人带走了一只大猩猩,而他们已经跟它共处了很久一样。我只好气咻咻地质问保洁工:“你怎么搞的?发现了大猩猩也不向我汇报?”

“艾经理,你总是很忙。你知道的,我去过你的办公室,但是你一直没有抬起头。”保洁工无奈地说。

“你是怎么发现它的?”我继续问道。

“那天我低头拖地的时候,发现一双赤脚。抬头一看,发现是一只大猩猩。我想起市动物园登的广告,便立即向你汇报,但是你根本没有理睬我。我只好打电话通知了动物园。”保洁工说,“他们记下了我的报告,但是并没有立即派人来。他们说,有太多市民给他们打电话了,他们得一个一个核实。”

“你发现它多久了?”我问道。

“三个月了。”

“三个月了?”我大吃一惊。

“是的。我等了些日子,动物园一直没有联系我。我想他们恐怕一时半会儿不会派人过来。因为,就像他们说的,实在有太多市民向他们报告各种线索了。我只好拍了张照片作为证据寄给动物园。这次,他们终于派人过来了。”保洁工不紧不慢地说。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话响了,是一个紧急通知,让我立即起草一份函件。我陷进椅子里,像所有人一样头也不抬地忙了起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保洁工看似不起眼,却是推动情节的关键人物。小说中她不是“局外人”,她发现格子间里的大猩猩并报告动物园,与其他人构成对比。
B.小说开头“我”把早报扔进垃圾桶这一细节寓意深刻,报纸是人与外界联系的媒介,“我”把早报扔进垃圾桶,暗示“我”对外界不想关心。
C.小说划线部分属于环境描写,城市里办公室、格子间全都一模一样,说明现代城市生活整齐划一、井井有条,呈现出典型的现代城市生活背景。
D.办公室里的职员对于大猩猩闯进办公室毫不知情长达三个月,对“我”的咆哮也毫无反应,表现了当下办公室人员的忙碌、封闭、漠然和麻木。
【小题2】得知办公室里闯进了一只大猩猩后,“我”对此事的态度先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具体的情节简要分析。
【小题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荒诞离奇的,但却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育,就其目标而言,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美育的这种人文性集中体现在其作为人格教育的维度。人格是人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各种特质的总和。美育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够促进人的感性发展,而且有助于人的其他方面的发展,特别是道德发展。席勒在《美育书简》中写道:“有为健康的教育,有为认知的教育,有为道德的教育,还有为审美能力和美的教育。最后那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我们整个感性和理智的力量达到尽可能全面的和谐。”而且,美育能够为人的各种精神能力和素质的充分发展提供基础和助力。正如席勒所说,美育的目的不是单独地促进某一种心理功能的发展,而是通过在内心中达到审美状态而使各种心理功能达到和谐。这种观点的深刻性在于把人性的完整与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统一起来。只有在个性生命完整和谐的状态下,各种精神能力才可能充分健康地发展起来,并达到互相协调,使个性生命保持旺盛的活力和无穷的创造力。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证来自达尔文在其《自传》中的自述:“到了30岁,或30多一点,各类诗歌,诸如弥尔顿、格雷、拜伦、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雪菜等人的诗作给了我很大的乐趣,我甚至像一个中学生似地从莎士比亚的剧作中获得强烈的快感……以前,绘画也给我相当大的乐趣。但是;经过许多年后的今天,我对绘画和音乐的兴趣也差不多丧失了……我的思想几乎已成了机器,只会机械地从无数事实和材料中别出一般规律。”这也从反面为人的各种能力发展的整体协调性原理提供了支持。

以感性体验的方式培养人格,是中国传统儒家一直倡导和践行的,由此形成了悠久而丰富的美育思想。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对此,王国维评价说,孔子教人“始于美育,终于美育”。所谓“始于美育”,就是孔子讲“兴于诗”,而且还带领学子“玩天然之美”,其目的就是“平日所以涵养其审美之情”。所谓“终于美育”,就是“成于乐”,由此养成“无欲”、“纯粹”之“我”,进入“无希望,无恐怖,无内界之争斗,一无利无害,无人无我,不随绳墨而自合于道德之法则”的境界。这种礼乐教化的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变化,但传统儒家对人格养成却一直延续着重视从感性入手、注重情感体验、实现教养内化的原则。所谓“潜移默化”、“陶冶性情”、“怡情养性”等等都是不脱离感性、不断深化感性、持续提升生命境界的教化方法。这个原则和方法植根于一种信念,那就是人格教育的内在性。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尹焞注称:“知之者,知有此道也。好之者,好而未得也。乐之者,有所得而乐之也。”这里从“知到“好”再到“乐”的层层递进,恰恰是一个由外在性句内在性递进的过程。对于道,只有“有所得,也就是内化了,才会有“乐”,这是数自内心的。也就是说,要教化人,仅仅使人知道一些道理还是不够的,而是要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些道理,内化于心,并以听闻和践行这些道理为快乐,这才算是达到了目的。《礼记·大学》中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养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物格而后如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的“明明德”与其后的“意诚”、“心正”都追求教化的内在性。到了明代,王阳明在讲“孝”时指出,对父母问寒问暖不能是礼节性的,而要出于诚心,出于孝心:“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这个“城”强调的是带有深度情感体验的孝道,它是内化于个体内心深处的。反之,只是迫于礼节,虚情假意地“尽孝”,那还是不孝。因此,教人孝道,也就必然要使孝道以感性的方式(具体地说就是情感体验)深入人心,使人诚心诚意地践行孝道。这种以感性的方式使教化深入人心,使之内在化,形成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十分重要而独特的思想和实践,而这种思想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是美育的。因此可以说,中国是具有深厚美有传统的国家。

(节选自社卫《美育三义》)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格教育是可以通过美育来完成的,正是因为有美育,人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B.席勒认为,相较于为健康、为认知、为审美能力和美的教育,为道德的教育更重要。
C.美育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某一种心理功能的发展,而是使各种心理功能达到全面和谐。
D.中国儒家有悠久丰富的美育思想;一直倡导和践行用感性体验的方式培养健全人格。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美育书简》的内容,是为了证明美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提升各种能力素质的基础。
B.达尔文《自传》中的话从反面论证了包括审美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充分协调的发展才能催生真正的创造力。
C.王国维先生对孔子话语的理解和分析证明了在我们传统儒家的育人观中,美育既是教育之始,也是教育之终。
D.人格教育是一个由外而内的递进的过程,文章在论证这一观点时举出了《礼记·大学》和王阳明论孝的例子。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美育以感性体验的方式培养人,其目标是内化人格教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B.传统人格教面从“知之”开始,当其终于“乐之”时就培养出“无欲”“纯粹”之“我”。
C.“孝”要出于诚心,有些地方的“奖孝金”制度并非是以感性的方式使教化深入人心。
D.中国传统教育重视潜移默化。这种独特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重感性体验的“美育”。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阅读,是对精神的刷新

白 龙

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足以让人废寝忘食。一个角落、一本书,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这也是阅读有别于其他文娱活动的根本特征,即它是不依赖其他感官的、高度个人化的精神活动。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行而不殆的智识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

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是在提醒自己,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那些带着墨香的书页在你指尖哗哗流淌,或记载着高深玄妙的思想,或传递着历史深处的信息,在你的脑海中排列为奇妙而华美的文字城堡。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我们在阅读中将重新发现自己,这也正是“人文日新”的真义。

如果说和他人相处是一项必备的社会能力,那么与自己相处则体现一种可贵的精神定力。太多人习惯了众声喧哗,却无法和自己平静地相处片刻。只有阅读才能给人这种能力。我们在阅读中学着和自己对话,正如我们在终极的意义上独自面对人生一样。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解救,让我们得以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凝望。而这,正是精神人格养成的过程。

阅读也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更好相处。阅读不是为了逃避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拥抱世界。从阅读中,我们不仅在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也包括历代经典作品营造的精神空间。通过这种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精神活动,我们将学会谦卑,也将变得柔和、平淡;学着更深地理解他人与世界,更具包容心和同理心地看待这个世界上的诸种缺陷与不足。

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领略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登堂入室、窥其堂奥。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年4月23日)

请简述文章的论述思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络渡

聂鑫森

这条奔淌在湘省东部大山中的河,叫野马河。嵌在野马河中段的小渡口,叫金络渡。摆渡人,叫钟水生。

钟水生五十好几了,身板宽厚、挺直。他怎么也想不到,高中毕业后当了四年海军,转业时本可以在城里安排工作,却回老家来摆渡,一口气当了三十年的“河军”!

这块地方偏僻,还穷,又最冷清,不可能花大钱去架一座钢筋水泥桥,但河两岸总有人要来来往往,于是就有了摆渡人。摆渡人是由镇政府聘请的合同工。三十年前,钟水生每月工资七十元,眼下也就每月一千元。但每年全镇评“五好家庭”,钟水生的家总是上红榜。他的爹娘、老婆和孩子,都把农活、家务活包揽了,让他一门心思当好摆渡人。每早出门,爹总是嘱咐他:“当好摆渡人,代我们全家去感恩。”他听了都会落泪,连连点头。

又是莺飞草长的春天。

野马河上的雾气渐薄渐淡,太阳逐渐露出热情的笑脸。渡口,这时候静了下来。钟水生看了看手表,上午十点钟。他用拖把开始擦洗船头上、船舷上、船舱里的泥巴脚印。野马河河滩一年四季潮乎乎的,人们都得走过这段河滩路,才能上船。从早上六点钟到现在,渡船穿梭来往,船上留下了许多泥巴脚印,但上年纪老人和学生伢的脚印都不会沾上泥巴,因为是他一个一个背上船的。

钟水生除了寒冬穿套鞋外,其余季节都打赤脚。人们上船后,他洗干净脚上的泥巴,在船尾操起双桨,高喊一声:“坐稳了哟——开船了!”渡船便离开渡口,稳稳地驶向对岸。

这一幕旷日持久,又平常真切。

老人说:“水生呀,我的儿孙都没你这样耐得烦。”

小学生说:“穿再漂亮的鞋子,也不会弄脏,谢谢钟爷爷。”

钟水生灿烂地笑了,说:“应该的。我小时候上学和回家,都是由摆渡人背来背去的,我是比着他的样子学哩。”

有人问:“那个摆渡人是谁呀?”

“我叫他宫大爷。”

“你已五十出头,宫大爷该过九十了?”

“他老人家不在了。三十年前的那个春天,野马河发大水。他为救一个坐船不慎落水的妇女,卷进了一个大旋涡里……那个被救起的人,就是我娘。那一年我正在当兵。”

钟水生把渡船弄得干干净净。阳光下,他又想起了他高中毕业后去参军,转业的时候,爹对他说:“你回老家来吧,当摆渡人。人家嫌这工作不赚钱,又苦又累,镇政府着急找不到合适的人。为了死去的宫大爷,为了过河的父老乡亲,你必须做这件事!”

钟水生说:“我愿意。”

钟水生知道,他也会有划不动船的那一天,好在他有两个儿子,都在本乡本土做泥工、木工,都很乐意做摆渡人。想到这里,钟水生不由得仰天打了个哈哈。

河岸上忽然有人喊:“摆渡的,我要过河!”

钟水生抬眼一望,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手提一个大公文包,西装西裤一色白,黑衬衣上系一根红领带,一双黑皮鞋贼亮贼亮。他站在河滩那一端,头昂得高高的。

“要过河?走过来上船!”

“我是去镇政府谈投资的,这烂泥巴路怎么走?麻烦你背我过去,我付钱就是。”

钟水生说:“你既是来这里投资的,虽不是老人、小孩,我破例背你一次。”

钟水生赤脚下船,走过河滩,蹲下来,背起中年人。离船还有四五米远时,中年人嘀咕了一句:“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话音未落,钟水生双手一松,腰一挺,把中年人丢在烂泥里,火爆爆地说:“背人上船,我从不收钱。你有钱,去找鬼推磨吧。”

中年人跌得一身是泥,气得大喊大叫。

这时候,河对岸有人招手、喊话,有人要过河到南岸来。

钟水生抄起浆,让空空的船飞快地过河去了。

一河波浪,在阳光下,闪着金子般的光泽。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交代了钟水生早年的经历与现在的处境,一句“怎么也想不到”写出其从海军到一口气当了三十年“河军”内心的淡淡失落。
B.钟水生全家为其做好摆渡工作而包揽了农活和家务活,足见其家人对钟水生工作的支持,这是他一心搞好摆渡工作的基础。
C.宫大爷为救钟水生的娘而献出了生命,当兵复员后的钟水生义无反顾地接替了宫大爷的摆渡工作,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精神的传承。
D.小说用景物描写作结,富有意蕴,“金子般的光泽”一句既是对波浪的描写,也象征了钟水生那金子般的心灵。
【小题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钟水生的性格特点。
【小题3】投资中年人的出现在小说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6 年谷歌机器人“阿尔法围棋”(AlphaGo)大比分击败韩国围棋高手李世石。这场围棋人机大战让所有人都开始关注“人工智能”。有人说它能为人类提供更卓越的服务,也有人说它将夺取人类的工作并最终战胜人类。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最新报告,到了 2020 年,受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科技发展的影响,超过 500万份工作将会消失。被人工智能完全替代的 700 万个岗位中,至少三分之二是行政与办公室类的白领工作岗位。职业中可自动化、计算机化的任务越多,就越有可能被交给机器完成。人工智能能够部分替代的职业有律师、翻译等,这些职业被替代的那部分工作处于计算机能够比较容易掌握的数据领域。
尽管机器可以模仿人类的大脑进行学习,但是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相比人类,机器欠缺了原创 能力、互动能力和谈判能力。因此,具备这三种要素的职业便不容易被机器替代,比如文创 、科技和管理行业。
材料二:
有上百家创业公司正在人工智能的各个方向探索新技术。另一方面,传统行业的公司也在积极引入人 工智能,以降低自己的运营成本。在多家中国科技企业积极研发的推动下,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最大的家电生产国和最大的无人机生产国,中国正在形成全球最具吸引力的人工智能生态环境。加速积累的技术能力与海量的数据资源、巨大的应用需求、开放的市场环境有机结合,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优势。
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工智能的竞争,领先的***马化腾提交的议案中也特别提到,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领域成为全球创新高地。
代表委员们的热议成为业界焦点,而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则将人工智能议题推向高潮。在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人工智能”是需要培育壮大的新兴产业之一,要加快技术研发和转化。
这是“人工智能”一词首次出现在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意味着,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国家最高顶层设计的视野。不管是日常手机应用里的某个功能,还是大型企业里复杂庞大的数据处理系统,背后折射出的都是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者们看来,这次中国没有像过去一样在高新技术发展前期“缺席”,而是实现了弯道超车,领跑世界。
在国家战略层面的大力支持下,业内人士预测,2017 年将成为人工智能行业全面升温、人工智能技术大面积“落地”、产业生态结构基本形成的一年。然而,尽管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基 础、技术水准等方面不输世界先进国家,但在实践经验、人才基础等方面,中国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也给人工智能的实际落地带来阻碍。因此,2017 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之战是突破应用瓶颈。
(摘编自 2017 年 3 月 11 日《人民日报》《人工智能:全球竞赛中国领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据材料一世界经济论坛的最新报告可知,任务越容易自动化、数据越容易获取的职业,受人工智 能的影响越大。
B.对比人 工智能各领域的企业数量会发现,中美两国在计算机视觉与图像以及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 企业都较多。
C.通过中美人工智能各领域企业数量和融资金额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数量多的领域会吸引 更多的投资。
D.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发展期,全球竞争激烈,国内科技企业是中国人工智能飞速发展、领跑世界 的重要推动者。
E. 以企业的融资能力来衡量,人工智能应用层的中国企业更有发展前景,人工智能技术层的美国企 业更受追捧。
【小题3】人工智能将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世界,中国应做好哪些准备?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