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局外人

何君华

我刚把早报扔进垃圾桶就听见有人敲门。我说:“请进。”

“你好,我是市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有人打电话向我们报告,说我们几个月前逃跑的一只大猩猩跑到了你们这里。我们是过来核实的。”来人亮明目的,并出示了一张工作证。

我接过工作证,朝来人看了一眼,坚定地说:“我们这里根本没有什么大猩猩,你们肯定是搞错了。”

“不可能搞错,”来人肯定地说,“我们有举报人拍的照片。虽然照片是用手机拍的,很不清楚,但我肯定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大猩猩。”

来人递给我一张用针式打印机打印的彩色图片。我接过来一看,发现画面中的确有一只大猩猩,它正安静地坐在一间狭小的格子间里。

这个城市到处都是写字楼,写字楼里到处都是一模一样的办公室,办公室里到处都是一模一样的格子间。来人当然不能因为这样一张毫无说服力的照片就断定他要找的大猩猩在我们这里。

我摊开双手表示不解:“这能说明什么呢?”

来人显然明白了我的意思,跟身后的人说了一句:“叫举报人进来。”

只见我们楼层的一位保洁工走了进来。她看了我一眼,然后指着办公室西侧最后一个格子间说:“艾经理,它就在那里。”

我走近一看,大吃一惊,发现果然有只大猩猩纹丝不动地坐在那里。看起来,它已经在那里呆了很久了。

大猩猩听见我们走近的脚步声,慢慢抬起头。很快,它就认出了熟悉的动物管理员的橘黄色工作服。它低下头,挥起大掌极其愤怒地拍了两下桌子,然后极不情愿地站起来,垂头丧气地跟穿橘黄色工作服的人走了。

我对我们办公室闯进来一只大猩猩竟然无人察觉这件事感到震惊不已。我恼怒地逼问所有正在低头噼里啪啦打字的职员:“你们成天都在干什么,屋里闯进来一只大猩猩居然都不知道?”但是除了离我最近的两个职员站了起来,其他人几乎毫无反应,他们仍在低头噼里啪啦地敲击电脑键盘。

其中一个站起来的职员跟我说:“艾经理,我正在处理一份报表。”

另一个跟我说:“我正在打印一份重要的文件。”

其他人似乎根本不知道我正在咆哮,就像不知道刚才市动物园来人带走了一只大猩猩,而他们已经跟它共处了很久一样。我只好气咻咻地质问保洁工:“你怎么搞的?发现了大猩猩也不向我汇报?”

“艾经理,你总是很忙。你知道的,我去过你的办公室,但是你一直没有抬起头。”保洁工无奈地说。

“你是怎么发现它的?”我继续问道。

“那天我低头拖地的时候,发现一双赤脚。抬头一看,发现是一只大猩猩。我想起市动物园登的广告,便立即向你汇报,但是你根本没有理睬我。我只好打电话通知了动物园。”保洁工说,“他们记下了我的报告,但是并没有立即派人来。他们说,有太多市民给他们打电话了,他们得一个一个核实。”

“你发现它多久了?”我问道。

“三个月了。”

“三个月了?”我大吃一惊。

“是的。我等了些日子,动物园一直没有联系我。我想他们恐怕一时半会儿不会派人过来。因为,就像他们说的,实在有太多市民向他们报告各种线索了。我只好拍了张照片作为证据寄给动物园。这次,他们终于派人过来了。”保洁工不紧不慢地说。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话响了,是一个紧急通知,让我立即起草一份函件。我陷进椅子里,像所有人一样头也不抬地忙了起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保洁工看似不起眼,却是推动情节的关键人物。小说中她不是“局外人”,她发现格子间里的大猩猩并报告动物园,与其他人构成对比。
B.小说开头“我”把早报扔进垃圾桶这一细节寓意深刻,报纸是人与外界联系的媒介,“我”把早报扔进垃圾桶,暗示“我”对外界不想关心。
C.小说划线部分属于环境描写,城市里办公室、格子间全都一模一样,说明现代城市生活整齐划一、井井有条,呈现出典型的现代城市生活背景。
D.办公室里的职员对于大猩猩闯进办公室毫不知情长达三个月,对“我”的咆哮也毫无反应,表现了当下办公室人员的忙碌、封闭、漠然和麻木。
【小题2】得知办公室里闯进了一只大猩猩后,“我”对此事的态度先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具体的情节简要分析。
【小题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荒诞离奇的,但却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9 04:46: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汗血马
魏继新
夕阳正在西下,苍茫的暮色给无垠的沙丘涂上了一层忧郁、凝重的昏黄,晚霞正在渐渐暗淡下去,几缕破碎的云丝被烧得通红后,又仿佛随着沙漠粗糙而夹着尘沙的戈壁风吹得骤冷,云丝便变得像一块块冷却后的生铁在青黑中镶上了一层红边,使干燥的沙漠更显得荒凉而凄惨,呈现一派壮观的悲怆。但尽管如此,空气仍然十分干燥,使人嗓子眼儿里仿佛冒得出火来,所以,在汉子的眼里,那落日依然在使人炫目地燃烧着,使他觉得连呼吸也刺激得嗓子一阵阵针扎般地疼痛。
汉子的头发已经有些灰白了,但短而粗糙的胡须却显示出他并未衰老,而恰恰是正值壮年,只不过岁月的沧桑与坎坷过早地给他的须发涂上了一层白霜。汉子留平头,额头像石块一般坚硬,有几条刀砍斧凿般的皱纹横在其间。他面部轮廓分明,线条执拗粗犷,眼睛凹陷,带点儿凶狠、阴沉,与他做伴的,是一匹身架不高,但却并不因风沙、干渴折磨而失去其矫捷神韵的枣红马。那马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相依为命,好几次在他昏迷时背负着他脱离险境。这一次,又是它,带着负伤的他日夜兼程地奔走了三天三夜,直到闯入茫茫戈壁,才摆脱了仇家的追杀。
马喷着响鼻,艰难地把腿一次次从深陷的黄沙中拔出,但尽管如此,它还是不时用劲拽着缰绳。助不愿再骑它的主人一臂之力,但它终归还是太累了。汉子心疼地拍了拍马背,终于找了一处背风的沙口,躺了下来,那马,便偎在他头前,用身躯替他挡风。汉子见了,艰难地一笑,对它报以感激。
月亮升起来了,荒原变得苍白而神秘,一层忧郁的月光,镀在汉子和马身上,使他们看上去,犹如一尊正在渐渐风化的黝黑的泥塑。
汉子醒来时,如炽的烈日已高高地悬挂在荒漠之上。他已记不得闯进戈壁有几天了,只昏昏沉沉地被同样疲乏的马艰难地拽着走。偶尔看见被风沙掀露出的人兽的白骨。汉子嘴唇喃喃地动着,眼前不断出现许多幻象。他仿佛看见自己杀了杀害他全家的仇人,与弟兄们拉竿子杀富济贫的情景,也仿佛看见官家围杀了全部弟兄,还有他的媳妇玉茹,他要与官家拼命,玉茹却叫他一定要冲出去。他冲出去了,进了戈壁,却终于因饥渴难耐晕倒了。
醒来时马正嘶鸣着,用蹄把刀踢到他面前,又躺下来,把脖子对准他的脸。汉子一下明白了,马要他拿自己的血解渴。汉子眼里涌出了泪水,他抱住马脖子,缓缓拿起刀,但他没有割马,而是割了自己手腕,血汩汩涌出,他把手腕对准马嘴。马似乎也明白了,吸吮了几口,便扭过了头,汉子看见马眼里也有泪水。他撕了条布巾,包住伤口,缓缓爬上马背,马站起来,艰难地向前走去,汉子却昏过去了。
不知过了多久,过了多少个白天和黑夜,马一阵长长的嘶鸣把他惊醒了,汉子迷迷糊糊地看见了一片绿地,而马也竭尽余力,艰难地奔跑起来,还出了汗。汉子用手一摸,闻到异味,拿到眼前一看,那汗中,竟带着血丝……
后来,汉子便在这沙漠中的绿地安了家,放牧着马匹牛羊。渐渐地,这儿变成了一块小小的绿洲,不少牧民也在这儿落了户。汉子的马不仅与他终身为伴,而且也渐渐繁衍成一群。只是,此马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但每汗必血,实非一般良驹矣。
于是,人们便呼那马为汗血马,尽心恤之,轻易不使其驰骋也。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超乎人的想象又在情理之中,极具艺术魅力。
B.第二自然段,对汉子外貌、神态、动作的描写表明了汉子有过沧桑与坎坷的经历,性格粗犷。
C.小说采用补叙的方式介绍了汉子和汗血马进入沙漠的原因,叙述的故事曲折而又引人入胜。
D.本文中有许多细腻感人之处,如“汉子眼里涌出了泪水,他抱住马脖子,缓缓拿起刀……汉子看见马眼里也有泪水”,写出了汉子对马的感激之情。
E. 小说结尾表明马终于带领主人冲出困境,有了一个美满的结局,小说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小题2】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小说中“汗血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这篇小说讲述了“汗血马”和汉子的故事,表达了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见解。(8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曹操墓为“甲”字形墓,坐西朝东,由墓道、前室、后室和4个侧室构成。
墓道长39.5米、宽9.8米。墓门宽1.95米,高3.02米,墓门4层,外3层为砖砌,内层为墓室门。墓圹平面东边22米、西边19.5米,东西长18米。
墓室有前室与后室,二室平面均为方形,边长约3.8米,四角攒尖项。前室与后室南北两侧各设置一个侧室,侧室平面均为长方形。墓室石板铺地,石板长95厘米、宽90厘米。4个侧室均置有墓门。
这种“四角攒尖”式墓室顶部结构,是东汉中期以后才出现的,因此,具有东汉晚期的特征。结合这种墓葬结构特征,以及层位关系和出土文物等判定此墓为东汉末年墓葬,是完全没有疑问的。
在西高穴曹操墓发掘之前,考古发掘的汉代诸侯王墓有近50座,其中东汉时代诸侯王墓有7座。考古发现的东汉晚期的诸侯王墓有东汉中山国中山穆王刘畅墓、东汉晚期某代彭城王或王后墓,二者均由墓道、前室、后室与左右耳室或侧室组成。
墓葬等级主要表现在墓葬平面形状和建造结构的差别。西高穴曹操墓的墓室结构,与东汉时期等级相近的墓葬类似但又略有差别,呈现由东汉向魏晋墓过渡的特点。
与西高穴曹操墓形制最为接近的东汉诸侯王墓,是公元174年去世的中山穆王刘畅夫妇墓。两座墓的平面形制接近,都是前、后室外加双侧室。前、中、后三个墓室均为长方形,且后室的双侧室是左右排列。而曹操墓前、后室均为正方形,四个侧室两两对称分布,因此其结构与之相比更加规整。这说明:西高穴大墓的年代接近174年死去的刘畅夫妇墓,但可能地位比诸侯王刘畅还要高。
考古发现晚于东汉的三国时代有东吴高级贵族墓(或帝王陵墓),如江苏南京江宁区上坊墓、安徽马鞍山宋山墓(东吴景帝孙休墓)等。其墓葬形制均由墓道、前室、后室及侧室(或耳室)等部分组成,墓内安置石门。墓室地面铺的地砖规格较大,如宋山墓、上坊墓铺的地砖边长50厘米。宋山墓的墓室长17.68
米、宽6.6米。上坊墓墓室长20.16米、宽10.5米,前后二室平面均近方形,顶部为四隅券进式穹隆顶,前室与后室两侧各有2个耳室。可见,多墓室砖室墓是这一时期高等级贵族墓葬的一个重要特征。
正如刘庆柱先生所指出的:东汉时代考古发掘的诸侯王墓一般在王国都城附近的高地或山冈之上,东汉时代前期诸侯王墓的墓葬形制是题凑石墙回廊多室墓,东汉时代晚期诸侯王与魏晋时期高等级墓葬则为单墓道、前后室及四侧室(或耳室)、穹隆顶砖室墓。西高穴二号墓墓葬形制恰与东汉时代晚期诸侯王墓和魏晋时期高等级墓葬形制相同,它们的规格相近。从考古发现的西高穴二号墓墓葬形制规格来看,二号墓应为“王陵”。
(节选自《曹操墓的考古学证明》)
【小题1】下面对文章引用数字的作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墓圹(“墓穴”之意)平面东边22米、西边19.5米,东西长18米。(准确地说明从墓穴的大小看,曹操墓属于高等级贵族墓葬。)
B.石板长95厘米、宽90厘米。(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如此规格的石板表明曹操墓的豪华奢侈。)
C.公元174年去世的中山穆王刘畅夫妇(指出中山穆王刘畅夫妇的去世年份是为了说明西高穴大墓主人的身份可能比刘畅更高。)
D.宋山墓的墓室长17.68米、宽6.6米。(与上坊墓作比较,表明墓室主人的地位不同。)
【小题2】(小题2)根据全文内容,最适合做这篇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A.曹操墓
B.由曹操墓看墓葬等级
C.曹操墓形制符合汉魏帝王陵墓特征
D.高等级贵族墓葬的重要特征
【小题3】(小题3)从全文看,作者是如何分三步论证西高穴二号墓的性质的?(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警惕文化全球多元主义

①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也进入全球化境域。在前一种全球化中,中国自强不息,很多时候是获益的。但面对文化的全球化,却是我们要警觉的。因为欧美的强势文化,会遮蔽我们民族很多优秀的东西。在这种背景下,简单地强调我们民族的东西,提倡多元主义,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这个文化的全球境域中,情况已经十分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重要的是现在已经出现了一种全球多元主义。

②这种多元主义就是要把各个民族的文化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来当成一种全球资本扩张的工具。我打个比方,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品牌,要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他一定会把中国的文化符号高举在前面的。比方说麦当劳、肯德基等,这是跟中国饮食传统毫不相干的美国快餐。但是它们现在炸油条,卖稀饭。麦当劳前任总裁说,我们就是要把各个地方的本土文化,结合在我们产品里头,成为一种多地方主义。这种麦当劳的多地方主义,就是要“吃”掉全世界。更糟糕的是,我们的孩子如果习惯了这种口味,将来吃油条,他会到美国快餐店去吃油条,甚至认为那才是正宗的中国油条味道。

③再好比电影《功夫熊猫》。这个功夫熊猫身上中国真正的武侠精神并不多,更多的是美国街头的嘻哈精神。再比方说,电影《阿凡达》拍得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它里头吸收了很多东方泛灵泛神的思想,那些山水、那些景色,充满了中国的元素。但是我们要警觉的是,它所有的东西包装的都是美国式的家园观,最后还是那种西方式的救世英雄从天而降拯救濒临毁灭的家园。

④在这样的全球环境下,我们当代文化怎么办?再把门关上?做不到!老百姓也不答应。我认为,重要的就是要培养我们主体的创造力量,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所谓主体精神,是指我们这个民族在创生新事物的时候,那个根源上的东西。它包括中国传统的智慧结晶,也包括100年以来我们吸收的西方优秀的成果,以及今天还涌现在我们生活中具有深度的思想精髓。

⑤如果这一点没有挖掘好、看护好的话,就很容易把我们的文化只当作一种旅游商品去展销。如果这样的话,外国人会替你来卖:他的功夫熊猫替你卖,他的阿凡达替你卖。就像是美国的拉斯维加斯,那里充满了所谓的全球风情,有的酒店风格是埃及文化,有的是东南亚文化,有的是威尼斯文化,但精神只有一个,美国式的“胜者王”。

⑥文化跟别的东西不一样,它的果实很难量化。文化不可以治病,但可以养心,像细雨润物般养成一个民族的气质和心灵。所以,文化的质量,在于它恰到好处的品质,而不是简单做加法。我们不能一味注重文化成果的数量,而是要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探寻与建设真正代表我们民族文化与尊严的东西。

【小题1】关于“文化的全球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文化进入全球化境域时,简单地强调我们民族的东西,提倡多元主义,是远远不够的。
B.多地方主义有可能会让我们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才是地道的中国文化。
C.《功夫熊猫》身上体现了中国的武侠精神,《阿凡达》里头吸收了很多东方泛灵泛神的思想,那些山水、那些景色,充满了中国的元素。
D.有人表面上举着其他各民族的文化旗帜,实际上只是利用它实现其全球资本扩张。
【小题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麦当劳、肯德基出售中国传统食品,其目的是把中国的本土文化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结合在他们的产品里头,成为一种多地方主义,最终完成他们在中国的资本扩张。
B.在文化进入全球化境域的同时,我们民族很多优秀的东西可能会被欧美的强势文化遮蔽。
C.中国文化的主题精神,是指我们这个民族在创生新事物的时候,那个根源上的东西,也就是中国传统的智慧结晶。
D.我们不能一味注重文化成果的数量,而是要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探寻与建设真正代表我们民族文化与尊严的东西。
【小题3】联系全文,说说在文化的全球化环境下,应该如何建设我们的当代文化?请概括作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等处来看,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那时便已开始,并成为中国后世主要的建筑形式。与世界许多古文明不同,不是石建筑而是木建筑成为了中国建筑一大特色。在《诗经》等古文献中有“如翚斯飞”“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木建筑颇具规模,并具有审美功能。从“翼翼”“斯飞”来看,大概已有舒展如翼、四宇飞张的艺术效果。这时的建筑,不只为避风雨,更追求使人赞叹的华美,秦始皇大修阿房宫,使这种追求达到高点。
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特点及可能,不以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接连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因而重视建筑物的整体有机布局。秦汉、唐宋、明清建筑基本延续着且保持了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而这个风格就是有中国建筑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中国建筑主要是宫殿建筑,即供君主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大房子”开始,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
独尊儒术以来,在世俗的观念和礼仪中,神人同在的思想倾向得以进一步发展。于是,不是出世的、象征超越世俗生活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系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从而,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上苍的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人间的联想;不是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太过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木质等等,构成了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会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楼台亭阁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入世的、实用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而对反理性的意识予以排斥,这种反理性意识又是构成许多宗教建筑审美的基本特征。
中国建筑的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的严格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的教堂来,它确实相对低矮、平淡,甚至逊色一筹;但就整体建筑群来说,它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随着晚期封建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的的建筑美出现了。这种仍然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通过“虚实”“借景”等技巧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表现了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但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方形土木建筑是中国后世主要的建筑形式。从《诗经》中有关描写来看,这种建筑在西周至春秋间已具规模,并有一定的审美功能。
B.中国建筑主要是供君主居住的宫殿建筑,它威严庄重,高耸入云,给人神秘、超越世俗的巨大空间感受,而有神人同在的倾向。
C.相对阴冷的石头,木质暖和,因此,中国古典建筑中楼台亭阁多以木建筑为主,人们徜徉其中,能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
D.中国建筑结构讲究对称,单个建筑都是气势雄浑、结构方正的,群体结构呈现对称中又有变化,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特点。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写起,证明了中国主要建筑形式的源远流长,并引用《诗经》中的相关描写,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功能,很有说服力。
B.文章第二段按照从古至今的时间顺序论证了有中国古代建筑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即中国建筑无论是宫殿还是宗庙,都是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世间居住中心。
C.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阐释了宫殿宗庙建筑和宗教建筑在艺术审美上的几个不同特征。其中最重要的不同是前者是入世的、实用的,后者是反理性的。
D.文章第四段指出中国建筑的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的严格对称结构上,随着封建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这种严格对称性被打破,但建筑仍具理性精神。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建筑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接连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因此,秦始皇大修的阿房宫,其布局应该是宏伟壮观的。
B.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房子开始,中国祭拜神灵场所就呈现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系在一起的特点,这对后来的中国建筑产生了影响。
C.园林建筑通过多种方式,使建筑之美与山水之美沟通汇合,这反映园林建筑虽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但已不再呈现对称性。
D.儒家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后,入世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对建筑特点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无钱大亨卢作孚
何 昆
卢作孚1893年生于重庆合川,原名魁先,别名卢思,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卢作孚少时因家境贫寒辍学,后自学成才,1925年创办民生轮船公司(现在民生集团的前身),数十年励精图治,期望以实业救国,抗日战争时期倾尽家财支援抗战。
卢作孚一生充满艰辛、风险和挑战,却卓有成就,被世人称为“航运巨子”,又被称为“中国船王”。然而,这个与张之洞、张謇等人并称的卢作孚,却一生节俭朴素,乃至贫寒。日常穿戴上,他既没有大老板们的西装革履,也没有社会名流的珠光宝气,平日里就是一袭土布衣裳。因为朴素,还闹了一些误会。
一次,有客人要见卢作孚,恰巧卢作孚正与自己的下属某分公司经理闲聊。客人进了房间,一看那位分公司经理衣着光鲜,就想当然地认为他是卢作孚,于是上前大献殷勤,那位分公司经理慌忙介绍自己的老板卢作孚。那位客人十分尴尬,卢作孚却哈哈一笑,只当没事。
还有一次,卢作孚穿着土布衣裳去见当时的某位政要,递上名片后,那人上下打量卢作孚,看卢作孚其貌不扬,衣着寒酸,便很随意地对卢作孚说:“告诉你的主人,请进会客室。”原来这人竟把卢作孚当成仆人了。卢作孚笑了笑说:“在下正是卢作孚。”那位政要一听,立刻瞠目结舌。
据当时负责民生公司航船调度的副总经理童少生回忆:卢作孚的航运公司逐渐壮大,他的轮船不停地往返于宜昌与长江各港口之间,白天航行,夜间装卸。卢作孚每天都会出现在宜昌的各个码头,实地查看,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有一次,卢作孚穿着土布衣裳、灰色布鞋亲自在港口指挥调度,那些监工们看到一个“乡下人”在这里指手画脚,便要他走开,有的甚至还骂骂咧咧的。童少生上前呵斥道:“放肆,这是咱们的卢作孚总经理!”这些人听说这个土里土气的人就是卢作孚后,惊诧不已:什么?他就是卢总经理?真看不出来,看不出来……
卢作孚的节俭并非只在创业初期,也绝不是作秀,而是性格使然,理想使然。卢作孚早年因家贫遭人嫌弃,但他志向高远,气节清高,发迹后仍持俭朴本色。他的大部分收入都贡献给了中国的航运和教育事业。
民生公司创立时,卢作孚作为总经理月工资是三十元,当时万县市政督办杨森盛情邀请他去做市政协办(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月薪五百元,车马费另算。可卢作孚却写信拒绝说:“我平生只愿做事,不愿做官。”随着事业走上正轨,卢作孚的收入不能算少,但他除了将每个月工资的一部分交给夫人用来养家外,其余的收入都捐给了四川西部科学院和兼善中学等学校。当年的西南各学校流传着这样一个小笑话:同学结伴出门吃饭,结账的那个人大家就叫他“董事长”。意思是:别的董事长都是赚钱的董事长,只有卢作孚是个出钱的董事长。
卢作孚的四川老乡、国民党大佬张群评价卢作孚说:“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学者,一个没有个人享受追求的现代企业家,一个没有钱的大亨。”
卢作孚因为朴素闹了哪些误会?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