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人地关系是( )
A.基本协调
B.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
C.环境污染严重
D.生态破坏
【小题2】现代社会,长江中下游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是( )
①河网密布,地块小,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②经济发达,农业不受重视 ③人均耕地少 ④酸性土壤,单产量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5-10-26 06:52: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地伙伴论
C.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D.人类中心论
同类题2
人口分布适宜度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数值越大,协调程度越高(数值范围:0—100)。椎体顶点P表示该区人口集聚度(某一地区以占全国1%的国土面积上集聚的全国人口的比重)。图a是中国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思路示意图,图b是有待协调地区的人口分布适宜度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b地区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是
A. 生态移民 B. 防治土地荒漠化
C. 防治大气污染 D. 水土资源的综合管理
【小题2】图b地区可能是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青藏高原
同类题3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可持续发展论
C.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D.人定胜天
同类题4
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反映的人地关系是:
A.“人定胜天”思想
B.“地理环境决定”思想
C.“恐惧依赖”思想
D.“天人相关”思想
同类题5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国语》),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材料中两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可能论
C.和谐论
D.可持续发展论
【小题2】该思想形成于 ( )
A.农业社会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
C.人类社会早期
D.后工业化时期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