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官方配套活动之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在此背景下,本次“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正体现了中国政府推动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提高监管效能,为农产品和食品贸易便利化创造条件的强大决心。论坛欢迎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在内的各国农业和食品企业抓住新的历史机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农产品和食品。市场监管总局愿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界同仁共同努力、携手共治,为保障人类食品健康与安全做出更大贡献,本次论坛正向世界传递这一强烈信号。

中国政府顺应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充分满足百姓消费发展需求,高度重视生态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工作。市场监管总局将通过改革创新,借鉴国际经验,健全最严谨的标准,创新监管方式、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完善基础制度、实行最严厉的处罚,落实监管责任,坚持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让中外民众在经贸交流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和收获,是当前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民间友好工作赢得广泛支持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论坛愿与国内外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和企业加强合作,推介更多质量好、价格优的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改善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生活水平,让国内外民众共同分享贸易合作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成果。

(摘自《证券日报》2018年11月6日)

材料二:

(摘自《中国健康报》2018年3月10日)

材料三:

食品安全治理属于世界性难题。有效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需要进行系统的创新。我国属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研究我国食品监管体制改革,不可忘记这一基本国情。纵观全球,独立监管、统一监管和专业监管,已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模式。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的需求不会仅仅满足于食品的安全保障,对食品的质量、营养、口味等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亚里士多德曾说:“事业是理念与实践的生动结合。”在新时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食品安全领域,广大企业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通过系统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水平,还需要企业创新食品安全治理文化。因为“文化”是社会治理的“灵魂”。从全球的范围来看,食品安全治理文化创新属于食品安全治理创新体系中最为艰难、最具创造、最富智慧的创新。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包括知识、艺术、法律、宗教、习俗以及其他社会现象;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文化是分层次的,包括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等形式;文化具有传承性、渗透性、持久性等。食品安全的治理使命、治理愿景、治理价值、治理战略等,是食品安全治理文化中最核心、最本质、最精髓的内容。

(摘自《中国食品安全报》2018年11月29日)

【小题1】下列不属于举办“‘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的目的的一项是
A.为农林产品和食品贸易便利化创造条件。
B.欢迎各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农产品和食品。
C.传递中国为保障人类食品健康与安全做出更大贡献的强烈信号。
D.推介更多质量好、价格优的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是社会治理的“灵魂”,这就决定了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水平需要创新食品安全治理文化。
B.当前,相对于食品的口味、价格而言,安全性并没有引起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的高度重视,这亟待改变。
C.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食品的质量、营养、口味等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但食品消费的安全性还是要放在更高的位置。
D.食品安全监管,既要遵守独立监管、统一监管和专业监管的基本模式,又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进行创新。
【小题3】结合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概括食品安全治理如何才能做到“理念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6 08:01: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夕雪

除夕夜,雪还在下着,对面的山已经成了刚出笼的白面馒头,被霭霭的暮色笼罩着。“咔嚓”一声,一根枝桠在雪的重压之下,带着雪沫扑簌簌地落了下来。然后就是静寂,无边无际的静寂。

一个亮着晕黄的灯光的草屋下,几个孩子倦倦地偎在炭烧火桶边,旁边一只烧煤的炉子,放着一只铝锅,里面“突突”地冒着热气,孩子们眼巴巴地望着。

屋外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老大飞快地拉开木门,门像老牛般哼唧着,光亮随着门的开启逐渐拉宽,像面镜子躺在雪地里,她喊道:“妈!”

母亲挑着两担雪,拖着一地水迹走了进来,老二老三也都一起站到了地上,眼巴巴地看着母亲。

母亲摘下头上的围巾,脸颊冻得通红,说:“以为有最后一班公交,没想到今天三十,中午就没了——”母亲一早就出门买菜了。

拨开筐子里的积雪,母亲扒拉出三棵大白菜,老二失望的眼神垂了下来,老三委屈地瘪嘴,眼圈泛红,老大瞪了他们一眼,就去拎起炉上的锅灌水。

母亲剥去了身上的军大衣,那还是父亲留下的,抻了抻衣袖,看着这三个瘦骨伶仃的儿女,眨眨眼说:“今天过年我们吃元宝吧。”

“元宝?”几乎是异口同声,目光也聚光灯般投向了母亲,老三吧嗒着满嘴的口水。

母亲点头,指挥道:“老大,你把这几棵白菜洗洗!”

“老二,去把床下的粉丝拿出来!”

老三才五岁,睁着透亮的黑眼珠注视着母亲,母亲说:“你给我准备一瓢水。”

母亲舀了几碗白面在盆里,吩咐道:“加水!”

老三两只手颤巍巍地端着水瓢,滴了两滴,“不够!”母亲说。又加了一点,母亲直接从老三手里夺过水瓢,“哗”的一声,水冲到面里,隐了身,母亲操手搓揉了起来,面团像雪球一般滚大,圆滚滚的像个白胖子,母亲安慰般拍打着面团。

洗净的白菜从热水里捞起,切碎,放到摊开的纱布里拧干,粉丝同样烫软,一起切碎,放在一个盆子里搅拌,加盐,又一通拌着,白菜也慢慢泛着喜色。

母亲把擀面杖直接压在了面团上,横一道竖一道,胖子被压扁,抻长。直到一张大面皮摊在桌上,又找来一个罐头瓶子,压在面皮上,一个圆形的面皮就出来了。

“饺子!”老二惊呼道,自从父亲去世后,就一直没有包过饺子,父亲擀面皮是掐一小块面剂,擀面杖搓动两下,一块面皮就飞了出来。不像母亲这样费劲。

饺子七零八落地散在桌上,像一群咧嘴的大肚汉。母亲对老二说:“去烧水吧!”老三在一旁不安分地用手揉揉捏捏,被母亲拍落了,老三噘着嘴,老大在一旁安静地包着饺子。

当水汽弥漫着整个屋子,一只只水饺“扑通通”地跳下水,沉到锅底,母亲掂着锅铲说:“你们三个把对联贴上!”

等三个孩子回到了屋里,三碗热气腾腾的水饺就端到了桌上。母亲颇为神秘地说:“这里面有惊喜,你们谁吃到了,谁明年就有好运哟!”

老二咬了一口,惊叫道:“我吃到了!”就吐出一枚硬币,摊开手掌,熠熠生辉。

老三有些着急,吞了几口溜光水滑的饺子,停了下来,翻着白眼看着老二,母亲吃了一个饺子,鼓励说:“三子,吃啊!”

老三眉头锁住,又解开,叫道:“我也吃到了!”从嘴里就吐出了硬币,在手里扬了扬,那样子比吃了开心果还兴奋。

老大看着母亲,说:“我吃撑了!”就把碗里两个饺子拨到了母亲的碗里,赶紧把碗抽走。母亲牙齿“咯噔”了一声,蹙眉,老三叫道:“妈也吃到了!”

老二拍着巴掌说:“大姐,就你没有吃到了!”

老大鼓起嘴咽着一口,瞪大眼说:“不好,我吞到肚子里了!”

欢乐的笑声爆起,冲破除夕夜白雪皑皑的屋顶张扬开来。母亲转头望向墙上丈夫的照片,嘴咧开,眼圈却已经红了……

(摘编自《小小说月刊》)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主要运用形象的比喻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除夕夜的雪景,突出了过年的热闹和草屋环境的寂静,同时也为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
B.小说通过穿“父亲”留下的军大衣、“父亲”去世后没包过饺子、墙上挂“父亲”的照片等细节,暗示了“父亲”去世给这个家庭造成的穷困和不幸。
C.第三段画线句子属于细节描写,既生动地展现了开门后光线由窄到宽的变化过程,同时“门像老牛般哼唧着”,也暗示了这个家庭生活的窘迫。
D.小说中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了孩子们的形象。老三天真烂漫,老二鲁莽性急,老大贴心懂事,个性鲜活,真切生动。
【小题2】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简要分析结尾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基本前提。但人类社会的活动由于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而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甚至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因而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这种不公正性,首先表现为人类社会控制下的生物群落,在物种数量上比自然生态系统中要少得多;其次表现为不同物种受到的待遇也互有区别,而且无视其原生特性;再次表现为相互间的关系得按照人类的意志加以调控。这些特征体现了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偏离。这样的偏离积累扩大后,最终都会影响到地球生命体系的生物多样性。

不同文化对生物物种的价值定位,完全屈从于相关民族文化稳态运行的需要,而这样的需要又具有多重性,因而不同民族文化对生物的价值定位并不具有通约性。比较不同民族文化对生物物种的价值定位,其间也无规律可言。目前愈演愈烈的农田化进程和作物种植、牲畜饲养的单一化,恰好是全球范围内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自然结果。要消除这些威胁,更好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的食品结构必须尽可能多样化,尽可能从更多的生物物种中获取食物。而做到这一点的根本保证,也只能是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

在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背景下,人类生产食品的办法也会日趋单一化。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最为通行的作物保护措施就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但任何化学农药都会不加区别地消灭一切除作物和家养动物以外的物种,这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事实。然而,随着文化的辐合趋同,人类无法找到一种更好的化学农药的替代品,以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了一纸空文。

生物多样性维护的另一个重要的威胁是化肥的滥用。人类在使用化肥时关注的仅是作物本身,对使用化肥的负面效应即使了解,也往往是不加理会。化肥的使用对于土壤微生物的存活是一个重大威胁,而这又会导致其他众多生物的生存压力。加上过量化肥对水体的污染,还会威胁到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然而,在文化辐合趋同的背景下,这些对生物多样性的明显威胁却无法得到缓解与消除。工业文明的食物生产模式在这一背景下,被不加区别地大范围推广,这同样会使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更加艰难。

为了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社会应当拥有尽可能多的食物渠道和食物生产办法,以便分散对不同生物物种的生存压力。要使食物生产的多样化成为可能,同样需要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因此,文化的辐合趋同本身就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负面效应,维护生物多样性永远只能是一个理想,而无法落到实处。

【小题1】下列对体现“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偏离”的特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调节控制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B.在物种数量上,人类社会控制下的生物群落远远少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C.人类社会对待不同物种或厌恶、或漠视、或偏爱,且无视其原生特性。
D.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物种不公正是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
【小题2】下列对文化辐合趋同造成的结果,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食物集中于较少的生物物种,食品结构相对单一。
B.工业文明的食物生产模式使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更加艰难。
C.人类生产食品的办法日趋单一化,如作物保护措施单一。
D.农田化进程愈演愈烈,作物种植、牲畜饲养单一化。
【小题3】根据全文内容,最适合做这篇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
A.文化辐合趋同对人类生态安全的威胁。
B.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
C.文化辐合趋同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
D.生物多样性与合理利用地球资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拓是中国人的发明,是以宣纸紧覆在金石器物的文字、纹饰或器形上,然后以墨拓技法把器物原貌按1:1转移到平面宣纸上的特殊技艺。它对文字、纹饰、器形的复原表现真实清晰,且讲究墨色浓淡相宜。因此,传拓不仅具有照相机的功能,并且还能表现出古朴、不饰雕琢的审美意趣。传拓之所以能沿用至今,是因为它具有其他任何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功能与作用。

我国的传统传拓技艺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和有关学者考证,我国的传拓技艺发轫于东汉末年,历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已经非常成熟。如今所见实物拓本,以清末敦煌发现的唐太宗书《温泉铭》石刻拓本为最早,上有永黴四年唐人手写题记。

我国金石学家很早就注意到记录金石器物整体形状的重要性。宋代吕大临的《考古图》,乾隆内府的《西清四鉴》等,都辑录描绘了古代器物的形状。然而,这些器物形状都是通过白描摹绘的方法刻印而成,在准确描述器物的真实状态方面尚存不足。最能表现金石器物整体的实际形状,同时又不失金石韵味的方法,是“金石器物全形拓技艺”(以下简称“全形拓”),这种技艺出现在清代中晚期。在此之前,所谓的拓本都是指传拓古器物一个平面上的图文。全形拓以墨拓作为主要手段,辅之以素描、剪纸和雕刻等技术,将古器物的立体形状复制表现在纸面上。全形拓将那些难得的器物以1:1的比例拓制下来,它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存器、存史、补史。由于制作工艺复杂,传拓者对金石学、书法、绘画、雕刻以及传拓技艺等知识和技法都须全面掌握。因此,全形拓的学术价值和艺术水准较高,得者无不视若拱璧。

全形拓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文献价值。金石拓是文博、方志等单位对古器物著录、分类、文字与纹饰等整理研究的基础材料。二是科学价值。全形拓是科学资料的种特殊保存形式,是比照相机更能真实记录器物面貌的方式之一。三是艺术价值。全形拓通过书法和绘画的双重艺术形式,满足文人对金石雅趣的追求与鉴赏的需要。四是收藏价值。传拓制作的成品有极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因此,全形拓的意义甚至不亚于古器物本身,对全形拓技艺的发掘、研究和推广,就是对我国珍贵文物的一种有效保护和利用。全形拓在其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创新,这门传统技艺的改革性传承对于全形拓的科学发展和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传拓、全形拓技艺的传承还需走向大众化,与书画、美术设计手段相结合,以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等作为载体,呈现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选自张友海《略谈全形拓》,有改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传拓是中国人发明的古老技艺,由于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一直沿用至今。
B.传拓是用墨拓技法将金石器物的文字、纹饰或器形按1:1复原到宜纸的特殊技艺。
C.传拓追求画面的真实清晰,墨色浓淡相宜,是为了突出古朴、不饰雕琢的审美情趣。
D.传拓技艺起源于东汉末,成熟于隋唐时期,现今能见到有唐人手写题记的实物拓本。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传统技艺传拓说起,详细论述了全形拓的产生时期、制作工艺价值以及发展,等等。
B.文章列举《考古图》《西清四鉴》等例证来论证器物形状都是通过白描摹绘的方法刻印而成。
C.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全形拓的价值,指出全形拓的意义,认为其并不亚于古器物本身。
D.文章最后概括论述改革性传承在全形拓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并指出全形拓的发展方向。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
A.全形拓以前的拓本只是传拓古器物一个平面上的图文,而全形拓能够表现金石器物整体的立体形状。
B.全形拓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水准,因此,要求传拓者须掌握金石学、书法绘画、传拓技艺等。
C.全形拓全面体现金石韵味,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可以存器、存史、补史,能够有效保护珍贵文物。
D.改革性传承使全形拓技艺走向大众化,走进日常生活,与书画、美术设计相结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其实是由其本身的特质决定的。阳明心学本身就是自由活泼、积极主动的,极具创造性。

阳明心学的第一个根本特点,就是强调人的道德主体性,即道德自由。阳明心学告诉我们,良知是心之本体,知行的本体。人是有良知的,人应该不断地发明良知、实践良知,振起人的精神生命。“致良知”是学问修养的灵魂与第一原则。王阳明告诉了我们一条道德人格的上升通道,彰显了人性本来的光辉,强调人性的光辉不仅要照亮我们自身,甚至还要照亮他人。人不应该向下沉沦,不能为物欲所遮蔽,不能陷入异化之中而否定自我的人性。这一点,可以唤醒现代人冷漠的、功利的、庸俗化的心灵,拯救当下的生态危机、信仰危机、道德伦理危机。

王阳明对自然万物,包括草木、鸟兽、山水、瓦石等,都有一种深厚的生命关怀,强调“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他发扬了孔子的“仁爱”与孟子的“仁民爱物”思想,在他看来,不仅是动植物等自然之物,甚至人造之物(如瓦),因其源于自然,又是人生存的不可或缺的物品,也都有生命,都有存在权利,都要顾惜。天地万物是一个生命整体,虽然人类必须取用动植物,但动植物仍有自身的价值,体现了一种普遍的道德关怀。王阳明的“致良知”,就是把“真诚恻怛”的仁爱之心发挥、扩充、实现出来,去应对万物,使万物各安其位,各遂其星。

大众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认可书本上、讲堂上的道理,但离开书本和讲堂后却难以躬行践履。“知行合一”其实正是针对这个问题而来的。做不到是因为还没能理会得透,理会透了自然做得到。阳明心学告诉我们,要在日用伦常之间,在礼乐刑政之间,将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发用出来,用来敬老爱亲,用来修身齐家。用来尽伦尽职,为政理事。做一分,就体认一分良知,体认一分良知,就要行一分。这一点,可以赋予今人实践道德、完善自我的勇气。

阳明的亲身经历也提醒我们,为政之道在于明德、亲民。社会风气不好,首先在于官德不好。阳明在解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时,特别强调在明明德的基础上亲民。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者要修身以德,以仁德为核心价值,引领和实现政治的正义。官德不仅仅是一种职业道德,更是人的良知在政府事业上的直接运用。为官不讲官德,就是违背良知。进一步说,亲民就是要以民为本,视百姓为骨肉亲人,尊重民心民意,体察民间疾苦。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阳明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将社会教化、社会治理以及具体的行政手段结合起来,治理了很多难治之地,实现了民不骇政、四方咸宁。阳明的为官之道,对于今天化解社会矛盾、抟变政府职能等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阳明心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四百年来影响深远,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都是人类的宝贵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慢慢品味,躬身实践。

(摘编自郭齐勇《阳明心学的世界影响与当代价值》)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明心学的自由活泼、积极主动,极具创造性的特质,决定其具有当代意义。
B.阳明心学强调人的道德主体性,认为良知是心与知行的本体,必须“致良知”。
C.王阳明对自然万物都有深厚的生命关怀,认为万物皆有生命,人类不应剥夺。
D.王阳明针对大众普遍存在的难以躬行践履道理的问题,提出了“知行合一”。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关于“致良知”,文章既分析了它对于提升道德人格的作用,也指出它在应对万物方面的作用。
C.文章不仅详细阐述了王阳明的为政之道,还具体分析其对于今天社会治理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D.文章立足于继承人类宝贵精神遗产,重在发掘阳明心学这一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的现实意义。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实践阳明心学,不仅可以防止人陷入异化之中而否定自我的人性,还可以拯救当下的社会危机。
B.王阳明强调“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主张把仁爱之心扩展到天地万物,体现了普遍道德关怀。
C.王阳明认为,只要将道理领会透了,自然就会做得到。这一点使今人有勇气实践道德、完善自我。
D.王阳明不仅深谙为政之道,还富有政治实践能力,他能够把难治之地治理得百姓安乐,共同富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微笑曲线,即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是IT产业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在1992年为了“再造宏碁”提出的理论。

材料二:

几乎全球每生产十部智能手机中就有一部由昆山制造,全世界每两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一台产自昆山。当前昆山正围绕“强芯亮屏”大做文章,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往高端走,使“老树开花”花更艳。

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省单体投资量最大的外资项目。2017年,昆山友达光电更是成功研制出针对笔记本电脑的超薄超轻液晶面板,不仅在清晰度和厚度上做到了极致,还能比传统面板省电40%。友达光电还拥有一条可以将电视与电竞电脑大型屏幕的“清”与“薄”演绎到极致的生产线。在手机上,虽然目前市面上还是以带边框为主,但友达昆山2017年全部出货都是无边框的手机屏幕。据了解,某款曾引起轰动的国产品牌的全面屏手机采用的屏幕正是来自友达光电。

曾经的“缺芯少屏”一直是昆山信息产业创新的薄弱环节。2017年9月21日,昆山与中科曙光签约,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合作项目花落昆山高新区,首期建设年产100万台的安全可控服务器自动化生产线,给昆山集成电路产业链补上重要一环。这个基地形成了中国第一条智能无人工厂,自主创新研制的处理器将用于高性能服务器中,为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提供支持。同时为昆山补上电子信息产业“缺芯”短板。

(节选自2018年11月 《现代快报》,有删改)

材料三:

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百强县榜单之首的江苏昆山,如今已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县域经济中的“模范生”、“领头羊”。其经济总量高达3500亿,相当于西部宁夏一个省份的GDP,与福建厦门、贵州贵阳、河南洛阳等知名城市的总量相当。人均GDP达21万多元,已超过张家港、常熟等苏州市的其它强县。

早在30年前,昆山还是一个血吸虫猖狂的农业县,甚至在苏州6县中屡屡排名老末。虽坐拥临近上海、苏州的地缘优势,当时昆山人却有着安于现状的想法。

1984年至1988年,国务院批准在我国沿海12个城市设立14个国家级开发区。昆山作为农业县,自然不在此列。但苦于昆山“穷”到叮当响现状的昆山领导层,硬是在外界不解的目光中,出乎意料地在昆山自辟一块地,拉起了自费建设开发区的大旗。这一举动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

此后,昆山人在一片蛙声阵阵的农田上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开发区建设,拆迁、修路、建厂,一个个项目开始在这里“生根发芽”。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开发区所有的建设都是自掏腰包。“富规划,穷开发”,这是当时开发区对外喊出的口号。

其背景是,那时候的沿海经济开发区,均有国家成亿投资。但蹉跎多年的昆山人,要不来这钱,也不愿等下去。在没有国家投资扶助的情况下,昆山县政府通过自筹、贷款、征收土地开发费等途径,筹集了1200多万元。最终,昆山的首创精神和务实作风得到了认可,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如今,这个开发区在中国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实力评比中位列第四,世界500强有20多家在开发区兴办项目。不仅如此,它也成为拉动昆山经济腾飞的最重要的“龙头”。

而如今,昆山面临的新时代命题是:怎么使高质量发展在昆山落地?

从“高速度”到“高质量”,昆山正处在新一轮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昆山正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具备县域特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昆山科创中心,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节选自2018年7月《人民网》,有删改)

【小题1】下面对材料一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在IT产业中,产品的试制开发等创新领域的利润空间最大,也就是产业附加价值最高。
B.在IT产业中,通过组装零部件而加工出产品的中游业务的利润空间小,也就是产业附加价值偏低。
C.在IT产业中,产品销售后的服务领域的利润空间也很大,产业附加价值也是比较高的。
D.通过整个IT产业微笑曲线图可以看出,企业要想发展得好,就必须选择产品研发和售后服务两个领域进行投入,否则企业就无利润可谈。
【小题2】下面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缺芯少屏”曾束缚昆山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如今的昆山正在笔记本电脑液晶面板、电视与电竞电脑大型屏幕、手机屏幕和处理器上大做“强芯亮屏”文章。
B.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后昆山一跃而成为全国百强县榜首,不仅经济总量相当于几个全国知名城市的总和,而且人均GDP超过了苏州其它强县。
C.昆山有着临近大城市的地缘优势,但是三十年前昆山人有着安于现状的思想观念,经济水平在本地区六个县中常排在末尾。
D.昆山的领导层在没有得到国家投资的情况下,为改变“穷”的现状,通过多种途径筹集款项自建开发区,后来昆山又得力于国家政策,于是有了今天的喜人成绩。
【小题3】请结合三则材料,谈一谈昆山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