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明珠秉政,尤与忤。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B.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C.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D.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宫”就是古代的学校,战国时的稷下学宫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学宫的代表。
B.“康熙”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
C.“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调。升级调动包括迁升,左迁、迁进。
D.“株连”指因一个人得罪,而牵连许多人。古代严重的罪行可以株连到九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城民风彪悍又刚刚经受战乱,于成龙在罗城采取严惩盗贼、宽免徭役等方法,使罗城摆脱混乱,得到治理,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
B.于成龙历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广黄冈同知、福建按察使等职。任职这些地方,他多行善政,以政绩卓异著称。
C.于成龙至江南后,衣食住行很简陋,每天只吃糙米和蔬菜。 在那里几个月后,政令教化使江南民风大改变,但受到豪强的排挤诽谤。
D.于成龙为官清廉,品性清高,不把那些挟仇进谗言陷害的人放在眼里。百姓听到他去世的噩耗罢市痛哭,皇帝给予赏赐公祭安葬的礼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2) 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
(3)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08 01:31: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贵,字心斋,拜都氏,满洲正白旗人。父布兰泰,自云骑尉世职授理藩院员外郎。永责,自笔帖式授户部主事。乾隆初,累迁郎中。出为湖南辰沅永靖道。擢云南布政使。移浙江,署巡抚。前总督李卫领盐政,发帑收馀盐,名曰“帑盐”;令武职任缉私,其制未善。永贵条上八事,俾文武互任其责,下部议行。居三年,命真除。温、台诸县早,永贵令知府金洪铨治赈,不称职。永贵论劾,请休致。总督喀尔吉善再劾,上为夺洪铨职。御史范廷楷因劾永贵瞻徇,上难其代,命宽之。二十一年,加副都统衔,兼参赞大臣。是岁冬,厄鲁特宰桑达什策凌等为乱,定边古副将军兆惠驻伊犁办贼。永费既抵巴里坤,具以军事上闻,上嘉其奋勉,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二十三年,以侍郎衔留军,董屯田。乌音木齐、辟展、托克三、哈喇沙尔、昌吉罗克伦皆驻兵营垦,秋获得谷三万五千八百馀石。是时兆惠兵次叶尔羌,命永贵驻阿克苏主馈军。二十四年,还至库车,布政使德舒为吗哈沁所找。水贵与护军统领努三协歼逆众,回部平。擢左都御史。二十六年,命赴克什噶尔办事。请蔬兴耕稼议自赫色勒河南由浚渠四十馀里引水入赫色勒布伊材托庸河湍急急宜增堤坝散山石水势。三十年,乌什回人为乱,复命赴哈什哈尔。事平,移驻乌什。先是叶尔羌办事大臣侍郎高朴役回民采玉,并婪取金珠,为诸伯克所讼。永贵如叶尔羌,讯得实,闻上。上为诛高朴,手诏嘉永贵持正,仍授吏部尚书,赐花翎。四十四年,召还京师,授锿蓝旗满洲都统。四十八年,卒,谥文勤。
(选自《清史稿·永贵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疏请疏沟渠/兴耕稼议/自赫色勒河东南浚渠四十馀里/引水入赫色勒布伊/材托庸河湍急/宜增堤坝/凿山石/弱水势/
B.疏请疏沟渠/兴耕稼/议自赫色勒河东南浚渠四十馀里/引水入赫色勒布伊材托庸河/湍急宜增堤坝/凿山石/弱水势/
C.疏请疏沟渠/兴耕稼议/自赫色勒河东南浚渠四十馀里/引水入赫色勒布伊材托庸河湍急宜增堤坝/凿山石/弱水势/
D.疏请疏沟渠/兴耕稼/议自赫色勒河东南浚渠四十馀里/引水入赫色勒布伊/材托庸河湍急/宜增堤坝/凿山石/弱水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笔帖式,官名,是清代于各衙署中设置的低级文职官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翻译满、汉章奏文书。
B.休致,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常见的还有致事、致政、视事、乞骸骨等说法。
C.屯田,是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的一种措施。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
D.花翎,是清官员、贵族冠饰,用孔雀翎毛饰于冠帽后,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以翎眼多者为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贵出身世家,多次升迁。其父自云骑尉世职授理藩院员外郎;他从户部主事,累迁至郎中,后被提拔任云南布政使。
B.永贵明察善断,积极进言。他代理浙江巡抚时,发现制度不完善而进言;知府金洪铨赈灾不称职,永贵弹劾他。
C.永贵治政有方,平乱有功。监督屯田时,发展农业生产,秋收颇丰;他与护军统领努三合作,奔赴哈什哈尔平定回部。
D.永贵办案得力,执法公正。他到达叶尔羌,查实高朴役使回民采玉并夺取金珠一事,上报皇帝,得其手诏嘉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贵条上八事,俾文武互任其责,下部议行。
(2)御史范廷楷因劾永贵瞻徇,上难其代,命宽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成功,初名森,福建南安人。父芝龙,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累擢总兵。
顺治三年,贝勒博洛师自浙江下福建,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博洛师次泉州,书招芝龙;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俄而,上命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师讨成功。十二年,左都御史龚鼎孳请诛芝龙,国器亦芝龙与成功私书,乃夺芝龙,下狱。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荷兰筑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台湾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莱、兴屯聚。是岁圣祖即位,戮芝龙及诸子世恩、世荫、世默。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而令子锦居守思明。
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恶锦与乳媪通生子,遣泰就杀锦及其母董;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用芝龙初封称平国公,举兵拒命。成功方病,闻之,狂怒啮指。五月,尚据胡床受诸将谒;数日卒,年三十九。
(节选自《清史·郑成功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器亦芝龙与成功私书 发:打开
B.成功诺 阳:通“佯”,假装
C.舟大小衔尾进 径:走近路
D.数日卒    遽: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B.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C.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D.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贝勒,全称“多罗贝勒”。贵族称号,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
B.左都御史,属于我国古代中央的监察官,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御史。明清中央监察机构称为都察院,首长称为左、右都御史。
C.爵,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D.朔,表时间,指农历每月初一。也可表方位,指北方。如杜甫《咏怀古迹》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中“朔漠”就指北方的沙漠地区。本文中指郑成功住在北屋。
【小题4】下列对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成功面对强敌,决不投降。不管是他的父亲郑芝龙,还是郑亲王的担任定远大将军的儿子济度对他劝降,他最终都没有投降。
B.郑成功收复台湾,可谓天时地利。他率军到达时,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他直接进入海岛,于是荷兰人退守到王城。只可惜顺治诛杀了他的亲人。
C.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励精图治。郑成功攻下当时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后。采取了制定法律、设立职官、兴办学校等一系列措施。
D.郑成功怒病交加,英年早夭。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误听周全斌谗言,导致陈豹抗命。加之身患疾病,三十九岁竟英年早逝。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
(2)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施维翰,字及甫,江南华亭人。顺治九年进士,授江西临江推官。清漕弊,善折狱,奸顽敛迹。巡抚郎廷佐奏其治行,举卓异,内擢兵部主事。改山东道御史,疏言:“察吏首重惩贪,尤宜先严大吏。各督抚按露章弹劾,宜及监司,勿仅以州县塞责。”又言;“纠举之法,密於文,疏於武。镇帅拥重兵,有庸碌衰惫、缓急难恃者,有纵恣婪赃、肆虐军民者,督抚按徇隐弗纠,事发同罪。”诏并议行。十七年,出按陕西。圣祖即位,裁巡按,维翰乞假归。
康熙三年,复授江南道御史,疏言:“直省钱粮每委府佐协征所至铺设供给不免扰民甚或纵容胥役横肆诛求请概行禁止以专责成杜扰害。”下部饬禁。巡盐河东,征课如额。八年,疏劾偏沅巡抚周召南徇庇贪吏。十一年,疏劾福建总督刘斗徇情题建故靖南王耿继茂祠。召南、斗并坐谴。十二年,内升,以四品服俸仍留御史任。疏言:“设登闻鼓,原以伸士民冤抑,然每收诉状,必待科道六十馀员集议,辄致稽延。请用满、汉科道各一员司之,半年更易。”从之。
迁鸿胪寺少卿,累迁左副都御史。浙江巡抚陈秉直荐举学道陈汝璞,为左都御史魏象枢所劾,秉直应降调,以加级抵销。维翰言:“秉直与汝璞见闻最近,乃徇情妄举,非寻常诖误可比。请敕部定议,凡保举非人坐降调者,不许抵销。”上然之,因著为列。给事中李宗孔继劾秉直,坐左迁。
十八年,授山东巡抚。会岁祲,民多流亡,维翰疏请赈恤,并截留漕米五万石发济南仓存贮,散给饥民。又疏言:“青、莱等府距临清仓远,办解甚艰。请永行改折,以息转输。”民大悦服。二十一年,代李之芳为浙江总督。之芳按治军士鼓譟,系累二百馀人。维翰至,即日定谳,多平反。二十二年冬,调福建,未上官,二十三年春,卒,谥清惠。
(选自《清史稿·列传六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直省钱/粮每委府/佐协征所/至铺设供给/不免扰民甚/或纵容胥役横肆/诛求请概行/禁止以专责成/杜扰害
B.直省钱/粮每委府佐协/征所至铺设/供给不免扰民/甚或纵容胥役横肆/诛求请概/行禁止以专/责成杜扰害
C.直省钱粮/每委府佐协征/所至铺设供给/不免扰民/甚或纵容胥役/横肆诛求/请概行禁止/以专责成/杜扰害
D.直省钱粮/每委府佐协征所/至铺设供给/不免扰民甚或/纵容胥役/横肆诛求/请概行禁止/以专责成/杜扰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的庙号,是其死后在太高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
B.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C.清朝时御史专门负责监察朝廷和官吏的失职及不法行为,同时保管朝廷的档案文件。
D.保举是封建社会选官的方式之一,由大臣向朝廷推荐人才,并担保其有才能或功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维翰曾就监察官吏一事上疏朝廷,认为惩治贪腐应先从大官开始,纠正被举发的官员时对文官和武官应区别对待,朝廷下诏施行。
B.施维翰以徇私庇护贪官的罪名上疏弹劾偏沅巡抚周召南,以为靖南王耿继茂题建祠堂的罪名弹劾福建总督刘斗,使二人都受到贬谪。
C.在魏象枢弹劾浙江巡抚陈秉直荐举陈汝璞一事中,皇上最终肯定了施维翰处理此事的看法,并且把他的意见写出了条例之中。
D.施维翰为人清正仁惠,对贪腐的官员依法严惩不贷,对遭难的百姓设法加以抚恤,为牵累的下属果断按律平反,得到朝廷肯定和百姓爱戴。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漕弊,善折狱,奸顽敛迹。
(2)设登闻鼓,原以伸士民冤抑,然每收诉状,必待科道六十馀员集议,辄致稽延。
(3)秉直与汝璞见闻最近,乃徇情妄举,非寻常诖误可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陶元淳,康熙中举博学鸿词科,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①,置二甲。三十三年,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②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 元淳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③,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 ④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⑤,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注)①戆(zhuàng):愚直。②相率:百姓纷纷。③发审:交付审讯。④鞫:审讯。⑤定谳:定罪。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益之费 罢:免除
B.广东昌化知县 授:被任命
C.任事之心 灰:灰心
D.元淳当弃官以政体 全:保全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县隶琼州与黎为界 / 旧设土舍 / 制其出入 / 吏得因缘为奸 / 元淳立撤去
B.县隶琼州 / 与黎为界 / 旧设土舍 / 制其出入 / 吏得因缘为奸 / 元淳立撤去
C.县隶琼州与黎 / 为界旧设 / 土舍制其出入 / 吏得因缘为奸 / 元淳立撤去
D.县隶琼州与黎为界 / 旧设土舍 / 制其出入 / 吏得因缘 / 为奸 / 元淳立撤去
【小题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元淳早年学业优异,考中博学鸿词科。后来又中进士,在廷对时,提出均赋税,减浮粮,免除无用之费等主张,深有见地。
B.陶元淳在广东任职时,体恤民情,革除杂税,鼓励百姓以耕织为业,厘定法律,一切以百姓为上,使原本贫乏之地人口渐渐繁衍增多。
C.陶元淳为官正直刚毅,公正无私。在审理案件的时候,他绝不畏惧回避豪强,怒斥藐视乱法者,最终对违法者完全按法律定罪。
D.总督想在对官员进行三年政绩考核时趁机罢免元淳,巡抚萧永藻刚被任命,认为刚上任罢免正直官员不妥,替元淳在总督面前说话,总督才罢休。
【小题4】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