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明时期,商业出现空前繁荣,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通俗文化的兴起。商业出版的繁荣特别是图书产品结构的变化,既得益于城镇和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的兴起,又反过来促进了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审美取向和阅读情趣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与市民阶层趋同。这些因素都进一步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
虽然早在宋元时期白话小说就已开始兴起,但当时主要是作为说书人的底本而存在,主要依靠说唱进行传播,很少刊刻,即使偶有刊刻,也大都是以单篇形式流传。从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很多书坊开始刊行这类白话小说。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就是在嘉靖时成书并刊行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虽然成书于元末明初,但其广泛刊行也是始于嘉靖年间。《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商业出版的巨大成功,刺激了同类小说的创作。《三国演义》刊刻后,一大批历史演义小说创作出来并很快得以刊行。《西游记》畅销后,神魔小说的创作和刊刻也出现了一个高峰。一些书坊还组织编纂和刊刻了三大名著的续本,如《西游补》《续编三国志后传》《后水浒传》等。
除了传统的历史演义小说和神魔小说外,晚明反映普通市民阶层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的世情小说的刊刻更是异常繁荣,其中长篇以《金瓶梅》为代表,短篇小说集则以“三言”“二拍”为代表。晚明时期,很多知名文人还积极投身小说的编纂和点评工作中,尤以李贽、陈继儒为代表。文人士大夫的热心参与使白话小说这类新的文学体裁逐渐被社会接受,也使白话小说成为继汉赋、唐诗、宋词之后又一个重要文学体裁。
除了白话小说之外,日用类书的大量出版也是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晚明时期,随着商业出版的繁荣,日用类书的编纂和刊刻蔚然成风,出版的日用类书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娱乐性。如晚明绝大多数的日用类书中都有“风月门”“笑谈门”“酒令门”“戏术门”“棋谱门”“琴学门”等,且这类内容占有相当大的篇幅。
晚明商业出版的繁荣以及由此带来的通俗文化的兴起,打破了精英阶层对知识的垄断,阅读不再是文人士大夫的专利,普通市民阶层由此成为图书的受众。为了便于粗识文字的普通市民阶层阅读,晚明书坊刊刻的通俗作品和日用类书不仅注重语言通俗性,而且大部分图书都配有很多的注释和注音。如熊大木编纂的《唐书志传》中,卷四第三十四节有一句:“尔兄日前饮酒至酣。”对“饮酒至酣”,编者做了注释:“半醉也。”此类注音注释显然旨在为粗识文字的读者最大限度地扫除阅读障碍。
综上可见,商业出版是晚明通俗文化繁盛的重要驱动力,正是凭借商业出版,通俗文化开始进入公共传播领域,从而一定程度赋予了商业出版大众传播属性。
(摘编自张献忠《晚明商业出版与通俗文化的勃兴》)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晚明时期,正式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
B.宋元时期,白话小说的传播主要依靠说唱,偶有刊刻,也多以单篇形式流传。
C.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直到同类小说成功后才开始广泛刊行。
D.伴随通俗文化的兴起,普通市民阶层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阅读的主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6 11:48: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鼻对
(明)方孝儒
方子病鼻寒,鼻窒不通。踞炉而坐,火燎其裳。裳既及膝,始觉而惊,引而视之,煜煜然红,盖裳之火者半也。于是骂鼻曰:“夫十二官各有主司,维鼻何司?别臭察微。臭之不察,何以鼻为?今火帛之臭亦烈矣,而尔顽若不知,遽俾火毒烬裳及衣。雍蔽之祸,岂不大可悲乎?”
久之,鼻忽有声,声与口同。曰:“我受命为子之鼻,今二十又二冬。兰茝椒桂,其气苾方,我闻我知,俾子佩藏。槁莸腐鲍,风腥气恶,我觉其秽,俾子避匿。子足不妄履而山不遇毒者,皆我之得职也。今子乃昧于治身,宜暖而寒,去夹就单,为风所加,外铄内郁,雍我鼻观,遂至火燎切肤,而不知其然,皆子之过也,于鼻何罪?假使服食以节,起处有常,无所败伤,宁有不闻馨香乎?且古之志士,至于耄老,犹且居不求适,维道是奋,大雪皴肌而炉不暇近,恐适意之致毒,知炎上之生灾,可不慎也?今子当始弱之时,有荼毒之祸①。方当茹冰嚼雪,块枕草坐,愁思怵迫,冻饿摧挫,犹恐不可;而乃放不加思,恣意颓惰。当祁寒时,遽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不此之责,而反诮我为何哉!夫雍蔽之祸,厥有攸自:秦亥蛊昏,赵高乃弑;隋广淫酗,而世基以肆。木不虚中虫何由萃此二主者苟以至公为嗜好以众庶为耳鼻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奸邪何恶之遂?顾乃偏僻猜忌,执一遗二,以莸为薰,椒兰是弃,由是祸乱交兴,宗覆社圮。今子不务自尤,而维鼻是訾。一身之理且不达,况于政治也哉!”
方子仰而嗟,俯而愧,屏火捐炉,凝神养气,既而鼻疾果愈。
(注)①荼毒之祸:丧父之祸。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尔顽若不知    顽若:顽皮
B.今子乃昧于治身  昧:不明,不懂
C.顾乃偏僻猜忌    偏僻:偏狭
D.今子不务自尤    尤:责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盖裳之火者半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何以鼻为    齐彭殇为妄作
C.而乃放不加思,恣意颓惰 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
D.隋广淫酗,而世基以肆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先生蹲坐在火炉边取暖,炉火火烧着了他的衣服,他却浑然不知,及至发现时,衣服已被烧掉了一半,于是它骂鼻子严重失职。
B.鼻子对方先生的责骂不以为然,在诉说自己恪尽职守后,一针见血地指出,真正有过错的人其实正是方先生自己。
C.秦二世胡亥被赵高弑杀,世基趁隋炀帝沉迷酒色放肆作恶,鼻子列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君主昏庸受蒙蔽,才是悲剧的根源。
D.本文用拟人的手法,借方先生与其鼻子的对话,旨在说明保养身体的重要性,如果不懂保养身体,就会危及各个器官的职能,进而酿成灾祸。
【小题4】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木 不 虚 中 虫 何 由 萃 此 二 主 者 苟 以 至 公 为 嗜 好 以 众 庶 为 耳 鼻 上 宣 下 畅 无 所 凝 滞 虽 有 奸 邪 何 恶 之 遂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使服食以节,起处有常,无所败伤,宁有不闻馨香乎?
(2)当祁寒时,遽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