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 东 山 记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吠。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岗,田畴平洐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皆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B.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C.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D.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亥指的是乙亥年,这是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法,60年一个循环,如丙戊年。
B.朔指每月农历初一,“朔”也可引申为“开头”。如“朔”可指清晨,这是一天的开头。
C.传觞是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古人喝酒很有讲究,也衍生了很多游戏,如“流觞曲水”。
D.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叙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伤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
(2)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7-12 10:08: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林屋洞记

〔明〕归庄

余连年再游洞庭,缥缈峰之旷,石公、龙渚之奇,与诸招提聚落林木之胜,游历殆遍;惟林屋洞以水不可入,终以为恨!兹以九月前入山,留止包山寺久之,盖欲待水潦收,一游洞中。已而雨不止,河壑水益盛,至十月十六日,始与王生游焉。

初至洞门,解袍袜,草履短衣,偻行沮洳中。及洞,则黝而深。以灯烛先,俯而入。高四尺,水深尺余,踞而徐移趾,头触石,足陷,殊艰苦。自力前,且二十丈,得一豁处,始可小举首。以火四旁石,皆嵌空玲珑,洁白如玉,或有水涓涓泻下。有蝙蝠巢其中,惊火而飞。稍前又隘,略如初入处。水稍浅,匍匐而入,得一室,广五六丈。石尤奇,或悬如蜂房,或错如犬牙,又如檐冰下垂,其长者三尺许,叩之声铿然,于旁识姓名岁月焉。左十余丈,不可入,改之右,命从者先。曰:“可入则报我。”顷之,乃蛇行鱼贯入。洞小而屈曲,旁棱下脊,动辄见触。最深至一圜洞,有石柱当其前,长三尺余,大可五六围,两旁有罅,而不可容足,烛之无所见。《志》称洞有金庭、玉柱,此岂玉柱也耶?旁有篆书“隔凡”二大字,姓名漫漶不可辨。时闻大声,如撞万石钟,如发炮声,龙渚之下所闻镗鎝之声者尤洪壮。盖洞门至此已一里所,度在太湖底,波涛激荡,宜有此也。乃复以次匍匐出。始入时,天晴朗;及出洞,雨师为洒尘矣。过佛屋,更衣履,还饮于空翠阁而归。

地志:林屋为道家第九洞天,吴王使灵威丈人入取禹书。春秋之末,去禹治水时,一千六百余年,而书始出,岂禹书之后,遂不通人间耶?其为神仙之府,无可疑者。自吴至今,又二千余年。其间好游者,如谢康乐、许玄度辈,皆未尝至;及览近世诸公游记,或窥而不入,或入而未竟。余乃穷搜杳冥至此,久留山中不虚也。是夕秉烛记之。同游某人,某年月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四尺,水深尺余 裁:通“才”,仅仅
B.以火四旁石,皆嵌空玲珑 烛:照亮
C.得一室,广五六丈 可:大约
D.龙渚之下所闻镗鎝之声者尤洪壮   视: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招提,对寺院的别称,音译自梵文,此称呼也传至日本和韩国。
B.望,望日,古人把每月的十五日称作“望”,把十六日称作“既望”
C.地志,即地方志,是本行政区域的资料性文献,又称地记、方志等。
D.道家,这里指诸子百家中的哲学流派,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人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屋洞周边名胜众多,洞内景观奇特。它位于洞庭湖上,与缥缈峰、石公、龙渚等自然景点毗邻;洞内幽深曲折,空间狭小,但石柱石笋形态各异,玲珑剔透。
B.林屋洞名气颇大,但人迹罕至。这里有第九洞天之称,前人留下的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该洞颇难进入,像谢康乐、许玄度这样的好游者都未曾前往。
C.作者游览愿望强烈,不惜长时等候。他对林屋洞向往已久,之前因为积水原因未能如愿;这一次本想等水收后进洞,谁知阴雨不停,等了一月有余才与友人前往。
D.作者不惧艰苦,终于尽兴而归。他和友人改换行装,带着随从入洞,过狭道,涉积水,头碰石,足陷泥,有时蹲踞而行,有时匍匐蛇行而进,圆满游完了全洞。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十余丈,不可入,改之右,命从者先。
(2)盖洞门至此已一里所,度在太湖底,波涛激荡,宜有此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然则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古代十大散文流派(第四卷)》

注锥刀:微利。岂弟:和乐平易。裀:褥子。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不免于室人交 谪:埋怨
B.故其于物者轻  资:依赖
C.官益峻而望益隆  隆:兴盛
D.与其属武进尹杨君余文为候赠 征:请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势不得不矫强而廉     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B.而今若是 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
C.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 母立于兹
D.缩腹镂骨自苦  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今之所谓廉者”内心嗜好财利,或因渴慕升官,或因畏惧罪罚,才勉强廉洁。
B.文中写到,世人称赞“今之所谓廉者”廉洁,是因为看不透他们追求锥刀之利的真正心机。
C.郭侯的夫人乐于吃粗粮穿破衣,跟郭侯的嗜好没有两样,这从侧面表现了郭侯清廉自律之严。
D.本文是应郭侯幕僚及下属的征求而写的;作者认为世人对郭侯多有误解,觉得有必要说一说。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然则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侯盖古之廉者也。
【小题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
(2)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石门传
明丘云霄
世之慕旷达者皆谓嵇、阮诸贤得醉乡之乐,为能养其真以成其名,丘子曰:醉乡之徒,乃负其不羁以俯仰于时,不得直其志,乃托诸酒以自广焉耳。愚谓醉乡之徒,非真乐也。
晋安石门子早善属词,不乐进士业,每谓文至牵饰比偶,犹之留须眉以傅脂粉,无足学也。遂洗意爵禄之门,而结霞上之居,自号霞仙。善画,善隶草,善八分书。家贫,性嗜酒,日以饮为事。由是孤洁一世,知名海内。
时轩盖造之,求其所能则不得,盖不欲以所能媚也。及醉,则虽寻常人家投之楮素,欢然挥墨,任意纵横,而结构峻古,意态突兀;醒则虽工意为之,皆所不逮。盖其适在酒而神在醉故邪。
乡有宋子者,与之善,疟岁弗愈。一日造问之,宋强疾移榻就堂相见,因享之酒。酣,宋出素请画,遂染笔写菊数本,倒垂悬崖而掩映于江波之间,香姿隐隐有飘拂流动之状,宋子泠然疏爽。因再请,复写奇石,亭立双竹,凌空箫箫,数叶风韵,若有闻焉,宋跃起视之,毛发俱竦,是日疟不复发而就瘥焉。时为之语曰:“少陵有佳句,不若霞仙笔。醉后扫丹青,往往神鬼泣。”其妙入神态有如此者。
夫求乐而得所乐,乐在物也;乐所乐而忘所乐,乐不在物在我也。石门子于酒视醉乡诸贤托以自广焉者,何如也?
岁癸卯,行年五十,疾革,梦有画舫载卮酒促其登舟者,遂呼家人进之酒,再饮而卒。先数月,武夷霞峰子卒,相去千里,不及有闻,垂没之日,曰:“霞峰子先我往矣,此人志在当时,不酬所欲,惜也!”闻者谓其谵语,而不知其前知如此。既没,闻者惜之。
石门子姓高氏,名濲,字宗吕,居于石门山,贫以自耕,又自号曰庖羲谷老农氏云。
(选自《止山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负其不羁以俯仰于时   负:依仗
B.行年五十,疾革 革:除去
C.垂没之日  垂:接近
D.不酬所欲  酬:实现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嵇康、阮籍这些醉乡之徒,是不得志而借酒浇愁,他们的快乐不是真乐。
B.高石门早年才华卓著,工书善画,因为科场失利,不以功名为意,一世孤洁。
C.高石门酒醒之后,无论怎样“工意为之”,都不能达到酒醉后作品的艺术境界。
D.宋子观画时泠然疏爽,毛发俱竦,疟疾痊愈,这从侧面表现了高石门画艺的神妙。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轩盖造之,求其所能则不得,盖不欲以所能媚也。
(2)石门子于酒视醉乡诸贤托以自广焉者,何如也?
【小题4】本文围绕“酒”来写高石门一生的事迹和成就,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