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节选自《三国演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B.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C.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D.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小题2】下列对本文及《三国演义》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玄德,是刘备的字。曹操,字孟德,操是他的名,小字叫阿瞒。“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其作者虽有争议,但我们一般还是将罗贯中作为《三国演义》的作者。
C.《三国演义》在描绘魏蜀吴三国之间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之时,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除此之外,“义”的思想在《三国演义》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本文段节选自小说的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董国舅内阁受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借煮酒论当世英雄为名,实际上是多方试探刘备,有刀光剑影之势。表现了曹操踌躇满志、老奸巨猾的性格特点。
B.“望梅止渴”这个成语出自该选段,本选段在刻画人物上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将人物刻画得非常生动,跃然纸上。
C.文中一问一答,一个步步为进,一个步步后退。充分显示出曹操的雄才大略、聪明才智、凌人的势气!也显示出刘备的小心谨慎、步步为营、高超的斗智斗勇的才能!
D.最后引用诗句点明了刘备的危险处境,诗中既有曹操的试探,也有刘备的从容应对,在说破英雄之时,刘备能急中生智,随机应变。这首诗是对刘备寄居曹操篱下大智大勇的赞颂,同时也是对上文的总结,言简意赅,颇有深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07 02:01: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文学名著阅读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法国大革命时期,葛朗台娶木板商的女儿为妻,用低价买下区里最好的葡萄园,向革命军承包葡萄酒,大发其财。(《欧也妮·葛朗台》)
B.麦城孤城难守,救兵不至,关羽弃麦城欲投奔西川,路遇孙权伏兵,被马忠所擒。孙权劝降不成,便杀了关羽父子,孙权斩了关羽首级后,命人厚葬了他。(《三国演义》)
C.司马昭派邓艾兵临成都,刘禅不听劝告出城投降,蜀汉灭亡。司马昭中风死后,其子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司马炎起兵伐吴,吴主孙浩效法刘禅开门归降,吴国宣告灭亡。至此,三国归晋,天下统一。(《三国演义》)
D.欧也妮母亲死后,葛朗台对欧也妮温柔体贴,他像望着一堆金子一样望着她,他甚至在欧也妮面前哆嗦的厉害,这是因为妻子的死让葛朗台感到愧疚,他想补偿女儿。(《欧也妮·葛朗台》)
E.玛丝洛娃怀孕后被赶出了家门,分娩时染上了产褥症,孩子被送到育婴堂,不久就死了:走投无路之下,她沦为妓女。(《复活》)
【小题2】简答题。(任选一题)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陆逊进言曰:“吕子明之病,乃诈尔,非真病也。”……
逊笑曰:“……予有一计,令沿江守吏,不能举火;荆州之兵,束手归降,可乎?”
蒙惊谢曰:“伯言之语,如见我肺腑,愿闻良策。”
吕蒙装病的原因是什么?此后吕蒙是如何夺取荆州的?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吕蒙辞了孙权,回至陆口,早有哨马报说:“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高阜处各有烽火台。”又闻荆州军马整肃,预有准备,蒙大惊曰:“若如此,急难图也。我一时在吴侯面前劝取荆州,今却如何处置?”寻思无计,乃托病不出,使人回报孙权。权闻吕蒙患病,心甚怏怏。陆逊进言曰:“吕子明之病,乃诈耳,非真病也。”权曰:“伯言既知其诈,可往视之。”陆逊领命,星夜至陆口寨中,来见吕蒙,果然面无病色。逊曰:“某奉吴侯命,敬探子明贵恙。”蒙曰:“贱躯偶病,何劳探问。”逊曰:“吴侯以重任付公,公不乘时而动,空怀郁结,何也?”蒙目视陆逊,良久不语。逊又曰:“愚有小方,能治将军之疾,未审可用否?”蒙乃屏退左右而问曰:“伯言良方,乞早赐教。”逊笑曰:“子明之疾,不过因荆州兵马整肃,沿江有烽火台之备耳。予有一计,令沿江守吏,不能举火;荆州之兵,束手归降,可乎?”蒙惊谢曰:“伯言之语,如见我肺腑。愿闻良策。”陆逊曰:“云长倚恃英雄,自料无敌,所虑者惟将军耳。将军乘此机会,托疾辞职,以陆口之任让之他人,使他人卑辞赞美关公,以骄其心,彼必尽撤荆州之兵,以向樊城。若荆州无备,用一旅之师,别出奇计以袭之,则荆州在掌握之中矣。”蒙大喜曰:“真良策也!”
由是吕蒙托病不起,上书辞职。陆逊回见孙权,具言前计。孙权乃召吕蒙还建业养病。蒙至,入见权,权问曰:“陆口之任,昔周公谨荐鲁子敬以自代,后子敬又荐卿自代,今卿亦须荐一才望兼隆者,代卿为妙。”蒙曰:“若用望重之人,云长必然提备。陆逊意思深长,而未有远名,非云长所忌;若即用以代臣之任,必有所济。”权大喜,即日拜陆逊为偏将军、右都督,代蒙守陆口。逊谢曰:“某年幼无学,恐不堪重任。”权曰:“子明保卿,必不差错。卿毋得推辞。”逊乃拜受印绶,连夜往陆口;交割马步水三军已毕,即修书一封,具名马、异锦、酒礼等物,遣使赍赴樊城见关公。
时公正将息箭疮,按兵不动。忽报:“江东陆口守将吕蒙病危,孙权取回调理,近拜陆逊为将,代吕蒙守陆口。今逊差人赍书具礼,特来拜见。”关公召入,指来使而言曰:“仲谋见识短浅,用此孺子为将!”来使伏地告曰:“陆将军呈书备礼:一来与君侯作贺,二来求两家和好。幸乞笑留。”公拆书视之,书词极其卑谨。关公览毕,仰面大笑,令左右收了礼物,发付使者回去。使者回见陆逊曰:“关公欣喜,无复有忧江东之意。”
却说傅士仁听知荆州有失,急令闭城坚守。虞翻至,见城门紧闭,遂写书拴于箭上,射入城中。军士拾得,献与傅士仁。士仁拆书视之,乃招降之意。览毕,想起“关公去日恨吾之意,不如早降。”即令大开城门,请虞翻入城。二人礼毕,各诉旧情。翻说吴侯宽洪大度,礼贤下土;士仁大喜,即同虞翻赍印绶来荆州投降。孙权大悦,仍令去守公安。吕蒙密谓权曰:“今云长未获,留士仁于公安,久必有变;不若使往南郡招糜芳归降。”权乃召傅士仁谓曰:“糜芳与卿交厚,卿可招来归降,孤自当有重赏。”傅士仁慨然领诺,遂引十余骑,径投南郡招安糜芳。正是:今日公安无守志,从前王甫是良言。
(2)伽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救到圣母院以后,送给她一个什么样的小物件?这个小物件在后来是如何帮爱斯梅拉达免受凌辱的?请简述相关情节。(《巴黎圣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