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阔里吉思,性勇毅,习武事,尤笃于儒术,筑万卷堂于私第,日与诸儒讨论经史,性理、阴阳、术数,靡不该贯。尚忽答的迷失公主,继尚爱牙失里公主。宗王也不干叛,率精骑千余,昼夜兼行,旬日追及之。时方暑,将战,北风大起,左右请待之,阔里吉思曰:“当暑得风,天赞我也。”策马赴战,骑士随之,大杀其众,也不干以数骑遁去。阔里吉思身中三矢,断其发。凯还,诏赐黄金三斤、白金千五百斤。
成宗即位,封高唐王。西北不安,请于帝,愿往平之,再三请,帝乃许。及行,且誓曰:“若不平定西北,吾马首不南。”大德元年夏,遇敌于伯牙思之地,众谓当俟大军毕至,与战未晚,阔里吉思曰:“大丈夫报国,而待人耶!”即整众鼓躁以进,大败之,擒其将卒百数以献。诏赐世祖所服貂袭、宝鞍,及缯锦七百、介胄、戈戟、弓矢等物。
二年秋,诸王将帅共议防边,咸曰:“敌往岁不冬出,且可休兵于境。”阔里吉思曰:“不然,今秋候骑来者甚少,所谓鸷鸟将击,必匿其形,备不可缓也。”众不以为然,阔里吉思独严兵以待之。是冬,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惟正言不屈,又欲以女妻之,阔里吉思毅然田:“我帝婿也,非帝后面命,而再娶可乎!”敌不敢逼。帝尝遣其家臣阿昔思特使敌境,见于人众中,阔里吉思一见辄问两宫安否,次问嗣子何如,言未毕,左右即引其去。明日,遣使者还,不复再见,竞不屈死焉。  
(节选自《元史·阔里吉思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
B.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
C.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
D.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术”指儒家学说,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学经典“四书五经”是中国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必修科目。
B.“旬日”指十天,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十旬休假”的句子,中国现代也把一个月分为上旬、中旬和下旬。
C.“大德”是帝王年号,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的“庆历”类似,中国古代除皇帝年号纪年法外,还有干支纪年法等。
D.“两宫”指皇宫,诸葛亮《出师表》中,“宫中府中”的“宫”即指皇宫,文中指东宫和西宫,即代指分住在两宫的太子和太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阔里吉思文武兼修。他在研究军事的同时,广泛涉猎儒学,收藏、阅读了大量典籍,为他后来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阔里吉思作战勇猛。他指挥作战当机立断,负伤之后仍奋勇向前,屡立奇功,皇帝对他也赏赐颇多,甚至因此先后把两个公主许配给他。
C.阔里吉思头脑清醒。在一众王公大臣都依据往年规律,认为短期内边境不会有战事的情况下,他凭异常迹象预判了敌军的阴谋。
D.阔里吉思坚贞刚毅。在缺少援兵、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他身陷敌手,顶住了对方的各种威逼利诱,最后不屈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然,今秋候骑来者甚少,所谓鸷鸟将击,必匿其形,备不可缓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7 09:2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察罕,西域人也。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次泸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

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剌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当其责,诸君无累也。以治最闻,河南省郎中。

武宗,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再拜启曰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气清肃,月白如昼。相者贺曰:“是儿必贵。”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昆弟贫来归者,复分与田宅奴婢,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四》,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察罕再拜/启曰庶民//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
B.察罕再拜启曰/庶民/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
C.察罕再拜启曰/庶民/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
D.察罕再拜/启曰庶民//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管理全国政务的人。也称相国、宰相,简称“相)。
B.擢:与“拔擢”“加”“升”等均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如《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C.崩:古代帝王之死曰“崩”,诸侯之死曰“薨”。班固《崩薨》曰:“崩薨纪于国何?以为有尊卑之礼。”
D.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与“告老”“乞骸骨”“致事”等相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罕明辨是非,善于察断。治理江西时,有百姓禀报发现“玉玺,一事,建议派人立即取回。但察罕制止了这种荒诞行为,认为是有人陷害仇家。
B.察罕善于政理,多被举荐。御史台奏请其为湖南省宪司事,中书省奏举其为武昌路治中。但丞相哈剌哈孙认为察罕不适合为御史,最终任命他为武昌治中。
C.察罕为政宽容,敢于担当,在处理广西高仙道妖术惑众一案时,他审讯得知实情,议定诛杀首恶几人,其余的全部释放,众人反对他的处理方式,他表示愿意一人。
D.察罕孝顺友爱,德行深厚。他在河中的田宅,都分给了众位兄弟;兄弟因贫穷来投奔的,又分给他们田宅奴婢;他还释放了许多奴婢为平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
(2)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靳德进,其先潞州人,后徒大名。祖璇,业儒。父祥,师事陵川郝温,兼善星历。金末兵乱,与母相失,母悲泣而盲,祥访得之,舐其目,百日复明,人称其孝。国初,刘敏行省于燕,辟祥置幕下,佩以金符。时藩帅得擅生杀,无辜者多赖祥以免。赠集贤大学士,谥安靖。
德进为人材辨,幼读书,能通大义,父殁,益自刻励,尤精于星历之学。世祖命太保秉忠 选太史官属,德进以选授天文、星历、卜筮三科管勾,凡交蚀躔次、六气侵诊,所言休咎辄应。时因天象以进规谏,多所裨益。累迁秘书监,掌司天事。从征叛王乃颜,揆度日时,率中机会。诸将欲剿绝其党,德进独陈天道好生,请缓师以待其降。俄奏言:“叛始由惑于妖言,遂谋不轨,宜括天下术士,设阴阳教官,使训学者。”帝从之,遂著为令。
成宗以皇孙抚军北边,帝遣使授皇太子宝,德进预在行,凡攻战取胜,皆豫克期日,无不验者。亦间言事得失,多所裨益。成宗即位,历陈世祖进贤纳谏、咨询治乱之原,帝嘉纳之。授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领司天台事,赐金带宴服。都城以获苫廪,或请以瓦易之,帝以问德进,对日:“若是役骤兴,物必踊责,民力重困,臣愚未见其可。”议遂寝。敕中书自今凡集议政事,必使德进预焉。所建明多见于施行。寻以病丐闲。
仁宗时在东宫,特令中书加官以留之。会车驾自上京还,召见白海行宫,授资穗大夫、中书右丞,议通政院事。仁宗即位,命领太史院事,力辞不允。以疾卒于位。赠推诚赞治功臣、荣禄 大夫、大司徒、柱国、魏国公,谥文穆。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九十•方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璇,儒 业:以……为业
B.所言休辄应    咎:凶,不吉利
C.德进在行 预:预先
D.寻以病闲 丐:请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省,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元代最高中央行政机关为中书省,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也称“行省”。
B.辟,官府征召。征辟制源自汉代,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张衡传》中“连辟公府,不就”的“辟”即是此意。
C.东官.因方位得名,一般指太子所居之官,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太子。《陈情表>中“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东官”就是指代太子。
D.谥,谥号,中国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的德行,加给他们的带有褒奖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靳德进之父靳祥为官正直,他利用手中的生杀之权,保全了不少无罪百姓的性命。
B.靳德进精于星历,因此他屡受荐举提拔.多次的进谏和上奏,都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C.靳德进善于预测,成宗以皇孙身份带兵之时,其攻战取胜,靳德进都能预测准日期。
D.靳德进见识高卓,他反对剿杀,重视教化,劝阻粮仓改建,都显示出他过人的智慧。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思诚,字致道,兖州嵫阳人。天资过人,七岁,从师授《孝经》《论语》,即能成诵。后从汶阳曹元用游,学大进。中至治元年进士第,至正二年,拜监察御史。上疏言:“黄河水溢,宜发卒塞其缺,被灾之家,死者给葬具。”行部至檀州,请定瘐死①多寡罪。朝廷多是其议。

松州官吏诬构良民以取赂,诉于台者四十人,选思诚鞫问,思诚密以他事入松州境,执监州以下二十三人,皆罪之。还至三河县,一囚诉不已,俾其党异处,使之言,囚曰:“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其赃,实某妻裙也。”以裙示失主,主曰:“非吾物。”其党词屈,遂释之。丰润县一囚,年最少,械系濒死,疑而问之,曰:“昏暮三人投宿,将诣集场,约同行,未夜半,趣行,至一冢间,见数人如有宿约者,疑之,众以为盗告,不从,胁以白刃,驱之前,至一民家,众皆入,独留户外,遂潜奔赴县,未及报而被收。”思诚遂正有司罪,少年获免。

出佥河南山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陕西行台言:“欲疏凿黄河三门,立水陆站以达于关陕。”移牍思诚,会陕西、河南省宪臣及郡县长吏视之,皆畏险阻,欲以虚辞复命,思诚怒曰:“吾属自欺,何以责人!何以待朝廷!诸君少留,吾当躬诣其地。”众惶恐从之,河中滩碛百有余里,礁石错出,路穷,舍骑徒行,攀藤葛以进,众惫喘汗弗敢言,凡三十里,度其不可,乃作诗历叙其险,执政采之,遂寝其议。

行枢密院掾史田甲,受赂事觉,匿豫邸,监察御史捕之急,并系其母,思诚过市中,见之,曰:“嘻!古者,罪人不孥,况其母乎!吾不忍以子而系其母。”令释之,不从。思诚因自劾不出,诸御史谒而谢之。俄起五省余丁军,思诚争曰:“关中方用兵,困于供给,民多愁怨,复有是役,万一为变,所系岂轻耶!”事遂寝

(节选自《元史·王思诚传》,有删改)

(注)①瘐死:泛指在狱中病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
B.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
C.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
D.贼向盗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几死/贼以是图复仇/今弓手欲捕获功之数/适中贼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行部:是古时官吏的一种执政方式,到属下区域巡察,考核政绩。
B.移牍:也叫移文,等同于檄文。是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亦泛指平行文书。
C.御史: 先秦时期是负责记录的史官。自秦朝始,专司监察,负责监察百官的失职和不法行为。
D.事遂寝:即寝其事,寝的本章是睡、卧,这里指事情被搁置、停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思诚天资聪颖、关注民生。七岁能诵儒家经典,任官后,提出了治河赈灾、监狱管理、缓征兵役等很多有益百姓的建议。
B.王思诚善于断案,敢于纠错。果断惩治违法官吏,特意调整审案方法,主动询问,为受诬陷的百姓成功翻案。
C.王思诚治政脚踏实地,不浮夸。为证明黄河三门峡不宜设立水陆驿站,他亲历险境,实地考察,最终果断废止陕西官员的建议。
D.王思诚执法严明,又不滥用法律。掾史田甲受贿案发后,他援引古例,坚决反对株连,终使御史们折服并承认错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属自欺,何以责人!何以待朝廷!诸君少留,吾当躬诣其地。
(2)古者,罪人不孥,况其母乎!吾不忍以子而系其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按竺迩,雍古氏,隶皇子察合台部。尝从大猎,有二虎突出,射之皆死。由是以善射名,皇子深器爱之。
太宗即位,尊察合台为皇兄,以按竺迩为元帅。辛卯,分兵攻西和州,宋将强俊领众数万,坚壁清野,以老我师。按竺迩率死士骂城下,挑战。俊怒,悉众出阵,按竺迩佯走,俊追之,因以奇兵夺其城。伏兵要其归,转战数十里,斩首数千级,擒俊。师还原州,降民弃老幼,夜亡走。众曰:“此必反也,宜诛之以警其余。”按竺迩曰:“此辈惧吾驱之北徙耳。”遣人谕之曰汝等若走以军法治罪父母妻子并诛矣汝归保无他明年草青具牛酒迎师于此州民皆复归皇兄嘉其材勇,赏赉甚厚,赐名拔都,拜征行大元帅。
丙申,大军伐蜀,出大散关,分共令宗王穆直等出阴平郡,期会于成都。按竺迩领炮手兵为先锋,破宕昌,残阶州。略定龙州。遂与大散军合,进克成都。丁酉,按竺迩言于宗王曰:“陇州县方平,人心犹贰,西汉阳当陇蜀之冲,宋及吐蕃利于入寇,宣得良将以镇之。”宗王曰:“安反侧,制寇贼,此上策也,然无以易汝。”遂分蒙古千户五人,隶麾下以往。命侯和尚南戍沔州之石门,术鲁西戍阶州之两水,谨斥堠,严巡逻,西南诸州不敢犯之。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亲王有异谋者,其将阿蓝答兑、浑都海图据关陇。时按竺迩以老,委军于其子。帝遣宗王哈丹、哈必赤、阿曷马西讨。按竺迩曰:“今内难方殷,浸乱关陇,岂臣子安卧之时耶?吾虽老,尚能破贼。”遂引兵出删丹之耀碑谷,从阿曷马,与之合战。会大风,昼晦,战至晡,大败之,斩馘无算。捷闻,帝锡玺书褒美,赐弓矢锦衣。四年,卒,年六十九。延祜元年,封秦国公,谥武宣。
(选自《元史·按竺迩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等若走以军法胎罪父母/妻子并诛矣/汝归/保无他/明年草青/具牛酒迎师于此州民/皆复归/
B.汝等若走/以军法治罪/父母妻子并诛矣/汝归/保无他/明年草青/具牛酒迎师于此州/民皆复归/
C.汝等若走/以军法治罪/父母妻子并诛矣/汝归厂保无f出朗年草青/具牛酒迎师于此州民/皆复归/
D.汝等若走以军法/治罪父母/妻子并诛矣/汝归/保无他/明年草青/具牛酒迎师于此州/民皆复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卯,干支之一,前一位是庚寅,后一位是壬辰。干支在中国古代只用于纪年,和帝王年号纪年法并行。
B.雍古氏,雍古是元朝时的部落,以部落为氏。“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多以远祖食邑的地名表明。
C.拜,按照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有拜相封侯之说,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D.大散关,又称散关,是自古以来由巴蜀、汉中出入关中的咽喉,南宋诗人陆游曾有“铁马秋风大散关”之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竺迩作战有谋,分兵攻打西和州,面对宋将强俊坚壁清野的战术,采用骂城激将,奇兵夺城,伏兵阻截的战术,最终取得胜利。
B.按竺迩治境有术,率领军队回到原州,面对降民的出逃和留下的老弱病残,并没有杀一儆百,而是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取得了百姓的信任。
C.按竺迩安边有功,在按竺迩的建议下,宗王派遣五名千户带领部下,严加侦查、巡逻,最终西南边境得以安宁。
D.按竺迩平叛有勇,中统元年,世宗即位,面对亲王的叛乱,按竺迩虽然年老,主动请战,勇猛如当年,取得胜利,得到皇帝的嘉奖。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陇州县方平,人心犹贰,西汉阳当陇蜀之冲,宋及吐蕃利于入寇,宜得良将以镇之。
②会大风,昼晦,战至晡,大败之,斩馘无算。捷闻,帝锡玺书褒美,赐弓矢锦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贡师泰,字泰甫。泰定四年,释褐出身,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丁外艰,改徽州路歙县丞。大臣有以其名闻者,擢应奉翰林文字。丁内艰,服阕,除绍兴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山阴白洋港有大船飘近岸,史甲二十人,适取卤海滨,见其无主,因取其篙橹,而船中有二死人。有徐乙者,怪其无物而有死人,称为史等所劫。史佣作富民高丙家,事遂连高。史既诬服,高亦就逮。师泰密询之,则里中沈丁载物抵杭而回,渔者张网海中,因盗网中鱼,为渔者所杀,史实未尝杀人夺物,高亦弗知情,其冤皆白。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历翰林待制、国子司业,擢礼部郎中,再迁吏部,拜监察御史。至正十四年,除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京师食不足,师泰奉命和籴于浙右,得粮百万石,以给京师。迁兵部侍郎。朝廷以京师至上都,驿户凋弊,命师泰巡视整饬之。至则历究其病原,验其富贫,而均其徭役,数十郡之民,赖以稍苏。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会朝廷欲仍和籴浙西,因除师泰都水庸田使。十五年,庸田司罢,擢江西廉访副使,未行,迁福建廉访使。居亡何,除礼部尚书。时平江缺守,师泰又以选为平江路总管。其年冬,甫视事,张士诚自高邮率众渡江,直抵城下,攻围甚急。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士诚既纳降,江浙行省丞相以便宜授师泰两浙都转运盐使。至则剔其积蠹,通其利源,大课以集,国用资之。丞相复承制除师泰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二十年,除户部尚书。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行至杭之海宁,得疾而卒。尤喜接引后进,士之贤,不问识不识,即加推毂,以故士翕然咸归之。

(节选自《元史·贡师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B.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C.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D.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外艰,也称为“丁母忧”,古代丧制名,指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
B.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服除”“免丧”“释服”也可表示此意。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御史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泰明察秋毫,注重调查研究。在绍兴任职时,高姓富商雇佣史姓伙计等二十人出海取盐,伙计被人诬告,无辜服罪,师泰秘密查访,使冤情昭雪。
B.师泰治政有方,一心为民着想。他任吏部侍郎时,从浙右征购粮食供给京师,驿站人户贫困,他验实人户贫富,平均他们的徭役,百姓生活开始好转。
C.师泰兴利除弊,取得显著效果。张士诚归降之后,师泰任两浙都转运盐使,他到任后立即清除积弊,开通谋利的,以大量的赋税支撑了国家财政。
D.师泰爱惜人才,深受士人爱戴。贡师泰喜欢举荐后辈,不论是他熟识还是不熟识的人,只要贤能,他就积极推荐,因此,士人们一致都归向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
(2)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