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叶兑,字良仲,宁海人。以经济自负,尤精天文、地理、卜筮之书。时太祖已定宁越,规取张士诚、方国珍;而察罕兵势甚盛,遣使至金陵招太祖。兑知天运有归,以布衣献书太祖,言天下大计,其略曰:
愚闻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韩信初见高祖,画楚、汉成败;孔明卧草庐,与先主论三分形势者是也。今之规模,宜北绝李察罕,南并张九四。抚温、台,取闽、越,定都建康,拓地江、广。进则越两淮以北征,退则画长江而自守。夫金陵,古称龙蟠虎踞帝王之都。其兵力资财,以攻则克,以守则固,百察罕能如吾何哉?今闻察罕妄自尊大,致书明公,如曹操之招孙权。窃以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
张九四之地,南包杭、绍,北跨通、泰,而以平江为巢穴。今欲攻之,莫若声言掩取杭、绍、湖、秀,而大兵直捣平江。城固难以骤拔,则以锁城法困之。分兵略定属邑,收其税粮以赡军中,彼坐守空城,安得不困?平江既下,巢穴已倾,杭、越必归,余郡解体。此上计也。
方国珍狼子野心,不可驯狎。往年大兵取婺州,彼即奉书纳款。后遣夏煜、陈显道招谕,彼复狐疑不从。遣使从海道报元,谓江东委之纳款,诱令张昶诏而来。且遣韩叔义为说客,欲说明公奉诏。彼既降我,而反欲招我降元。其反覆狡狯如是,宜兴师问罪。攻之之术,宜限以日期,其归顺。彼自方国璋之没,自知兵不可用。又叔义还称义师之盛,气已先挫,正可胁之而从也。
福建本浙江一道,兵脃城陋。两浙既平,必图归附,下之一辩士力耳。如复稽迟,则大兵自温、处入,奇兵自海道入,福州必不支。福州下,旁郡迎刃解矣。威声已震,然后进取两广,犹反掌也。
太祖奇其言,欲留用之,力辞去。赐银币袭衣。后数岁,削平天下,规模次第,略如兑言。
(注)①太祖:与下文中“明公”意同,即明太祖朱元璋;②察罕:即察罕帖木儿,汉名李察罕,元末将领。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闻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 规模:规划,计划
B.其兵力资财 藉:凭借
C.诱令张昶诏而来  赍:携带
D.宜限以日期,其归顺 责:责备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以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
(2)太祖奇其言,欲留用之,力辞去。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2)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也。(《报任安书(节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13 07:17: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末四方兵起,所在募兵自保。子良率千余人入燕、蓟间,耕稼已绝,遂聚州人,阻水,治舟筏,取蒲鱼自给,从之者众,至不能容。子良部勒定兴、新城数万口,就食东平,东平守纳之。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因以宿帅之众夺全所劫老幼数万以还。全怒,连徐、邳之军来攻。子良与宿帅斫其营,全失其军符,走死扬州。时金受重围于汴,声援尽绝,有国用安者,图以涟水之众人援,道阻,游兵不能进。子良与一偏将昼伏夜行,得入汴,达用安意。金君臣以为自天降也,曲赐劳来,凡所欲皆如用安请。因以徐、宿二州授子良。明年,子良进米五百石于汴,授荣禄大夫,总管陕西东路兵马,仍治宿州。当是时,令已不行于陕,而用安亦卒不得志。徐、宿之间,民无食者,出城拾橹穟以食,子良严兵护之,以防钞掠。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泗守阅兵,将图之,子良与麾下十数人即军中生缚其守。民不欲北归者,欲走傍郡,子良资以舟楫,无敢掠其财物。岁戊戌,率泗州西城二十五县、军民十万八千余口,因元帅阿术来归。太宗命为东路都总帅,授银青荣禄大夫,升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领元附军民,进金紫光禄大夫。庚子,赐金符。自兵兴以来,子良转徙南北,依之以全活者,不可胜计。中统二年夏四月,世祖命为归德、泗州总管,降虎符,仍管领泗州军民总管。八年,卒,年七十八。赠昭勇大将军、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翼敏。

(节选自《元史·张子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B.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魔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C.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D.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电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曾灭北宋,后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B.金紫光禄大夫,古代文官官职名,为皇帝近臣,依君主诏命行事,在元代为从一品。
C.虎符,即兵符,是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持符者拿有其中一半即可调兵遣将。
D.世祖,古代皇帝庙号,一般为断代史开创者,或王朝中承上启下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良招募有方,民心归附。金末时局动荡,各地招募自保,他带领民众以水为屏障,建造船只,采蒲根、捕鱼维持生计,归附的人多得难以容纳。
B.子良善于用兵,取得胜利。夏全联合大军攻打宿州,子良与守将夺取夏全军符,敌人不战而败;后他又带领部下活捉了想加害他的泗州知州。
C.子良爱护百姓,宅心仁厚。他曾率众救回被夏全劫掠的老幼数万,也派兵保护出城寻找食物的百姓,对于想到别地去的百姓,他也资助以船只。
D.子良生前加官,死享哀荣。他先后担任东路都总帅,京东路行尚书省,归德、泗州总管等职,被赐予金符、虎符;死后受追赠和追封,给予谥号。
【小题4】把上面课外文言文中的加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君臣以为自天降也,曲赐劳来,凡所欲普如用安请。
(2)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铁哥,姓伽乃氏,迦叶弥儿人。性颖悟,不为嬉戏。从那摩入见,帝问谁氏子,对曰:“兄斡脱赤子也。”帝方食鸡,辍以赐铁哥。铁哥捧而不食,帝问之,对曰:“将以遗母。”帝奇之,加赐一鸡。世祖即位,幸香山永安寺,见书畏吾字于壁,问谁所书,僧对曰:“国师兄子铁哥书也。”帝召见,爱其容仪秀丽,语音清亮,命隶丞相孛罗备宿卫。先是,世祖事宪宗甚亲爱,后以谗稍疏,国师导世祖宜加敬慎,遂友爱如初。至是,帝将用铁哥,曰:“吾以酬国师也。”于是铁哥年十七,诏择贵家女妻之,辞曰:“臣母汉人,每欲求汉人女为妇,臣不敢伤母心。”乃为娶冉氏女。
二十四年,从征乃颜,至撒儿都之地,叛王塔不台率兵奄至。铁哥奏曰:“昔李广一将耳,尚能以疑退敌,况陛下万乘之威乎!今彼众我寡,不得地利,当设疑以退之。”于是帝张曲盖,据胡床,铁哥从容进酒。塔不台按兵觇伺,惧有伏,遂引去。
成宗即位,以铁哥先朝旧臣,赐银一千两、钞十万贯。他日,又赐以玛瑙碗,谓铁哥曰:“此器先皇所用,朕今赐卿,以卿久侍先皇故也。”大德元年,加光禄大夫。三年,乞解机务,从之。仍授平章政事、议中书省事。平滦大水,铁哥奏曰:“散财聚民,古之道也。今平滦水灾,不加赈恤,民不聊生矣!”从之。十年,丁母忧,诏夺情起复。辽王脱脱入朝,从者执兵入大明宫,铁哥劾止之,王惧谢。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武宗即位,赐金一百两,加金紫光禄大夫,遥授中书右丞相。有诉宁远王阔阔出有逆谋者,命诛之。铁哥知其诬,廷辨之,由是得释,徙高丽。
仁宗皇庆二年,赐赙礼加厚,敕有司治丧事,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秦国公,谥忠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B.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C.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D.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宗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称号。我国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被认为从北齐时代法常开始。
B.夺情起复,又称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D.敕有司,敕,有法定约束力的政府措施或皇帝命令;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哥侍奉母亲讲孝心。太宗赐鸡给他吃,他却要拿回去给母亲吃;帝王下诏让他娶贵家女为妻,他却以母亲希望他娶汉人女为妻为由拒绝。
B.铁哥随王出征有谋略。他随王征讨乃颜,与叛王塔不台的军队突然遭遇,他建议帝王布下疑兵之阵,塔不台担心有埋伏,于是带领军队离开。
C.铁哥为臣聪明有智慧。成帝即位后,赐给铁哥丰厚的财物并进爵,表示因为他是旧臣,铁哥明白成帝想他辞官,于是主动辞去“机务”之职。
D.铁哥为官宽厚有担当。平滦水灾时,他上奏散财赈济灾民;阔阔出被诬陷谋反时,他极力争辩,使得阔阔出得以释放,迁移到高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是,世祖事宪宗甚亲爱,后以谗稍疏,国师导世祖宜加敬慎,遂友爱如初。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如德,黄州黄陂县人。父景模,为宋将,以蕲州降。先是如德尝被俘虏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间关万里达父所至是,入,世祖笑曰:“是孝于父者,必忠于我矣。”一日,授以强弓二,如德以左手兼握,右手悉引满之,帝曰:“得无伤汝臂乎?后毋复然!”尝从猎,遇大沟,马不可越,如德即解衣浮渡,帝壮之,由是称为拔都,赏赉优渥。授湖北招讨使,总管本部军马,佩金虎符。丞相伯颜取临安,选能招诸郡者,众推如德,如德衔命往喻,绍兴诸郡皆下。初,世祖以宝刀赐如德,及与敌战,刀刃尽缺。宋平,入觐,如德以刀上呈,曰:“陛下向所赐刀,从军以来,刀缺如是矣。”帝嘉其朴。

时法制未备,仕多冗员,而军民之官,廪禄未有定制,故如德言及之。权臣抑不得上。丞相阿塔海命驰驿奏出征事,入见,世祖问曰:“江南之民,得无有二心乎?”如德对曰:“往岁旱涝相仍,今累岁丰稔,民沐圣恩多矣,敢有贰志!使果有贰志,臣曷敢饰辞以欺陛下乎!”帝善其言,且喻之曰:“阿塔海有未及者,善辅导之。”迁江西行尚书省左丞,时钟明亮以循州叛,杀掠州县,千里丘墟,帝命如德统四省兵讨之。诸将欲直捣其巢穴,如德曰:“今田野之氓,疲于转输,重困斯民,而自为功,吾不为也。”俾使喻以祸福,贼感如德诚信,以十余骑诣赣州石城县降。平章政事奥鲁赤怒其跋扈不臣,欲以事杀明亮,如德闻之曰:“皇元仁厚,未尝杀降,明亮叛人,何足惜,所重者,信不可失耳!”年四十有四,卒于军。

(选自《元史·管如德传》,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如德尝被俘虏/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间关万里达父所/
B.先是/如德尝被俘虏/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间关万里达父所/
C.先是/如德尝被俘虏/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间关万里达父所/
D.先是/如德尝被俘虏/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间关万里达父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称为“觐”,后臣下晋见国家元首通称“觐”,也用于教徒朝拜。
B.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征收粮食和调发军队的信物。用金属铸成虎形,分为两半。
C.廪禄是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等。
D.卿:文中是君主对大臣的称谓,古代还可以指对男子的敬称,或夫妻、朋友间的爱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如德忠孝两全,深得赏识。他的孝心被世祖称赞;他拉强弓,世祖担心他的手会受伤;世祖出猎遇到水沟,他脱衣游过去,被世祖称赞。
B.管如德被众推崇,为官朴实。丞相挑选能人,大家推举管如德,管如德不负众望;世祖赏赐管如德宝刀,刀刃已缺,他却一直带着,皇帝赞他朴实。
C.管如德恪尽职守,直言敢谏。政府施政中存在很多弊端,他予以上报,但被丞相阿塔海扣押不上报;他直言告知皇帝江南民众没有二心。
D.管如德为官仁厚,恪守信义。江西有人反叛,皇帝命令管如德前去讨伐,他采用怀柔政策使叛贼归附;有人要杀叛乱分子,他表示反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岁旱涝相仍,今累岁丰稔,民沐圣恩多矣,敢有贰志!
(2)俾使喻以祸福,贼感如德诚信,以十余骑诣赣州石城县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孟頫(頫fǔ),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于右丞叶李上。御史中丞奏:“孟颜亡宋宗室,不宜侍左右。”钜夫日:“任人唯贤,乃陛下之盛德,此言将陷臣于不忠。”帝日:“然,彼何知!”命左右宣救逐之出。

二十七年,拜集贤直学士。是岁地震,北京尤甚。帝幸龙虎台,深忧之。召问集贤翰林两院官致灾之由。两院官畏桑哥,莫敢言。孟頫与平章阿刺浑撒里甚善,日: “今理算钱粮,民不聊生。地震之变,殆由于此。宜大赦天下,尽与蠲(juān) 除,庶几天变可弭。”阿刺浑撒里入奏,帝从之,草诏已俱。桑哥怒谓必非上意。孟頫曰:“凡钱根木征者,其人死亡已尽,何所从取?不及是时免之,他日言事者倘以失陷钱粮数千万归咎尚书省,丞相何以自解?”桑哥悟,乃日:“吾料不及此。”诏下,民大悦,成额手相庆。

中书参知政事贺胜以不通文字,请帝早简辅相。帝周视左右乃属目于孟頫曰卿可至中书参决庶务孟頫固辞帝问阎复宋渤何如孟頫对曰皆非相才。诏孟頫出入宫门无禁,且谓孟頫曰:“朕年老,聪明有所不逮。大臣奏事,卿必与俱入。或欺罔,卿即为朕言之。”孟頫谢不对,后乃力请补

初,孟頫用程钜夫荐起家,后钜夫以翰林学士承皆致仕。孟頫代之,先往拜钜夫,而后入院,时人称为衣冠盛事。六年,谒告归。帝遗使赐衣币,趣之还朝,以疾,不果行。至治元年卒,年六十九。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

【小题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周视左右/乃属目于孟頫曰/卿可至中书参决庶务/孟頫固辞/帝问阎复/宋渤何如/孟頫对曰/皆非相才。
B.帝周视/左右乃属目于孟頫曰/卿可至中书参决庶务/孟頫固辞帝/问阎复/宋渤何如/孟頫对曰/皆非相才。
C.帝周视/左右乃属目于孟頫曰/卿可至中书参/决庶务/孟頫固辞/帝问阎复/宋渤何如孟頫/对曰/皆非相才。
D.帝周视左右/乃属目于孟頫曰/卿可至中书参/决庶务/孟頫固辞帝/问阎复/宋渤何如孟頫/对曰/皆非相才。
【小题2】对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中,侍御史、右承、御史中丞、平章、中书参知玫事,官职名:“魏园公”,封号:“集贤院”,官署名。
B.官员辞职归家,古代称“致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提前。
C.谥或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地方绅士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称号以褒奖他。
D.补外,京官外调。即赵孟頫请求外调地方做官。与“陈观,国子助教,力请补外,改除武昌府”,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赵孟頫聪明敏捷,才华横溢。读过的书马上就能背诵出来,他写文章倚马可待。元世祖一见到他就非常喜欢。
B.赵孟頫心系百姓,敢于大胆进言,讲话艺术性强。他说服了桑哥,使免除灾后百姓钱粮负担的语书得以下达。
C.赵孟頫出身心宋宗室,行事谨慎。元朝皇帝非常信任他,甚至要他和上奏的大臣一起进来,他恭谨地答应了。
D.赵孟頫尊师有礼,不敢忘本。他被任为翰林学士后,井未得意忘形,而是先去自己的恩师程钜夫家拜访请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及是时免之,他日言事者倘以失陷钱粮数千万归咎尚书省,丞相何以自解?
(2)帝遣使赐衣币,趣之还朝,以疾,不果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朵尔直班,字惟中,木华黎七世孙。朵尔直班甫晔而孤,育于从祖母。拜住,从父也,请于仁宗,降玺书护其家。稍长,好读书。年十四,见文宗,适将幸上都,亲阅御衣,命录于簿,顾左右无能书汉字者,朵尔直班引笔书之。文宗喜,命为尚衣奉御,寻授工部郎中。元统元年,擢监察御史。首上疏,请亲祀宗庙,赦命不宜数。又陈时政五事,其一曰:“太史言三月癸卯望月食既,四月戊午朔,日又食。皇上宜奋乾纲,修刑政,疏远邪佞,颛任忠良,庶可消弭灾变以为祯祥。”乃复条陈九事上之。正月元日,朝贺大明殿,朵尔直班当纠正班次,即上言:“百官逾越班制者,当同失仪论,以惩不敬。”先是,教坊官位在百官后,御史大夫撒迪传旨俾入正班朵尔直班执不可撒迪曰御史不奉诏耶朵尔直班曰事不可行大夫宜覆奏可也。”丞相伯颜、御史大夫唐其势二家家奴怙势为民害,朵尔直班巡历至漷州,悉捕其人致于法,民大悦。及还,唐其势怒曰:“御史不礼我已甚,辱我家人,我何面目见人耶?”答曰:“朵尔直班知奉法而已,它不知也。”唐其势从子马马沙为钦察亲军指挥使,恣横不法,朵尔直班劾奏之。马马沙因集无赖子欲加害,会唐其势被诛,乃罢。迁太府监,升侍书学士、同知经筵事。寻出为辽阳行省平章政事,阶荣禄大夫。至官,询民所疾苦,知米粟羊豕薪炭诸货皆藉乡民贩负入城,而责室僮奴、公府隶卒争强买之,仅酬其半直。又其俗编柳为斗,大小不一,豪贾猾侩得以高下其手,民咸病之。即饬有司厉防禁,齐称量,诸物乃毕集而价自平。又存恤孤老,平准钱法,清铨选,汰胥吏,慎勾稽,兴废坠,巨细毕举。苟有罪,虽勋旧不贷。王邸百司闻风悚惧。朵尔直班立朝,以扶持名教为己任,荐拔人才而不以为私恩。留心经术,凡伊、洛诸儒之书,未尝去手。喜为五言诗,于字画尤精。其在经筵,开陈大义为多。间采前贤遗言,各以类次,为书凡四卷。卒于黄州兰溪驿,年四十。

(《元史·列传第二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大夫撒迪传旨/俾入正班/尔直班执/不可/撒迪曰/御史不奉诏耶朵尔直班曰/事不可行/大夫宜覆奏可也
B.御史大夫撒迪传旨俾入正班/朵尔直班执不可/撒迪曰/御史不奉诏耶朵尔直班曰/事不可行/大夫宜覆/奏可也
C.御史大夫撒迪传旨俾入正班/朵尔直班执不可/撒迪曰/御史不奉诏耶/朵尔直班曰/事不可行/大夫宜覆奏可也
D.御史大夫撒迪传旨/俾入正班/朵尔直班执/不可/撒迪曰/御史不奉诏耶/朵尔直班曰/事不可行/大夫宜覆/奏可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察御史:隋朝始设,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B.癸卯望:“癸卯”干支纪日,“望”月相纪日,古代每月初一、三十分别叫朔、晦。
C.从子:侄子。从,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父”,是伯父、叔父的通称。
D.铨选:选才授官。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一般由吏部按规定选补某种官缺。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朵尔直班忠于职守。他一生为官京城,多次上疏,条陈时政,主张整顿朝纲。
B.朵尔直班奉法无私。他惩治不法,为民除害,弹劾权贵,荐拔人才不以为私恩。
C.朵尔直班勤政爱民。他问民疾苦,打击豪贾猾,存恤孤老,平准钱法,巨细毕举。
D.朵尔直班好学多才。他通晓汉语,留心经术,喜为五言诗歌,尤精字画,为书四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疏远邪佞,颛任忠良,庶可消弭灾变以为祯祥。
(2)即饬有司厉防禁,齐称量,诸物乃毕集而价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