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秉,字孟节,歙州新安人。父谔,字昌言,南唐秘书丞、通判鄂州。宋师南伐,与州将许昌裔叶议归款,太祖召见,劳赐良厚,授右赞善大夫。太平兴国中,即西川转运副使。累迁荆湖、江、浙等道制置茶盐副使。

秉举进士,仪状丰丽,属词敏速,善书翰,太宗喜之,擢置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宣州。迁监察御史,深为宰相赵普所器,以弟之子妻之。会有荐其才,得知郑州。召还直昭文馆迁右司谏会以赵昌言为制置茶盐使秉与薛映副之入为右计司河西道判官俄换盐铁判官知审官院。唐朝故事,南省首曹罕兼掌诰,多退为行内诸曹郎。至是,用此制,其后进改,多优迁首曹,遂隳旧制矣。

真宗嗣位,进兵部郎中、判昭文馆。时草叙用官制,有“顷因微累,谪于遐荒”之语,上览之曰:“若此,则是先朝失刑矣。”遂除秉左谏议大夫,连知颍、襄二州。丁母忧,起复,知河南府。景德初,徙河阳,换澶州。车驾将幸河上,道出韦城,秉迎谒境上,俾预从官侍食

召归阙,复判吏部铨,拜工部侍郎、同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司,纠察在京刑狱。出知永兴府,会祀汾阴,为东家留守判官,转礼部待郎,加枢密直学士,复知并州。将行,恳求御诗为饯,上为作五言赐之。

秉典藩府,无显赫誉,及再至太原,临事少断,多与宾佐博弈。虽久践中外,然无仪检,好谐戏,人不以宿素称之。好饬衣服,洁馔具,每公宴及朋友家集会,多自挈肴膳而往。家甚贫,常质衣以给费焉。

(节选自《宋史·张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召还/直昭文馆/迁右司谏/会以赵昌言为制置茶盐使/秉与薛映副之入/为右计司河南西道判官/俄换盐铁判官/知审官院
B.召还/直昭文馆迁/右司谏/会以赵昌言为制置茶盐使/秉与薛映副之入/为右计司河南西道判官/俄换盐铁判官/知审官院
C.召还/直昭文馆/迁右司谏/会以赵昌言为制置茶盐使/秉与薛映副之/入为右计司河南西道判官/俄换盐铁判官/知审官院
D.召还/直昭文馆迁/右司谏/会以赵昌言为制置茶盐使/秉与薛映副之/入为右计司河南西道判官/俄换盐铁判官/知审官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文中是任命、授予官职的含义,与它意思相同的还有“拜”“授”“迁”等。
B.秩,在古文中可以指官吏的俸禄,也可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本文是后一种含义。
C.丁母忧,也称“丁内艰”。在古代,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任官者须离职。
D.军,在这里并不是指军队,而是指中国宋代行政区域名。与府、州、监同隶属于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秉出身仕宦,其父曾受重用。宋师南伐时,张秉的父亲张谔归顺宋太祖,被授予右赞善大夫一职。其后还担任过转运副使、制置茶盐副使等职。
B.张秉才貌双全,得到皇帝赏识。他考中了进士,因仪表英俊,又文思敏捷,擅长写书信,得到了宋太宗的喜爱,在科举考试中被列为进士甲科。
C.张秉仕途通达,屡次担任要职。他从将作监丞、宣州通判开始步入仕途,之后多次担任京官和地方官,一直得到皇帝的信任,没有被贬谪的经历。
D.张秉不喜欢摆架子,又喜好洁净。他虽然长时间在朝中或京外做官,但不讲究礼仪,喜欢开玩笑,即使去参加朋友集会,也会带着自己的餐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迁监察御史,深为宰相赵普所器,以弟之子妻之。
(2)车驾将幸河上,道出韦城,秉迎谒境上,俾预从官侍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31 10:49: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侯益,汾州平遥人。唐光化中,李克用据太原,益以拳勇隶麾下。后唐明宗立,益面缚请罪,明宗曰:“尔尽忠节,又何罪也?”晋初,范延光反大名,张从宾据河阳为声援。晋祖召益谓曰:“宗社危若缀旒,卿能为朕死耶?”益日:“愿假锐卒五千人,破贼必矣。”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晋祖大喜,拜河阳三城节度。契丹入汴,益率僚属归京师,诣契丹主,自陈不预北伐之谋。契丹授以凤翔节度。汉祖即位,加侍中。益自以尝受契丹命,闻汉兵入洛,忧之,浚城隍为备。孟昶遣益所亲王处回赍书招益,复遣绵州刺史吴崇恽厚遗之。益遂与其子归蜀。汉祖知其事,遣王景崇率禁军数千,倍道趋岐下,召益入朝。时汉祖已不豫,召至卧内,谓之曰:“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益惧,即谋入朝。会闻汉祖崩,景崇欲诛益。从事程渥,景崇里人也。益因遣之说景崇曰:“君致位通显,亦可少知止足,何必怀祸人之心,为已甚之事乎?况侯君亲戚爪牙甚众,事若妄发,祸亦旋踵至矣。”景崇怒曰:“子去,勿为游说,吾将族尔。”益知不用渥言,即率数十骑奔入朝。隐帝遣侍臣问益结连蜀军之由,益对曰:“臣欲诱之出关,掩杀之耳。”益厚赂史弘肇辈,言景崇之横恣。诸权贵深庇护之,乃授以开封尹兼中书令。景崇闻之,遂据城叛。显德元年冬,告老,以本官致仕归洛。太祖即位,以耆旧厚待之。乾德初,郊祀,礼与丞相等。三年,卒,年八十,中书令。

(节选自《宋史·侯益传》)

注①缀旒:比喻君主被臣下挟持,大权旁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
B.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
C.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
D.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古代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常发生争端。
B.兼,兼任职务。义同假,代、摄等。如《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盖指官员辞职归家。古代还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D.赠,即追赠,也叫追封,追晋,古代指朝廷对有功之臣死后授予某种官职、称号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益勇猛善战,深受器重。晋初范延光,张从宾反叛,形势危急,他率领几千士兵在汜水打败张从宾一万多人的军队。
B.侯益巧言能辩,善于掩饰。隐帝派遣侍臣问他暗中联结蜀军之事,他以引诱蜀军出关然后加以消灭为借口,替自己开脱。
C.侯益审时度势,明哲保身。他投奔李克用后又归降唐明宗;在汉担任侍中,蜀主孟昶先派人送礼后派人招降,他又归附蜀。
D.侯益富有心机,左右逢源。王景崇要杀他,他派景崇的同乡去游说;游说不成就贿赂权贵,设法逼反景崇,解除了危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益自以尝受契丹命,闻汉兵人洛,忧之,浚城隍为备。
(2)景崇怒曰:“子去,勿为游说,吾将族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长身伟然,姿采如峙玉。负气俶傥,豪视一世。调通川主簿。渝州蛮叛,说降其酋。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至夔。惇询人才,使者以商英告,即呼入同食。商英著道士服,长揖就坐。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河东刑狱,连使河北、江西、淮南。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商英积憾元祐大臣不用己,极力攻之,论内侍陈衍以摇宣仁,至比之吕、武;乞追夺光、公著赠谥,仆碑毁冢;言文彦博背负国恩,及苏轼、范祖禹、孙升、韩川诸人,皆相继受谴。蔡京拜相,商英雅与之善,适当制,过为褒美。寻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复与京议政不合,数诋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京罢相削籍,知鄂州。京复相,以散官安置归、峡两州。大观四年,京再逐,起知杭州。留为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锢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改当十钱以平泉货,复转般仓以罢直达,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杨戬除节度使,商英曰:“祖宗之法,内侍无至团练使。有勋劳当陟,则别立昭宣、宣政诸使以宠之,未闻建旄钺也。”讫持不下,论者益称之。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

注①宣仁:宣仁太后高滔滔。②光、公著:司马光、吕公著。③绍述:特指宋哲宗时对宋神宗所实行的新法的继承,泛指承继前人所为。④泉货:钱币,货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
B.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
C.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
D.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原指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重要文书,后指用檄书写的文书,多用以征召或声讨。
B.“散官”是有其名而闲散无职事之官,多用为朝廷官员的加衔,品秩与待遇,各代不一。
C.“节度使”是古代地方行政长官,唐初设置于边境,后遍设于内地,宋初成为荣誉官衔。
D.“旄”指旗,“钺”为斧子,饰以黄金;白旄黄钺,为将帅统领权柄的标志,借指军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商英自负卓异,雄视世间。章惇治理夔夷时,随意侮辱郡县官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对章惇的狂言乱语,张商英不时加以辩驳,很不给他面子。
B.张商英坚持己见,好恶分明。蔡京任宰相,张商英与之政见相合,则和他交好;政见不合,则极力批评,绝不妥协,于是官位随蔡京浮沉而浮沉。
C.张商英为政持平,改革弊政。面对蔡京为相造成的弊病,他大力进行币制改革,施行纸钞以便于通商行旅,免除不合理的赋税以减轻百姓负担。
D.张商英坚持原则,直言敢谏。他劝说宋徽宗节制华侈,反对违背祖宗成法任命太监为节度使,皇帝对他都颇有几分忌惮,这些行为深受人们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
(2)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始由太学上舍释褐,为相州教授。以蔡攸荐,召除秘书郎,擢右司员外郎。后以直龙图阁为湖南转运使,还为太府卿、户部侍郎,改开封尹,复为户部。昌本厚王黼,既而从蔡京,为黼所中,罢知德安府。又以乡人讼,谪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衡州。李纲之罢,太学生陈东及士庶十余万人,挝鼓伏下,经日不退,遇内侍辄杀之,府尹王时雍麾之不去。帝顾昌俾出谕旨,即相率听命。王时雍欲置东等狱,昌力言不可,乃止。昌再京尹,少年怙恶作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杖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人不奠居昌悉弹治正法,纵博弈不之问,或谓此为令所禁,昌曰:“姑从所嗜,以懈其谋,是正所以禁其为非尔。”昌旧名山,至是,帝谓其有周昌抗节之义,乃命之曰“昌”。金人南侵,京师复戒严。拜同知枢密院,入谢,即陈捍敌之策,曰:“三关四镇,国家藩篱也,若举以予敌,一朝渝盟,何以制之?愿勿轻与,而天下兵集都畿,坚城守以遏其冲,简禁旅以备出击,壅河流以断归路。前有坚城,后有大河,劲兵四面而至,彼或南下,堕吾网中矣。臣愿激合勇义之士,设伏开关,出不意扫其营以报。”帝壮之,命提举守御,得以便宜行事。会金人再议和,割两河,诏耿南仲及昌往。昌言:“两河之人忠议勇劲,万一不从,必为所执,死不瞑目矣。倘和议不遂,臣当分遣官属,促勤王之师入卫。”许之。昌往河东,至绛,绛人闭壁拒之。昌持诏抵城下,缒而登。州钤辖赵子清麾众害昌,抉其目而脔之,年四十九。建炎四年,始赠观文殿大学士,谥曰忠愍。

(选自《宋史•聂昌传》,有册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杖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人/不奠居/昌悉弹治正法。
B.且去辄自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杖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人/不奠居/昌悉弹治正法。
C.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杖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人不奠居/昌悉弹治正法。
D.且去辄自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杖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人不奠居/昌悉弹治正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宋代太学生分成三等,即上舍、内舍、外舍。新生入外舍习读,经公试、私试合格,参考平日行艺,升补内舍。内舍生两年考试一次,考试成绩和当年公、私试分数校定皆达优等,为上等上舍生,即释褐授官。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文中指陈东及士庶因李刚被罢职而请愿跪伏的宫廷。
C.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文中的“檄”就是指声讨的文告。
D.“都畿”指京都及其周围的地区,文中的“都”指宋朝都城开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聂昌屡陷争端。先因随从蔡京被王黼中伤,贬为德安知府,后因同乡官司又被贬衡州。
B.聂昌原名聂山,担任京尹,曾把狡猾的作乱少年全部正法,而对赌博的行为他却放纵不问。皇帝认为他有周昌抗节之义,才命名他为“昌”的。
C.聂昌深忧国事。他不但反对割让国土以求太平之策,而且主张积极备战以强化国家安全。
D.宋金议和,准备割让两河,聂昌请求独身前往。到了绛城,绛城人闭城拒绝其入内,聂昌用绳索攀登上了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昌曰:“姑从所嗜,以懈其谋,是正所以禁其为非尔。”
②三关四镇,国家藩篱也,若举以予敌,一朝渝盟,何以制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承规,字大方,楚州山阳人。建隆中补高班,太宗即位,超拜北作坊副使。会土民啸聚为寇,承规与知州乔维岳率兵讨定之。真宗即位,为胜州刺史,俄兼勾当群牧司。大中祥符初,议封泰山,以掌发运使迁昭宣使、长州防御使。会修玉清昭应宫,以承规为副使。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拜宣政使、应州观察使。 五年,以疾求致仕。修宫使丁谓言:“承规领宫职,藉其督辖,望勿许所请,第优赐告诏,特置景福殿使名以宠之,班在客省使上。”仍改新州观察使,上作歌以赐。承规以廉使月禀归于有司,手诏褒美,复定殿使奉以给之。本名承珪,以久疾羸瘵,上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疾甚,请解务还私第,听之。七月卒,年六十四。废朝,赠左卫上将军、镇江军节度,谥曰忠肃。 承规事三朝,以精力闻,乐较簿领,孜孜无倦。自掌内藏仅三十年,检察精密,动著条式。又制定权衡法,语在《律历志》。性沈毅徇公,深所倚信,尤好伺察,人多畏之。上崇瑞命,修祠祀,饰宫观,承规悉预闻。作玉清昭应宫,尤为精丽。屋室有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二圣殿塑配飨功臣,特诏塑其像太宗之侧。承规颇好儒学,喜聚书,间接文士质访故实,其有名于朝者多见礼待,或密为延荐。 自寝疾惟以公家之务为念,遗奏求免赠赙诏葬,上甚嗟惜之,遣内臣与鸿胪典丧,亲为祭文。玉清昭应宫成,加赠侍中,遣内侍邓守恩就墓告祭。

(选自《宋史》卷四六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B.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C.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D.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泰山是指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表明自己受命于天。
B.月禀即“月廪”,古代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引申为俸禄。
C.废朝意思是“停止上朝”,名臣功臣死后,朝廷会停止上朝,以此表示哀悼。
D.配飨即陪祭,指古代帝王为了嘉奖功臣,特允许功臣进入太庙参与祭祀大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承规深悉皇帝喜好,倍受荣庞。他顺应皇帝的迷信心理,修建的玉清昭应宫精致华丽;他生前得皇帝赠计赐宅,死后皇帝还为他写祭文。
B.刘承规管理卓有成效,升迁不断。他掌管宫内库房,精细严密,所用方法都成了条例程式;他在建隆年间被补授高位,太宗时曾越级升官。
C.刘承规兼具多种才能,能文能武。他曾平定匪寇祸乱,又善掌管宫内事务,还喜好儒学,热衷藏书,礼遇各方名士,或暗中荐人入朝为官。
D.刘承规工作勤勉努力,为官清正。他先后侍奉三朝,精力充沛,孜孜不倦;他在病重期间写下遗奏,要求朝廷免赠助葬财物,不下诏治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本名承珪,以久疾赢瘵,上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
⑵屋室有不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