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达,字逢辰,开封人。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砦。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迁东上阁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郭逵招讨安南,为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入辞,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达顿首谢曰:“臣得凭威灵灭贼,虽死何惮!”初度岭,闻前锋遇敌苦战,欲往援,偏校有言当先为家计然后进者,达曰:“彼战已危,讵忍为自全计。”下令敢言安营者斩。乃卷甲趋之,士皆自奋,传呼太尉来,蛮惊溃,即定广源。师次富良江,蛮舣斗船于南岸,欲战不得,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已而蛮果来,击之,大败,乃请降。师还,拜荣州防御使。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
元丰中,迁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马军,超授副都指挥使。以训阅精整,除一子阁门祗候。数被诏奖,进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哲宗立,迁为使,徙节武信。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毅敏。
达起行伍,喜读书,神宗以其忠实可任,每燕见,未尝不从容。尝问:“用兵当何先?”对曰:“莫如爱。”帝曰:“威克厥爱可乎?”达曰:“威非不用,要以爱为先耳。”帝善之。
(选自《宋史·燕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B.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C.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D.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小题2】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即京城、国都,后来指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意外的地方则称为“四夷”。
B.“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6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C.顿首指磕头,是古时候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D.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达素喜行伍,英武挺拔。他自幼喜爱军事游戏,即使与同辈玩耍,也将他们编排成军阵行列;长大以后,体格健壮,擅长骑射。
B.燕达英勇善战,作风顽强。西夏人来犯,他率兵出击,多次凯旋;即使后来遭遇伏击,损失颇重,也因奋勇作战,未被神宗怪罪。
C.燕达宅心仁厚,谦逊退让。前锋遇敌苦战,他不顾部下反对,亲自率兵,轻装救援;主帅获罪,他甘愿同受责罚,没有独自接受恩赐。
D.燕达文武兼修,用兵以爱。燕达征战之余,爱好读书;神宗曾经询问他用兵的要领,他主张以爱为先,博得了神宗的赞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07 12:35: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蟾宫曲 卢挚
沙三伴哥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轴上渰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注释】①“沙三”、“伴哥”和下文的“小二哥”为北方农家青年的一般称呼,嗏(chā)是口中的语气词。②昔涎剌塔:元代民间口语,大体指口中流涎,身体邋遢的模样。③碌轴:即碌碡,用来滚压土地、碾脱谷粒的大石滚。④琵琶:当时农村的孩子,往往身体较瘦,肚子凸起,像个琵琶。
【小题1】【小题2】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0
A.“双调”是本曲的宫调。宫调可以表明音乐的各种调式,其作用相当于词中的词牌,比如《窦娥冤》中的“仙吕”“点绛唇”,“仙吕”即为宫调名。
B.本曲内容极富乡村气息。例如一句“两腿青泥”,给读者扑面吹来了一股泥士气息,刚捞完虾,又热又渴,于是坐在杨柳荫下磕破西瓜而食,场景极有乡村特点。
C.小二哥吃不到西瓜“昔涎刺塔”的样子,富于农村少年的特征,很有滑稽感戏剧性。作者抓住瞬间神态,使人物显得栩栩如生。
D.本曲的环境描写有着烘托人物的作用,例如“荞麦开花,绿豆生芽”两句,不但扩大了读者的视野,也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使人物活动的环境更加典型。
E. 人物的可爱与景物的富有生机,两者相互结合产生的宁静和谐感,使作者在结束处不禁对无需善恶观念,快活异常的乡村生活流露出喜爱之情,发出由衷的赞叹。
【小题3】【小题4】本曲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晏,徐州滕人,家世力田。晏少壮勇无赖,尝率君冠行攻劫。梁末,徐方大乱,属邑皆为他盗所剽,惟晏乡里恃晏获全。
后唐同光中,应募隶禁军,寻累迁奉国小校。
晋开运末,与本军都校赵晖、忠卫都校侯章等戍陕州。会契丹至汴,遣其将刘愿据陕,恣行暴虐,晏与晖等谋曰:“今契丹南侵,天下汹汹,英雄豪杰固当乘时自奋。且闻太原刘公威德远被,人心归服,若杀愿送款河东,为天下唱首,则取富贵如反掌耳。”晖等然之。晏乃率敢死士数人夜逾城,入府署,劫库兵给其徒,迟明,斩愿首级府门外。时汉祖虽建号威声未振得晏等来归甚喜即日以晖为保平军节度章为镇国军节度晏为降州防御使仍领旧职。既而晖等表晏始谋功为第一,迁建雄军节度。
周祖即位,加兼侍中。广顺元年,刘崇侵晋州,晏闭关不出,设伏城上。并人以为怯,竞攀堞而登,晏麾伏兵击之,颠死者甚众,遂桥遁。遣汉伦追北数埂,斩首百余级,八月来朝,周祖以家彭城,授武宁军节度,俾荣其乡里。三年,周祖征兖州,次张康镇,晏来朝,献马七匹,赐袭衣、金带。亲
初,晏至镇,悉召故时同为盗者遗以金帛,从容置酒语之曰:“吾乡素多盗,我与诸君昔尝为之。后来者固当出诸君之下,为我告谕,令不复为,若不能改,吾必尽灭其族。”由是境内安静,吏民诣阙举留,请为晏立衣锦碑。世宗初,复请立德政碑。世宗命比部郎中、知制诰张正撰文赐之,诏改其乡里为使相乡勋德时,私门立戟。
太祖即位,进封赵国公。从征李筠,师还,改安远军节度。乾德元年,进封韩国公,上章请老,拜太子太师致仕。每朝会,令缀中书门下班。俄归洛阳别墅。四年冬,卒,年七十七。废朝三日,赠中书令。
(选自《宋史.王晏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汉祖虽建∕号威声未振∕得晏等来归∕甚喜∕即日以晖为保平军节度章为镇国军节度晏为降州防御使仍领旧职
B.时汉祖虽建号∕威声未振∕得晏等来∕归∕甚喜∕即日以晖为保平军节度∕章为镇国军节度∕晏为降州防御使∕仍领旧职
C.时汉祖虽建∕号威声未振∕得晏等来∕归∕甚喜∕即日以晖为保平军节度∕章为镇国军节度∕晏为降州防御使∕仍领旧职
D.时汉祖虽建号∕威声未振∕得晏等来归∕甚喜∕即日以晖为保平军节度∕章为镇国军节度∕晏为降州防御使∕仍领旧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堞,古代城墙上如齿状的薄型矮墙,既可抵挡敌人矢石攻击,也可防止人马下坠。
B.德政碑,又叫“遗爱碑”,专指歌颂官吏政绩的纪念碑,一般由百姓为卸作官员所立。
C.国公,中国古代的封爵名,一般封给有功的大臣和皇室成员,如王安石被封为荆国公。
D.中书,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其职能通常为辅佐主官,负责典章法令的编修、撰拟。
【小题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晏作战勇猛,讲究谋略。他年轻力壮时就威猛勇武,入伍后不久就升官至奉国小校;戍守晋州时,他闭门不战,巧设伏兵,给人怯战之感,抓住时机痛杀敌人。
B.王晏审时度势,鼓动他人。他本为后晋将领,镇守陕州时,利用契丹军入侵的机会,鼓动其他将领应该把握时机,建立功勋后另投新主,得到了其他将领的赞同。
C.王晏治盗有方,深得民心。家乡一带多盗乱,他对当年一同为盗的同伙恩威并施,先送财物、宴请,后对他们加以恐吓,盗乱轻易平息,他因此深受百姓爱戴。
D.王晏历仕多朝,深受宠爱。他在后唐至北宋的多朝都做过官;因为有军功,后汉为他加官,后周赐他财物荣誉,宋太祖为他进封爵位,朝会时让他与中书、门下官员同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末,徐方大乱,属邑皆为他盗所剽,惟晏乡里恃晏获全。
(2)晏乃率敢死士数人夜逾城,入府署,劫库兵给其徒,迟明,斩愿首级府门外。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累官铜山令。明昌元年,以廉擢授监察御史。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上是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
胡沙虎诛,上封事言正刑赏。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愿陛下令重臣各举所知,才果可用,即赐召见,褒显奖谕,必有奋命报国者。昔李牧为赵将,军功爵赏皆得自专,出攻入守不从中覆,遂能北破大敌。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上善其言。时方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皆鄙俗不材、不晓兵律。行信惧其误国,上疏曰:“《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参预机务,甚无谓也。”于是上皆罢之。权元帅右都监内族讹可率兵五千护粮通州,遇兵辄溃,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诏报曰:“卿意具悉,讹可等已下狱矣。”
(节选自《金史•张行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B.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C.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D.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小题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上是其言  觉今是而昨非B.昔李牧为赵将   既自以心为形役
C.怀帝阍而不见  酌贪泉而觉爽D.以廉擢授监察御史  木欣欣以向荣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察御史从隋代始设立,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低而权限广。
B.尚书省是古代官署名,东汉设置,称尚书台。南北朝时始称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
C.封事是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D.《易》即《周易》,是道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庄子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行信心系百姓,兴利除弊。担任监察御史时,建议依例调换吏官以除民害,在适宜种麦的徐、邳两地,允许百姓交麦以作粮税,便利民众,得到皇帝的采纳。
B.张行信敢于直言,富于远见。胡沙虎贿赂权臣,图谋复出,满朝官员无人敢言。只有张行信再三提醒皇帝若重新起用此人,后患无穷。胡沙虎因此被诛杀。
C.张行信忠公谋国,重视人才。他建议皇帝发动重臣举荐人才,加以厚待,这样就一定有人舍命报国。他还认为只有给将帅充分的自主权,才能建立军功。
D.张行信不惧权贵,排斥庸才。在他的劝谏下,鄙俗无能、不晓兵律的将领王守信、贾耐儿刚获提拔即被罢免,遇敌即溃的皇族败将讹可也被下狱治罪。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
(2)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录鬼簿序
钟嗣成
①贤愚寿夭,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盖阴阳之屈伸,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顺受其正,又岂有岩墙①桎梏之厄哉?囗,人之生斯世也,囗知以已死者为鬼,囗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已死之鬼何异?此曹固未暇论也。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而于学问之道甘为自弃,临终之后,漠然无闻,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之愈也。
②予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独不知天地开辟,亘古迄今,自有不死之鬼在。何则?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着在方册者,日月炳焕,山川流峙,及乎千万劫无穷已,是则虽鬼而不鬼者也。余因暇日,缅怀故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识,俱有可录,岁月糜久,淹没无闻,遂传其本末。复以前乎此者,叙其姓名,述其所作。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使水寒乎冰,青胜于蓝,则亦幸矣。名之曰《录鬼簿》。
③嗟乎!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学,以为得罪于圣门者,吾党且啖蛤蜊,别与知味者道。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略有删)
(注释)①岩墙:牢狱的石墙。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方框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而但B.诚然而但
C.虽然但而D.诚然但而
【小题2】第②段中的“不死之鬼”和“未死之鬼”分别指什么样的人?
【小题3】请说说这篇序文阐述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小题4】下列判断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古代的圣贤不曾论及生死祸福等问题。
B.作者认为懂得义理,口发善言即可成不死之鬼。
C.本文语言犀利,但浓郁的迷信色彩使文章逊色。
D.第3段中的“高尚之士”不能列入“不死之鬼”。
【小题5】根据文意,概括《录鬼簿》的创作意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花慢
(元)张弘范①
功名归堕甑②,便拂袖,不须惊。且书剑蹉跎,林泉笑傲,诗酒飘零。人间事,良可笑,似长风、云影弄阴睛。莫泣穷途老泪,休怜儿女新亭。
浩歌一曲饭牛声③,天际暮烟冥。正百二山河,一时冠带,老却升平。英雄亦应无用,拟风尘、万里奋鹏程。谁忆青春富贵,为怜四海苍生。
(注)①张弘苑:元朝将领,善马槊,也能文。中统三年任行军总管,从征李嬗。后被元世祖免去军职。后被起用,率兵灭宋。②甑:一种古代炊具,类似现在的蒸锅,多为陶制。③饭牛:喂牛。据《吕氏春秋·举难》记载,春秋时,宁戚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齐桓公驾车。“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听到后,认为他是个奇才,于是加以重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说功名失去了,也不过像陶甑摔碎了一样,不值得大惊小怪,显示了词人的洒脱。
B.“书剑蹉跎,林泉笑傲,诗酒飘零”三句,表明了作者对过去的作为有悔恨,决意拂袖而去,不问世事了。
C.“莫泣穷途老泪,休怜儿女新亭”反用晋代阮籍和东晋渡江人士的典故,一“休”一 “莫”,写得乐观开朗。
D.这首词用典贴切,风格慷慨悲壮,具有阳刚之气,体现出了张弘范文武双全的大将风范。
【小题2】作者在下阕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词句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