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曾几,字吉甫,其先赣州人,徙河南府。幼有识度,事亲孝。入太学有。兄弼,提举京西南路学事,按部溺死,无后,特命几将仕郎。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賜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
靖康初,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即位,改提举湖北,徙广西运判、江西提刑,又改浙西。 会兄开为礼部侍郎,与秦桧力争和议,桧怒,开去,几亦罢。逾月,除广西转运副使,徙荆南路。复为广西运判,固辞,价居上饶七年。桧死,起为浙西提刑、知台州,治尚清净,民安之。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几诘其罪。或曰:“令,丞相沈该客也。”治之益急。诏修《神宗宝训》,书成,奏荐,帝称善,权礼部侍郎。
吴越大水,地震,几举唐贞元故事反覆论春,帝韪其言。他日谓几曰:“前所进陆贽事甚切,已遣漕臣振济矣。”引年请谢,上曰:“卿气貌不类老人,姑为朕留。”谢曰:“臣无补万一,惟进退有礼,尚不负陛下拔摧。”上闵劳以事,提举玉隆观,绍兴二十七年也。
金犯塞,中外大震,帝召杨存中偕宰执对便殿,谕以将散百官,浮海避之。左仆射陈康伯持不可。存中言:“敌空国远来,已闯淮甸,此正贤智驰骛不足之时,臣愿率先将士,北首死敌。”帝喜,遂定议亲征,下诏进讨。有欲遣使诣敌求缓师者,几疏言:“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如是虽北取中原可也。且前日诏诸将传檄数金君臣,如叱奴隶,何辞可与之和耶?”帝壮之。
孝宗受禅,几又上疏数千言。将召,屡请老,乃迁通奉大夫,致仕,擢其子逮为浙西提刑以便养。乾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清。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如是/虽北取中原可也
B.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如是/虽北取中原可也
C.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如是/虽北取中原可也。
D.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如是/虽北取中原可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徙”表示官职调动,本文中类似的术语还有“除” “起” “迁” “权”等,分别表示任免官职、重新起用、升官和变更官职之意。
B.“提举”本有“管理” “提拔举荐”之意,是宋代设立的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如本文中的"提举学事” “提举茶盐”等。
C."宰执”指宰相等执掌国家政权的重臣,在宋代,尚书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参知政事、枢密使等均在宰执之列。
D.“请老”指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左传·襄公三年》中有“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之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几小时候就有见识气度,侍奉父母很孝顺,进入太学学习享有好的声誉,因为兄长去世被朝廷授予官职步人仕途。
B.曾几另一个兄长曾开与秦桧就与金人议和之事发生争执,秦桧很生气,曾开只得离开,曾几也只好作罢。
C.曾几担任浙西提刑和台州知州时,治理方面崇尚清净无为,但对贪污受贿的官吏,后台再硬,也毫不手软。
D.曾几在高宗皇帝时就提出退休,没有得到允许,但皇上也不忍心让他劳累,只让他担任玉隆观提举,他的愿望直到孝宗皇帝继位才得以实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越大水,地震,几举唐贞元故事反覆论春,帝韪其言。
(2)且前日诏诸将传檄数金君臣,如叱奴隶,何辞可与之和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6 01:08: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县人。父承祐,仕南唐,至刑部尚书致仕。慎修少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开宝末,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慎修以为国且亡,当待罪,何贺也?自是每群臣称贺,从镒即奉表请罪。太祖嘉其得礼,遣吕使慰谕,供帐牢饩悉加优给。煜归朝,以慎修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淳化中,秘书监李至荐之,命以本官知直秘阁。慎修善弈棋,太宗屡召对弈,因作《棋说》以献。大抵谓:“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因举十要以明其义,太宗览而称善。

景德初,上言衰老,求外任。真宗以儒雅宜留秘府,止听解记注之职。数月,擢为右谏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从幸澶州,遘寒疾,诏令肩舆先归。慎修疾虽亟,精爽不乱。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明年正月,卒,年六十九。赙钱二十万,绢一百匹。上悯之,令有司给舟载其柩归洪州。

慎修风度酝藉,博涉文史,多读道书,善清谈。先是,江南旧臣多言李煜暗懦,事多过实。真宗一日以问慎修,对曰:“煜懵理若此,何以享国十余年?”他日,对宰相语及之,且言慎修温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深嘉奖之。当时士大夫与之游者,咸推其素尚。

(选自《宋史·潘慎修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B. 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C. 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D. 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的“致仕”是指潘承祐在刑部尚书任上退休。古代的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B. “淳化”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史书用年号纪年较少见,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都更改年号。
C. 文中的“学士”是潘慎修的官职名。学士在周代是指读书的贵族子弟,魏晋以后指以文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员的称呼,宋代翰林学士有当宰相的希望。
D. “有司”指主管某个部门的官吏,其中“有”是有某种权力的意思,“司”是主管的意思,古代设官分职让官吏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潘慎修擅长下棋,他经常被宋太宗召去下棋,于是写《棋说》一文进献,在文中他列举十大要领阐明下棋的道理,这篇微言大义的文章宋太宗十分喜欢。
B. 景德初年,潘慎修上表说自己衰老了,请求朝廷放他到地方做官。宋真宗认为他风度儒雅应该留在秘府里。
C. 南唐旧臣大多批评李煜昏庸懦弱,宋真宗向潘慎修询问实情,他用谁说昏庸的人不能在位十多年的话回答,这种回答深得真宗赞许。
D. 潘慎修广泛涉猎文史典籍,为人宽厚有涵养,当时和他交往的士大夫们没有人不推崇他品格高尚,宋真宗也非常赏识他温文尔雅的风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
(2)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丁谓,字谓之,苏州长洲人。淳化三年,登进士甲科。逾年,以太子中允为福建路采访使。谓机敏有智谋,憸狡过人,文字累数千百言,一览辄诵。在三司,案牍繁委,吏久难解者,一言判之,众皆释然。
初,王均叛,朝廷调施、黔、高、溪州蛮子弟以捍贼,既而反为寇。谓至,召其种酋开谕之,且言有诏赦。酋感泣,愿世奉贡,乃作誓刻石柱。蛮地饶粟而常乏盐,谓听以粟易盐,蛮人大悦。
祥符中禁火,时谓营复宫室,患取土远,谓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
初,谓出准①门至参政,事准甚谨。尝会食中书,羹污准须,谓起徐拂之。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耶。”谓甚愧之。时准为相,尤恶谓。后谓媒蘖其过,遂罢准相。同列不敢言,独王曾以帝语质之,谓顾曰:“居停主人②勿复言。”盖指曾以第舍假准也。准贬斥,谓浸擅权,至除吏不以闻。
仁宗即位,谓潜结内侍雷允恭,学士草制辞允恭先持示谓阅讫乃进谓欲独任允恭传达中旨而不欲同列与闻机政也。允恭倚谓势,益横无所惮。允恭方为山陵都监,与判司天监邢中和擅易皇堂③地。夏守恩领工徒数万穿地,土石相半,众议日喧,惧不能成功,中作而罢,奏请待命。谓庇允恭,依违不决。内侍毛昌达自陵下还,以其事奏,诏问谓,谓始请遣使按视。既而咸谓复用旧地,乃诏冯拯等就谓第议。遣王曾覆视,遂诛允恭。
后数日,太后与帝坐承明殿,召拯等谕曰:“丁谓为宰辅,乃与宦官交通。”因出谓尝托允恭令后苑匠所造金酒器示之,乃降谓太子少保。籍其家,得四方赂遗,不可胜纪。坐谓罢者十数人。在崖州逾三年,徒雷州,又五年,徒道州。明道中致仕,居光州,卒。乙巳,拯继谓为首相,后加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王曾集贤殿大学士。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准,宋代名臣寇准。②居停主人,指的是寄居之处的主人,亦即现今所常说的房东。③皇堂,皇帝的墓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学士草制辞/允恭先持示谓/阅讫乃进/谓欲独任允恭传达中旨/而不欲同列与闻机政也
B.学士草制辞/允恭先持示谓阅/讫乃进/谓欲独任允恭传达中旨/而不欲同列与闻机政也
C.学士草制辞/允恭先持示谓阅/讫乃进/谓欲独任允恭/传达中旨而不欲同列与闻机政也
D.学士草制辞/允恭先持示谓/阅讫乃进/谓欲独任允恭/传达中旨而不欲同列与闻机政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科又称甲榜,即进士榜。凡是通过乡试中得乙榜(举人),再通过殿试中得甲榜(进士)的人,称为两榜进士。两榜进士和进士实际上是一个意思。
B.古代的不同朝代对三司的解释各有不同,宋代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度,其三司为盐铁、户部、度支,作用是掌管统筹国家行政事务。
C.“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意同“致政”或“致事”。古代官员一般在70岁时退休,有疾患则可提前退休。
D.学士,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以后,学士是指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学士和大学士差距很大,唐、宋时,"学士"前加"大"的都是宰辅重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丁谓才华过人,是一名能吏,但为人奸诈贪婪,善于溜须拍马,曾把自己的房子借给寇准,遭到寇准的厌恶,后来丁谓罗织罪名构陷寇准。
B.丁谓奉命处置王均叛乱,会见其首领,以安抚为上。他们感激涕零,表示愿意世代供奉朝廷,并在石柱之上刻录誓言。
C.丁谓重修皇宫,合理统筹各项工作,很好地解决了取土困难、材料运输、清理废墟等难题,一举三得,还节省了大量开支。
D.丁谓勾结宦官雷允恭,以达到把持朝政的目的,并包庇雷允恭擅自移改陵穴之事,最终被人揭发出来,因此被罢相并勒令退休。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蛮地饶粟而常乏盐,谓听以粟易盐,蛮人大悦。
(2)准贬斥,谓浸擅权,至除吏不以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父需,以进士起家,官至左中华大夫。淙幼警敏,力学,宣和间以父任为郎,历官至通判建康府。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方兴,帅守难其选,士夫亦惮行。首命淙守滁阳,未赴,移楚州,又徙濠梁。淮、楚旧有并山水置寨自卫者,淙为立约束,结保伍。金主亮倾国犯边,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除直秘阁,再任。孝宗受禅,王师进取虹县,中原之民翕然来归,扶老携幼相属于道。淙计口给食,行者犒以牛酒,至者处以室庐,人人感悦。张浚视师,驻于都梁,见淙谋,辄称叹,且曰:“有急,公当与我俱死。”淙亦感激,至谓“头可断,身不可击”。浚入朝,悉陈其状,上嘉叹不已,进直徽猷阁,帅维扬。
会钱端礼以尚书宣谕淮东,复以淙荐,进直显谟阁。时两淮经践蹂,民多流亡,淙极力招辑,按堵①如故。劝民植桑柘,开屯田,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淙奉行益力,进直龙图阁,除两浙转运副使。未几,知临安府,上言:“自古风化必自近始。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乃条上禁止十五事,上嘉纳之,降诏奖谕,赐金带。临安驻跸②岁久,居民日增,河流湫隘③,舟楫病之,淙请疏浚。工毕,除秘阁修撰,进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以归。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十月卒,年六十。
(选自《宋史·周淙传》,有删改)
【注】①按堵:安居。②驻跸(bì):皇帝出行,途中停留暂住。③湫(jiǎo)隘:低洼狭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重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渝盟,边事方兴 渝:改变,背叛
B.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   赖:依靠
C.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 屡:多次
D.舟楫病之 病:担忧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B.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C.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D.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淙为政有方。金国人挑起边境战事,守帅选择的官员都不愿前往边境任职,周淙前往任职,他利用当地防守有利条件,组建保伍,使百姓得保平安。
B.周淙忠于国家。张浚视察部队时称赞周淙的谋略,并要周淙在危急时和自己一起赴难,周淙表达了准备牺牲的决心,张浚把情况汇报给皇帝,皇帝称赞周淙。
C.周淙深得上司和皇帝的信任。尚书钱端礼推荐过他;他鼓励百姓种植桑树、柘树,开垦屯田,皇帝赐给他亲笔书札;他上奏禁止十五件事,得到皇帝的奖赏。
D.周淙关心民生。两淮地区经战火破坏,很多百姓逃亡,他全力招纳安抚,百姓安居乐业;皇帝在临安暂住久了,居民日益增加,河流低洼变窄,他请求疏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
【小题5】翻译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受书,一再辄成诵。初以族祖荫补官。绍兴五年廷试,言孝弟动上心,擢进士第二人,授保宁军节度推官。中在王府时,龙大渊已亲幸,中未尝与之狎,见则揖而退,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不徙官。
迁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武成庙,官吏请以闻,中不答,官吏阴画图以献。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
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徒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中犹烈备边为言,又不听,递请补外,上不许,曰:“黄中恬退有守。”
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饮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此国家大事,臣子至痛,一有失礼,谓天下后世何!”竟得如礼。中自使还,每进见辄言边事,又独陈御备方略,高宗称善。不数月,金亮已拥众渡淮。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众惭服。
乾道改元,中年适七十,即告老。居六年,上御讲筵,顾侍臣曰:“黄中老儒,今居何许?年几许?筋力或未衰耶?”召引对内殿,问劳甚渥。
除龙图阁学士,致仕。凡邑里后生上谒,必训以孝弟忠信。朱熹裁书以见,有曰:“今日之来,将再拜堂下,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则某之志也。”其为人敬慕如此。其后,上手书遣使访朝政阙失。属疲,手草遗表,深以人主之职不可假之左右为戒。淳熙七年八月庚寅卒,年八十有五。
(选自《宋史·黄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B.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C.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D.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谏官,对君主的错误进行规劝使其改正的官吏,与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监官”不同。
B.古代新君即位后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年号,亦称“改元”。
C.告老,文中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其他缘故而辞职的一种借口。
D.庚寅,干支之一。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中不攀附、迎合权贵。黄中面对龙大渊不卑不亢,而没有得到龙大渊的照顾;宰相因武成庙的事质问黄中和周绾,黄中予以反驳。
B.黄中受到赏识,获得优待。他在考试中提到孝悌而打动了皇帝的心而被提拔;他七十多岁还被皇帝记在心上,皇帝给他丰厚赏赐。
C.黄中富有远见,关注边防。他出使金国,觉察到金国人的意图,报告皇帝,后来证明他的预见是对的;他觐见皇帝多次捉到边防的事。
D.黄中受人尊敬,心系国家。他退休后,朱熹写信给他,谦恭地表达要做他的弟子;他上书皇帝,指出朝政的过失,生病后,写遗表劝诫皇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饮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
(2)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众惭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受贵家告。府檄摄其县。及摄长洲、华亭,皆有声。
浙东提举常平王华甫辟主管帐司文字。时,钱唐孙守常,朱熠守平江,吴君擢守嘉兴,皆倚嬖幸厉民,华甫病革强起,劾罢三人。震赞之也。
震曰:“民生蹶矣,岂宜重困之?”以没官田三庄所入,应之。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置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一千三百余艘,用其丁铁创军器五百间。升提举常平仓司。旧有结关拒逮捕事系郡狱二十八年,存者十无三、四,以事关尚书省,无敢决其狱者。震谓结关犹他郡之结甲也,非作乱比况巳经数赦,于是皆释之。新城与光泽地犬牙相入,民夹溪而处,岁常忿斗争渔,会知县事蹇雄为政扰民,因相结焚掠,震乃劾罢雄谕,其民散去。初,常平有慈幼局,为贫而弃子者设。久而名存实亡,震谓收哺于既弃之后,不若先其未弃保全之,乃损益旧法。凡当娩而贫者,里胥请于官赡之。弃者许人收养,官出粟给所收家。成活者众。震论役法,先令县核民产业,不使下户受抑于上户。大兴水利,废陂坏堰及为豪右所占者复之。
移浙东提举,时皇叔大父福王与芮判绍兴府,遂兼王府长史。震奏曰:“朝廷之制,尊卑不同,而纪纲不可紊,外虽藩王,监司得言之。今为其属,岂敢察其非,奈何自臣复坏其法?”固辞长史,累进宗正少卿,皆不拜。尝告人曰:“非圣人之书不可观,无益之诗文不作可也。”居官恒黎明视事,事至立断,自奉俭,人有急难周之,不少吝。所著《日抄》一百卷,卒,门人私谥曰“文洁先生”。   
(节选自《续通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受贵家告
B.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受贵家告
C.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受贵家告
D.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受贵家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登进士第,即考中进士。
B.浙东提举,提举,职官名。宋代设立,专门主管特种事务。元明沿其制,清以内务府大臣担任。
C.《六经》是指《诗》《书》《礼》《易》《论语》《春秋》的合称。这六部经典著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即 《尚书》)》《礼经》《易经(即《周易》)》《论语》《春秋经(即“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D.“私谥曰‘文洁先生’”中的“谥”,即“谥号”,谥号有官谥、私谥之分。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 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官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震任吴县尉,曾权摄华亭、长洲县,为官有声望,得到百姓认可。
B.黄震不愧为中国古代集勤、俭、能、直于一身的清官、好官。
C.通过这篇文章,不仅可以看到黄震的思想境界和高尚人品,而且还可以了解黄震的治学和创新理念。
D.黄震不论担任什么官职,都心系百姓,为官正直,体现了“以民为本” 的处事准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倚嬖幸厉民,华甫病革强起,劾罢三人。
(2)居官恒黎明视事,事至立断,自奉俭,人有急难周之,不少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