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县人。父承祐,仕南唐,至刑部尚书致仕。慎修少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开宝末,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慎修以为国且亡,当待罪,何贺也?自是每群臣称贺,从镒即奉表请罪。太祖嘉其得礼,遣吕使慰谕,供帐牢饩悉加优给。煜归朝,以慎修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淳化中,秘书监李至荐之,命以本官知直秘阁。慎修善弈棋,太宗屡召对弈,因作《棋说》以献。大抵谓:“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因举十要以明其义,太宗览而称善。

景德初,上言衰老,求外任。真宗以儒雅宜留秘府,止听解记注之职。数月,擢为右谏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从幸澶州,遘寒疾,诏令肩舆先归。慎修疾虽亟,精爽不乱。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明年正月,卒,年六十九。赙钱二十万,绢一百匹。上悯之,令有司给舟载其柩归洪州。

慎修风度酝藉,博涉文史,多读道书,善清谈。先是,江南旧臣多言李煜暗懦,事多过实。真宗一日以问慎修,对曰:“煜懵理若此,何以享国十余年?”他日,对宰相语及之,且言慎修温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深嘉奖之。当时士大夫与之游者,咸推其素尚。

(选自《宋史·潘慎修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B. 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C. 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D. 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的“致仕”是指潘承祐在刑部尚书任上退休。古代的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B. “淳化”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史书用年号纪年较少见,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都更改年号。
C. 文中的“学士”是潘慎修的官职名。学士在周代是指读书的贵族子弟,魏晋以后指以文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员的称呼,宋代翰林学士有当宰相的希望。
D. “有司”指主管某个部门的官吏,其中“有”是有某种权力的意思,“司”是主管的意思,古代设官分职让官吏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潘慎修擅长下棋,他经常被宋太宗召去下棋,于是写《棋说》一文进献,在文中他列举十大要领阐明下棋的道理,这篇微言大义的文章宋太宗十分喜欢。
B. 景德初年,潘慎修上表说自己衰老了,请求朝廷放他到地方做官。宋真宗认为他风度儒雅应该留在秘府里。
C. 南唐旧臣大多批评李煜昏庸懦弱,宋真宗向潘慎修询问实情,他用谁说昏庸的人不能在位十多年的话回答,这种回答深得真宗赞许。
D. 潘慎修广泛涉猎文史典籍,为人宽厚有涵养,当时和他交往的士大夫们没有人不推崇他品格高尚,宋真宗也非常赏识他温文尔雅的风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
(2)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8 10:03: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三)
郭进,深州博野人。少贫贱,为钜鹿富家佣保。有膂力,倜傥任气,结豪侠,嗜酒蒲博。其家少年患之,欲图杀进,妇竺氏阴知其谋,以告进,遂走晋阳依刘汉祖。汉祖壮其材,留帐下。
后周广顺初,移淄州。二年,吏民诣观察使举留。是秋,迁登州刺史。会群盗攻劫居民,进率镇兵平之,部内清肃,民吏千余人诣阙请立《屏盗碑》,许之。改洺州团练使有善政郡民复诣阙请立碑颂德诏左拾遗郑起撰文赐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蒲薍后益繁茂,郡民见之有垂涕者,曰:“此郭公所种也。”
开宝四年,太祖将征太原,先命进分兵控石岭关,为都部署,以防北边。契丹果犯关,进大破之,又攻破西龙门砦,俘馘来献,自是并人丧气。时田钦祚护石岭军,恣为不法事,进虽力不能禁,亦屡形于言。进武人,性刚烈,战功高,钦祚以他事侵之,心不能甘,自经死,年五十八,钦祚以暴卒闻。太宗悼惜久之,赠安国军节度。后颇闻其事。因罢钦祚内职,出为房州团练使。
进有材干,轻财好施,然性喜杀,士卒小违令,必寘于死,居家御婢仆亦然。进在西山,太祖遣戌卒,必谕之曰:“汝辈谨奉法。我犹贷汝,郭进杀汝矣。”其御下严毅若此。然能以权道任人,尝有军校自西山诣阙诬进者,太祖诘知其情状,谓左右曰:“彼有过畏罚,故诬进求免尔。”遣使送与进,令杀之。会并人入寇,进谓诬者曰:“汝敢论我,信有胆气。今舍汝罪,能掩杀并寇,即荐汝于朝;如败,可自投河东。”其人踊跃听命,果致克捷。进即以闻,乞迁其职,太祖从之。
(节选自《宋史·郭进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改洺州团练使/有善政/郡民复诣阙请立碑颂德诏/左拾遗郑起撰文赐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蒲薍/后益繁茂/
B.改洺州团练使/有善政/郡民复诣阙请立碑颂/德诏左拾遗郑起撰文赐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蒲薍/后益繁茂/
C.改洺州团练使/有善政/郡民复诣阙请立碑颂德诏/左拾遗郑起撰文赐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蒲薍/后益繁茂/
D.改洺州团练使/有善政/郡民复诣阙请立碑颂德/诏左拾遗郑起撰文赐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蒲薍/后益繁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指移动、搬换、转变的意思。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迁登州刺史”中的“迁”是“晋升”“升职”的意思。“赠安国军节度”中的“赠”是赠官,古代皇帝给官吏或其父祖封官职。
B.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皇帝庙号常常为“太宗”。
C.团练使,唐代官制,负责一方团练(自卫队)的军事官职。唐初团练使有都团练使、州团练使二种,皆负责统领地方自卫队,地位低于节度使。一般都团练使多由观察使兼任,州团练使常由刺史兼任。
D.阙,宫殿、陵墓前两侧各立的一座建筑,形如门楼而中缺门扇,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进为官有善政,深受百姓爱戴。当地百姓到官府请求留任他,甚至向朝廷请求为其立碑颂德,得到朝廷准许。
B.郭进善于用兵,因言惹祸。契丹侵犯石岭关时,郭进作战勇猛,挫伤敌人锐气;但因言语冒犯田钦祚,心有不甘,致使自己暴病而死。
C.郭进轻财好施,待人严毅。郭进不看重钱财而喜好施舍;他对士卒管理严格,士卒稍有违令,就被处死,以致太祖派遣士兵,都要再三交代。
D.郭进以权道用人,信守诺言。郭进对那个军校说,他敢到朝廷诬告自己的确有胆气,所以在并人入侵时,让他将功赎罪,并在事成后向朝廷举荐他。
【小题4】翻译下列语句
(1)时田钦祚护石岭军,恣为不法事,进虽力不能禁,亦屡形于言。
(2)太祖遣戌卒,必谕之曰:“汝辈谨奉法。我犹贷汝,郭进杀汝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万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祔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震因言:“《礼记》云‘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禘⑤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朱震传》)
【注】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祔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③明堂: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举行祭祀天地社稷的典礼。⑤禘:一种祭祀大典。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安国一见大器之   器:看重
B.观衅而动   衅:错误、罪过
C.有治效者优加奖劝   劝:鼓励
D.震谢病丐祠 谢:推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知政事”是唐初开始出现的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相当于宰相。
B.“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
C.“诏”,帝王的命令或文告。秦汉后也可指上级下达的文书,是一种命令文体。
D.《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将他推荐给宋高宗,但朱震称身体有病,不接受高宗的征召。
B.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按照旧例,皇帝在丧期不能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三年未满,不能违背制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2)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子羽,字彦修,资政殿学士韐之长子也。宣和末,韐守真定,子羽辟从。会金人入,父子相誓死守,金人不能拔而去,由是知名。建炎三年,大将范琼拥强兵江西,召之弗来,来又不肯释兵。知枢密院事张浚,与子羽密谋诛之。一日,命张俊以千兵渡江,若备他盗者,使皆甲而来。因召(张)俊、琼及刘光世赴都堂议事,为设饮食,食已,诸公相顾未发。子羽坐庑下,恐琼觉,取黄纸趋前,举以麾琼曰:“有救,将军可诣大理置对。”琼愕不知所为,子羽顾左右拥置舆中,卫以俊兵,送狱。光世出抚其众,且曰:“所诛止琼尔,汝等固天子自将之兵也。”众皆投刃曰:“诺。”顷刻而定。浚以此奇其材。浚宣抚川、陕,辟子羽参议军事。与金人遇,战不利。金人乘胜而前,宣抚司退保兴州,人情大震。官属有建策徙治夔州者,子羽叱之曰:“孺子可斩也!宣司但当留驻兴州外系关中之望内安全蜀之心急遣官属出关呼召诸将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观衅而动庶几犹或可以补前愆而赎后咎,奈何乃为此言乎?”浚然子羽言,而诸参佐无敢行者。子羽即自请奉命北出,复以单骑至秦州,召诸亡将分兵悉守诸险塞。金人知有备,引去。新除川、陕宣抚副使吴玠,始为裨将,未知名。子羽独奇之,言于浚,浚与语大悦,使尽护诸将。金人入寇,子羽建议清野,淮东之人,皆徙镇江,抚以恩信,虽兵民杂居,无敢相侵者。既而金人不至,浚问子羽,子羽曰:“异时金人入寇,飘忽如风雨,今久迟回,必有他意。”未几,果遣使议和。绍兴十六年,卒。吏部郎朱松以子熹托子羽,子羽与弟子翬笃教之,异时卒为大儒云
(节选自《宋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司但当留驻兴州外/系关中之望内/安全蜀之心/急遣官属出关/呼召诸将/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观衅而动/
B.宣司但当留驻兴州/外系关中之望/内安全蜀之心/急遣官属出关/呼召诸将/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观衅而动/
C.宣司但当留驻兴州/外系关中之望/内安全蜀之心急/遣官属出关/呼召诸将/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观衅而动/
D.宣司但当留驻兴州外/系关中之望内/安全蜀之心急/遣官属出关/呼召诸将/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观衅而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政殿学士,资政殿为宋代皇宫藏书和理政之所,设大学士一职,以备咨询国政。
B.大理,即大理寺,宋代中央最高司法机关之一,负责审问、判决各地奏报的案件。
C.裨将,初指副将,相对主将而言,并非正式的军衔,后成为武官阶品中的职位称呼。
D.绍兴,指当时南宋行都,当初宋高宗逃到越州,认为“绍祚中兴”,故将越州更名为绍兴。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子羽舍身卫国,勇敢无畏。他与父亲誓死守卫真定,逼迫金人退兵,在诸参佐畏惧的情况下主动请缨,单骑出行召集逃散将士,排兵布阵,成功解除险情。
B.刘子羽谋划严谨,做事果断。针对范琼拥兵自重,他与张浚悄悄谋划,进行周密部署,在都堂亲自执行抓捕范琼的行动,整个过程干脆利落。
C.刘子羽临危不乱,策略得体。在金人入侵的时候,他建议坚壁清野,把淮东的百姓都迁到镇江,用恩信安抚,虽军民混居一起,但互不侵犯。
D.刘子羽知人善任,料事如神。吴玠不出名的时候,他就对吴玠赏识有加,并委以总领各将领的重任,他还准确地预见金人议和的意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愕不知所为,子羽顾左右拥置舆中,卫以俊兵,送狱。
(2)吏部郎朱松以子熹托子羽,子羽与弟子翬笃教之,异时卒为大儒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重贵,孟州河阳人。姿状雄伟,善骑射。少事寿帅王审琦,颇见亲信,以甥妻之,补合流镇将。镇有群盗,以其尚少,谋夜入劫钞。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太宗在藩邸,知其勇干,召隶帐下。即位,迁至龙卫左第四军都指挥使、领河州刺史,改捧日右厢都指挥使、领蛮州团练使。

至道二年,出为卫州团练使。未行,会命五路讨李继迁,以重贵为麟府州浊轮寨路都部署。得对便殿,因言:“贼居沙碛中,逐水草牧畜,无定居,便战斗,利则进,不利则走。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太宗善之,出御剑以赐,又累遣使抚劳。既而诸将果无大功。及还,命为代并副都部署。真宗即位,加本州防御使,徙高阳关行营副都部署。

咸平二年,契丹南侵,议屯兵杨疃,张凝领先锋遇敌,重贵率策应兵酣战,全军而还。范廷召自定州至,遇契丹兵交战,康保裔大阵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至寅,疾力战,敌乃退。时诸将颇失部分,独重贵与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明年春,以劳进阶及食邑,徙知贝州,召至劳问,复遣入郡。是冬,徙沧州驻泊副都部署兼知州事。以疾求还京就医药,既愈,连为邢州、天雄军二部署,又知冀州。景德初, 车驾幸澶渊,召还,为大内都部署。明年春,出知郑州,以疾甚,授左武卫大将军、领潘州防御使,改左羽林军大将军致仕。大中祥符三年,卒。

(选白《宋史·李重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B.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C.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D.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藩邸:即藩王之宅第。藩王可以是宗室成员,一般拥有兵权,镇守一方。
B.申:十二地支中的一个,可以用来记时。寅,也是十二地支之一。
C.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D.车驾:本意指马驾的车,可以借指帝王所乘的车,也可以用来借指帝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重贵深得赏识。他年轻时侍奉寿帅王审琦,颇受亲近和信任,甚至与之结亲,得到提拔和重用;太宗即位后把他召至身边,加官晋职。
B.李重贵年轻有谋。他在合流镇任职时,镇上的盗贼认为李重贵年轻,想要乘夜抢掠,他毫不畏惧,精心防备,确保城镇安定。
C.李重贵见识非凡。皇帝诏令发兵大举讨伐李继迁,李重贵趁着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话而上言,分析当时形势,认为诸将可能难以建功。
D.李重贵作战勇猛。与契丹交战时康保裔大阵惨遭覆灭,李重贵与张凝前去增援,虽腹背受敌但坚持作战,奋勇杀敌,最终迫使敌军退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
②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种谊寿翁。熙宁中,兄古入对,神宗问其家世,命谊以官。从高遵裕复洮、岷,又平山后羌,至熙河副将。使青唐,董毡遣鬼章迎候境上,取道故为回枉,以夸险远。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外为路都监。自兰州渡河讨贼,斩首六百,累转西京使。元祐初,知岷州。鬼章诱杀景思立,后益自矜,大有窥故土之心,使其子诣宗哥请益兵入寇,且结属羌为内应。谊刺得其情,上疏请除之。诏遣游师雄就商利害,遂与姚兕合兵出讨。羌迎战,击走之,追奔至洮州。谊亟进攻,晨雾蔽野,跬步不可辨。谊曰:“吾军远来,彼固不知厚薄,乘此可一鼓而下也。”遂亲鼓之。有顷,雾霁,先登者已得城,鬼章就执。谊戏问之曰:“别后安否?”不能对,徐谓人曰:“我生恶种谊,今日果为所擒。天不使我复有故土,命也。”遂俘以归。拜西上阁门使、康州刺史,徙知鄜州。夏人犯延安,赵禼使谊统诸将。敌闻谊至,皆溃去。延安人谓:“得谊,胜精兵二十万。”进熙河钤辖、知兰州。兰州与通远皆绝塞,中间保障不相接,腴田多弃不耕,谊请城于李诺平以扼冲要。会迁东上阁门使、保州团练使,卒,年五十五。谊倜傥有气节,喜读书。莅军整严,令一下,死不敢避;遇敌,度不胜不出,故每战未尝负败。岷羌酋包顺、包诚恃功骄恣,前守务姑息,谊至,厚待之。适有小过,叱下吏,将置法,顺、诚叩头伏罪,愿效命以赎。乃使输金出之,群羌畏惕。及洮州之役,二人功最多。

(节选自《宋史·种谊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
B. 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
C. 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
D. 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 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熙宁、元祐等。
C. 夏人中的“夏”是指北宋时的西夏,是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
D. 知兰州中的“知”指主管,即管理相关事务,这里强调担任兰州的行政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种谊幸得授官,连获战功。兄长种古入见皇帝,神宗问种家家世,后授种谊官职。种谊随高遵裕收复洮州、岷州,又平定山后羌人,官至熙河副将。
B. 种谊刺探敌情,上疏除敌。鬼章诱杀景思立,并到宗哥处请求增兵入侵,且勾结投降归附的羌人为内应。种谊刺探到情况,上疏请求除掉鬼章。
C. 种谊威震敌胆,为民赞誉。敌人进犯延安,种谊受命统领诸将,当敌人听到种谊来到延安,敌军溃败。延安百姓赞誉种谊的重要性胜过精兵二十万。
D. 种谊治军有方,屡战屡胜。种谊治军严正,只要上级军令一下,即使是死他也不逃避;遇到敌人,一往无前,振奋士气,所以每次战斗从未失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军远来,彼固不知厚薄,乘此可一鼓而下也。
(2)适有小过,叱下吏,将置法,顺、诚叩头伏罪,愿效命以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