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县人。父承祐,仕南唐,至刑部尚书致仕。慎修少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开宝末,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慎修以为国且亡,当待罪,何贺也?自是每群臣称贺,从镒即奉表请罪。太祖嘉其得礼,遣吕使慰谕,供帐牢饩悉加优给。煜归朝,以慎修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淳化中,秘书监李至荐之,命以本官知直秘阁。慎修善弈棋,太宗屡召对弈,因作《棋说》以献。大抵谓:“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因举十要以明其义,太宗览而称善。

景德初,上言衰老,求外任。真宗以儒雅宜留秘府,止听解记注之职。数月,擢为右谏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从幸澶州,遘寒疾,诏令肩舆先归。慎修疾虽亟,精爽不乱。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明年正月,卒,年六十九。赙钱二十万,绢一百匹。上悯之,令有司给舟载其柩归洪州。

慎修风度酝藉,博涉文史,多读道书,善清谈。先是,江南旧臣多言李煜暗懦,事多过实。真宗一日以问慎修,对曰:“煜懵理若此,何以享国十余年?”他日,对宰相语及之,且言慎修温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深嘉奖之。当时士大夫与之游者,咸推其素尚。

(选自《宋史·潘慎修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B. 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C. 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D. 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的“致仕”是指潘承祐在刑部尚书任上退休。古代的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B. “淳化”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史书用年号纪年较少见,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都更改年号。
C. 文中的“学士”是潘慎修的官职名。学士在周代是指读书的贵族子弟,魏晋以后指以文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员的称呼,宋代翰林学士有当宰相的希望。
D. “有司”指主管某个部门的官吏,其中“有”是有某种权力的意思,“司”是主管的意思,古代设官分职让官吏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潘慎修擅长下棋,他经常被宋太宗召去下棋,于是写《棋说》一文进献,在文中他列举十大要领阐明下棋的道理,这篇微言大义的文章宋太宗十分喜欢。
B. 景德初年,潘慎修上表说自己衰老了,请求朝廷放他到地方做官。宋真宗认为他风度儒雅应该留在秘府里。
C. 南唐旧臣大多批评李煜昏庸懦弱,宋真宗向潘慎修询问实情,他用谁说昏庸的人不能在位十多年的话回答,这种回答深得真宗赞许。
D. 潘慎修广泛涉猎文史典籍,为人宽厚有涵养,当时和他交往的士大夫们没有人不推崇他品格高尚,宋真宗也非常赏识他温文尔雅的风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
(2)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8 10:03: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九成,字子韶。游京师,从杨时学。权贵托人致币曰:“肯从吾游,当荐之馆阁。”九成笑曰:“王良尚羞与嬖奚乘,吾可为贵游客耶?”

绍兴二年,上将策进士。九成对策略曰:“祸乱之作,天所以开圣人也。愿陛下以刚大为心,无以忧惊自沮。臣观金人有必亡之势,中国有必兴之理。夫好战必亡,失其故俗必亡,人心不服必亡,金皆有焉。刘豫背叛君亲,委身夷狄,黠雏经营,有同儿戏,何足虑哉。前世中兴之主,大抵以刚德为尚。去谗节欲,远佞防奸,皆中兴之本也。”擢置首选。杨时遗九成书曰:“廷对自中兴以来未之有,非刚大之气,不为得丧回屈,不能为也。”

授镇东军签判,民冒鹾禁,提刑张宗臣欲逮捕数十人,九成争之。宗臣曰:“此事左相封来。”九成曰:“主上屡下恤刑之诏,公不体圣意而观望宰相耶?”宗臣怒,九成即投檄归。从学者日众,出其门者多为闻人。赵鼎荐于朝,遂以太常博士召。既至,改著作佐郎,言:“我宋家法,曰仁而已。仁之发见,尤在于刑。陛下以省刑为急,而理官不以恤刑为念。欲诏理官,活几人者与减磨勘。”从之。未几,召除宗正少卿、礼部侍郎兼侍讲,兼权刑部侍郎。法寺以大辟成案上,九成阅始末得其情,因请覆实,囚果诬服者。朝论欲以平反为赏,九成曰:“职在详刑,可邀赏乎?”辞之。

金人议和,九成谓赵鼎曰:“金实厌兵,而张虚声以撼中国。”因言十事,彼诚能从吾所言,则与之和,使权在朝廷。鼎既罢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桧曰:“立朝须优游委曲。”九成曰:“未有枉己而能直人。”上问以和议,九成曰:“敌情多诈,不可不察。”因在经筵言西汉灾异事,桧甚恶之,谪守邵州。既至,仓库虚乏,僚属请督酒租宿负、苗绢未输者,九成曰:“纵未能惠民,其敢困民耶?”

丁父忧,既免丧,秦桧取旨,上曰:“自古朋党畏人主知之,此人独无所畏,可与宫观①。”桧恐其议己,论其谤讪朝政,谪居南安军。在南安十四年,每执书就明,倚立庭砖,岁久双趺隐然。桧死,起知温州。户部遣吏督军粮,民苦之,九成移书痛陈其弊,户部持之,九成即丐祠归。九成研思经学,多有训解,然早与学佛者游,故其议论多偏。宝庆初,特赠太师,谥文忠。

(选自《宋史·张九成传》)

(注)①宫观:宋代京师和地方上都有庙宇宫观,置管理官员,统称宫观官(祠禄官)。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又称丐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鼎既罢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
B.鼎既罢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
C.鼎既罢/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
D.鼎既罢/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B.权,指暂代官职。在古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署等。
C.经筵,封建王朝为皇帝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讲官由翰林学士等充任或兼任。
D.丁父忧,遭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父母死去,必须在官府内闭门守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九成风骨傲岸,不附权贵。他未入仕时就拒绝了权贵的拉拢,在任镇东军签判时违背宰相的意旨,为百姓据理力争。
B.张九成心怀天下,忠直敢言。他考进士时,在对策中阐述金人必亡、中国必兴的道理,鼓励皇帝要刚强奋进。
C.张九成体谅百姓,宽仁为怀。他任著作郎时建议减轻刑罚,在邵州时减免百姓的赋税,在温州时痛陈征军粮扰民之弊。
D.张九成勤奋好学,学有心得。年轻时跟从杨时求学;谪居南安时执书夜读,在石砖上留下脚印;研究经学后作出解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贵托人致币曰:“肯从吾游,当荐之馆阁。”
(2)九成阅始末得其情,因请覆实,囚果诬服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党进,朔州马邑人。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周广顺初补散指挥使累迁铁骑都虞候宋初,转本军都校、领钦州刺史,迁马步军副都军头、领虔州团练使,改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睦州防御使。乾德初,改龙捷左厢都虞候、领利州观察使。后四年,权步军。杜审琼卒,命进代领其务。

开宝元年,将征太原,以进将河东行营前军。开宝二年,太祖师临晋阳,置砦四面,命进主其东偏。师未成列,太原骁将杨业领突骑数百来犯,进奋身从数人逐业;业急入隍中,会援兵至,缘缒入城获免。上激赏之。六年,改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镇安军节度。九年,又命将河东行营兵征太原,入其境,败太原军于城北。太祖崩,召还。太平兴国二年,出为忠武军节度。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进出戎行,形貌魁岸,居常恂恂,每擐甲胄,毛发皆竖。先是,禁中军校,自都虞候已上,悉书所掌兵数于梃上,如记焉。太祖一日问进所掌几何,进不识字,举梃以示于上曰:“尽在是矣。”上以其朴直,益厚之。尝受诏巡京师,闻里间有畜养禽兽者,见必取而纵之,骂曰:“买肉不将供父母,反以饲禽兽乎!”太宗尝令亲吏臂鹰雏于市,进亟欲放之,吏曰:“此晋王鹰也。”进乃戒之曰:“汝谨养视。”小民传以为笑,其变诈又如此。杜重威子孙有贫困者,进分月俸给之,士大夫或有愧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
B.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
C.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
D.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团练使,全名团练守捉使,是负责一方或一州军事的官职,地位要低于节度使。
B.行营,可指皇帝出巡临时建立的驻跸处所,也指出征时的军营,文中指后者。
C.笏,指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其作用是记录上奏君王的话或君王的旨意。
D.士大夫,在我国I古代专指那些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在任或者已经卸任的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党进临危不乱,作战勇敢。在遭到骁将杨业突袭时,党进率人奋身抵抗并获得了胜利。
B.党进个性鲜明,质朴直率。回答皇帝问题时,他不拘礼节,直接举起梃让皇帝自己看。
C.党进善于机变,见风使舵。当得知是晋王的幼鹰时,他立马转变话风,叮嘱官吏要照顾好。
D.党进很讲情义,知恩必报。在重威失败后,党进用自己的月俸接济着重威的贫苦子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翮译成现代汉语。
(1)业急入隍中,会援兵至。缘缒入城获免。
(2)进出戎行,形貌魁岸,居常恂恂,每擐甲胄,毛发皆竖。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得象字希言,世居泉州。高祖仔钧,事闽为建州刺史,遂家浦城。得象长而好学,美姿表,为人庄重。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玉山县,迁本寺丞。真宗将东封泰山,以殿中丞签书兖州观察判官事,知台州,历南雄州,徙洪州。杨亿以为有公辅器荐之或问之亿曰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得象尝与亿戏博李宗谔家一夕负钱三十万而酣寝自如。他日博胜,得宗谔金一奁;数日博又负,即反奁与宗谔,封识未尝发也。其度量宏廓如此。未几,召试,为直史馆、安抚京东,权三司度支判官,累迁尚书刑部郎中,使契丹,遂以兵部郎中知制诰。逾年,为翰林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帝谓得象曰:“向者太后临朝,群臣邪正,朕皆默识之。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陕西用兵,加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兼枢密使,辞所加官。明年,以工部尚书为昭文馆大学士。庆历五年,拜镇安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封郇国公。徙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薨。故事,致仕官乘舆不临奠,帝特往焉。赠太尉兼侍中,谥文宪。皇祐中,改谥文简。得象在翰林十二年,章献太后临朝,宦官方炽,太后每遣内侍至学士院,得象必正色待之,或不交一言。在中书凡八年,宗党亲戚,一切抑而不进。仁宗锐意天下事,进用韩琦、范仲淹、富弼,使同得象经画当世急务,得象无所建明,御史孙抗数言之,得象居住自若。既而章十上请罢,帝不得已,许之。
(选自《宋史·章得象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杨亿以为有公辅器/荐之或问之/亿曰/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得象尝与亿戏博李宗谔家/一夕负钱三十万/而酣寝自如
B.杨亿以为有公辅器/荐之/或问之/亿曰/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得象尝与亿戏博李宗谔家/一夕负钱三十万/而酣寝自如
C.杨亿以为有公辅器/荐之或问之/亿曰/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得象尝与亿戏博李宗谔家/一夕负钱三十万/而酣寝自如
D.杨亿以为有公辅器/荐之/或问之/亿曰/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得象尝与亿戏博李宗谔家/一夕负钱三十万/而酣寝自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第,指古代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B.翰林学士,也简称翰林,供职于朝廷,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与休致、耆老、罢职等说法意思类似。
D.亲戚,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一般来说亲指族内、戚言族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得象颇受器重。真宗时,章得象曾奉命出使契丹,并升任右谏议大夫;后来章得象去世,皇帝又特地前去吊唁。
B.章得象气度非凡。章得象曾在李宗谔家玩博戏时赢了他一盒金子,过了段时间又输给李宗谔时发现盒子没有封条。
C.章得象为官清正。他的为官品行受到了皇帝的称赞,特别是在中书省时,没有亲戚因为私情而得到他的照顾。
D.章得象历任多职。他自科举进入仕途,做过大理评事、玉山县令、台州知州,在刑部、兵部、工部等多个官署任过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
(2)太后每遣内侍至学士院,得象必正色待之,或不交一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万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袱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震因言:“《礼记》云‘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禘⑤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节选自《宋史·朱震传》)
【注】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袱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③明堂: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举行祭祀天地社稷的典礼。⑤禘:一种祭祀大典。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相当于宰相。
B.宋代,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
D.《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但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宋徽宗去世后,当时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2)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