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早梅芳近
李德载
深院静,小阑傍。标致不寻常。尽他桃杏占风光。谁敢斗新妆。
玉堂中,梁苑里。休把雪来轻比。莫吹长笛巧摧残。留取月中看。
【注】①梁苑:西汉梁孝王所建的东苑,规模宏大,供游赏驰猎。②此处指长笛吹奏的名曲《梅花落》。
(1)词的上阕如何描写早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休把雪来轻比。莫吹长笛巧摧残”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7-02 12:07: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其父宗政招唐、邓、蔡壮士二万余人,号“忠顺军”,命江海总之,众不安,制置司以珙代海,珙分其军为三,众乃帖然。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阳,宗政以兵御之。珙料其必窥樊城,献策宗政由罗家渡济河,宗政然之。越翼日,诸军临渡布阵,金人果至,半渡伏发,歼其半。十六年,以功特承信郎。丁父忧,制置使起复之,珙辞,讫葬趣就职,又辞,转成忠郎。

绍定元年,珙白制置司创平堰于枣阳,建通天槽八十有三丈,溉田十万顷,使军民分屯,是年收十五万石。又命忠顺军家自畜马,官给刍粟,马益蕃息。二年,升京西第五正将、枣阳军总辖,本军屯驻忠顺三军。金顺阳令李英、申州安抚张林降,珙言:“归附之人,宜因其乡土而使之耕,因其人民而立之长,少壮籍为军,俾自耕自守,才能者分以土地,任以职使,各招其徒以杀其势。”制置司是之。丙辰,蓐食启行,进伐敌寇。时积雨未霁,文彬患之,珙曰:“此雪夜擒吴元济之时也。”策马直至石穴,分兵进攻,俱破。金兵万人自东门出战,珙遮其归路,得降人,言城中饥,珙曰:“已窘矣,当尽死而守,以防突围。”拨发官宋荣不肃,将斩之,众下马罗拜以请,犹杖之。黎明,珙跃马入阵,军气复张,殊死战,俘金人百有二,斩首三百余级。翼日,金人饰美妇人以相蛊,珙命麾下杀之,遂拔敌

端平二年,授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时暂黄州驻扎,朝辞,上曰:“卿名将之子,忠勤体国,破蔡灭金,功绩昭著。”珙对曰:“此宗社威灵,陛下圣德,与三军将士之劳,臣何力之有?”帝问恢复,对曰:“愿陛下宽民力,蓄人材,以俟机会。”帝问和议,对曰:“臣介胄之士,当言战,不当言和。”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与副使彭大雅不协,交章于朝。珙旦国事如此合智并谋犹惧弗克而两司方勇于私斗岂不愧廉蔺之风乎驰书责之,隆之、大雅得书大惭。

(选自《宋史·孟珙传》,有删改)

注军:北宋时军事和行政相结合的管理单位。屯边戍守,屯田生产,战时为兵。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珙曰/国事/如此合智并谋/犹惧/弗克而两司方勇于私/斗岂不愧/廉蔺之风乎/
B.珙曰/国事如此/合智并谋犹惧/弗克而两司方勇/于私斗岂不愧/廉蔺之风乎/
C.珙曰/国事如此/合智并谋/犹惧弗克/而两司方勇于私斗/岂不愧廉蔺之风乎/
D.珙曰/国事/如此合智并谋/犹惧弗克/而两司方勇/于私斗岂不愧/廉蔺之风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授:授官,任命官职。古代关于任职授官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拜、除、擢、左迁等都是升迁授职的意思。
B.丁父忧:遭逢父亲丧事。古代官员遭父母丧应停职守孝,称“丁忧”,有时朝廷特诏,准许官员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必弃官去职。
C.绍定元年:绍定,南宋理宗的年号;元年,一般指帝王即位或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年号纪年是中国古代纪年制度,自汉武帝时期开始使用。
D.廉蔺之风:战国时赵国将军廉颇和文臣蔺相如皆为功臣,蔺相如被拜为上卿廉颇不服,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之计较。廉颇终于觉悟,两人成刎颈之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珙眼光长远,见识非凡。他下令杀死金人派来的美女,面对危险无所畏惧;以廉蔺之风责备陈隆之与彭大雅私相争斗的行为,终使两人悔悟。
B.孟珙多谋善虑,身先士卒。金军犯襄阳,他献计布阵伏击,从而取得重大胜利。征讨敌寇时,久雨未止,他和樊文彬皆认为这是袭击敌人的良机。
C.孟珙才干出众,善于带兵。孟珙把原本不安心的“忠顺军”管理得井井有条。对归顺而来的李英、张林及其部众等,孟珙建议应该分别予以安置。
D.孟珙重视发展屯田,兴修水利。他在枣阳兴修水利,让军民分别屯田,获得丰收;让忠顺军每家自己养马,马匹得以繁衍,解决了军粮战马问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翼日,金人饰美妇人以相蛊,珙命麾下杀之,遂拔敌。
(2)此宗社威灵,陛下圣德,与三军将士之劳,臣何力之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中吕)满庭芳 
京口感怀
汤舜民
残花剩柳,摧垣废屋,新冢荒丘。海门天堑还依旧,滚滚东流。
铁瓮城横刺着虎口,金山寺高镇着鳌头。斜阳候,吟登舵楼,灯火望扬州。
(注)①元末明初戏曲家,所作乐府、套数、小令极多。②京口以下江面开阔,古人称海,其地称海门。③铁瓮城,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北固山的前峰。
【小题1】以下对本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三句由花柳到屋舍再到坟墓,以白描手法展现出一派满目疮痍、颓败凄凉的景象,语言清丽凝练,生动形象。
B.“海门”一句将前三句作一收缩,语势为之顿挫,“天堑还依旧”以大自然之永恒反衬世事无常,寄寓作者的无限感慨。
C.“铁瓮城”一联对仗工整,是对“天堑”的进一步描述,意境雄浑,音节响亮。“横刺”状其开阔,“高镇”显其雄峙。
D.最后三句以江上晚景作结,时光无情而夕阳有意,仍在痴心等候。作者登船眺望对岸一片灯火中的扬州城,吟咏感怀。
E. 本曲末尾“扬州灯火”与篇首“摧垣废屋”“新冢荒丘”,前后情境形成鲜明对比,透露出复杂而微妙的心境,耐人寻味。
【小题2】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这首曲子表达的情感及抒情手法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