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

重九

[元]卢挚

题红叶①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②?

(注)①相传,唐代有一宫女在红叶上题诗,经御沟流出宫外,为一读书人所得。后来宫中遣放宫人,题诗的宫女就嫁给了那个读书人。②“白衣送酒”的典故出自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⑴请赏析“月落山容瘦”的“瘦”字的妙处。
⑵请赏析“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2:01: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2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
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殉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诏天下勤王  勤:帮助
B.天祥在燕凡三年 凡:总共
C.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麾:挥手
D.南乡拜而死   乡:家乡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与文中“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几以捕系死
B.将以有为也
C.挟匕首以备不测
D.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 ( )
①捧诏涕泣 ②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③尽以家赀为军费 ④左右命之拜,不拜 ⑤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 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①③④B.②④⑥
C.①⑤⑥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 )
A.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对他寄予了改变社会状况的厚望。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文天祥不顾好友的劝阻,领兵入卫,并且倾尽家财为军费,因此得到了朝廷的信任,连续升官职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军营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军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辗转到了温州。
D.文天祥被元军扣押期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但不忍心杀文天祥。后来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不事二主、只愿赐死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
(2)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3)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集 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必令家老妪读之   既其出,则或咎欲出者
B.放纵诗酒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C.鸡林国行贾售其国相 然力足以至焉,人为可讥
D.刘宾客齐名 秦伯说,郑人盟
【小题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B.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C.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D.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2)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矼,唐丞相知古后也。绍兴元年,会星变,矼力言大臣黜陟不公,所以致异。上识其忠,擢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内侍李廙饮韩世忠家,刃伤弓匠,事下廷尉。矼言:“内侍出入宫禁,而狠戾发于杯酒,乃至如此,岂得不过为之虑?建炎诏令内侍不得交通主兵官及预朝政,违者处以军法,乞申严其禁。”于是廙杖脊配琼州。
刘豫挟金人入寇.宰相赵鼎决亲征之议,矼请扈从,因命督江上诸军。时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大将权均势敌,又怀私隙,莫肯协心。豇首至光世军中,谕之日:“贼众我寡,舍力犹惧不支,况军自为心,将何以战?为诸公计,当思为国雪耻,释去私隙,不独有利于国,亦将有利其身。”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示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
上至平江,魏良臣、王绘使金回,约再遣使,且有恐迫语。矼请罢“讲和”二字,饬厉诸将,力图攻取。会金屡败遁去,使亦不遣。八年,金使入境,命矼充馆伴使,矼言:“顷任御史,尝论和议之非,夸难以专论。”秦桧召矼至都堂,问其所以不主和之意,矼具陈敌情难保,桧谕之曰:“公以智料敌,桧以诚待敌。”矼曰:“相公固以诚待敌,第恐敌人不以诚待相公耳。”桧不能屈,乃改命昊表臣。诏金使入境,欲屈己就和,令侍从、台谏条奏来上。矼言:“贼豫为金人所立,为之北面,陛下承祖宗基业,天命所归,何藉于金国乎?陛下既欲为亲少屈,更愿审思天下治乱之机,酌之群情,择其经九可行者行之。搢绅与万民一体,大将与三军一体,令陛下询于措绅,民情大可见矣。欲望速召大将,详加访问,以塞他日意外之忧。大将以为不可,则其气矗坚,何忧此敌。”
未几,丁父忧。免丧,除集英殿修撰、知宣州,不就。改提举太平兴国官,自是奉祠,凡四任。丁内艰以卒。
(《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五·魏矼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示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
B.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示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
C.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示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
D.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示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黜陟,指官吏的降免或升迁。古代“擢”“迁”表示晋升官职,“谪”“左迁”表示贬官。
B.扈从,皇帝出巡时的护驾侍从人员,此指宰相赵鼎主张亲征,魏矼请求跟随皇帝前往。
C.北面,方位词,指面朝北方。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面向北方,表示臣服。
D.丁内艰,指遭遇母亲去世。“丁艰”即“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须停职守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矼忧心朝政,主张严明法纪。发生星变时,他趁机进言,指出官吏任用制度上的过失;当内侍李廙犯法时,他力主严加惩戒。
B.魏矼有大局观念,能团结人心。刘豫入侵时,他亲自到军中说服刘光世放下私仇为国雪耻,此举使韩世忠、张俊感动并协同作战。
C.魏矼忠心耿耿,反对讲和。面对金人的胁迫,他请求皇上激励众将再战;当秦桧希望说服他时,他加以拒绝,指出秦桧之失。
D.魏砭言辞犀利,见识超人。他认为皇上承袭祖业,不需要依靠金国,应该顺应民意,考虑长远,了解民情,坚定军心,以与敌人对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上识其忠,擢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
(2) 贼众我寡,舍力犹惧不支,况军自为心,将何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