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做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15 08:02: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克让,字庆孙,同州冯翊人。高祖公略,官洪州都督。晋末,举进士不第,州将刘继勋辟为户曹掾。汉乾佑中。本府节度张彦成表授掌书记。周广顺初、彦成移镇安阳、穰下,克让以旧职从行。彦成入为执金吾,病笃,奏称其材可用。克让以彦成死未葬,不忍就禄,退居别墅,俟张氏子外除。时论称之。历镇宁军掌书记。显德二年,调授凤翔府司录参军,加兼监察御史,以祖母老解官归养。未儿,改延州观察推官,与通判宋琪并为节度使赵赞所礼。累加朝散大夫兼殿中侍御史,连以家难去职。太祖素知其名,会赞入觐,复称其才,即起为左补阙,掌蕲口榷货务。乾德六年,知果州。上言愿毕襄事,特赐缗钱,许葬毕赴任。开宝三年,就命为西川转运副使,蜀民怀其善政,玺书褒美。代归阙下。疏民利病十事,称旨。太祖召升殿,赐坐劳问,将大用,为侯陟所沮。事见陟传。征南唐,命克让知升州行府。升州平,就知州事兼水陆计度转运使事,加兵部员外郎。太平兴国初,就加刑部郎中、知大名府。会钱俶、陈洪进来归疆土,以克让为两浙西南路转运使。泉州民啸聚为盗,克让在福州,即率其屯兵至泉州,与王明、王文宝共讨平之。四年,徒知广州,俄兼转运市舶使。明年,卒,年六十九。克让少好学,手写经籍,盈于箧笥。历官廉谨干局,所至有声。每视事,自旦至幕,或通夕,断决如流,无有凝滞,当时称为能吏。子希闵字无间生而失明令诸弟读经史一历耳辄不能忘属文善缄尺赵普守西洛府中笺疏皆希闵所为将奏署本府掾,固辞不受,普优加给赡。

(选自《宋史.杨克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希闵字无间/生而失明/令诸弟读经史一历耳/辄不能忘/属文善缄尺/赵普守西洛/府中箋疏/皆希闵所为
B.子希闵字无间/生而失明令/诸弟读经史/一历耳辄不能忘/属文善缄尺/赵普守西洛/府中笺疏/皆希闵所为
C.子希闵字无间/生而失明令/诸弟读经史/历耳辄不能忘/属文善缄尺/赵普守西/洛府中笺疏/皆希闵所为
D.子希闵字无间/生而失明/令诸弟读经史/一历耳辄不能忘/属文善缄尺/赵普守西洛/府中笺疏/皆希闵所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曾祖父的父亲,与之对应的亲属称谓是玄孙。也常用于开国皇帝的庙号。文中为后种意思。
B.都督: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
C.南唐:五代十国时期江南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为北宋所灭。词人李煜即为南唐后主。
D.刑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掌管全国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克让重情重义,受人称赞。张彦成对他有知遇之恩.病重时还曾上奏举荐,后彦成去世,他因彦成尚未安葬,不忍就职,退居别墅,受到当时舆论的赞扬。
B.杨克让颇有名声,深受器重。太祖本已知道其名,在他入朝觐见时再次称赞了他,并起用他为官。他上书请求办完丧事再赴任,太祖不但同意,还特赐缗钱。
C.杨克让政绩良好,治盗有功。任西川转运副使时,他的善政受到百姓怀念、朝廷褒奖;任两浙西南路转运使时.他率军从福州往泉州,与他人起平定盗贼。
D.杨克让爱好学习,擅长断决。他少时好学,亲手抄写经书装满箱子。为官视事,从早到晚,有时通宵,裁决事情如同流水般毫无延滞,因而获得“能吏"之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召升殿,赐坐劳问,将大用,为侯陟所沮。
(2)将奏署本府掾,固辞不受,普优加给赡。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起字万卿,淄州邹平人。生而丰下,父意异之,曰:“此儿必起吾门。”因名起。幼敏慧如成人。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故官。举进士,授将作监丞。擢著作佐郎,累迁户部度支判官。真宗北征,领随军粮草事,以右正言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铨。寻为东京留守判官,判登闻鼓院。封泰山,摄御史中丞,所过得采访官吏能否及民利病以闻。东封还,近臣率颂功德,起独以居安为戒。初置纠察刑狱司,因命起,起乃请诸已决而事有所枉及官吏非理榜掠者,并听受诉,从之。擢枢密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起尝奏事殿中,适仁宗始生,帝曰:“卿知朕喜乎?宜贺我有子矣”即入禁中,怀金钱出,探以赐起。从祀汾阴,权知河中府,徙永兴、天雄军,所至有风烈,数赐书褒谕。拜给事中,进礼部侍郎。尝与寇准过同列曹玮家饮酒,既而客多引去者,独起与寇准尽醉,夜漏上乃归。明日入见,引咎伏谢,真宗笑曰:“天下无事,大臣相与饮酒,何过之有?” 起素善寇准,准且贬,起亦罢为户部郎中,又降太常少卿。复为礼部侍郎,以疾请知颖州,徙陈州。卒,赠礼部尚书,安惠。起性周密,凡奏事及答禁中语,随辄焚草,故其言,外人无知者。家藏书至万余卷。起能书。弟超,亦能书,集古今人书并所更体法,为《书苑》十卷。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B.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C.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D.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制诰,官名,掌管起草诰命。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明代翰林学士或内阁学士,得兼此职。清代废。
B.泰山封禅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帝王祭祀天地表示受命于天的典礼,目的是巩固皇权
C.我国古代以铜壶滴漏计算时间,夜漏就是深夜时分。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真宗、仁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起关注民生,思虑长远。他把采访官吏能力大小及百姓疾苦报知朝廷;东封还朝后,皇上近臣都歌功颂德,唯有周起认为应该居安思危。
B.周起为人谨慎,做事周密。凡是上奏事情以及书面应答宫中的文书,周起随后就烧掉草稿,他的言语看法,外人没有知晓的。
C.周起交好寇准,受到牵连。他一向与寇准关系好,曾与寇准到同僚家喝酒,尽醉方归;寇准将要被贬官,周起也被连续降职。
D.周起善于断案,明辨是非。担任纠察刑狱司官员时,周起倾听犯人申诉,纠正以前虽已判决但确有冤情的案子,受到皇上慰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故官。
(2)从祀汾阴,权知河中府,徙永兴、天雄军,所至有风烈,数赐书褒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良肱传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杀人者。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榜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话之,赃尽得。
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通判杭州,江湖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时王陶为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帅遂已。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丧车自虔出,多弱子寡妇。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以母老,得知南康军。丁母忧,服除,为三司使判官。
方关、陕用兵,朝议货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递格。内府出腐币售三司,三司吏将受之,良肱独曰:“若赋诸军,军且怨;不则货诸民,民且病。请付文思院。”
改知明州。朝廷方治汴渠,留提举汴河司。汴水淀淤,流且缓,执政主狭河议。良肱谓:“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年,可使水复行地中。”弗听。又议伐汴提木以资狭河。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注)藉荫以休又其盘根错与提为固伐之不便屡争不能得,乃请不与其事。执政虽怒,竞不为屈。改太常少卿、知润州,迁光禄卿、知宣州,治为江东最。请老,提举洪州玉隆观,卒,年八十一。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
(注)喝:yè,因暑、汗、烦而声昔嘶哑噎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藉荫以休/又其盘根错/与提为固/伐之不便/
B.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藉荫以休/又其盘根错与提为固/伐之不便/
C.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藉荫以休/又其盘根错/与提为固/伐之不便/
D.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藉荫以休/又其盘根错/与提为固/伐之不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殿试及第者。中国科举制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
B.服除,服丧或守丧期满。古代遇到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称为“丁忧”“丁艰”“遭忧”,在一定时期内穿孝服等表示哀悼称为“服丧”。
C.执政,掌管国家政事或主管某一事务的大臣,近代以来也可指国家元首。本文“执政”应该是指主管治理河流之事的河政之类大臣。
D.畿右,京城东边。“畿”本是天子领辖的方圆千里的地面,后指京城管辖的地区,故称“京畿”,即所谓“首善之区”。“畿辅”指京城附近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良肱擅长断案。虽然被属县捉到的杀人疑凶已经认罪,但余良肱通过查验尸体和刀刃怀疑另有真凶,于是要求亲自逮捕凶手,没过多久,果然捕获真凶。
B.余良肱为人正直,坚持正义。属官王陶常常因为耿直触犯府帅,府帅趁有人控告王陶的机会,想挟私恨查办他,余良肱反对这样做,使得府帅不再追究。
C.余良肱体恤弱小。虔州知州任上,士大夫死在岭外的,丧车经过虔州,多是弱小子女和寡妇扶丧。他全力赈济呵护,还拿出俸钱帮助无依无靠的孤女出嫁。
D.余良肱敢于直言。在朝廷治理汴渠时,他留任掌管汴河司,他多次对执政的主张提出异议,执政大臣虽然生气,却终不能使他屈服,只好采纳了他的意见。

同类题5

(二)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异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其人是闻,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
B.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退缩,收缩
C.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彻:穿透
D.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籴:运送
【小题2】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B.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C.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D.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嫉妒他,担心他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
B.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也望风溃败;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其人是闻,矍然起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