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甫冠,名闻四方 冠: 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讽富人自实栗 讽: 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与“奇之”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山行六七里B.腰白玉之环C.闻寡人之耳者D.父利其然也
【小题3】解释下面句子。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小题4】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15 05:04: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始由太学上舍释褐,为相州教授。以蔡攸荐,召除秘书郎,擢右司员外郎。后以直龙图阁为湖南转运使,还为太府卿、户部侍郎,改开封尹,复为户部。昌本厚王黼,既而从蔡京,为黼所中,罢知德安府。又以乡人讼,谪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衡州。李纲之罢,太学生陈东及士庶十余万人,挝鼓伏下,经日不退,遇内侍辄杀之,府尹王时雍麾之不去。帝顾昌俾出谕旨,即相率听命。王时雍欲置东等狱,昌力言不可,乃止。昌再京尹,少年怙恶作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杖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人不奠居昌悉弹治正法,纵博弈不之问,或谓此为令所禁,昌曰:“姑从所嗜,以懈其谋,是正所以禁其为非尔。”昌旧名山,至是,帝谓其有周昌抗节之义,乃命之曰“昌”。金人南侵,京师复戒严。拜同知枢密院,入谢,即陈捍敌之策,曰:“三关四镇,国家藩篱也,若举以予敌,一朝渝盟,何以制之?愿勿轻与,而天下兵集都畿,坚城守以遏其冲,简禁旅以备出击,壅河流以断归路。前有坚城,后有大河,劲兵四面而至,彼或南下,堕吾网中矣。臣愿激合勇义之士,设伏开关,出不意扫其营以报。”帝壮之,命提举守御,得以便宜行事。会金人再议和,割两河,诏耿南仲及昌往。昌言:“两河之人忠议勇劲,万一不从,必为所执,死不瞑目矣。倘和议不遂,臣当分遣官属,促勤王之师入卫。”许之。昌往河东,至绛,绛人闭壁拒之。昌持诏抵城下,缒而登。州钤辖赵子清麾众害昌,抉其目而脔之,年四十九。建炎四年,始赠观文殿大学士,谥曰忠愍。

(选自《宋史•聂昌传》,有册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杖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人/不奠居/昌悉弹治正法。
B.且去辄自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杖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人/不奠居/昌悉弹治正法。
C.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杖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人不奠居/昌悉弹治正法。
D.且去辄自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杖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人不奠居/昌悉弹治正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宋代太学生分成三等,即上舍、内舍、外舍。新生入外舍习读,经公试、私试合格,参考平日行艺,升补内舍。内舍生两年考试一次,考试成绩和当年公、私试分数校定皆达优等,为上等上舍生,即释褐授官。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文中指陈东及士庶因李刚被罢职而请愿跪伏的宫廷。
C.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文中的“檄”就是指声讨的文告。
D.“都畿”指京都及其周围的地区,文中的“都”指宋朝都城开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聂昌屡陷争端。先因随从蔡京被王黼中伤,贬为德安知府,后因同乡官司又被贬衡州。
B.聂昌原名聂山,担任京尹,曾把狡猾的作乱少年全部正法,而对赌博的行为他却放纵不问。皇帝认为他有周昌抗节之义,才命名他为“昌”的。
C.聂昌深忧国事。他不但反对割让国土以求太平之策,而且主张积极备战以强化国家安全。
D.宋金议和,准备割让两河,聂昌请求独身前往。到了绛城,绛城人闭城拒绝其入内,聂昌用绳索攀登上了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昌曰:“姑从所嗜,以懈其谋,是正所以禁其为非尔。”
②三关四镇,国家藩篱也,若举以予敌,一朝渝盟,何以制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吕好问,字舜徒,侍讲希哲子也。以荫补官。时蔡卞为帅,欲扳附善类,待好问特异。好问以礼自持,卞不得亲。及卞得政,当时据属拔擢略尽,独好问留滞,卞讽之曰:“子亲我,即阶显列矣。”好问笑不答。

靖康元年,以荐召为左司谏、谏议大夫,擢御史中丞。钦宗谕之曰:“卿元祐子孙,朕特用卿,令天下知朕意所向。”先是,徽宗将内禅,诏解党禁,除新法,尽复祖宗之。而蔡京党戚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好问言:“陛下宵衣旰食有求治之意发号施令有求治之言逮今半载治效逾邈良由左右前后不能推广德意而陛下过于容养。臣恐淳厚之德,变为颓靡,且今不尽革京、贯等所为,太平无由可致。”钦宗乡纳。好问疏蔡京过恶,乞役海外,黜朋附之尤者以厉其余。章前后疏十上。每奏对,帝虽当食,辄使毕其说。

时金人既退,大臣不复顾虑,武备益弛。好问言:“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今边事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及边警急,大臣不知所出,遣使讲解。金人佯许而攻略自如,诸将和议故,皆闭壁不出。好问言:“彼名和而实攻,朝廷不谋进兵遣将,何也?请亟集沧、滑、邢、相戍,以遏奔冲,列勤王之师于畿邑,以卫京城。”疏上不省。金人陷真定,攻中山,都城失守。帝再幸金营,好问实从,帝既留,遣好问还,尉拊都城。

始,金人谋以五千骑取康王,好问闻,即遣人以书白王,言:“大王若不自立,恐有不当立而立者。”既,又语邦昌曰:“天命人心,皆归大元帅,相公先遣人推戴,则功无在相公右者。抚机不发,他人声义致讨,悔可追邪?”好问遣使诣大元帅府劝进,请元祐太后垂帘,邦昌易服归太宰位。

高宗即位,太后遣好问奉手书诣行在所,高宗劳之曰:“宗庙获全,卿之力也。”除尚书右丞。后除资政殿学士、知宣州、提举洞霄宫,以恩封东莱郡侯。避地,卒于桂州。

节选自《宋史·吕好问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亲我,即阶显列矣 少:稍许。
B.除新法,尽复祖宗之 故:旧有的典章制度。
C.蔡京党戚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   根据:盘踞
D.好问遣使诣大元帅府劝进   趣:意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诸将和议故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B.请亟集沧、滑、邢、相戍 巫医乐师百工
C.列勤王之师于畿邑     项王按剑跽曰
D.抚机不发    望仆不相师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好问耿介刚直,忠毅勇敢,忠于王事,德高望重,得到帝后的赏识。他每次奏对,钦宗皇帝都会让他说完意见;高宗皇帝即位,他替太后写信,送到皇帝所在地。
B.金人假装议和而实攻,诸将因为合议的缘故都闭关不出,吕好问则上书要求加强防备,但意见没有被采纳,致使京城失陷皇帝被掳至金。
C.金人正准备捉拿康王的危急关头,吕好问左右周旋,先劝康王审时度势,当立则立,又晓之以理,动员张邦昌推戴康王,主动让位,最后康王即位,张邦昌退居太宰之位。
D.文章主要通过人物言行等正面描写来表现吕好问的忧思谋略,但也有侧面描写,如写钦宗高宗对吕好问的高度评价,体现了写作手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陛 下 宵 衣 旰 食 有 求 治 之 意 发 号 施 令 有 求 治 之 言 逮 今 半 载 治 效 逾 邈 良 由 左 右 前 后 不 能 推 广 德 意 而 陛 下 过 于 容 养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好问疏蔡京过恶,乞役海外,黜朋附之尤者以厉其余。
(2)帝再幸金营,好问实从,帝既留,遣好问还,尉拊都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①。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使金。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豫。汝为行次寿春,遇完颜宗弼②军,独驰入其壁,将上国书。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③。汝为一无惧色,曰“死固不辞,然衔命出疆,愿达书吐一辞,死未晚。”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之曰:“此山东忠义之士也。”命往见豫,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豫号,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豫悚而立曰:“业已至此,夫复何言。”即拘留汝为。然以汝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诱之,固辞。遂连结先陷于北者凌唐佐等为心腹,以机密归报朝廷。绍兴十三年,汝为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且曰:“今和好虽定,计必背盟,不可遽驰。”时秦桧当国,置不复问。高宗忆其忠,特转通直郎。久之,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桧将械送金人,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款留之,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益惊,遂定交,假僧舍居之。桧死,汝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企道劝其理前事,汝为慨然太息曰:“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汝为尚气节,博物洽闻。其妻钱莫知汝为死,诣登闻鼓院以状进,诏索之不得。其子以汝为之死哀诉于朝,参政知事虞允文等以闻,特官一子。

(选自《宋史·宋汝为传》,有删节)

(注)①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完颜宗弼:金兀术。③僇辱:僇lù,羞辱。
【小题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B.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C.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D.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黑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古代国书应用范围范围广,除了派遣使节外,也常用如向对方陈述某项立场、交涉重大问题。
B.僭,文中指越礼。超过自己的身份,冒用在上者的职权、礼仪行事。僭号指冒用帝王称号。
C.中原,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国内乱时期,中原始终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D.古代统治者在朝堂外悬鼓,只可让官吏击鼓上闻,以陈冤屈,或者陈谏议,称为登闻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宋汝为遭遇不幸,痛斥仇人。金人进攻京城,他全家除自己外都被杀害,他被朝廷派往金国,在金国,他不惧威胁,义正词严地反击了敌人。
B.宋汝为忠诚刚直,为国效力。他竭力劝说叛臣刘豫归顺朝廷,劝阻无效,反被刘豫拘留,但他利用宋朝滞留金国的一些官员,把机密大事报告宋朝。
C.宋汝为关心国事,被人迫害。他逃回宋朝,向朝廷陈述当时的形势,提醒朝廷不要因和谈而放松戒备,但权臣秦桧置之不理,反而要把他押送到金国去。
D.宋汝为结交知己,壮志未酬。他逃到蜀地,遇到杨企道,两人结为至交;他立志恢复中原,最后客死他乡,其妻得知死讯后为其诉冤,朝廷不予受理。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
死固不辞,然衔命出疆,愿达书吐一辞,死未晚。
(2)把《游褒禅山记》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韩企先,燕京人。九世祖知古,仕辽为中书令,徙居柳城,世贵显。
乾统间,企先中进士第,回翔不振。都统杲定中京,擢枢密副都承旨,稍迁转运使。宗翰为都统经略山西,表署西京留守。天会六年,刘彦宗薨,企先代之,知枢密院事。七年,迁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封楚国公。
初,太祖定燕京,始用汉官宰相赏左企弓等,置中书省、枢密院于广宁府,而朝廷宰相自用女直官号。太宗初年,无所改更。及张敦固伏诛,移置中书、枢密于平州,蔡靖以燕山降,移置燕京,凡汉地选授调发租税皆承制行之。故自刘彦宗及企先辈,官为宰相,其职大抵如此。宗干当国,劝太宗改女直旧制,用汉官制度,天会四年,始定官制,立尚书省以下诸司府寺。
十二年,以企先为尚书右丞相,召至上京。入见,太宗甚惊异曰:“朕畴昔尝梦此人,今果见之。”于是,方议礼制度,损益旧章。企先博通经史,知前代故事,或因或革,咸取折衷。企先为相,每欲为官择人,专以培植奖励后进为己责任。推毂士类,甄别人物,一时台省多君子。弥缝阙漏,密谟显谏,必咨于王。宗翰、宗干雅敬重之,世称贤相焉。
皇统元年,封濮王。六年,薨,年六十五。正隆二年,例降封齐国公。
十年,司空李德固孙引庆求袭其祖猛安,世宗曰:“德固无功,其猛安且阙之。汉人宰相惟韩企先最贤,他不及也。”十一年,将图功臣像于衍庆宫,上曰:“丞相企先,本朝典章制度多出斯人之手,至于关决大政,与大臣谋议,不使外人知之,由是无人能知其功。前后汉人宰相无能及者,置功臣画像中,亦足以示劝后人。”十五年,谥简懿。
(选自《金史》,有删改)
(注)①杲:完颜杲,金朝开国功臣。②宗翰:完颜宗翰,金朝开国功臣。③左企弓:人名,辽时进士。④宗干:完颜宗干,金朝大臣。⑤猛安:一种官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企先博通经史,知前代故事,或因或革,咸取折衷。
(2)前后汉人宰相无能及者,置功臣画像中,亦足以示劝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