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翰,大名人。少为郡小吏,好使气陵人,不为乡里所誉。乾祐初,周太祖镇邺,与语,奇之,以隶世宗帐下。世宗镇澶渊,署为牙校,入尹开封,留翰在镇。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曰: "主上不豫,王为冢嗣,不侍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 "世宗悟,即入侍,以府事属翰总决。及世宗即位,补供奉官,从征高平,参豫谋画。寻迁枢密承旨,护塞决河。世宗征淮南,留铠甲千数在正阳,既而得降卒八百,部送归京师。时翰适从京师来诣,过正阳十数里许遇之,虑劫兵器为叛,矫杀之。及见世宗,具言其事,世宗不悦。翰曰: "贼以困归我,非心服也,所得器甲,尽在正阳,苟为所劫,是复生一淮南矣。 "因不之罪。乾德二年,太祖亲征西蜀,涧谷深险,翰令凿石通道,师旋以济;诏兼西南诸州转运使,自石门径趋归州,饷运不乏,由夔、万入会王全斌军,成都以平。时全师雄拥众十万余据郫县叛,谋窥成都,翰率兵讨平之。未几,军校吕翰杀武怀节,据嘉州以叛,翰及诸将夺其城。谍知贼约三鼓复来攻,翰戒知更使缓,向晨犹二鼓,贼众不集而溃,因而破之,剑南遂平。师还,迁蔡州团练使。开宝二年,从征太原。又从征幽州,率所部攻城东南隅,卒掘土得蟹以献。 翰谓诸将曰蟹水物而陆居失所也且多足彼援将至不可进拔之象况蟹者解也其班师乎已而果验翰在郡岁久,征敛苛酷,政因以弛。上以其有功,每优容之。会汝阴令孙崇望诣阙,诉翰私市兵器,所为多不法。诏遣御史滕中正乘传鞫之,狱具,当弃市,上贷其罪,削官爵,流锢登州。淳化三年,卒,年六十九,赠太尉。
(选自《宋史·曹翰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翰谓诸将曰/蟹水物而陆居/失所也/且多足/彼援将至/不可进拔之象/况蟹者解也/其班师乎/已而果验/
B.翰谓诸将曰/蟹水物而陆居/失所也/且多足/彼援将至/不可进拔之/象况蟹者/解也/其班师乎/已而果验/
C.翰谓诸将曰/蟹水物/而陆居失所也/且多足彼援/将至/不可进拔之/象况蟹者/解也/其班师乎/已而果验/
D.翰谓诸将曰/蟹水物/而陆居失所也/且多足彼援/将至/不可进拔之象况/蟹者解也/其班师乎/已而果验/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上不豫,王为冢嗣 冢嗣:嫡长子
B.上以其有功,每优容之   优容:优厚宽容
C.诏遣御史滕中正乘传鞫之 乘传:乘坐驿车
D.狱具,当弃市   弃市:游街示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翰年轻气盛,后得赏识。他年轻时担任小吏,因盛气凌人,不被乡人赞誉。后周太祖认为他是个奇才,让他隶属周世宗军中。
B.曹翰审时度势,敢于独断。他去朝见皇帝,正好碰见被押送回京师的降卒,担心降卒劫持兵器发动叛乱,便假称诏令杀掉了他们。
C.曹翰有智有谋,战功卓著。吕翰占据嘉州叛乱,曹翰得知叛军大约三鼓时攻城,便在二鼓时发兵,最终大败叛军,平定剑南。
D.曹翰征敛繁重,政事松弛。被告发后受到审讯,得到皇帝的宽恕,只是被削去了官职,流放他乡,死后还被追封为太尉之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必修二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以困归我,非心服也,所得器甲,尽在正阳,苟为所劫,是复生一淮南矣。
(2)会汝阴令孙崇望诣阙,诉翰私市兵器,所为多不法。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选自《兰亭集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20 08:17: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苏颂传

①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②仁宗崩,建山陵。有司以不时难得之物厉诸郡。颂曰:“遗诏务从俭约,岂有土不产而可强赋乎?量其有无,事亦随集。”

③送契丹使,宿恩州,驿舍火,左右请出避,颂不动。州兵欲入救,闭门不纳,徐使防卒扑灭之。初火时,郡人汹汹,唱使者有变,救兵亦欲因而生事,赖颂安静而止。遂闻京师,神宗疑焉。颂使还,入奏,称善久之。

④徙亳州。有豪妇罪当杖而病,每旬检之,未愈。谯簿邓元孚谓颂子曰:“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颂曰:“万事付公议,何容心焉。若言语轻重,则人有观望,或致有悔。”既而妇死。元孚惭曰:“我辈狭小,岂可测公之用心也。”

⑤吴越饥,选知杭州。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

⑥既又请别制浑仪,因命颂提举。颂既邃于律历,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有巧思,奏用之。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緾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九》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遗诏务俭约 ②时至刻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郡人汹汹
A.骚乱不宁 B.议论纷纷 C.气势凶猛 D.争吵不休
②颂既于律历
A.深入   B.深远 C.探究 D.精通
(3)第④段画曲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
B.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
C.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
D.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
(4)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5)依据第④段,对邓元孚“惭”的原因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自己武断豪妇装病    B.以为比苏颂高明
C.不如苏颂说话有分量    D.为自己见识浅陋
(6)欧阳修曾赞许苏颂“处事精审”,以第③段为例加以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柏,字会之,婺州金华人。大父从杨时受《易》、《论语》,既又从朱熹、吕祖谦游。父瀚,朝奉郎、主管建昌军仙都观,兄弟皆及熹、祖谦之门。柏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年逾三十,始知家学之原,捐去俗学,勇于求道。与其友汪开之著《论语通旨》,至“居处恭,执事敬”,惕然叹曰:“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亟更以鲁斋。从熹门人游,或语以何基得熹之传,即往从之,授以立志居敬之旨,且作《鲁斋箴》勉之。质实坚苦,有疑必从基质之。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标注点校,尤为精密。夙兴见庙,治家严饬。当暑闭阁静坐,子弟白事,非衣冠不见也。少孤事其伯兄甚恭季弟早丧抚其孤又割田予之收合宗族周恤扶持之开之没家贫为之敛且葬焉来学者众,其教必先之以《大学》。蔡抗、杨栋相继守婺,赵景纬守台,聘为丽泽、上蔡两书院师,乡之耆德皆执弟子礼。理宗,率诸生制服临于郡。柏之言曰:“伏羲则‘河图’以画八卦,文王推八卦以合‘河图’者,先天后天之宗祖也。”又曰:“大禹得‘洛书’而列九畴,箕子得九畴而传《洪范》。范围之数,不期而暗合。”又曰:“今《诗》三百五篇,岂尽定于夫子之手?所删之诗,容或有存于闾巷浮薄之口,汉儒取于补亡。”乃定《二南》各十有一篇。又曰:“《大学·致知格物章》未尝亡。”还《知止》章于《听讼》之上。谓:“《中庸》古有二篇,诚明可为纲,不可为目。”定《中庸》诚明各十一章,其卓识独见多此类也。其卒,整衣冠端坐,挥妇人勿近。国子祭酒杨文仲请于朝,谥曰文宪。

(节选自《宋史·王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孤事其伯/兄甚恭/季弟早丧/抚其孤/又割田予之收/合宗族/周恤扶持之/开之没/家贫/为之敛且葬焉
B.少孤事其伯/兄甚恭/季弟早丧/抚其孤/又割田予之/收合宗族/周恤扶持之/开之没/家贫/为之敛且葬焉
C.少孤/事其伯兄甚恭/季弟早丧/抚其孤/又割田予之收/合宗族/周恤扶持之/开之没/家贫/为之敛且葬焉
D.少孤/事其伯兄甚恭/季弟早丧/抚其孤/又割田予之/收合宗族/周恤扶持之/开之没/家贫/为之敛且葬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学”是家中世代相传的学问,王柏祖、父两代都深得大儒朱熹、吕祖谦之传。
B.“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有别于官学的教育机构,宋代大为兴盛,官府和民间都能开设。
C.“崩”,古代对帝王死的一种称法,此外,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
D.“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被认为是中华文化之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柏尽弃俗学,力行求道。他年轻时心气甚高,自号“长啸”,显露出卓尔不凡的名士气质;但当他领悟到儒家要义后,毅然改号“鲁斋”以抑锋芒。
B.王柏至城为学,务求精研躬行。他直到而立之年才接受了儒学,从此结交名家,刻苦研习,每遇疑难,必向老师请教;还写了一篇《鲁斋箴》来勉励自己。
C.王柏弘扬儒学,深受众人敬重。他精心缜密地编订古籍,以利于传播;来向他求教的人特别多,他任书院讲师时,连乡里德高望重的老者都向他执弟子礼。
D.王柏见解独特,大胆质疑经典。他崇古但不泥古,对古代典籍进行辨析论证,对《诗经》的、选篇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四书》的篇章编排也有独立判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当暑闭阁静坐,子弟白事,非衣冠不见也。
(2)所删之诗,容或有存于闾巷浮薄之口,汉儒取于补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曾开字天游。少好学,善属文。崇宁间登进士第,调真州司户,累迁国子司业,擢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掖垣草制,多所论驳,忤时相意,左迁太常少卿,责监大宁监盐井,匹马之官,不以自卑。建炎初,奉诏驻潮阳招捕处寇,讫事,乃之镇。居二年,尽平群盗。复以中书舍人召,论:“车驾抚巡东南,重兵所聚,限以大江,敌未易遽犯,其所窥伺者全蜀也。一失其防,陛下不得高枕而卧矣。愿择重臣与吴玠协力固护全蜀。”尝言:“太祖惩五季尾大不掉之患,畿句屯营,倍于天下,周庐宿卫,领以三衙。今禁旅单弱,愿参旧制增补之。”帝悉嘉纳。时秦桧专主和议,开当草国书,辨视体制非是,论之,不听,遂请罢,改兼侍读。桧尝招开慰以温言,且曰:“主上虚执政以待。”开曰:“儒者所争在义,苟为非义,高爵厚禄弗顾也。愿闻所以事敌之礼。”桧曰:“若高丽之于本朝耳。”开曰:“主上以圣德登大位,臣民之所推戴,列圣之所听闻,公当强兵富国,尊主庇民,奈可自卑辱至此,非开所敢闻也。”又引古谊以折之。桧大怒曰:“侍郎知故事,桧独不知耶?”他日,开又至政事堂,问:“计果安出?”桧曰:“圣意已定,尚何言!公自取大名而去,如桧,第欲济国事耳。”然犹以梓宫未还,母后、钦宗未复,诏侍从、台谏集议以闻。会枢密编修胡铨上封事,痛诋桧,极称开,由是罢,以宝文阁待制知婺州。开言:“议论妄发,实缘国事。”力请归。桧议夺职,同列以为不可。以病免,闲居十余年。开孝友厚族,信于朋友。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其留南京,刘安世一见如旧,定交终身。故立朝遇事,临大节而不可夺,师友渊源,固有所自云。
(选自《宋史·曾开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B.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C.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D.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迁本指变动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B.三衙,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有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
C.侍郎,本为宫廷的近侍,唐宋开始,尚书、中书和门下三省所属各部的最高长官均以侍郎称之。
D.梓官,古代帝、后的棺材以梓木制做,故历代以梓宫称皇帝、皇后或重臣的棺材;此指徽宗灵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开忠于职守,不因官小自卑。他在监理大宁监盐井时,不因官小而轻视职事;奉旨进驻潮阳期间,他尽心尽力,用了两年时间平定当地贼寇,
B.曾开深谋远虑,进言很有见地。他曾建议皇帝选择值得信赖的大臣加强四川的边防,杜绝敌人的野心;也曾建议皇帝依照旧制增补禁军。
C.曾开正气浩然,不与秦桧为伍。他敢于与秦桧做正面斗争,不同意向金国求和;秦桧曾对曾开软硬兼施,曾开不为其所动,因此被贬知婺州。
D.曾开笃信好学,秉行儒家教义。他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与朋友交往守信用而闻名;在南京时,刘安世与他一见如故,定下终身之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儒者所争在义,苟为非义,高爵厚禄弗顾也。愿闻所以事敌之礼。
(2)故立朝遇事,临大节而不可夺,师友渊源,固有所自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易,字希白。始,父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而立其弟俶。俶归朝,群从悉补官。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易年十七,举进士,试崇政殿,三篇,日未中而就。言者恶其轻俊,特罢之。然自此以才藻知名。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二。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召试中书,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奏疏曰:"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劓、椓、黥、刖皆非死,尚以为虐。近代以来,断人手足,钩背烙筋,身见白骨而犹视息,四体分落乃方绝命。以此示人,非平世事也。今四方长吏竞为残暴,婺州先断贼手足,然后斩之以闻。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帝嘉纳其言。
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书丞、通判信州。东封泰山,献《殊祥录》,改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祀汾阴,幸亳州,命修《车驾所过图经》,献《宋雅》一篇,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发国子监诸科非其人,降监颍州税。数月,召还。久之,判三司磨勘司。真宗雅眷词臣,其典掌诰命,皆躬自柬拔。擢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累迁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儤直未满,卒。仁宗怜之,召其妻盛氏至禁中,赐以冠帔。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B.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C.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D.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书、隶书是汉字的书法字体。汉字的书法字体一般分为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和楷书五个大类。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
B.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文中的“景德”就是年号。
C.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埋。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D.“封泰山”“祀汾阴”,这都是封建社会帝王亲自主持的拜祭大典。
【小题3】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易为官后曾给宋真宗提建议,废除上古时代尧在位时就施行的肉刑,认为这些不合法的刑罚并不能帮助维护统治。
B.钱易家族的命运不是很顺利的。他的父亲钱倧继承了吴越王之位,却被手下大将废掉。叔叔钱俶当上吴越王后又归顺了北宋王朝,可钱易和钱昆却未被录用为官。
C.钱易确实有过人的才华。十七岁就考中进士,在崇政殿试上不到中午就写成三篇文章,虽被言官认为年少缺少阅历经验而被除名,但后来又考中了进士。
D.钱易因有着诗人的特质屡受宋真宗的特殊眷顾。钱易献上《殊祥录》后被改任为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献上一篇《宋雅》后又升迁为尚书祠部员外郎。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2)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勰,字穆父。生五岁,日诵千言。十三岁,制举之业成。熙宁三年试应,既中秘阁选,廷对入等矣,会王安石恶孔文仲策,迁怒罢其科,遂不得第。以荫知尉氏县,授流内铨主簿。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襄曰:“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勰谢曰:“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安石知不附己,命权盐铁判官,历提点京西、河北、京东刑狱。元丰定官制,勰方居丧。帝于左司郎中格自书其姓名,须终制日授之。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器四千两。勰曰:“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却之。还,拜中书舍人。元祐初,迁给事中,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谰曰:“无有。”勰曰:“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谒吏干请,亦械治之。哲宗莅政,翰林缺学士,章惇三荐林希,帝以命勰,仍兼侍读。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帝曰:“朕固知之,毋庸避也。”然惇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言不已。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讣未至,帝犹即其从弟景臻问安否。元符末,追复龙图阁学士。

(选自《宋史·钱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
B.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
C.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
D.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举,古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除地方贡举外,由皇帝亲自诏试于殿廷,称“制举科”,简称“制举”。
B.御史是古代的官名。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和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河北,文中泛指黄河以北地区,也称河内。《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的“河内”即此义。
D.从弟指堂房亲属。从兄,是伯父、叔父之子中比自己年长的;从弟,是伯父、叔父之子中比自己年幼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勰少年聪慧,为官有见识。他五岁时每天能背诵一千字,十三岁时完成了以制科取士的学业。他创建的登记值班的簿册,受到神宗的赏识。
B.钱勰深受重用,不依附权臣。皇上曾要任他以清要官,也曾在制定官制时因他守孝而给他预留职位。王安石想让钱勰依附他,被钱勰婉言谢绝。
C.钱勰清正廉洁,能坚持原则。他奉命出使高丽,凡是不应有的馈赠一概不接受。追来赠送金银器的官吏哭着让他接受,他最终也未违初衷。
D.钱勰为官机敏,处事很干练。在任开封府知府时,面对多达七百件的诉状,他从速决断,逐件审理,有要求复审的就复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却之。
(2)“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