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许奕,字成子,简州人。丁内艰,免丧调涪城尉。庆元五年,宁宗亲擢进士第一,授签书剑南东川节度判官。未期年,持所生父心丧,召为秘书省正字。

迁起居舍人,韩侂胄议开边,奕贻书曰:"今日之势,如元气仅属,不足以当寒暑之寇。"乞鞫勘赃吏,永废勿用。特与放行以启侥幸者,宜加遏绝。所言皆侂胄所不乐也。

遣奕使金,奕与骨肉死诀,诣执政趣受指请行,执政曰:"金人要索,议未决者尚多,今将奈何?"奕曰:"往集议时,奕尝谓增岁币、归俘虏或可耳,外此其可从乎?不可行者,当死守之。"寻迁起居郎兼权给事中,以国事未济力辞,不许。金人闻奕名久,礼迓甚恭。还奏帝优劳久之奕复奏和不可恃宜葺纪纲练将卒使屈信进退之权复归于我客有以使事贺者,奕怃然曰:"是岂得已者,吾深为天下愧之。"

权礼部侍郎,条六事以献。会谏官五居安、傅伯成以言事去职,奕上疏力争之。其后又因灾异申言曰:"比年上下以言为讳,谏官无故而去者再矣。以言名官,且不得尽,况疏远乎。"

安抚使安丙新立大功,谗忌日闻,宰相钱象祖出谤书问奕,奕喟而言:"士不爱一死而因于众多之口,亦可悲也。奕愿以百口保之。"象祖艴然曰:"公悉安子文若此乎?"适宇文绍节宣抚荆湖还,亦曰:"仆愿亦百口以信许公之言。"于是异论顿息,委寄益专。

移知夔州,表辞不行,改知遂宁府。捐缗钱数十万以代民输,复盐策之利以养士,为浮梁作堤数百丈,民德之,画像祠于学。

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起居舍人真德秀侍帝前,论人才,上以骨鲠称之。

(节选自《宋史•许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还奏帝/优劳久之/奕复奏/和不可恃/宜葺纪纲/练将卒/使屈信进退之权/复归于我/
B.还奏/帝优劳久之/奕复奏/和不可恃/宜葺纪纲/练将卒/使屈信进退之/权复归于我/
C.还奏帝/优劳久之/奕复奏/和不可恃/宜葺纪纲/练将卒/使屈信进退之/权复归于我/
D.还奏/帝优劳久之/奕复奏/和不可恃/宜葺纪纲/练将卒/使屈信进退之权/复归于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内艰是古代丧制名,凡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称丁内艰。相对的还有丁外艰。
B.兼权是古代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词语,兼表示兼任,权表示暂代官职,二者常连用。
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礼乐、祭祀、宴乐、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外国往来事。
D.致仕是指古代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还可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奕不惧全市,刚正直言。在韩侂胄申仪扩充疆土时,许奕写信给他表达对当前国势的担忧,后又请求审查遏制赃吏,遮羞提议都不和韩侂胄心意。
B.许奕甘心犯险,精忠报国。朝廷派许奕出使金国,许奕怀必死之心与亲人诀别,很快到执政那里接受指示请求出发,抱定为国利益力争打底的决心。
C.许奕骨鲠高标,秉公仗义。安抚使安丙立了大功,朝廷里对他的不利言论甚嚣尘上,许奕挺身而出为其担保,在诽谤安丙的宰相钱象祖面前维护安丙。
D.许奕爱民如子,恩泽百姓。任职遂宁时,许奕捐钱代替民众缴纳赋税,后又用盐政获利养护士人,他还未当地建浮桥,筑堤坝,深得百姓拥护爱戴。
【小题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比年上下以言为讳,谏官无故而去者再矣。以言名官,且不得尽,况疏远乎。
(2) 士不爱一死而因于众多之口,亦可悲也。奕愿以百口保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14 11:01: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小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曾巩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刹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

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

南剑将乐盗寥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缴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毫、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注①常平:官仓名。②赇:贿略。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谕告属县,富人自实粟   讽:讽刺
B.又之种粮 贷:借给
C.其食饮衣衾之具 资:供应
D.岁园蔬收其直 鬻:卖
【小题2】对文中划曲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剑将乐盗寥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B.南剑将乐盗寥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C.南剑将乐盗寥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D.南剑将乐盗寥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对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毫、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想法设法让灾民就近买到粮食;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C.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D.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2)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梅询,字昌言,宣州宣城人。少好学,有辞辨。进士及第,为利丰监判官。后以秘书省著作佐郎、御史台推勘官,预考进士于崇政殿,真宗过殿庐,奇其占对详敏,召试中书,集贤院。

李继迁攻灵州急,吴淑上书请遣使谕秦、陇以西诸戎,使攻继迁。询亦请以朔方授潘罗支,使自攻取。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时契丹数侵河北,询请遣大臣临边督战,募游手击贼。又论曹玮、马知节才可用,傅潜、杨琼败当诛,田绍斌、王荣等可责其效以赎过,凡数十事,其言甚壮。

帝欲命知制诰,李沆力言其险薄望轻,不可用。后断田讼失实,降通判杭州,知苏州,就两浙转运副使,判三司开拆司。坐议天书,出知濠州。为湖北转运使,擅假驿马与邵晔子省亲疾,而马死,夺官一级,降通判襄州,知鄂州,徙苏州,为陕西转运使。坐荐举朱能,怀州团练副使。又以善寇准,徙池州。复直集贤院,改直昭文馆、知荆南,龙图阁待制,纠察在京刑狱。历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判流内铨,为翰林侍读学士、群牧使。累迁给事中、知审官院。

仁宗御迩英阁,读《正说养民篇》,览历代户口登耗之数,顾谓侍臣曰“今天下民籍几何?”询对曰:“先帝所作,盖述前代帝王恭俭有节,则户口充羡;赋敛无艺,则版图衰减。炳然在目,作鉴后王。自五代之季,生齿凋耗,太宗、真宗休养百姓,天下户口之数,盖倍于前矣。”因诏三司及编修院检阅以闻。病足,出知许州卒,故事侍读学士无出外者。天禧中,张知白罢参知政事,领此职,始出知大名府,非历二府而出者,自询始。

询性卞急好进,而侈于奉养,至老不衰。在濠州,梦人告曰:“吕丞相至矣。”既而吕夷简通判州事,故待之甚厚。其后,援询于废斥中,以至贵显,夷简力也。

(选自《宋史·梅询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B.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C.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D.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会试考试合格者。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B.古代任命官职可叫“除”,给官员升职可叫“擢”,给官员降职可叫“贬”,此外如“察”“举”“辟”等词都与官员升迁有关。
C.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而年号则是帝王纪年的一种名号,如本文中的天禧,其它如绍圣、熙宁、元丰、贞观、康熙等等。
D.古代与帝王相关的事物都有专称,帝王的食物可叫“御膳”,帝王的诏书可称“御旨”,帝王亲自到某处可谓“御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询聪慧,善于辞令,在崇政殿参加进士考,他出众的表现,引起了皇上的关注,受到了皇上的好评。
B.梅询可称得上忠臣,边事危急,梅询上书献策,使“蛮夷攻蛮夷”; 在用人上,梅询积极进言,主张唯才是用等。
C.梅询在官任上并非一帆风顺,这其中既有自身原因——“险薄望轻”,也有外在因素——李沆的力阻、寇准的善变。
D.梅询性格急躁,一生都讲究生活的奢华;梅询同吕夷简关系很好,能得到要职,得益于危难中吕夷简的救助。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夺官一级,降通判襄州。知鄂州,徙苏州,为陕西转运使。
(2)自五代之季,生齿凋耗,太宗、真宗休养百姓,天下户口之数,盖倍于前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溥字齐物,并州祁人。汉乾祐中举进士甲科,为秘书郎。时李宗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相交结语。周祖籍其名,将按之,溥谏曰:“魑魅之形,伺夜而出,日月既照,氛沴自消。愿一切焚之,以安反侧。”周祖从之。师还,迁太常丞。从周祖镇邺。广顺初,授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二年,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三年,加户部侍郎,改端明殿学士。周祖疾革,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宣制毕,周祖曰:“吾无忧矣。”即日崩。世宗将亲征泽、潞,冯道力谏止,溥独赞成之。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溥曰:“崧为大臣,设有此谋,肯轻示外人?盖苏逢吉诬之耳。”世宗始悟,诏赠其官。世宗将讨秦、凤,求帅于溥,溥荐向拱。事平,世宗因宴酌酒赐溥曰:“为吾择帅成边功者,卿也。”从平寿春,制加阶爵。显德四年,丁外艰。起复,表四上,乞终丧。世宗大怒,宰相范质奏解之,溥惧入谢。六年夏,命参知枢密院事。恭帝嗣位,加右仆射。是冬,表请修《世宗实录》,遂奏吏馆修撰、都官郎中、知制诰扈蒙,右司员外郎、知制诰张淡,左拾遗王格,直史馆、左拾遗董淳,同加修纂,从之。宋初,进位司空,罢参知枢密院。乾德二年,罢为太子太保。旧制,一品班于台省之后,太祖因见溥,谓左右曰:“溥旧相,当宠异之。”即令分台省班东西,遂为定制。五年,丁内艰。服阕,加太子太傅。开宝二年,迁太子太师。中谢曰,太祖顾左右曰:“溥十年作相,三迁一品,福履之盛,近世未见其比。”太平兴国初,封祁国公。七年八月,卒,年六十一。辍朝二日,赠侍中,谥文献。溥性宽厚,美风度,好汲引后进,其所荐至显位者甚众。溥好学,手不释卷。尝集苏冕《会要》及崔铉《续会要》,补其阙漏,为百卷,曰《唐会要》。

(选自《宋史·王溥传》,有删改)

注周祖:后周太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
B.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
C.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
D.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指继承君位我们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B.实录,文中指编年体史书的一种,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如《世宗实录》等。
C.我国古代的丧礼规定,父母去世后要服丧三年,服丧期满,除去丧服,称为“服阕”。
D.文中指官员的等级。古代把主要官职分为九等,从最高的九品到最低的一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溥才华突出,富有智慧。他考中进士甲科,走上仕途;他跟从周太祖征战,巧妙用比喻手法,劝阻周太祖焚烧信件,得到周太祖的认同。
B.王溥支持皇帝,深得信任。周世宗打算征讨泽、潞,有人反对,王溥支持皇帝,被赠官;周世宗向王溥求征讨秦、凤的统帅,事成后周世宗称赞王溥。
C.王溥曾被冷落,重获信任。宋朝初年,作为前朝旧臣,王溥失去了朝廷的信任,被冷落。后来他又得以升职,宋太祖说他官福之盛,近世无人能比。
D.王溥提携后生喜欢学习。他喜欢提拔后生,经他推荐的人,后来官位显达的很多;他喜欢学习,编修过《世宗实录X唐会要》等书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
(2)崧为大臣,设有此谋,肯轻示外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后唐之季,唐知契丹将扰边,白其父曰:“今国政废弛,狄人必乘衅而动,则朔、易之地,民罹其灾。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未几,晋祖革命,果以燕、蓟赂契丹,唐归路遂绝。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商,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唐曰:“成吾志矣!”

骧十三,能属文,善词赋。骧太平兴国初诣贡部,与吕蒙正齐名,太宗尹京,颇知之。及廷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赐钱二十万。迁右赞善大夫。会罢副使,徙知鄜州。召还,为比部员外郎。雍熙二年,改江南转运副使。洪、吉上供运船水损物,主吏惧罪,故覆舟,鞫狱者按以欺盗,当流死者数百人。骧驰往讯问,得其情实以闻,多获轻典,优诏褒之。又上言:“劫盗配流,遇赦得原,还本乡,雠告捕者,多所杀害,自今请以隶军。”诏可。迁正使。端拱初,拜主客郎中,俄徙知福州。累表求还,不俟报,入朝,召对便殿,延问良久。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命知审官院,迁御史中丞,以疾固让,不许。占谢日,命坐劳问,出良药赐之曰:“此朕所服得验者。”后骧以久病不能振职。真宗即位,改兵部侍郎。屡求小郡养疾,因入朝失仪,为御史所纠,特诏不问,命知单州。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工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许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B.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C.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D.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人,古代汉族称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狄人即北狄。
B.廷试,指中国封建王朝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
C.配流,是古代自治犯人的一种刑罚,指把犯人发配、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D.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与“谥”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骧生于富家,自幼颇有才华。他的祖辈和父辈极为富足,以财力雄厚闻名;他自幼颇有风骨,异于常人,文章词赋皆极为精通。
B.许骧进士出身,仕途平衡顺利。他参加廷试,考中甲科;在各地为官时,都能够安于职守,尽心工作,最后官至兵部侍郎。
C.许骧用典宽仁,处事分寸得当。他处理供运船一案时,让很多被判重刑的人得到了从轻处罚;对流配犯人打击报复的现象提出中肯意见。
D.许骧忠诚可靠,备受皇帝器重。他时时以国家和百姓为重,虑事周全,颇有远见;他有病在身,皇帝亲自慰问,并赐以良药,恩宠有加。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