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建康军,丁母忧,改昭庆军,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易签判奉国军。绍定二年,召入对,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为言:“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明年,待命霅川,移文阁门,请对,当路惮之,添差通判镇江府,辞。会行都火,应曰:“臣顷进本心外物界限之说,盖欲陛下亲揽大柄,不退托于人,尽破恩私,求无愧于己。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宰相之居,华屋广袤,而焦头烂额,独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见人心陷溺,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矣。”上读之感动,它日星变求言,复申前说。又虑柄臣或果去位,君心易纵,大权旁落,则进《为君难》六箴。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兼崇政殿说书,戒家事勿以白,务积精诚以寤上意。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丞相主出师关、洛,重珍力争。会边帅义和战不一,复召集议,重珍奏:“曩乞专意备守,不得已则用应兵,今不敢变前说。”不听,关、洛师大衄,复进兵,重珍言:“若耻败而欲胜之,则心不平而成忿,气不平而成怒,生灵之命,岂可以忿怒用哉!”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兼国史院编修官,迁起居郎,以疾求去。三辞不许,诏守刑部侍郎致仕。

(节选自《宋史•蒋重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B.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C.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D.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和人世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D.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重珍心思缜密,任职勤勉专心。他既担心皇权旁落,也重视朝廷重臣的作用,为此而进言;他告诫自己对皇上要拿出自己的诚意,不要和皇帝谈那些家务琐事。
B.蒋重珍善于观察,从现象看本质。虽然大火烧及全城,但重珍看到的是人们平时对待皇帝宗庙和宰相府第的不同做法,说明人们趋炎附势,只知相权而忽视权威。
C.蒋重珍见解深刻,侧面提醒皇帝。他提出每个人都应当明白本心和外物的界限,但其目的还是想让皇帝不要只顾享受尊位和别人的侍奉,而能要承担天子的职责。
D.蒋重珍关心边事,主张防守为先。南宋时期,边关局势一直比较紧张,重珍不主张急于出兵,更反对失败后为挽回面子而置士兵和百姓的生命于不顾,感情用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
(2)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13 10:31: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葺平寨,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忠州刺史。

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不杀,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

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选自《宋史·郭浩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
B.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
C.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
D.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有时也指贬谪、放逐。“累迁”指多次贬谪官职。
B.召对,指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召”即皇帝召唤臣下。
C.营田,是官田的一种,募人耕种,量收租利。一般分为军垦和民垦两种,旨在取得军饷和税粮。
D.路,始于宋代,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最初是监察区的性质,后转化为行政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曾以少敌多抗击夏人;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忠州刺史。
B.郭浩颇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召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郭浩、吴玠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联手大败金兵;吴玠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浩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郭浩治政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得到奏请可以直达朝廷的优遇。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2)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文秀,仲远,吴兴武康人,司空庆之弟子也。前废帝即位,为安南录事参军。景和牛千,青州刺史。时帝狂悖无道,内外忧危,文秀将之镇,部曲出屯亨了,说庆之曰:“此人性情无常,猜甚,将来之祸,事又难测。今因此众力,图之易于反掌,千载一时,万不可失。”庆之不从。文秀固请非一,终不回。文秀既行,庆之果为帝所杀。庆之死后,帝遣江方兴领兵诛文秀。太宗已定乱,驰驿驻之,方兴为文秀所执,寻见释遣还时晋安王子勋据寻阳反叛六师外讨征兵文秀遣刘弥之军赴朝廷时徐州刺史薛安都已同子勋遣使报文秀以四方齐举劝令同逆文秀即令弥之等回应安都弥之等寻归顺。

弥之青州强姓,门族甚多,诸宗从相合率奔北海,据城以拒文秀。文秀遣军主解彦士攻北海陷之,伯宗合率乡兵,复克北海,因率所领向青州所治东阳城。文秀拒之,伯宗战败。玄邈、僧嵩等并进军攻城,每战辄为文秀所破。三年二月,文秀归命请罪,即安本任。八月,净蜀郡公拔式等马步数万人入西郭,直至城下。文秀使辅国将军垣谌击破之。

四年, 进文秀号右将军,拿五百户。虏围青州积久,太宗所遣救兵并不敢进。文秀被围三载,外无援军,士卒为之用命,无离叛者,日夜战斗,甲胄生机虱。五年正月二十四日,遂为所陷。城败之日,解释戎衣,缓服静坐,命左右取所持节。虏既入,兵刃交至,问曰:“青州刺史沈文秀何在? ”文秀厉声曰:“身是。”因执之,牵出听事前,剥取衣服。时白曜在城西南角楼,裸缚文秀至曜前,执之者令拜,文秀曰:“各二国大臣:无相拜之礼。”曜命还其衣,为设酒食,锁送桑乾。

文秀在桑乾凡十九年,齐之永明四年,病死,时年六十一。

(节选自《宋书•沈文秀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晋安王子勋据寻阳反叛/六师外讨征兵/文秀遣刘弥之军赴朝廷/时徐州刺史薛安都已同子勋/遣使报文秀/以四方齐举/劝令同逆/文秀即令弥之等回应安都
B.时晋安王子勋据寻阳反叛/六师外讨征兵/文秀遣刘弥之军赴朝廷/时徐州刺史薛安都已同子勋/遣使报文秀/以四方齐举/劝令同逆文秀/即令弥之等回应安都
C.时晋安王子勋据寻阳/反叛六师外讨征兵/文秀遣刘弥之军赴朝廷/时徐州刺史薛安都已同子動/遣使报文秀/以四方齐举/劝令同逆文秀/即令弥之等回应安都
D.时晋安王子勋据寻阳/反叛六师外讨征兵/文秀遣刘弥之军赴朝廷/时徐州刺史薛安都已同子励/遣使报文秀/以四方齐举/劝令同逆/文秀即令弥之等回应安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
B.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刺史制度,作为汉代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所实行的一种较为完备、系统的监察制度,有其产生、形成的历史过程。汉代刺史制度是对秦代监御史制度的继承。
C.虏,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辱称,索指发辫,因古代北方民族多有发辫。
D.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左迁;降级叫迁谪;平调叫转迁、迁掉;离职后复官叫迁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文秀能明晰形势,准确作出预判。前废帝性情无常,猜忌心严重,朝廷内外人人自危,他劝说庆之 行废立之事,庆之不听,他走后,庆之果然被杀害。
B.沈文秀有军事才能,多次打败对手。他派解彦士攻陷北海,又阻击伯宗,使伯宗大败;在和北虏作战时,又打败了玄邈、僧嵩、蜀郡公拔式等。
C.沈文秀得将士之心,将士为之尽力。他被敌人围困了三年,外无援军,将士们愿意为他效力,日夜战斗,盔甲上都生出了虱子,但是却没有一人叛离。
D.沈文秀对故国忠诚,不肯屈膝折节。面对虏敌和对着他的兵刃,他毫不畏惧,厉声以对;被剥去衣服, 捆到白曜面前,他不肯下跪,有浩然之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已定乱,驰驿驻之,方兴为文秀所执,寻见释遣还。
(2)城败之日,解释戎衣,缓服静坐,命左右取所持节。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旻字贵参,十岁能属文。以父任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累迁著作佐郎。

宋初,为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俄知开封县。太宗时领京尹,数召与语,颇器重之。

岭南平,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俗好淫祀,轻医药,重鬼神,旻下令禁之。且割己奉市药以给病者,愈者千计,复以方书刻石置厅壁,民感化之。会南汉知广州官邓存忠劫土人二万众,攻州城七十余日。旻屡出亲战,矢集于胸,犹激励将卒殊死战,贼遂少却。病创日笃,坚壁固守,遣使十五辈求援。广州救兵至,围解,赐玺书奖之。旻病甚,诏令有司以肩舆载归阙下。疾愈,通判镇州,有能声。赐钱二百万,迁库部员外郎。

开宝九年,知淮南转运事。太祖谓旻曰:“朕今委卿以方面之重,凡除民隐、急军须之务,悉以便宜从事,无庸一一中覆也。”岁运米百余万石给京师,当时称有心计。

太平兴国初,召为水部郎中。钱俶献地,以旻为考功郎中,权知两浙诸州军事。旻上言:“俶在国日,徭赋繁苛,凡薪粒、蔬果、箕帚之属悉收算。欲尽释不取,以蠲其弊。”从之。车驾征晋阳上书求从召为右谏议大夫三司副使判行在三司又兼吏部选事师还加给事中

五年,坐受人请求擅市竹木入官,为王仁赡所发,贬旻房州司户。量移唐州。六年,卒,年四十六。有集二十卷、《邕管记》三卷。其后,其子贻孙上言,诏复旧官。其父范质,力学强记,性明悟。举进士时,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览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闱中谓之“传衣钵”。

(选自《宋史·范旻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车驾征晋阳/上书求从召/为右谏议大夫/三司副使/判行在三司/又兼吏部选事/师还/加给事中
B.车驾征晋阳/上书求从召/为右谏议大夫/三司副使判行在三司/又兼吏部选事/师还/加给事中
C.车驾征晋阳/上书求从/召为右谏议大夫/三司副使/判行在三司/又兼吏部选事/师还/加给事中
D.车驾征晋阳/上书求从/召为右谏议大夫/三司副使判行在/三司又兼吏部选事/师还/加给事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玺书,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B.车驾,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作帝王的代称。
C.贡部,主持贡举的部门。唐开元年间始,贡举由吏部主持,故贡部亦指吏部。
D.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也借指京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旻身先士卒,作战勇敢。南汉广州知州邓存忠攻打邕州城,范旻亲自作战,胸部多处中箭,仍然激励将士战斗,敌人于是稍微退却。
B.范旻体察民情,消除弊政。接受钱俶献纳国土之后,他全部取消了原有的繁重琐碎的徭役赋税,铲除了弊政,皇帝十分满意。
C.范旻移风易俗,关心百姓。他下令禁止邕州过度的祭祀,买药给病人服用,并将医书刻在石头上置于厅堂,使百姓受到感化。
D.范旻恪尽职守,深得朝廷器重。范旻掌管淮南转运的事务时,宋太祖允许他相机行事,一些事无须请示朝廷。他每年运送一百多万石米供给京城。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坐受人请求擅市竹木入官,为王仁赡所发,贬旻房州司户。(《宋史·范旻传》)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曹觐,字仲宾,曹修礼子也。叔修古卒,无子,天章阁待制杜杞为言于朝,授觐建州司户参军,为修古后。皇祐中,以太子中舍知封州。侬智高叛,攻陷邕管,趋广州。行至封州,州人未尝知兵,士卒才百人,不任战斗,又无城隍以守⑴,或劝觐遁去,觐正色叱之曰:“吾守臣也,有死而已,敢言避贼者斩。”麾都监陈晔引兵迎击贼,封川令率乡丁、弓手继进。贼众数百倍,晔兵败走,乡丁亦溃。觐率从卒决战不胜,被执。贼戒勿杀,捽使拜⑵,且诱之曰:“从我,得美官,付汝兵柄,以女妻汝。”觐不肯拜,且詈曰:“人臣惟北面拜天子,我岂从尔苟生邪!速杀我,幸矣。”贼犹惜不杀,徙置舟中,觐不食者两日,探怀中印章授其从卒曰:“我且死,若求间道以此上官。”贼知其无降意,害之。至死诟贼声不绝,投尸江中,时年三十五。  

②当智高之反,乘岭南无备,州县吏往往望风窜匿,故贼所向辄下,独觐与孔宗旦、赵师旦能以死守。后田瑜安抚广南,乃为觐立庙封州。

注释:(1)城隍:此指护城河。(2)捽:揪住。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为修古(__________)   (2)以太子中舍封州(__________)
(3)麾都监陈晔兵迎击贼(__________) (4)故贼所向辄(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与“以女妻汝”中的“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刘病笃 (《陈情表》)
B.假舟楫者,非能也 (《劝学》)
C.赢粮而从 (《过秦论》)
D.常以身蔽沛公。 (《鸿门宴》)
【小题3】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字用法和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例句:又无城隍
A.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B.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其智力为也 (《病梅馆记》)
C.作《师说》贻之 (《师说》)
D.夫夷近,则游着众 (《游褒禅山记》)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我岂从尔苟生邪!速杀我,幸矣。
(2)我且死,若求间道以此上官。
【小题5】阅读第二段,分析作者写第二段的用意。
【小题6】阅读全文,概述曹觐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