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乐黄目,字公礼,抚州宜黄人。淳化三年举进士,补伊阙尉。咸平中,徙知壁州,未行,上章言边事,召对,拜殿中丞。久之,直史馆、知浚仪县。俄上言曰:“伏以从政之原州县为急亲民之任牧宰居先今朝官以数任除知州簿尉以两任入县令虽功过易见而能否难明。伏见唐开元二年选群官,有宏才通识、堪致理化者,授刺史、都督。又引新授县令于宣政殿,试理人策一道,惟鄄城令袁济及格,擢授醴泉令,余二百人,且令赴任,十余人并放令习学。臣欲望自今审官院差知州,铨曹注县令,候各及三二十人,一次引见于御前,试时务策一道。察言观行,取其才识明于吏治、达于教化者充选;其有不分曲直、罔辨是非者,或黜之厘务,或退守旧资。如此,则官得其人,事无不治。”上颇嘉其好古。历度支、盐铁判官,迁太常博士、京西转运使。丁内艰,时真宗将幸洛,以供亿务繁,起令莅职。父寻卒,上复诏权夺

大中祥符中,使契丹还,改工部员外郎、广南西路转运使。就拜起居郎,改陕西转运使,赐金紫。陈尧咨知永兴,好以气凌黄目,因表求解职,不许。尧咨多纵恣不法,有密言其事者,诏黄目察之,得实以闻,尧咨坐罢龙图阁职,徙知邓州。八年,黄目入判三司三勾院。天禧初,马元方奏黄目职事不举,遂分三勾院,以三人掌之。黄目罢任。逾月,拜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充会灵观判官。黄目属辞淹缓,朝议以为不称职。时以盛度知京府,辞不拜,即迁黄目右谏议大夫、知开封府,度为会灵观判官,两换其任。

仁宗升储,拜给事中兼左庶子。入内副都知张继能,尝以公事请托黄目,至是未申谢,事败,降左谏议大夫、知荆南府。明年,复为给事中,徙潭州。五年,代还,知审官院。数月,求外任,得知亳州。俄而幼子死,闻讣恸绝,所疾加甚,卒,年五十六优题速享。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伏以从政之原/州县为急/亲民之/任牧宰居先/今朝官以数任除/知州簿尉以两任入县令/虽功过易见/而能否难明/
B.伏以从政之原/州县为急/亲民之任/牧宰居先/今朝官以数任除知州/簿尉以两任入县令/虽功过易见/而能否难明/
C.伏以从政之原/州县为急/亲民之任/牧宰居先/今朝官以数任除知州簿尉/以两任入县令/虽功过易见/而能否难明/
D.伏以从政之原/州县为急/亲民之/任牧宰居先/今朝官以数任除知州/簿尉以两任入县令/虽功过易/见而能否难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对是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文中就是宋真宗召见乐黄目回答边防相关问题。
B.权夺,古代官员居父母丧,丧服未满,朝廷强令出仕。古代类似用法的词语还有“夺情”“起复”“夺服”。
C.天禧是宋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它不同于庙号、谥号和尊号。
D.权,在文中是指暂代官职。文中“入判三司三勾院”的“判”,“充会灵观判官”的“充”也是这个用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黄目崇尚唐开元选官之制。曾向真宗上书陈述自己的见解,认为州县长吏对于国家的治理极为重要,要慎选州县官吏。
B.乐黄目处事果敢刚烈。龙图阁大学士陈尧咨凭借骄横的气势欺压乐黄目,乐黄目因此上表请求解除自己官职。后来皇上命乐黄目查察陈尧咨违法的行为,他据实以报。
C.乐黄目仕途多波折。入理三司三勾院被举报不干本职工作而被罢职;担任会灵观判官被朝廷评议认为不称职,后来又接受张继能请托事情败露,都被朝廷降职处理。
D.乐黄目数任漕司。初为京西转运使,出使契丹还,任广南西路转运使,后改任陕西转运使,被赏赐金鱼袋及紫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丁内艰,时真宗将幸洛,以供亿务繁,起令莅职。
(2)尧咨多纵恣不法,有密言其事者,诏黄目察之,得实以闻,尧咨坐罢龙图阁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31 05:46: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曲珍,君玉,陇干人,世为著姓。宝元、康定间,夏人数入寇,珍诸父纠集党族御之,敌不敢犯。于是曲氏以材武长雄边关。

珍好驰马试剑,与叔父出塞游猎,猝遇夏人,陷其围中。驰击大呼,众披靡,得出。顾叔不至,复持短兵还决斗,遂俱脱。秦凤都钤辖刘温润奇其材,一日,出宝剑令曰:“能射一钱于百步外者,与之。”诸少年百发不能中,珍后至一矢破之。从温润城古渭,与羌战,先登陷城。为绥德城监押,提孤军拒寇,斩其大酋,加阁门祗候。有功洮西,迁内殿崇班。

郭逵、赵卨南征,为第一将。进自右江,抚接广源三州十二县,降伪守已下百六十人,老稚三万六千口。是行也,功最诸将,迁西染院使。得疾,舆还京师。神宗遣使临问,少间,令入对,珍念二帅不和睦,上问必及之,言之必形曲直,将何以对,乃以余疾未平为解。帝复使奖劳,赐之弓箭、鞍勒,命有司蠲其乡徭赋,擢鄜延钤辖,进副总管。

从种谔攻金汤、永平川,斩二千级。累迁客省使,拜怀州防御使、龙神卫四厢指挥使。徐禧城永乐,珍以兵从。版筑方兴,羌数十骑济无定河觇役,珍将追杀之,禧不许。谍言夏人聚兵甚急,珍请禧还米脂而自居守。明日果至,禧复来,珍白:“敌兵众甚,公宜退处内栅,檄诸将促战。”禧笑曰:“曲候老将,何怯邪?”夏兵且济,珍欲乘其未集击之,又不许。及攻城急,又劝禧曰城中井深泉啬士卒渴甚恐不能支宜乘兵气未衰溃围而出使人自求生禧曰此城据要地奈何弃之且为将而奔众心摇矣珍曰:“非敢自爱,但敕使、谋臣同没于此,惧辱国耳。”数日城陷,珍缒而免,子弟死者六人。亦坐贬皇城使。帝察其无罪,谕使自安养,以图后效。

元祐初,为环庆副总管。夏人寇泾原,号四十万,珍捣虚驰三百里,破之曲律山,俘斩千八百人,解其围。进东上閤门使、忠州防御使。卒,年五十九。珍善抚士卒,得其死力。虽不知书,而忠朴好义,本于天性。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五十·列传一百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劝禧曰/城中井深泉啬/士卒渴甚/恐不能支/宜乘兵气未衰/溃围而出/使人自求生/禧曰/此城据要地奈何弃之/且为将而奔众/心摇矣
B.又劝禧曰/城中井深泉啬/士卒渴/甚恐不能支/宜乘兵气未衰溃/围而出/使人自求生/禧曰/此城据要地/奈何弃之/且为将而奔众/心摇矣
C.又劝禧曰/城中井深泉啬/士卒渴/甚恐不能支/宜乘兵气未衰溃/围而出/使人自求生/禧曰/此城据要地/奈何弃之/且为将而奔/众心摇矣
D.又劝禧曰/城中井深泉啬/士卒渴甚/恐不能支/宜乘兵气未衰/溃围而出/使人自求生/禧曰/此城据要地/奈何弃之/且为将而奔/众心摇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指古代男子在十八岁行冠礼后,由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在本名之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名字。
B.大酋,本是春秋时的酒官之名,后用来指称少数民族或外族的部落首领。
C.版筑,我国古代修建墙体的技术。本文指徐禧、曲珍的士兵建构战时工事。
D.元祐,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名号,中国的年号制度是从汉武帝开始启用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曲珍勇猛过人,屡屡建立战功。他临大敌而不惧,勇救叔父;他能力非凡,一箭中的;他孤军拒敌,斩其大酋。
B.曲珍为人谨慎,巧妙回避是非。追随郭逵、赵卨南征,他知二将不和,故虽因功高有面见皇上的机会,却不愿卷入是非而委婉拒绝。
C.曲珍富有谋略,多献御敌良策。在无定河之战中,他多次向徐禧敬献良策,徐禧不听以至城陷。幸亏曲珍勇猛无比,才得以逃脱。
D.曲珍天性真诚,得到士卒拥戴。他尽管没有读过书,而忠诚朴实。善于抚慰士卒,广大的士兵愿意为他拼死征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凤都钤辖刘温润奇其材,一日,出宝剑令曰:“能射一钱于百步外者,与之。”
(2)数日城陷,珍缒而免,子弟死者六人。亦坐贬皇城使。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全照字继明,以荫补殿直,雍熙中授京南巡检,俄隶幽州部署曹彬麾下。从田重进击贼有功,就加西京作坊使,知威虏军。淳化五年,率兵与李继隆克绥州,因与张崇贵等同成守之。咸平初,入掌军头引见司。五年,将城绥州,以慕兴为绥州路部署,全照为钤辖。既又虑全照素刚执,与兴不协,乃以曾璨代之。既调兵夫二万余,全照言其非便,乃罢。六年夏,上裁定防秋御戎之要,命为宁边军部署,领兵八千扼要害之路。以全照素难处,取其尝所保荐者王德钧、装自荣共事焉。景德元年,上幸渡渊,命为驾前西面邢铭路马步军钤辖兼天雄军驻泊,全照言:“若敌骑南逼魏城,但得骑兵千百,必能设奇取胜。”上赏其忠果,乃传诏都部署周莹,若全照欲击贼,即分兵给之。既而边骑果逼府城,全照拒退之,真宗遣使劳慰。时契丹请和,朝廷遣曹利用就其行帐议事,全照疑非诚恳,劝判府王钦若留不遣。及契丹出境,北面将帅还师并至府城,全照令以次双行入门,魏能不从其约,率兵马入,全照坐城楼引弓射之,军容乃肃。钦若入朝就命,全照知军府事,以城守劳,加检校工部尚书,增食邑三百户。全照形短精悍,知兵,以严毅整众,然性刚使气,专任刑罚。赵德明纳款,朝议减西鄙戍兵,令屯近地,全照以边防不可无备,未即奉诏。上曰:“全照是好勇多言者,德明使已至阙,复何虑焉。”因徙全照知永兴军府,仍拜四方馆使。全照许州有别墅求典是州可之四年车驾西幸留为新城都巡检未几卒年六十。

(选自《宋史·孙全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全照许州有别墅/求典/是州可之/四年/车驾西幸/留为新城都巡检/未几卒/
B.全照许州有别墅/求典是州/可之/四年/车驾西幸留/为新城都巡检/未几卒/
C.全照许州有别墅/求典是州/可之/四年/车驾西幸/留为新城都巡检/未几卒/
D.全照许州有别墅/求典/是州可之/四年/车驾西幸留/为新城都巡检/未几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是中国古代世卿世禄制的一种变相,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也称为门荫。
B.兼在文中指兼任官职,如“右丞相兼枢密使”,同样意思的还有“领”“判”等。
C.咸平是年号,年号纪年是封建王朝纪年的方法之一,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D.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中央官署名,管理全国户籍、工程建设、屯田水利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照多立战功,深受重用。他曾经跟随田重进击贼,又与李继隆一起攻克绥州,后来在秋防时被授职领兵守要害之路。
B.全照性格刚执,难以相处。他曾因与慕兴不和被曹璨取代,任宁边军部署时,皇上有意选择那些他曾经推荐的官员与他共事。
C.全照有预见性,敢于应战。全照随军护驾檀渊,料到敌人骑兵定会从南边进逼魏城,后亲自率领军队击退了来犯的敌人。
D.全照忠于职守,深得信任。面对朝廷削减戍守军队的命令,全照忠于职守,没有立即接受,得到皇帝嘉奖,掌管永兴军府。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全照形短精悍,知兵,以严毅整众,然性刚使气,专任刑罚。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普沈厚寡言,镇阳豪族魏氏以女妻之。宣祖卧疾滁州,普朝夕奉药饵,宣祖由是待以宗分。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全活者众。既拜相,上视如左右手,事无大小,悉咨决焉。普为政颇专,廷臣多忌之。时官禁私贩秦、陇大木,普尝遣亲吏诣市屋材,联巨筏至京师治第,吏因之窃货大木,冒称普市货鬻都下。权三司使赵玭廉得之以闻。太祖大怒,促令追班,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淳化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上表乞骸骨。拜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奉料,令养疾,俟损日赴阙,仍遣其弟宗正少卿安易赍诏书赐之。七月卒,年七十一。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赵普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B.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C.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破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D.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市,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已有之。因官府在闹市当众杀人可以威慑百姓,所以常被统治者用来惩治那些罪大恶极者,以儆效尤。
B.三司,宋代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度,其三司为盐铁、户部、度支,作用是掌管统筹国家财政。
C.阙,是指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因帝王所居住宫殿的宫门外常有双阙,所以有时也可代指朝廷,文中赴阙指入朝陛见皇帝。
D.薨,是对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的称谓,也可以用于皇帝和高等级妃嫔,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稳重敦厚,沉默寡言。镇阳豪族魏氏把女儿嫁给他为妻。宣祖卧病于滁州之时,赵普朝夕侍奉服药,宣祖从此把他当作宗族的人来看待。
B.赵普为政专断,颇遭忌恨。赵普曾派遣亲信官吏去买建造私宅的木材,该官吏趁机暗中倒卖木材。此事被人揭发报告给皇上,太祖怒将赵普放逐外地为官。
C.赵普爱好读书,为政有道。赵普年轻时没有什么学问,晚年他手不释卷,处理政务游刃有余。去世以后,家里的人打开箱子察看,有《论语》二十篇。
D.赵普严肃刚正,胸怀天下。他曾力荐某人为某官,皇帝不准许。但他不气馁,犯颜进谏,最终皇帝醒悟,任用了那个人为官。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存,字诚之,冀州人。举进士,为安肃军判官。天禧中,诏铨司以身言书判取士,才得二人,存预其选。知大名府朝城县,寇准为守,异待之。御史中丞王曙,屡荐为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仁宗初亲政,罢百官转对,存请复之。又言:“前者曹修古辈同忤旨废黜,布衣林献可因上封事窜恶地,恐自今忠直之言,与夫理乱安危之机,蔽而不达。”因引周昌、辛毗事,以开帝意。西边动兵,以天章阁待制为陕西都转运使。黄德和之诬刘平也,存奏言:“平与敌接战,自旦至暮,杀伤相当,因德和引却,以致溃败。方贼势甚张,非平搏战,其势必不沮;延州孤垒,非平解围,其城必不守。身既陷没,而不幸又为谗狡所困,边臣自此无复死节矣。”朝廷采其说,始遣文彦博按治,由是平得直,而德和诛。元昊求款附,议者犹执攻讨之策。存建言:“兵役不息,生民疲弊。敌既有悛心,虽名号未正,颇羁縻之。”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以母老惮行,徙泽州,还为待制。契丹与元昊结昏,阴谋相首尾,聚兵塞上而求关南。存言:“河北城久不治,宜留意。”乃以为都运使,尽城诸州。入知开封府,复使河北。王则反,坐失察,降知汀州。久之,以吏部待郎致仕。存性孝友,尝为蜀郡,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与宾友燕接,垂足危坐终日,未尝倾倚。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曰:“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卒,年八十八,谥恭安。
(《宋史·列传第七十九》)
(注)身言书判:吏部选官的一关,其内容,先试书判,书楷法道美,判文理优长为合格;再察其身言,身必体貌丰伟,苦须言辞辩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B.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C.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D.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冀州,几州之一。古代九州代指中国,指扬、荆、豫、青、究、雍、幽、冀、并等几个区域。
B.转对,是指唐宋时期,大臣们轮流到皇帝面前接受皇帝的询问,并指陈时政得失。
C.待制,官职名,唐诏京官五品之上值守中书、门下两省,宋因其制,扩至殿、阁。
D.吏部,是古代掌管文武官员任免升降的官署,与“户、礼、兵、刑、工”并称六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存很受赏识。他担任大名府朝城县令后,受到太守寇准的厚待;后来,御史中丞王曙又多次推荐他,让他担任殿中侍御史。
B.张存善于进谏。他请求恢复转对制度时,指出了拒受忠直之言的危害,同时还引用古代正直大臣进谏的事例,开悟了皇帝之心。
C.张存秉性正直。黄德和诬陷刘平时,张存为之申辩,认为没有刘平,一定挡不住敌人,一定打不下延州,从而使其冤情被昭雪。
D.张存有胆有识。契丹和元吴结盟后,他察知危险,建议注意河北城防;枣强河决口,洪水逼近冀城时,他不肯迁走,以此来安定百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恐自今忠直之言,与夫理乱安危之机,蔽而不达。
②朝廷采其说,始遣文彦博按治,由是平得商,而德和诛。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琼,平州卢龙人,祖海,本州两冶使。父令奇,卢台军使。琼少以勇力闻,事契丹,为蕃汉都指挥使。后唐天成中,挈其族来归,明宗以为亳州团练使,改刺商州,原州。清泰初,移阶州,城垒未葺,蜀人屡寇,琼患之,因徙城保险,民乃无患。受诏攻文州,拔二十余砦。生擒数百人。

晋天福中,移刺警州,属羌、浑骚动,朔方节度张希崇表琼为部署,将兵共讨平之。连领滑、坊、虢、卫四州。开运初,为北面骑军排阵使。阳城之役,战功居多。改沂州刺史,充荆口砦主兼东面行营都虞候。擒莫州刺史赵思以献,改刺怀州。俄为北面先锋都监。契丹陷中原,盗贼蜂起,山东为甚,契丹主命琼复刺沂州以御盗。琼即日单骑赴郡。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汉乾祜中,淮人攻密州,以为行营都部暑,未至,淮人解去。会平卢节度刘铢恃佐命之旧,称疾不朝,将相大臣,惧其难制,先遣琼与卫州刺史郭超以所部兵屯青州。铢不自安,置酒召琼,伏壮士幕下,欲害琼。琼知其谋,屏去从者,从容就席,略无惧色,铢不敢发。琼因为陈祸福,铢感其言,遂治装。俄诏至,即日上道。琼改颍州团练使,又加防御使。时朗州结荆、淮、广南合兵攻湖南,诏琼以州兵合王令温大军攻光州,寻以内难不果。罢归朝。遣诣河北计度兵甲刍粮。

周祖祀南郊,召权知宗正卿事。世宗征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琼以己俸赈之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碑

宋建隆三年,告老,加右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归洛阳。乾德二年,卒,年七十二。琼虽起卒伍,而所至有惠政,尊礼儒士。孜孜乐善,盖武臣之贤者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征/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琼以己俸赈之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碑
B.世宗征/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琼以己俸赈之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碑
C.世宗征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琼以己俸赈之/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碑
D.世宗征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琼以己俸赈之/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是古代官员调动职务的称谓,与贬、谪的意思相同。一般指降职。
B.节度,文中指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C.权知,即暂代之意。朝廷临时差派官员治事,在官衔前常带“知”字。其暂时代者称“权知”。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也称致事、致政、休致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琼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当过官,他少年时以勇武有力著称,在契丹任职。后唐天成年间他带领族人归附后唐。
B.清泰初年,蜀军多次侵犯,城垒尚未修补,郭琼为此忧虑,因而迁移州城以保平安,百姓才不再有祸患。
C.刘铢摆设酒宴召请郭琼,埋伏雄壮武士,想要杀害郭琼。郭琼知道他的阴谋,但仍屏退随行人员,从容坐下,加以劝说。
D.郭琼陈述了祸福缘由,刘铢感觉到郭琼说的有道理,于是为郭琼整理行装,送他离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契丹主命琼复刺沂州以御盗,琼即日单骑赴郡。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2)琼虽起卒伍,而所至有惠政,尊礼儒士。孜孜乐善,盖武臣之贤者也。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4)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