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客京师,事杨亿,以属辞知名,后复还吴。及亿卒,宾客弟子散去,戬乃倍道会葬。举进士。授太常寺奉礼郎。升直史馆,同修起居注,以右正言知制诰。判国子监。权知开封府。吏冯士元为奸利,有告士元受赇[注]藏禁书者,戬穷治之。辞连宰相吕夷简等,遂逮捕夷简子公绰、公弼参劾其状。既而士元流海岛,绌罚者十余人。戬敏强善听决,喜出不意,独假贷细民,即豪宗大姓,绳治益急,政有能迹。徙权三司使,复转运使考课格,分别殿最。

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钱塘湖溉民田数十顷,钱氏置撩清军,以疏淤填之患。既纳国后不复治,封土堙塞,为豪族僧坊所占冒,湖水益狭。戬发属县丁夫数万辟之,民赖其利。事闻,诏本郡岁治如戬法。

迁给事中,又徙永兴军。建言:“凡军行所须,愿下有司相缓急,析为三等,非急罢去。”先是,衙吏输木京师,浮渭泛河,多漂没,既至,则斥不中程,往往破家不能偿,戬奏岁减二十余万;又奏罢括籴,以劝民积粟。

迁尚书礼部待郎。行边至镇戎军,元昊拥兵近塞。会暮尘起,有报敌骑至者,戬曰:“此必三川将按边回,非敌骑也。”已而果然。及疆事少宁,诏还,知永兴军。

知并州。契丹与元昊方交兵,边奏互上,独戬不以闻。诏遣使问其故,戬对曰:“敌自相攻,中国不足忧也。”有弃地曰草城川,戬募土人为弓箭手,计口给田。初,兵兴,用不足。河东行铁线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诉。戬闻,悉召至庭下,推首谋者数十人,黥隶他州,事乃定。拜奉国军节度使,卒。谥文肃。

(选自《宋史·郑戬传》,有删改)

[注]赇:贿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诉。
B.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诉。
C.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诉。
D.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居注,是由史官撰写的关于皇帝的日常言行与生活的记录,作为修国史的基本材料。
B.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类似现代的大学。
C.考课,朝廷依照法规,在一定的期限内,对官吏进行考核,依其表现,予以升职、赏赐。
D.礼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科举考试等职事,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戬不畏权贵,严厉治贪。有小吏非法谋利,他穷追猛打,从宰相的儿子入手,牵出一大批人,最后包括宰相在内的很多人遭到惩处。
B.郑戬治理水利,造福百姓。钱塘湖水利一度荒废,他征调人去整治,给百姓带来好处,皇帝下令州里每年按郑戬的办法治理钱塘湖。
C.郑戬判断力强,颇有主见。他边境巡视时,有人报告敌人来了,他认为是自己人,后来证明他是对的;他对契丹与元昊交战淡定处之。
D.郑戬精明干练,为政务实。他建言有关部门分清事情的缓急,不急的应取消;下面给京城运木材给人们带来困苦,他请求予以缓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假贷细民,即豪宗大姓,绳治益急,政有能迹。
(2)戬发属县丁夫数万辟之,民赖其利。事闻,诏本郡岁治如戬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9 06:07: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罕字师言,以荫知宜兴县。县多湖田,岁诉水,轻重失其平。罕躬至田处,列高下为图,明年诉牒至,按图示之,某户可免,某户不可免,众皆服。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旁州闻之,皆愿如常州法。累迁户部判官。修太宗别庙,中贵人大虑材,将一新之。罕白是特岁久丹漆黯暗,但当致饰耳,榱栌皆如故,唯易一楹,省缗钱十万。出为广东转运使。侬智高入寇,罕行部在潮,广州守仲简自围中遣书邀罕,罕报曰:“吾家亦受困,非不欲归,顾独归无益,当求所以相济者。”遂还惠州。州之恶少年正相率为盗,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罕择父老可语者问以策,曰:“吾属皆有田客,欲给以兵,使相保聚。”罕曰:“有田客者如是,得矣,无者奈何?”乃呼耆长发里民,补壮丁。募有方略者,许以官秩、金帛,使为甲首。久之,无至者。有妇人诉为仆夺钗珥,捕得之,并执夺攘者十八辈,皆枭首决口置道左,传曰:“此耆长发为壮丁不肯行者也。”观者始有怖色。乃简卒三千,顺流而下。将至广,悉众登岸,营于南门。智高临观,相去三十步,见已严备,不敢犯。罕徐开门而入,智高遂解去。徙知潭州。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乃本为人妻,无子,夫死,妾有子,遂逐妇而据家资,屡诉不得直,因愤恚发狂。罕为治妾而反其资,妇良愈,郡人传为神明。监司上治状,敕书褒谕,赐绢三百。徙知明州,以光禄卿卒,年八十。兄之子珪少孤,罕教养有恩,后珪贵,每予书,必以盛满为戒云。
(节选自《宋史•王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B.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C.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D.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即庇荫。指在封建时代子孙后代因为先世有卓越的功勋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太宗,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开国第一位君主多称呼太宗。
C.中贵人,是指受宠显贵的近臣或宦官,而宦官是中国古代侍奉君王及其家属的官员。
D.枭首,古代酷刑。古代酷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等。枭首为斩头并悬挂示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罕亲历亲为,深受众人信服。百姓每年声诉湖田遭受水灾,租赋轻重有失公平。王罕亲自到田间标出田地高下形成地图,使以后赋税征收有了依据。
B.王罕善理政事,为国节省财力。为太宗修建别庙时中贵人提出木材要全部换新,王罕说这只是年久丹漆黯淡,加以粉饰即可,最终只更换了一根楹柱。
C.王罕真诚为民,治政得到褒奖。王罕面对狂妇委婉地慢慢加以询问,花了很长时间渐渐明白事情原委并做出了公正判决,狂妇精神状况最终恢复清醒。
D.王罕教养晚辈,怀有深挚期望。王罕对王珪教养有恩德,王珪后来显贵每次给王罕写信,一定在信里把骄傲自满作为警戒,以不辜负王罕的殷切期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州之恶少年正相率为盗,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
(2) 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孙何,字汉公,蔡州汝阳人。父庸,字鼎臣,显德中,献《赞圣策》九篇,引唐贞观所行事,以魏玄成自况。世宗奇其言命中书试补开封兵曹掾何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在贡籍中甚有声与丁谓齐名友善时辈号为“孙丁”王禹傅尤雅重之。尝作《两晋名臣赞》、《宋诗》二十篇、《春秋意》《尊儒教仪》,闻于时。淳化三年举进士,开封府、礼部俱首荐,及第又得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陕州。召入直史馆,赐绯,迁秘书丞、京西转运副使。历右正言,改右司谏。真宗初,何献五议:其一,请择儒臣有方略者统兵;其二,请世禄之家肄业太学,寒隽之士州郡推荐,而禁投贽自媒者;其三,请复制举;其四,请行乡饮酒礼;其五,请以能授官,勿以恩庆例迁。上览而善之。 咸平二年,举入阁故事,何次当待制。是冬,从幸大名,诏访边事。俄权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副使,又献疏请择州县守宰,省三司冗员,遴选法官,增秩益奉。未几,徙两浙转运使,加起居舍人。景德初,代还,判太常礼院。俄与晁迥、陈尧咨并命知制诰,赐金紫,掌三班院。何先已被疾,勉强亲职。一日,奏事上前,坠奏牍于地,俯而取之,复坠。有司劾以失仪,诏释之。何惭,上章求改少卿监,分司西京养疾,上不许,第赐告,遣医诊视。医勉其然艾,何答曰:“死生有命。”卒不听。是冬卒,年四十四。上在澶渊,闻之悯惜。何乐名教,勤接士类,后进之有词艺者,必为称扬。好学,著《驳史通》十余篇,有集四十卷。

(节选自《宋史·孙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宗奇其言/命中书试/补开封兵曹掾/何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在贡籍中甚有声/与丁谓齐名友善/时辈号为“孙丁”/
B.世宗奇其言/命中书试补/开封兵曹掾/何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在贡籍中甚有声/与丁谓齐名友善/时辈号为“孙丁”/
C.世宗奇其言/命中书试补/开封兵曹掾/何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在贡籍中甚有声/与丁谓齐名友善/时辈号为“孙丁”/
D.世宗奇其言/命中书试/补开封兵曹掾/何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在贡籍中甚有声/与丁谓齐名友善/时辈号为“孙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意思是脱去粗制的衣服,入仕为官。孙何勤勉学习,努力不息,在贡生中很有名声,最终凭借出众的才能一考得中,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B.赐绯:是我国唐宋时的服色制度,不同品级的官员官服分颜色,五品以上官员是绯袍,官位不及而有大功,或为皇帝所宠爱者,特加赐绯,以示尊宠。
C.景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的,几乎没有。
D.笏:古代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拿着的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的手板,来记录君命或旨意,也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何笃实好学,著作颇丰。他专心好学,嗜好古文,曾经写作《两晋名臣赞》、二十篇《宋诗》、《春秋意》《尊儒教议》,声名远扬。
B.孙何献议治国,一心为公。他曾经敬献选拔有谋略的文职大臣统领军队、按照能力授予官职等五条奏议,得到真宗的称赞。
C.孙何恪尽职守,死而后已。在朝中上奏言事时,他因年迈将奏牍掉在地上,虽然真宗不予追究,但他因惭愧自责生病,继而故去。
D.孙何重视教化,诱掖后进。他善于教育感化,经常接见读书人,对那些有作词才能的年轻学生,一定会给予表扬并引导其上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寒隽之土州郡推荐,而禁投贽自媒者。
(2)咸平二年,举入阁故事,何次当待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兴裔字光锡。早孤,叔父藻以子字之,分以余赀,兴裔不受,请立义庄赡宗族。及藻没,遂解官致追报之义。
乾道初,建康留司请治行宫备巡幸,兴裔奏劳人费财,乞罢其役。徙福建路兵马钤辖,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帝曰:“卿识时务,习吏事,行当用卿。”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建、剑、汀、邵盐策屡更,漕臣请易纲运为钞法,兴裔极言其不可。帝善其数论事,诏加成州团练使。时传闻金欲败盟,召兴裔为贺生辰副使以觇之,使还,言无他,卒如所料。累差浙东、浙西、江东提刑,请祠以归。寻诏知阁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杀邻舍儿,取其臂钏而弃其尸,狱成,刑部以无证左,出之。命兴裔覆治得实,帝喜,赐居第。丁母忧去官,服阕,复故职,除均州防御使。
再使金,还,迁潭州观察使。复请祠,起知庐州,移知扬州。扬与庐为邻。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又奏免其偿,民甚德之。修学宫,立义冢,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以大治。楚州议改筑城,有谓韩世忠遗基不可易者,命兴裔往视,既至,阙地丈余增筑之。帝阅奏,喜曰:“兴裔不吾欺也。”
(选自《宋史·郑兴裔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B.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C.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D.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庄”旧时多指某些较富有的族人拨出部分田地,作为宗族的田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
B.“丁母忧”指为母服丧。旧制,“丁母忧”、“丁母艰”、“丁母丧”“内艰”都指遭逢母亲丧事。“丁忧”指古代官员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
C.“服阕”指在父母亲去世后,朝廷官员开始服丧;《仪礼·丧服》中所规定的丧服,分五个等级,称为五服。
D.“学宫”旧指各府县的孔庙,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有时也指学校,文中“修学宫”的“学宫”即指学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兴裔感恩叔父抚养。他幼年丧父,由叔父郑藻抚养长大;当叔父郑藻去世后,他就辞去官职,以表达对叔父的追念与报恩之意。
B.郑兴裔为官忠于职守。当传闻金国想毁弃盟约时,他受命出使,将事情查实清楚;任扬州知州时,他遏制了邻地互相送礼的歪风。
C.郑兴裔关心民间疾苦。到任扬州后,自己借钱给百姓,让他们把房顶的茅草换成瓦片消除了火灾隐患,后来又免去他们的欠债。
D.郑兴裔为政多有智谋。复查杨氏案,最终查得实情,受皇上恩赐;制定了部辖民兵升差的法度:在楚州改动筑城时,想出好办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徙福建路兵马钤辖,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
(2)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予志焉。

呜呼!予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节选自《指南录后序》)

(二)

咸淳九年,文天祥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在君乎?君其勉之。”……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拜,不拜,弘范遂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志焉悲: 思念,同情B.而死有余    责:罪责
C.天祥方五坡岭 饭:吃饭D.吾不能捍父母 父母:父母双亲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存本不忍废 君勉之B.予生也幸 左右命
C.而幸生也何 使书招张世杰D.父母之遗体行殆 弘范遂客礼见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南录》中的诗歌,既展现了文天样赴元营谈判被拘的情形,又记载了他一路险境迭出的逃亡历程,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志和民族正气。
B.材料(二)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用江万里和张弘范等人的言行衬托出文天祥超过常人的意志节操和凛然大义。
C.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个臣子,文天祥有爱国的一面,也有愚忠的一面,这从“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谬”和“安事二姓”等语句中可见。
D.两段材料分别以议论和叙述为主,风格不一,但都表现了文天祥为复兴国家奋斗到底、死而无憾的决心。
【小题4】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B.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样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C.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D.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2)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士之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其庐    造:建造
B.躬爨以事父母 樵:砍柴
C.父子昆弟每相曰    饬:告诫
D.士之洛者  道:取道
【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B.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C.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D.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雍少时志向远大,广泛阅读,刻苦磨砺,周游四方。后来拜北海的李之才为师,学习《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B.邵雍安贫乐道,司马光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邵雍常到田间耕作,把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C.门生故友因新法过于苛严准备弃官,征询邵雍意见,邵雍认为新法固然苛严,但能够尽己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受一分恩赐。弃官没有什么好处。
D.邵雍不求仕达,先后两次被举荐为官,都是在坚决推辞之后接受任命的,但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去世时,追赠秘书省著作郎,同时赐谥号康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
(2)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