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郝质,字景纯,汾州介休人。少从军,挽强为第一。充殿前行门,换供奉官,为府州驻泊都监,主管麟府军马。与田朏将兵护军须馈麟州,道遇西夏数千骑寇钞,质先驱力战,斩首、获马数百。又与朏行边,至柏谷,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连荐之,且条上前后功状,超迁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大名贾昌朝又荐为路钤辖。
使讨贝州,文彦博至,命部城西。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彦博将斩千,质趋至帐下曰:“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彦博壮其义,两释之。质自此益知名。
贼平,迁六宅使,历高阳关、定州、并代钤辖,驻泊副都部署,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军殿前都虞候,加领贺州刺史、英州团练、眉州防御使。奉诏城丰州,进步军副都指挥使、宿州观察使。召还宿卫,改马军。英宗立,迁武昌军节度观察留后,加安德军节度使,为殿前副指挥使。神宗立,易节安武军,为都指挥使。元丰元年,卒,帝亲临其丧,赠侍中,谥曰武庄。
质御军有纪律,犯者不贷,而享犒丰渥,公钱不足,出己奉助之。平居自奉简俭,食不重肉,笃于信义。田朏不振而死,为表揭前功,官其一孙。在并州,与朝士董熙善,约为婚姻。熙死,家贫无依,质已为节度使,竟以女归董氏。自为官,不上伐阅,从微至贵,皆以功次迁云。
(选自《宋史·郝质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B.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C.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D.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夏,党项羌族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宋朝为夏国,因为在中原西部,故又被称为西夏。
B.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是直辖于中央的最高行政区划,高于府、州等,相当于明清时期的省。
C.谥,即谥号。古时帝王死后,为赞颂其生平事迹给予的称号。
D.婚姻,意为儿女亲家,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在《鸿门宴》中就提到,项伯和刘邦曾约为婚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质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在护送军需物资时与西夏几千骑兵力战。他身先士卒,斩杀、缴获数百匹马;后又在巡边时,在柏谷打败敌军。
B.郝质言而有信,重情重义。河上的亭子被烧之后,他到文彦博帐下主动承担责任;曾经与董熙约为婚姻,董熙死后,家贫无依,他依然履行婚约。
C.郝质治军严明,生活节俭。对触犯军纪的人,严惩不贷,但对部下的犒赏也很丰厚,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补贴,而他自己吃饭却从不吃两样菜。
D.郝质历侍多君,均受重用。曾被破格提拔为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英宗时,被授予殿前副指挥使等职;神宗时担任都指挥使;死后,皇帝还亲临其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
(2)质趋至帐下曰:“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彦博壮其义,两释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2 08:41: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宇文之邵,字公南,汉州绵竹人。举进士,为文州曲水令。转运以轻缣高其价,使县鬻于民。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
会神宗即位求言,乃上疏曰:“天下一家也。祖宗创业、守成之法具在。陛下方居谅阴,谄谀奸佞之人屏伏未动,正可念五圣之功德,常若左右前后。京师者,诸夏之视效,俗宜敦厚,而勿憸薄浮侈是尚。公卿大夫,民之表也,宜以名节自励,而势利合杂是先。愿以节义廉耻风导之,使人知自重。千里之郡,有利未必兴,有害未必除者,转运使、提点刑狱制之也。百里之邑,有利未必兴,有害未必除者,郡制之也。前日赦令,应在公逋负一切蠲除,而有司操之益急,督之愈甚,使上泽不下流,而细民益困。如择贤才以为三司之官,稍假郡县以权,则民瘼除矣。然后监番、棸、蹶、楀之盛以保安外戚,考《棠棣》、《角弓》之义以亲睦九族,兴坠典,拔滞淹,远夸毗,来忠谠。凡所建置,必与大臣共议以广其善,号令威福则专制之。如此,则天下之人思见太平可拱而俟也。”疏奏不报。喟然曰:“吾不可仕矣。”遂致仕,以太子中允归,时年未四十。自强于学,不易其志,日与交友为经史琴酒之乐,退居十五年而终。
司马光曰:“吾闻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今于之邵见之矣。”范镇亦曰:“之邵位下而言高,学富而行笃,少我二十一岁而先我挂冠,使吾慊然。”其为两贤所推尚如此。
(节选自《宋史﹒宇文之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
B.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
C.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
D.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提点刑狱,掌管所辖地区司法,刑狱,审问囚徒,复查有关文牍,并负有监察地方官吏的职责。
B.九族,古代多指高祖、曾祖、祖父、父、己身、子、孙、曾孙、玄孙九代,今泛指亲戚。
C.挂冠,楚国龚舍、汉逢萌均有解衣冠,挂东都城门而去的事。后因以“挂冠”指辞官、弃官。
D.致仕,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仕,即做官,任官职,如“学而优则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文之邵为官爱民,不畏强权。他担任曲水县令时,体谅民情艰难;面对转运使擅自提价强卖轻缣行为,敢于据理直言拒绝。
B.宇文之邵位低言高,学富行笃。他虽深处下位,但敢进良言;有学识,生性厌弃官场,辞官后过着勤做学问、乐于琴酒的生活。
C.字文之邵胸有韬略,明于治理。他认为朝廷在吏治方面未能真正做到选拔贤才;且上级部门对地方监管过严,造成政令不通。
D.宇文之邵进谏忠言,言之有据。他劝谏神宗应崇尚节义廉耻,勉励公卿大夫做百姓的表率;奏疏用语能引经据典,条理清晰。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者,诸夏之视效,俗宜敦厚,而勿憸薄浮侈是尚。
(2)吾闻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早孤力学。客京师,事杨亿,以属辞知名,后复还吴。及亿卒,宾客弟子散去,戬乃倍道会葬。举进士,擢甲科,授太常寺奉礼郎。吏冯士元为奸利,有告士元受赇藏禁书者,戬穷治之。既而士元流海岛,盛度、程琳坐尝交关士元罢去。戬敏强善听决,喜出不意,独假贷细民,即豪宗大姓,绳治益急,政有能迹,徙三司使。
戬为宰相吕夷简所忌,罢,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钱塘湖溉民田数十顷,钱氏置撩清军,以疏淤填之患。既纳国后不复治,葑土堙塞,为豪族僧坊所占冒,湖水益狭。戬发属县丁夫数万辟之,民赖其利。事闻,诏本郡岁治如戬法。
迁给事中又徙永兴军先是衙吏输木京师浮渭泛河多漂没既至则斥不中程往往破家不能偿。戬奏岁减二十余万,又奏罢括籴,以劝民积粟。长安故都多豪恶,戬治之尚严,甚者至黥窜,人皆惕息。
初,静边寨主刘沪谋筑水洛、结公二城,戬使沪与著作佐郎董士廉督其役。会罢戬四路,韩琦、尹洙皆以为不便,召沪、士廉罢役归,不听。乃使裨将狄青将兵以往,械送德顺军狱,戬力争于朝,卒城之。
契丹与元昊方交兵,边奏互上,独戬不以闻。诏遣使问其故,戬对曰:“敌自相攻,中国不足忧也。”麟、府间有弃地曰草城川,戬募土人为弓箭手,计口给田。初,兵兴,用不足。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令,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承受诉,承受,官人,不能遏。又群噪州门,守门者拒不得入。戬闻,悉召至庭下,推首谋者数十人,黥隶他州,事乃定。
(选自《宋史·郑戬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迁给事中/又徙永兴军/先是衙吏/输木京师/浮渭泛河/多漂没/既至/则斥不中程民/往往破家不能偿
B.迁给事中/又徙永兴军/先是衙吏/输木京师/浮渭泛河多/漂没既至/则斥不中程/民往往破家不能偿
C.迁给事中/又徙永兴军/先是/衙吏输木京师/浮渭泛河/多漂没/既至/则斥不中程/民往往破家不能偿
D.迁给事中/又徙永兴军/先是/衙吏输木京师/浮渭泛河多/漂没既至/则斥不中程民/往往破家不能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古时称幼年丧母为孤;也指幼年丧母或父母双亡的人。
B.长安,西安城旧称,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较多的古都。
C.中国,古时称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为中国。
D.黥隶,古代在犯人脸或其他的部位刺上标记再发配至指定地方服劳役的一种刑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戬有感恩之心。郑戬曾经侍奉杨亿,杨亿去世,当其宾客弟子都四散离去时,他却兼程前往参加杨亿的葬礼。
B.郑戬宽恕、关心百姓。豪门大姓犯错,郑戬惩治急迫,对平民却很宽恕;他奏请皇上取消征购民间的余粮,鼓励百姓存粮。
C.郑戬敢于据理力争。韩琦和尹洙认为郑戬修筑水洛、结公二城不当,将他逮捕,他在监狱里据理力争,使二城建成。
D.郑戬治政疾恶如仇。当时长安故都有很多强暴凶恶之徒,郑戬对他们严加惩处,毫不留情,使不法之人都提心吊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戬发属县丁夫数万辟之,民赖其利。事闻,诏本郡岁治如戬法。
(2)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承受诉,承受,宦人,不能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咸,字逢儒。登淳熙二年进士第。调内江县尉,县吏受贿,赋民不均。咸以闻于部使,为下令听民自陈利病,而委咸均其赋。改知果州南充县,转运司主管文字。岁旱,税司免下户两税,转运使安节以为亏漕计,咸白安节曰:“苟利于民,违之不可。”安节从之。蜀岁收输绢钱,民以为病,咸白安节,核入节出,奏岁减二十余万缗。大修学宫,政以闻,改知普州。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字。咸贻书劝松捐金帛,募死士,搜人才;考图籍以疏财用之源,视险要以决攻守之计。松复书深纳,然实不能用。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迁利路转运判官。曦叛臣于金,关外四州继没,人情大骇。咸留大安军督军粮,其守杨震仲振流民,备奸盗,众稍安。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曦以咸蜀名士欲首胁之以令其余檄咸议事咸不往遂之利州安丙寻奏以咸总蜀赋从之时僭乱后帑藏赤立。咸至武兴,与丙商榷利病,兵政财计,合为一家。核诸司羡余,移支常平广惠米。汰弱兵二万余,规画备至,故军兴增支之数,皆不取于民。咸昼夜精勤,调度有方, 不二岁,钱粮布帛饶足。嘉陵江流忽浅,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动,疏而导之,自益昌至于鱼梁,馈运无阻。金州地险,咸增馈米以实之,人皆曰:“金州之险,金人不可向,何益之为?”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召为司农少卿,卒。丙列奏其功,赐勤节。

(节选自《宋史卷一百七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曦以咸蜀名士/欲首胁之/以令其余檄/咸议事/咸不往/遂之利州/安丙寻奏以咸总蜀赋/从之
B.曦以咸蜀名士/欲首胁之以令其余/檄咸议事/咸不往/遂之利州/安丙寻奏/以咸总蜀赋/从之
C.曦以咸蜀名士/欲首胁之/以令其余檄/咸议事/咸不往/遂之利州/安丙寻奏/以咸总蜀赋/从之
D.曦以咸蜀名士/欲首胁之以令其余/檄咸议事/咸不往/遂之利州/安丙寻奏以咸总蜀赋/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本义指施加刑罚,引申指法律、法度,又指君主。此处为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
B.以最闻,指因政绩考核优秀而闻名。古代考核政绩时划分的等级以上等为“最”。
C.檄,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在本文中作动词,用檄文告知。
D.谥,是对死去的诸侯、大臣等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咸长于政事,体恤百姓。内江县官员贪贿无为,赋民不均。陈咸陈情部使,部使让他听准百姓自陈利病,并让他来做调整赋税工作。
B.陈咸应变有方,效果显著。吴曦叛宋投金,多地失守,民心震惊。他收集军粮、发布文告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最终安定下来。
C.陈咸总理蜀赋,调度有方。安丙推荐他总理蜀地赋税,他和安丙一同研究财政现状,把兵政财计合为一家,合理调度,收到明显效果。
D.陈咸面对困境,积极有为。面对嘉陵江被金人上游截流的传闻,他并不惊慌,而是积极疏导航道,使得从益昌到鱼梁的航运保持畅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利用,字用之。利用少喜谈辩,慷慨有志操。父谏卒,补殿前承旨,右班殿直。景德元年,契丹寇河北。帝语利用曰:“契丹南来,不求地则邀赂尔。关南地归中国已久,不可许;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利用曰:“彼若妄有所求,臣不敢生还。”帝壮其言。利用驰至契丹,契丹母曰:“晋德我,畀我关南地,周世宗取之,今宜还我。”利用曰:“晋人以地畀契丹,周人取之,我朝不知也。若岁求金帛以佐军,尚不知帝意可否,割地之请,利用不敢以闻。”契丹度不可屈,和议遂定,利用奉约书以归。擢忠州刺史,赐第京师。
知宜州刘永规驭下残酷,军校乘众怨,杀永规叛,陷柳城县,围象州,分兵掠广州。帝谓辅臣曰:“向者司天占候当用兵,朕固忧远方守将非其人,以起边衅,今果然。曹利用晓方略,尽心于事,其以为广南安抚使。”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岭南平,迁引进使。
利用在位既久,颇恃功。天禧二年,辅臣丁谓、李迪争论帝前,迪斥谓奸邪,因言利用与之为朋党利用曰:“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迪坐是免,而利用进尚书右仆射。章献太后临朝,而利用以勋旧自居,太后亦严惮利用。利用奏事帘前,或以指爪击带鞓,左右指以示太后曰:“利用在先帝时,何敢尔邪?”内侍罗崇勋得罪,利用去崇勋冠帻,崇勋恨之。会从子汭为赵州兵马监押,而州民赵德崇诣阙告汭不法事。奏上,崇勋请往按治,遂穷探其狱。汭坐被酒衣黄衣,令人呼万岁,杖死。及汭诛,谪左迁知随州。又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命内侍杨怀敏护送,行至襄阳驿,怀敏不肯前,以语逼之,利用投缳而绝。以暴卒闻。
利用性悍梗少通,然在朝廷忠荩有守,始终不为屈,死非其罪,天下冤之。
(《宋史·曹利用传》,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B.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C.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D.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时或指京师,或指华夏族、汉族地区,而华夏族、汉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因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华”含义相同。
B.改,古代官职调动,文中的“补”“迁”“擢”“进”“谪”“贬”等都有职位调动之意。
C.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结成小集团,后指在政治斗争中结合成的相互倾轧的派别、团体。
D.临朝,指皇室女性如皇后、太后、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行使皇权,处理政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利用年少时好辩论,胸有大志。面对契丹的无理要求,誓死报国;出使契丹,能慷慨陈词,想出用财物补助契丹的方法,与契丹定下和约。
B.曹利用通晓作战方略,处事机变灵活。出使契丹,能冷静睿智地解决问题;岭南骚乱,他能针对敌军情况智击贼人,最终平定叛乱。
C.曹利用功绩显赫,深得皇帝器重。他办事尽心,屡立大功,多次被提拔嘉奖;宰相李迪说他与丁谓结党为奸,但皇帝并不相信。
D.曹利用强悍耿直,但却恃功而骄。他一直以功勋老臣自居,在向太后奏事时动作轻浮,遭来非议。后因得罪罗崇勋,受侄子牵连被贬,途中被逼迫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利用曰:“彼若妄有所求,臣不敢生还。”帝壮其言。
(2)利用曰:“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迪坐是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奉先,天祚元妃之兄也。因元妃为上眷倚,累官枢密使,封兰陵郡王。天庆二年,上幸混同江钓鱼。故事,生女真酋长在千里内者皆朝行在。适头鱼宴,上使诸酋次第歌舞为乐,至阿骨打,但端立直视,辞以不能。再三旨谕,不从。上密谓奉先曰:“阿骨打跋扈若此,可托以边事诛之。”奉先曰:“彼粗人,不知礼义,且无大过,杀之伤向化心。设有异志,蕞尔小国,亦何能为!”上乃止。四年,阿骨打起兵犯宁江州,东北路统军使萧挞不也战失利。上命奉先弟嗣先为都统,将番、汉兵往讨,屯出河店。女真乃潜渡混同江,乘我师未备来袭。嗣先败绩,军将往往遁去。奉先惧弟被诛,乃奏“东征溃军逃罪,所至劫掠,若不肆赦,将啸聚为患”。从之。嗣先诣阙待罪,止免官而已。由是士无斗志,遇敌辄溃,郡县所失日多初奉先诬耶律余赌结驸马萧显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余睹在军中闻之,惧,奔女真。保大二年,余睹为女真监军,引兵奄至,上忧甚。奉先曰:“余睹乃王子班之苗裔,此来实无亡辽心,欲立晋王耳。若以社稷计,不惜一子,诛之,可不战而退。”遂赐晋王死。中外莫不流涕,人心益解体。当女真之兵未至也,奉先逢迎天祚,言:“女真虽能攻我上京,终不能远离巢穴。”而一旦越三千里直捣云中,计无所出,惟请播迁夹山。天祚方悟,顾谓奉先曰:“汝父子误我至此,杀之何益!汝去,毋从我行。恐军心忿怒,祸必及我。”奉先父子恸哭而去,为左右执送女真兵。女真兵斩其长子昂,送奉先及次子昱于其国主。道遢我兵,夺归,天祚并赐死。
(节选自《辽史·萧奉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奉先诬耶律余睹结驸马/萧昱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
B.初/奉先诬耶律余睹结驸马/萧昱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
C.初/奉先诬耶律余睹结驸马萧昱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
D.初/奉先诬耶律余睹结驸马萧昱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元妃,妃嫔称号。本为“元配”之意,指第一次娶的嫡妻。辽金时,成为妃子的一种称号。
B.文中加点词“故事”与《六国论》中“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句中的“故事”的意思相同。
C.诣阙,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的瞭望楼,泛指帝王的住所。
D.社稷,社为土神,稷为天神。土地神和天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奉先深受信赖。阿骨打借口不会歌舞惹恼了天祚皇帝,皇帝想借边事杀掉阿骨打。萧奉先以阿骨打不知礼仪,杀了他有伤向化心为由,让皇帝放弃了打算。
B.萧奉先假公济私。萧嗣先战败兵逃,萧奉先怕弟弟因此被诛杀,就以担心逃跑将士“啸聚为患”为由上奏,请求赦免他们。最终,萧嗣先罪止免官。
C.萧奉先胡乱建言。耶律余睹率女真兵来犯,皇帝十分忧虑,萧奉先认为耶律余睹意在立晋王为太子,建议皇帝杀掉了晋王,这导致民心日益涣散。
D.萧奉先罪有应得。天祚皇帝认识到萧奉先父子的误国行为后,把他们赶了出去。女真兵杀了萧奉先的长子,又将萧奉先及其次子送回辽国,让天祚皇帝赐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设有异志,蕞尔小国,亦何能为!
(2)由是士无斗志,遇敌辄溃,郡县所失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