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早孤力学。客京师,事杨亿,以属辞知名,后复还吴。及亿卒,宾客弟子散去,戬乃倍道会葬。举进士,擢甲科,授太常寺奉礼郎。吏冯士元为奸利,有告士元受赇藏禁书者,戬穷治之。既而士元流海岛,盛度、程琳坐尝交关士元罢去。戬敏强善听决,喜出不意,独假贷细民,即豪宗大姓,绳治益急,政有能迹,徙三司使。
戬为宰相吕夷简所忌,罢,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钱塘湖溉民田数十顷,钱氏置撩清军,以疏淤填之患。既纳国后不复治,葑土堙塞,为豪族僧坊所占冒,湖水益狭。戬发属县丁夫数万辟之,民赖其利。事闻,诏本郡岁治如戬法。
迁给事中又徙永兴军先是衙吏输木京师浮渭泛河多漂没既至则斥不中程往往破家不能偿。戬奏岁减二十余万,又奏罢括籴,以劝民积粟。长安故都多豪恶,戬治之尚严,甚者至黥窜,人皆惕息。
初,静边寨主刘沪谋筑水洛、结公二城,戬使沪与著作佐郎董士廉督其役。会罢戬四路,韩琦、尹洙皆以为不便,召沪、士廉罢役归,不听。乃使裨将狄青将兵以往,械送德顺军狱,戬力争于朝,卒城之。
契丹与元昊方交兵,边奏互上,独戬不以闻。诏遣使问其故,戬对曰:“敌自相攻,中国不足忧也。”麟、府间有弃地曰草城川,戬募土人为弓箭手,计口给田。初,兵兴,用不足。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令,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承受诉,承受,官人,不能遏。又群噪州门,守门者拒不得入。戬闻,悉召至庭下,推首谋者数十人,黥隶他州,事乃定。
(选自《宋史·郑戬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迁给事中/又徙永兴军/先是衙吏/输木京师/浮渭泛河/多漂没/既至/则斥不中程民/往往破家不能偿
B.迁给事中/又徙永兴军/先是衙吏/输木京师/浮渭泛河多/漂没既至/则斥不中程/民往往破家不能偿
C.迁给事中/又徙永兴军/先是/衙吏输木京师/浮渭泛河/多漂没/既至/则斥不中程/民往往破家不能偿
D.迁给事中/又徙永兴军/先是/衙吏输木京师/浮渭泛河多/漂没既至/则斥不中程民/往往破家不能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古时称幼年丧母为孤;也指幼年丧母或父母双亡的人。
B.长安,西安城旧称,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较多的古都。
C.中国,古时称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为中国。
D.黥隶,古代在犯人脸或其他的部位刺上标记再发配至指定地方服劳役的一种刑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戬有感恩之心。郑戬曾经侍奉杨亿,杨亿去世,当其宾客弟子都四散离去时,他却兼程前往参加杨亿的葬礼。
B.郑戬宽恕、关心百姓。豪门大姓犯错,郑戬惩治急迫,对平民却很宽恕;他奏请皇上取消征购民间的余粮,鼓励百姓存粮。
C.郑戬敢于据理力争。韩琦和尹洙认为郑戬修筑水洛、结公二城不当,将他逮捕,他在监狱里据理力争,使二城建成。
D.郑戬治政疾恶如仇。当时长安故都有很多强暴凶恶之徒,郑戬对他们严加惩处,毫不留情,使不法之人都提心吊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戬发属县丁夫数万辟之,民赖其利。事闻,诏本郡岁治如戬法。
(2)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承受诉,承受,宦人,不能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24 06:31: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仲庵”。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药元福,并州晋阳人。晋开运初,契丹围魏郡。少帝驻军澶渊,契丹阵于城北,东西连亘,掩城两隅。元福以左千牛卫将军领兵居阵东偏。澶民有马破龙者告契丹曰:“先攻其东,即浮梁可夺”契丹信之,尽锐来战。元福领二百骑,跃出而斗,奋铁击契丹,毙者数人,左右驰突,无不披靡,契丹兵清。少帝登城,见元福力战,召抚之曰:“汝奋不顾命,虽古之忠烈无以过之。”元福三马皆中流,少帝择名马赐之。

明年,契丹复入,命元福与李守贞等御之于阳城。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契丹顺扬尘,诸将皆曰:“彼势甚锐,侯风反与战,破之必矣。”守贞与元福谋曰:“军中饥渴已若俟风反出战,吾属为虏矣,彼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以击之。”元福乃率麾下骑,开拒马出战,诸将继至,契丹大败,追北二十余里,敌帅与百余骑进去。

周广顺初,刘崇引契丹扰晋州,命枢密使王峻率兵拒之,以元福为西北面都排阵使军过蒙坑,崇夜烧营遁。峻令元福与陈思让追至霍邑,既行,又遣止之元福谓思让等曰:“刘崇召契丹扰边,志在疲弊中国,今兵未交而遁宜追奔深入,以挫其势。”诸将畏懦,遂止。

世宗高平之战,刘崇败走太原,遂纵兵围其城。以元福为同州节度时攻具悉备,城中危急,以粮运不继,诏令班师。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师还,加检校太尉。宋初,加检校太师。九月卒,年七十七,侍中。元福虽老筋骨不衰人或言其气貌益壮当复领兵必大喜曲致礼待或加以赠遣时称骁将

(选自《宋史药元福传》,有删改)

(注)①铁挝:一种兵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福虽老/筋骨不衰人/或言其气貌益壮/当复领兵必大/喜曲致/礼待或加/以赠遣/时称骁将
B.元福虽老/筋骨不衰/人或言其气貌益壮/当复领兵/必大喜/曲致礼待/或加以赠遣时/称骁将
C.元福虽老/筋骨不衰人/或言其气貌益壮/当复领兵必大/喜曲致/礼待或加/以赠遣时/许称骁将
D.元福虽老/筋骨不衰/人或言其气貌益壮当复领兵/必大喜/曲致礼待/或加以赠遣/时称骁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后称帝,国号契丹
B.拒马,一种可移动障碍物。古时以木架置以长枪,锋刃朝外,因用以防御骑兵而得名。
C.卿,此处为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历朝有六卿、九卿、正卿、少卿之说,清末始废。
D.赠,此处为赠官。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以表彰其功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争夺入城的浮桥,契丹军集中精锐部队向晋阵地东部扑来,药元福率领骑兵,跃马出战,杀退敌军,得到了少帝的夸赞赏赐。
B.阳城之战,晋军粮道被切断,兵马饥渴交加,在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药元福力排件众议,孤军奋战,率奇兵杀得敌人溃不成军。
C.刘崇烧营夜遁,药元福建议一鼓作气,趁势追击,挫其势头。但因为众人胆怯畏战,药元福最后只能放弃自己的意见,停止行动。
D.周世宗在高平大败刘崇军后,乘胜围攻太原,但由于粮草接济不上,最后选择撤兵,依靠药元福的全力施为,世宗得以顺利班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中饥渴已甚,若俟风反出战,吾属为虏矣,彼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以击之。
(2)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注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畸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 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 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觌:相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B.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C.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D.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的时候,由嘉宾或师长来取的,用于社交的正式场合,是他人对其的尊称。
B.祖,一般是对开国皇帝的尊称,可以是第一位,也可以是第二或第三位,比如明成祖朱棣,就是明朝第三位皇帝。
C.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秦皇即位后首创年号。
D.薨,古代称候王死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职死亦以此称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出使吴越,地方官多次送他礼物,他始终不肯接受。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想让他做使相,但他并不十分向往使相职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2)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公绰字仲裕,荫补将作监丞、知陈留县。天圣中,为馆阁对读。召试,直集贤院,辞,改校理,迁太子中允。夷简罢相,复为直集贤院、同管勾国子监,出知郑州。尝问民疾苦,父老曰:“官籍民产,第赋役重轻,至不敢多畜牛,田畴久芜秽。”公绰为奏之,自是牛不入籍。还判吏部南曹,累迁太常博士、同判太常寺。或请复太医局,及请设令、丞、府史如天官医师。钧容直假太常旌纛,为优人戏,公绰执不可,遂罢之。虎翼卒刘庆告变,下吏案验,乃庆始谋,众不从,庆反诬众以邀赏。因言:“京师卫兵百万,不痛惩之,则众心摇。”遂斩庆以徇。迁史馆修撰。

时夷简虽谢事,犹领国史,公绰辞修撰。夷简,还兵部员外郎,复为修撰。除,复同判太常寺兼提举修祭器。公绰以郊庙祭器未完,制度多违礼,请悉更造。故事,荐新诸物,礼官议定乃荐,或后时陈败。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

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改枢密直学士。安远砦诸羌来献地,公绰顾其属曰:“天下之大,岂利区落尺寸地以为广邪?”之。弓箭手马多阙公绰谕诸砦户为三等凡十丁为社至秋成募出金帛市马马少则先后给之祀明堂,迁刑部郎中,召为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岁余,愿罢府事,进翰林侍读学士、知审刑院兼判太常寺。

初,公绰在开封府,宰相庞籍外属道士赵清贶受赂,杖脊道死。至是,御史以为公绰受籍旨,杖杀清贶以灭口,左迁龙图阁学士、知徐州。方杖清贶时,实非公绰所临。顷之,公绰亦自辨,复侍读学士,徙河阳,留侍经筵。时久不雨,帝顾问:“何以致雨?”曰:“狱久不决,即有冤者,故多旱。”帝亲虑囚,已而大雨。迁右司郎中,未拜,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弓箭手马多阙/公绰谕诸砦户为三等/凡十丁为社/至秋成/募出金帛市马/马少/则先后给之/
B.弓箭手马多阙/公绰谕诸砦户为三等/凡十丁为社至/秋成募出金帛市马/马少则先/后给之/
C.弓箭手马多阙/公绰谕诸砦户为三等/凡十丁为社至/秋成/募出金帛市马马/少则先后给之/
D.弓箭手马多阙/公绰谕诸砦户为/三等凡十丁为社/至秋成/募出金帛市马/马少/则先后给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补也称为奏荫、恩荫、资荫、奏补、任子等,指在古代因先世荫庇而补为官职。
B.文中的“吏部”,指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C.文中的“薨”指死亡。古代称皇帝、诸侯以及有爵位的大官死亡都会用“薨”表示。
D.文中的“服”是指一种丧服制度。中国古代可通过丧服等级表明亲属亲疏远近关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绰关心百姓疾苦。当百姓们认为官府依据财产的多少来评定赋役重轻都不敢养牛时,他把这种情况上奏,使得朝廷改变了政策。
B.公绰有很强的原则性。有人请求设立太医局,让仪仗乐队借太常旌旗,提供给优人来演戏,他坚决反对,最终导致这项提议废止。
C.公绰非常讲究礼制。他发现祭器不完备,制度多违礼法,时鲜食品又失时损坏,于是请求重新制造全部祭器,并将物品与祭品编成图册。
D.公绰有谦逊精神。他认为自己担任了过多的官职,于是在升任刑部郎中,召见龙图阁学士之后,就请求辞去右司郎中等一系列的府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虎翼卒刘庆告变,下吏案验,乃庆始谋,众不从,庆反诬众以邀赏。
(2)至是,御史以为公绰受籍旨,杖杀清贶以灭口,左迁龙图阁学士、知徐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科举考中)/ 众许其能让(答应、同意)
B.推辱主帅(追究) / 遂敦勉就举(敦劝,劝勉)
C.属岁歉(收成不好)/ 不痛绳之(捆绑)
D.俟秋成(约定) / 复命知益州(掌管)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议以咏首荐   / 若以一部校故
B.咏引前事为言 / 为乡里所称
C.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 / 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D.饥者八九  / 求霖者三十年
【小题3】下列事例全部能体现张咏“强干”的一项是:(   )
①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
②封还诏书,引前事为言。
③以言激正,勉其亲行,盛为供帐饯之。
④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遂敦勉就举。
⑤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⑥求霖者三十年,责阍吏。
A.②③④B.①④⑤C.①③⑥D.②⑤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2)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